《照會·香港》
對中國人來説,中英鴉片戰爭當然是一場不堪回首的戰爭。先進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閉關鎖國的清政府的第一次碰撞,就以中方慘敗而告終。清政府被迫割讓領土給英國,沿海五大港口也要對英國開放貿易。今日香港全境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三部分,分別來源於三個不同時期的條約。1841年1月,英國強占香港島。1842年8月,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的清廷與英國人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10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再次戰敗的清廷,又於中英《北京條約》中正式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直至1898年,此時的清政府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連自保都快要做不到了。在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清政府又與英國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向清政府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的地區,及其附屬大小兩百餘個島嶼,租期99年。至此,今日意義上的香港地區全部納入英國人治下。香港也成為中英交涉、中外交流的前哨基地。影響近代中國的諸多大人物在此登台,諸多重大歷史性事件在此發萌、醞釀。
英國國家檔案館藏有大量與中國相關,特別是晚清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等時期的相關歷史檔案,涉及政治、經濟、司法、文化、地理等諸多方面,是中國研究學者必須重視的資料寶庫。從廣州十三行貿易時期直至當代,中英在各個方面的交往中留下大量的文書,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中文資料。有的是中英交涉產生的外交照會及其抄件,有的是貿易文書,還有的是英國駐華使領、來華商人等搜集的與中國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情報原件,皆具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和文獻價值。長期以來,這些材料僻處英倫,不易獲得。即便有零散資料被點校出版,讀者亦難得見材料原貌。《照會.香港》試圖彌補如上遺憾,選擇收錄、點校出版了英國國家檔案館藏的部分中文文獻。
本資料集點校整理了大量來自英國國家檔案館藏的原始檔案文書,包括廣州十三行時期中英貿易文獻、帳冊,及兩次鴉片戰爭前後、晚清民國中英往來交涉史料和舊約章文書。這些檔案來源可靠,內容詳實,圖文並茂,涵蓋了19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的中英外交歷史。通過這些文獻,學者可以深入瞭解中國與英國及其他西方列強之間的外交互動、政治博弈和經濟交流,揭示了中國近代史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和影響。本資料集也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歷史視角,包括中國政府官員、英國外交人員及中英商人、商號、公司等相關各方的互動紀錄,呈現了歷史事件的多維度敘述,促使學者從更為全面的角度重新審視近代中外關係。資料集中的許多材料尚未在國內外廣泛流傳,諸多文獻皆為首次原版披露。不僅對歷史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亦望對國際關係、經濟史研究等諸多學科提供基礎史料和研究素材,為學術研究予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