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志(1937年)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丁丑
1.1(一一,一九)
甲、全國熱烈慶祝新年。
乙、楊虎城在西安閱兵,聲言决聯合紅軍,貫徹主張。
1.2(一一,二0)
甲、蔣委員長自南京飛抵奉化。
乙、日本軍用飛機在青島散布五色小旗及荒謬傳單。
丙、甘軍馬步青師克山丹,紅軍西南趨。
丁、中英會勘滇緬南段界務委員梁宇皋、張祖蔭、革樂思、陶樂爾在老廠開第二届首次會議,中立委員長仍爲伊思林。
1.3(一一,二一)
甲、日本飛機在濟南散發荒謬傳單。
乙、宋子文到奉化(明日飛京訪張學良)。
丙、胡適發表「新年的幾個期望」(實行憲政,望蔣介石爲一憲政的中國領袖,收復華北疆土重建主權)。
1.4(一一,二二)
甲、國府特赦張學良,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莫德惠、劉哲、戢翼翹自北平應邀到京,勸慰張學良。
乙、西安將領談話,不滿中央措置,决作軍事準備(渭北已發生衝突)。蔣委員長派陳誠爲第四集團軍總司令,主持陝西東路軍事,擬擊潰張楊所部(第二、三集團軍集陝甘之交)。
丙、青島走私韓人毆辱海關職員。
丁、天津發現荒謬傳單。
1.5(一一,二三)
甲、行政院會議决定陝甘善後辦法:(一)西安綏靖主任楊虎城、甘肅省政府主席于學忠撤職留任。(二)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辭職,以孫蔚如(楊部師長)繼任。(三)甘肅綏靖主任朱紹良辭職,派王樹常(東北將領)繼任。(四)以顧祝同爲西安行營主任,綜理陝甘青寧四省軍事。(五)任馮欽哉爲第二十七路軍總指揮(馮爲楊部而未參加事變者)。
乙、軍政部發表整理陝甘軍事辦法,中央軍萬耀煌、樊崧甫、毛炳文、曾萬鐘各軍分駐潼關、渭南、西安、咸陽、寶鶏、天水,胡宗南、關麟征、孔令恂各軍駐隴東,楊虎城部移駐陝省中部及西北部,張學良部恢復十二月一日以前之原位置,另在西安設軍需分局,辦理各軍餉糈。
丙、新任西安行營主任顧祝同自南京抵洛陽。
丁、楊虎城等通電,責中央軍西進挑戰,惟有起而周旋。違背蔣不再起內戰諾言。
戊、鄭州日僑勾結匪類圖謀不軌,爲當地軍警拘捕(明日引渡日領事署)。
1.6(一一,二四)
甲、國府明令裁撤西北剿匪總司令部。
乙、外交部向日使館抗議天津日機散布荒謬傳單刊物。
丙、冀察經濟委員會改組,縮小範圍。
1.7(一一,二五)
甲、紅軍彭德懷部萬人自陝西淳化到三原。
乙、東北軍王以哲部集西安附近,構築工事。
丙、日本貴族院議長近衛文●撰文論中日問題,主先消釋中國對日本之猜疑,對中國建設予以同情及實際裨助(近日日本輿論界頗有對華新認識之呼聲)。
丁、粵漢路在餘家灣附近出軌。
1.8(一一,二六)
甲、陝西張楊部隊積極布防。
乙、行政院電令孫蔚如迅就陝西省府主席職。
丙、陳銘樞自歐洲抵香港,謀活動。
丁、中共通電號召和平,停止內戰。
1.9(一一,二七)
甲、張學良派王化一等持函飛赴西安,囑所部將領服從中央命令。
乙、閻錫山、宋哲元等勸楊虎城服從中央命令。
1.10(一一,二八)
甲、西安行營主任顧祝同到潼關(共産黨代表周恩來、劉伯承旋與顧會晤)。
乙、傅作義到平地泉視察。
丙、北平西單牌樓商場被焚。
1.11(一一,二九)
甲、四川主席劉湘電何應欽請和平解决陝事。
乙、第二十七路軍馮欽哉部與東北軍在渭河北岸衝突。
丙、教育部改東北大學爲國立,派臧啓芳代理校長,本日到北平接收,被拒。
丁、英國出口信用擔保局代表巴特裏克到上海。
1.12(一一,三0)
甲、紅軍徐海東部循西安向陝南藍田、商南開動。
乙、傅作義到陶林檢閱軍隊。
丙、冀察外交委員會主席陳中孚辭職,由賈德耀繼任。
1.13(一二,一)
甲、張學良自南京飛奉化(張被留于奉化)。
乙、西安派米春霖(西北剿匪司令部辦公廳主任)到京。
丙、蘇州發生抗租風潮。
1.14(一二,二)
甲、汪兆銘自歐回抵上海。
乙、軍政部次長陳誠到太原與閻錫山商陝事。
丙、中央常會選任馬良、王寵惠爲國民政府委員。
丁、川黔鐵路公司在上海成立。
1.15(一二,三)
甲、李宗仁、白崇禧通電,請入陝中央部隊停止西進,盼蔣委員長領導抗戰。
乙、劉湘二次通電主和平解决陝事。
丙、米春霖自南京飛回西安。
丁、北平師範大學左右兩派學生互毆。
戊、川湘公路行通車禮。
1.16(一二,四)
甲、楊虎城、于學忠等通電,請張學良返陝,處理善後。
乙、米春霖、鮑文樾、閻寶航(代表東北軍)、李志剛(代表楊虎城)自西安飛抵南京(楊虎城等要求張學良回陝,任爲陝甘綏靖主任,楊爲副主任,陝甘由張、楊部隊及紅軍駐防,自由訓練,餉糈由中央供給,承認中共邊區政府)。
丙、外交次長陳介談中日外交談判,暫不進行。
1.17(一二,五)
甲、米春霖等飛赴奉化,謁蔣委員長(蔣準備必要時,武力解决楊虎城部)。
乙、中國青年党曾琦、李璜、左舜生到奉化。
1.18(一二,六)
甲、汪兆銘自上海到京,即出席紀念周講演,對外願本兩利原則與任何國携手,對內不許有兩種政府及軍隊,懷疑共産黨共同禦侮之表示。
乙、各地日本武官集天津會議。
丙、劉湘三次通電主和平解决西安問題。
丁、陝西外僑今日完全離西安。
戊、內蒙德王自稱蒙古政府主席,徵集各旗壯丁。
1.19(一二,七)
甲、中央軍與楊虎城軍在赤水接觸。孔祥熙覆1.16 楊虎城電,拒其要求。
乙、宋哲元自北平到天津。
丙、宋子文自奉化到杭州。
1.20(一二,八)
甲、米春霖、鮑文樾、李志剛自南京回陝西,携蔣委員長致楊虎城親筆函,命與顧祝同商洽。西安將領澈夜會議。
乙、宋哲元發表告冀察同志書,(一)不參加內戰,(二)保衛主權,(三)剿匪剿共。
丙、北平各界救國聯合會宣言,要求中央立即實行和平協議的救國主張,召集國民救亡大會,反對內戰。
丁、寧夏青海將領馬鴻逵、馬步芳、馬鴻賓等通電討伐張學良、楊虎城。
戊、甘軍馬步青師攻克高臺,斃紅軍第五軍團長董振堂。徐向前、陳昌浩部三千餘人西入祁連山(三月,敗于肅州安西,四月,入新疆)。
1.21(一二,九)
甲、楊虎城代表李志剛又到南京,東北軍態度强硬,米春霖等未同來。
乙、甘軍馬步青師克臨澤,斃紅軍第三十軍長程世材。
丙、華北日本駐屯軍司令田代宴宋哲元,交換時局意見。
丁、北平日軍演習完畢。
1.22(一二,一0)
甲、顧祝同派劉震東自潼關到西安與東北將領接洽。
乙、紅軍徐海東部在陝西商縣龍駒寨與中央軍衝突。
丙、汪兆銘廣播「怎樣救亡圖存」,呼籲全國民衆,勿爲共匪搖惑。
1.23(一二,一一)
甲、蔣委員長限楊虎城等于兩日內接受中央命令。
乙、何應欽派何輯五自南京到成都晤劉湘。
丙、日本廣田內閣以軍部壓迫,總辭職。
1.24(一二,一二)
甲、西安代表何柱國、米春霖、謝珂到潼關,晤顧祝同,謂楊虎城等願接受命令。
乙、汪兆銘飛赴奉化,晤蔣委員長。
丙、中國哲學會在京開第三届年會,中國心理學會在京成立。
丁、日皇命宇垣一成組閣。
1.25(一二,一三)
甲、中央對西安限期今午届滿,展延三日。
乙、西安問題在潼關大體商定。
丙、成都破獲「川滇康黔民族擁蔣援綏救國軍」組織。
1.26(一二,一四)
甲、西安將領表示服從中央命令,雙方軍隊後退。
乙、宋哲元訪田代,商開發華北經濟問題。
1.27(一二,一五)
甲、汪兆銘自奉化回京。
乙、蔣委員長電勸張、楊兩部,服從中央(張學良亦電其部屬勸告)。
丙、宋哲元再與田代晤談。
1.28(一二,一六)
甲、劉湘電請蔣委員長返京主持大計。
乙、山西防共保衛團改編爲陸軍團。
丙、四川大饑,宜賓饑民搶劫米船,死傷多人(其他各縣亦時發生搶米風潮)。
1.29(一二,一七)
甲、陝軍忽向渭北赤水增防,潼關至渭南西安電綫複斷,東北軍要求張學良回陝。
乙、汪兆銘呈請國民政府特赦行刺本人各犯。
丙、日本宇垣一成以軍部反對,放弃組閣,由林銑十郎繼任。
1.31(一二,一九)
甲、于學忠、鄧寶珊自蘭州飛抵西安,即與楊虎城下令撤兵。
乙、東北軍代表米春霖、謝珂在潼關與顧祝同、陳誠等商談。
丙、潼關組織之撤兵視察團出發。
2.1(一二,二0)
甲、張學良函勸所部,遵照中央命令撤防。
乙、汪兆銘在國府紀念周講演,先安內,後攘外。
丙、上海香港間及南昌洛陽間電話通話。
丁、日本林銑十郎內閣成立(3.3以佐藤尚武爲外務大臣)。
2.2(一二,二一)
甲、西安城內東北軍少壯派特務團長孫銘九反對撤兵,槍殺軍長王以哲、參謀長徐方(孫等原主在張學良未返前,仍扣留中央大員陳誠等作質,王力持不可,及張被判罪看管,中央複令東北軍撤退,乃遷怒于王)。
乙、陝西渭南張學良、楊虎城部全綫向後撤退。
丙、駐陝西鳳翔第一0六師長沉克、駐蒲城騎兵第十師長檀自新通電服從中央。
丁、蔣委員長自奉化到杭州。
2.3(一二,二二)
甲、中央政治會議准蔣中正續假二周。
乙、宋哲元代表戈定遠到杭州,謁蔣委員長。
丙、西安亂平,孫銘九等走陝北。
2.4(一二,二三)中央軍進抵渭南。
2.5(一二,二四)
甲、東北軍及陝軍自西安撤退,中央軍到臨潼。
乙、紅軍第二十五軍徐海東退出商縣,折返陝北。
丙、敵機二架飛綏遠興和偵察。
丁、宋哲元訪天津日軍司令田代。
2.6(一二,二五)楊虎城部開抵三原(紅軍彭德懷北退)。
2.7(一二,二六)
甲、中央軍到西安附近,西潼間已通車。
乙、鄧寶珊自西安飛抵南京。
2.8(一二,二七)
甲、中央軍入駐西安。
乙、何應欽在中央紀念周報告陝西問題解决經過,及軍事統一之必要。
2.9(一二,二八)
甲、西安行營主任顧祝同抵西安。
乙、日大使川越訪外長張群。
2.10(一二,二九)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電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第五届中央執行委員第三次全體會議,賀西安事變和平解决及國內之行將統一,應將下列五事定爲國策:一、停止一切內戰,集中國力,一致對外;二、言論、集會、結社之自由,釋放一切政治犯;三、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代表會議,集中全國人才,共同努力救國;四、迅速完成對日抗戰之準備工作;五、改善人民生活。幷提出四項保證:一、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方針;二、蘇維埃政府改名爲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爲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三、在特區內實施普選的民主制度;四、停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綫之共同綱領(周恩來到南京)。
2.11(一,一)林主席七旬壽誕(中央致送獎學基金二十萬元)。
2.12(一,二)
甲、鄧寶珊自杭州飛回西安,調解陝局。
乙、湖南省府主席何鍵到南京。
2.13(一,三)前駐南京日本總領事須磨在東京盛稱中國之進步。
2.14(一,四)
甲、蔣委員長自杭州回抵南京。
乙、東北軍軍長何柱國自西安到南京,楊虎城自三原回西安。
2.15(一,五)
甲、中國國民黨第五届中央執行委員第三次全體會議開幕,推蔣中正、汪兆銘、戴傳賢、王法勤、馮玉祥、于右任、孫科、鄒魯、居正爲主席團,葉楚傖爲秘書長。宋慶齡提出恢復孫中山之聯俄、聯共、扶助工農政策。
乙、國民政府命令,恢復張學良公權。
丙、何柱國謁蔣委員長,商西北善後。
丁、廣東綏靖主任余漢謀,廣西省府主席黃旭初到南京。
戊、察北張世英部千五百人反正,向萬全集中。
己、日首相林銑十郎演說外交政策,主培植中日友好情感,理解彼此立場,使提携互助,具體成功。
庚、中共發表文件,對黨員解釋2.10電文之疑義,謂未放弃立場。
2.16(一,六)
甲、三中全會舉行第一次大會,推定各組委員。
乙、何柱國自京赴浙江奉化,晤張學良。
丙、日本飛機又到額濟納旗(該處之日特務機關成立于去年九月)。
2.17(一,七)
甲、三中全會舉行第二次大會,由軍政部長何應欽、外交部長張群分別報告軍事、外交。
乙、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陸軍上將朱培德病卒。
丙、日本國會議員尾崎行雄責政府對華缺乏誠意,幷責問對德締約及軍人干政。
2.18(一,八)
甲、各地華僑獻機二十八架,祝蔣委員長壽,今日舉行命名典禮。
乙、何柱國自奉化回南京(明日飛回西安)。
丙、上海公益紗廠罷工。
丁、宋慶齡抨擊日本及親日派。
2.19(一,九)
甲、蔣委員長向三中全會提出西安事變報告(昨日提),幷請辭本兼各職。决議:(一)陝變張學良所提八項主張,不予置理;(二)懇切慰留蔣委員長。
乙、蔣委員長廣播新生活運動的意義。
2.20(一,一0)
甲、三中全會議决國民大會定于十一月十二日召開。
乙、日駐屯軍司令田代宴宋哲元,談滄石鐵路、龍烟鐵礦事。
丙、中國地質學會在北平舉行年會。
2.21(一,一一)
甲、以「共産黨人,輸誠受命」,三中全會通過「根絕赤禍案」:(一)徹底取消所謂「紅軍」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統一軍令編制;(二)徹底取消所謂「蘇維埃」政府,及一切破壞統一之組織,統一政權;(三)根本停止赤化宣傳;(四)根本停止階級鬥爭。
乙、邵力子繼任中央宣傳部長。
丙、天津走私之日鮮浪人(亞東貿易公司)毆傷關員,搗毀海關倉庫。
丁、成都至西安電話通話。
戊、鐵道部與湘桂兩省商定建築湘桂鐵路辦法。
2.22(一,一二)
甲、中國國民黨第五届中央執行委員第三次全體會議閉幕,發表宣言,對外維護主權,對內和平統一,根絕赤禍,努力經濟建設,消滅階級鬥爭。
乙、蔣委員長發表談話:開放言論,集中人才,赦免政治犯予以自新之路。
丙、東北軍長何柱國在高陵向東北軍將領說明時局真相。
丁、王樹常、莫德惠過杭州赴奉化訪張學良。
戊、西南民航公司「長庚」號機在廣東三水失事墜河。
2.23(一,一三)
甲、行政院决議:(一)改組陝西省政府,任命委員廳長,(二)特派李宗仁、白崇禧爲第五路軍總副司令,李品仙爲參謀長。
乙、南京各界追悼西安殉難烈士。
丙、兩日輪在溫州洋面互撞,「南進丸」沉沒。
2.24(一,一四)中央執行委員劉蘆隱以與暗殺楊永泰案有關,在上海被捕。
2.25(一,一五)
甲、中央委員張沖在陝與共産黨代表周恩來等商洽,本日返京。
乙、陝西省政府主席孫蔚如到京,東北軍軍師長吳克仁、周福成、李振唐等自西安過京,到上海(即赴奉化晤張學良)。
丙、外交部長張群辭職。
丁、北平市長秦德純謁蔣委員長。
2.26(一,一六)
甲、中央委員張沖又自南京抵西安,邀周恩來等來南京。
乙、日本內閣(外、陸、海、藏四省)研討對華政策,决先于經濟及文化方面,進行積極交涉。
2.27(一,一七)
甲、北平市長秦德純談,冀察外交今後完全與中央一致。
乙、殷汝耕到天津運動組織各界防共委員會。
丙、僞滿皇帝溥儀宣布「帝位繼承法」(由溥儀男系子孫之男子永世繼承)。
2.28(一,一八)
甲、鄭州日本特務機關案捕獲之漢奸趙龍田槍决。
乙、楊虎城部開抵膚施(延安)附近。
3.1(一,一九)
甲、東北軍師長吳克仁、李振唐、周福成、霍守義等到京,謁蔣委員長。
乙、第二批日軍一千八百人自秦皇島開駐平津。
3.2(一,二0)
甲、東北軍開始自陝甘東調豫皖。
乙、孫蔚如等回西安。
3.3(一,二一)
甲、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一)王寵惠任外交部長,(二)張群調爲中政會秘書長(履行西安條件,以張爲親日派),曾仲鳴副之,(三)俞飛鵬真除交通部長,(四)國葬公葬另行指定墓地,不得于總理陵園界內造墳。
乙、楊虎城自三原返西安(楊在三原屢與共産黨人員商洽)。
丙、佐藤尚武任日本外務省大臣。
3.4(一,二二)
甲、四川近日盛傳劉湘將有軍事行動,本日重慶行營參謀長賀國光宴各長官闢謠,幷令拆除城外工事。
乙、四川灾重,重慶凍餓死者兩月來達二千八百七十人。
3.5(一,二三)
甲、許世英訪日外相佐藤。
乙、上海西安間電話通話。
丙、蔣委員長批准五年內湘粵贛川滇黔鐵路建築計劃。
丁、馮玉祥自京返安徽巢縣原籍。
戊、廣東綏靖主任余漢謀自上海返粵。
3.6(一,二四)
甲、日大使川越茂謁蔣委員長。
乙、特任徐永昌(山西清鄉督辦)爲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
丙、派賀國光代理四川重慶行營主任。
丁、湘鄂贛粵四省物産展覽會在廣州開幕。
3.7(一,二五)新任外交部長王寵惠視事。
3.8(一,二六)
甲、外交部長王寵惠談話,國家領土主權必須完整,國際關係必須以平等互惠爲原則。
乙、日外相佐藤尚武在貴族院演說,外交須尊重對方,對華重新以平等地位進行談判。
丙、華北日軍參謀長橋本群到上海。
丁、蔣委員長到上海。
3.9(一,二七)
甲、行政院决議,嘉獎綏遠抗戰將領,閻錫山、傅作義叙一等寶鼎勛章,騎兵司令趙承綬二等寶鼎勛章。
乙、駐日大使許世英回國,抵上海。
丙、蔣委員長抵廬山牯嶺。
3.10(一,二八)
甲、宋哲元返北平,謂在津與日司令田代會晤數次,中日經濟合作自路礦入手,先修築滄石路,開采龍烟鐵礦,但尚未作决定。
乙、甘肅主席于學忠自西安回蘭州,結束省政。
丙、外交部長王寵惠接見各國使節。
3.11(一,二九)
甲、日外相佐藤在衆議院表示,仍不變更前內閣之對華政策(以3.8演說受右派指責)。
乙、中央推汪兆銘赴綏遠致祭抗敵陣亡軍民。
丙、滬西越界築路區愚園路愚穀村因拒交房捐,工部局强行封鎖,阻塞水電交通。
3.12(一,三0)
甲、中國共産黨宣言接受「根絕赤禍」四項决議,願開始談判(
一作3.15)。
乙、蔣委員長捐款六萬元,救濟陝甘之東北民衆。
丙、河北滄州走私韓人被緝私隊槍擊斃命。
丁、劉文輝自西康返川。
3.13(二,一)汪兆銘自南京飛抵太原。
3.14(二,二)
甲、蔣委員長自牯嶺回抵南京。
乙、于學忠自蘭州到西安。
丙、日本經濟考察團由兒玉謙次率領到上海。
3.15(二,三)
甲、綏遠抗戰陣亡軍民追悼大會在大青山舉行,中央政治會議主席汪兆銘、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均參加。
乙、日本經濟考察團到南京。
丙、成渝鐵路開工。
丁、各地舉行中國童子軍紀念節慶祝會。
3.16(二,四)
甲、蔣院長招待日本經濟考察團,說明東方精神特點,强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日本停止在華北活動。
乙、綏遠舉行閱兵典禮,汪兆銘主席有沉痛訓話。
丙、天津日本駐屯軍司令部召開華北駐在武官會議。
3.17(二,五)
甲、綏遠蒙古政務委員會舉行周年紀念會,汪兆銘、閻錫山演說,勖勉民族自救(汪、閻即回太原)。
乙、東北軍將士發表致西北同胞告別書。
丙、中日貿易協會在上海歡宴日本經濟考察團,會長周作民致詞,謂發展兩國經濟,須先解消政治上之障礙。
丁、日武官喜多誠一到開封,訪商震、劉峙。
3.18(二,六)
甲、重慶行營代主任賀國光偕四川主席劉湘代表鄧漢祥到南京,商洽川局,解釋謠諑。
乙、中日貿易會在上海開首次會議。
丙、汪兆銘回抵南京。
丁、于學忠部第五十一軍離蘭州東開,由中央軍第九十七師孔令恂部接防。
戊、河南旱灾極重,賑務委員長朱慶瀾到汴調查。
己、英大使許閣森自漢口到廣州。
3.20(二,八)
甲、特派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孔祥熙爲參加英王喬治六世加冕典禮特使,海軍部長陳紹寬爲副使。
乙、林主席自南京赴漢口。
丙、廣東省府主席黃慕松病卒。
丁、上海走私日鮮浪人偷運銅元(約值萬餘元),毆傷海關關員七人。
戊、宋慶齡發表中國不亡論。
3.21(二,九)
甲、江海關緝私人員宣言,希望日方自動處置走私浪人。
乙、禁烟總監蔣中正委派十四省市禁烟特派員。
丙、中暹協會在南京成立。
3.22(二,一0)
甲、林主席到武昌,即赴湖南。
乙、西藏大格西喜饒嘉錯到上海(應聘講學)。
丙、日武官喜多誠一到濟南訪韓複矩。
3.23(二,一一)
甲、行政院决議:(一)任命吳鐵城爲廣東省政府主席,(二)以俞鴻鈞代理上海市長,(三)任陳慶雲爲中央航空學校校長。
乙、蔣委員長到杭州。
丙、日人在厦門偷運銅元,被截獲。
3.24(二,一二)
甲、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一)中央儲備銀行組織法,(二)捲烟加稅。
乙、林主席到廣州,官民熱烈歡迎。
丙、上海日本走私浪人毆傷海關職員。
3.25(二,一三)
甲、派翁文灝爲參加英王加冕使團秘書長,曾溶甫、郭秉文、儲昌年等爲參贊。
乙、中央常會决議,以章嘉呼圖克圖爲國民政府委員。
丙、天津厦門海關截獲偷運大批銅元。
丁、蔣經國獲史達林許可,離莫斯科回國。
3.26(二,一四)
甲、周作民、兒玉謙次分別發表聲明,中日經濟提携,决定各推代表共同研究聯絡金融業及改進棉産二事。
乙、四川主席劉湘談話,謂川謠不足憑信。
丙、綏境蒙政會委員長沙王到北平。
丁、京粵及京幷長途電話通話。
戊、北平、天津日軍演習以華軍爲假想敵。
3.27(二,一五)
甲、加派駐英大使郭泰祺爲參加英王加冕典禮副使。
乙、兒玉謙次率領之日本經濟考察團離滬返國,海關于其所乘之「上海丸」船上破獲浪人私運銅元五十余萬枚。
3.28(二,一六)
甲、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甘肅省政府主席于學忠自西安飛抵上海。
乙、參謀總長程潜自南京飛漢口轉赴桂林。軍政部次長陳誠飛廣州。
3.29(二,一七)
甲、楊虎城、于學忠到杭州,謁蔣委員長。
乙、劉湘電請何應欽、張群入川。
丙、林主席在廣州祭黃花岡烈士。
丁、前義大利財政部長史丹法尼到上海,應聘爲財政部顧問。
3.30(二,一八)
甲、行政院决議:(一)任命朱紹良爲甘肅省政府主席,(二)派馮治安、鄧哲熙、章士釗爲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王克敏等辭)。
乙、于學忠赴奉化謁張學良。
丙、司法院長居正到北平視察。
丁、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永野修身率艦七十餘艘抵青島會操(4.1 開始)。
3.31(二,一九)
甲、實業部長吳鼎昌自京到成都,與劉湘商洽川事。
乙、山東省政府主席韓複矩到杭州謁蔣委員長。
丙、日本議會被解散。
3.?延安前紅四方面軍軍官謀反抗鬥爭張國燾,未成。
4.1(二,二0)
甲、中央常務委員會决議,蔣院長再給病假二月,由外交部長王寵惠代理行政院長職務。
乙、蔣委員長到上海,送孔祥熙等赴英。
丙、李宗仁、白崇禧就任第五路軍總、副司令職。
丁、第二届全國美術展覽會在南京開幕。
戊、中國氣象學會在南京開年會。
己、田代皖一郎到北平。
4.2(二,二一)
甲、孔祥熙、陳紹寬自上海啓程赴英。
乙、楊虎城自上海回抵西安。
丙、全國氣象會議在京開幕。
丁、僞滿皇帝溥儀之弟溥杰與日本貴族女子嵯峨浩子結婚。
4.3(二,二二)
甲、蔣委員長返奉化原籍休養。
乙、四川經濟建設分會成立。
4.4(二,二三)
甲、江蘇高等法院對沉鈞儒、章乃器、鄒韜奮、史良、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時等七人提起公訴。
乙、韓複矩自上海北返濟南。
4.5(二,二四)
甲、外交部長王寵惠重申外交平等互惠原則。
乙、林主席離粵入湘,轉赴桂林。
丙、京滇公路游覽團自京出發。
丁、陝西、南京舉行民族掃墓。
4.6(二,二五)
甲、代理行政院長王寵惠到院視事,以魏道明暫代院秘書長。
乙、實業部長吳鼎昌自成都回京。
丙、財政部撥四川賑灾款公債一百萬元。
丁、綏境蒙政會委員長沙王到京。
戊、綏遠主席傅作義到北平,訪宋哲元。
4.7(二,二六)
甲、林主席到桂林,受隆重歡迎。
乙、日大使川越訪外交部長王寵惠。
丙、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劉文輝到成都。
4.8(二,二七)
甲、兒玉謙次向日外相佐藤報告來華經過。
乙、日海軍大將大角岑生到上海檢閱海軍。
丙、平漢路在孝感撞車,死四人,傷六人。
4.9(二,二八)許世英訪日大使川越。
4.10(二,二九)
甲、林主席離桂林北上(4.12到長沙)。
乙、許世英談,改善中日關係,須具互忍、互信、互助精神。
丙、國貨聯合營業公司在京舉行創立會。
丁、財政部統計上半年受走私損失約一千三百萬元,華北占八百萬。
4.11(三,一)毛澤東在延安中共會議報告,中共仍保持其政策。
4.12(三,二)
甲、第一軍胡宗南部自甘肅開駐徐州。
乙、行政院决議,任命周炳琳爲教育部常務次長。
4.13(三,三)
甲、馮玉祥自南京赴奉化,訪蔣委員長。
乙、四川萬縣大火,毀三千家。
4.14(三,四)
甲、重慶行營代主任賀國光到成都,與劉湘商川事六方案。
乙、各方要人集奉化,公祭蔣錫侯。
丙、重慶附近大火,焚千余家,萬縣大火再起。
4.15(三,五)
甲、林主席經武漢到南昌。
乙、新任甘省主席朱紹良自陝到滬。
丙、日大使川越否認經濟提携爲推行國防計劃。
丁、中共發表「爲鞏固國內和平爭取民主權利實現對日抗戰而鬥爭告全黨同志書」申明黨的秘密與紀律,取得在民族革命中之領導地位。
4.16(三,六)
甲、立法院修正國葬法,葬費定一萬元。
乙、日本外、財、陸、海四大臣决定「對支實行策」,「北支指導方策」。
4.17(三,七)
甲、林主席自江西返抵南京。
乙、重慶萬縣又大火,燒千餘家。
4.18(三,八)
甲、蔣委員長自奉化到杭州。蔣經國亦自俄抵杭州。
乙、天津交通銀行經理徐柏園,南京金城銀行副經理許寶華,在京杭國道余杭武康間被綁。
4.19(三,九)
甲、日使川越訪外交部長王寵惠辭行,王請其轉達中國意旨。
乙、賑務委員長朱慶瀾到重慶勘灾施賑(4.21到成都)。
丙、刺汪兆銘、宋子文案由首都地方法院宣判,餘立奎、張玉華、賀坡光三人處死刑,餘六人徒刑。
4.20(三,一0)
甲、行政院决議,改組安徽省政府,以劉尚清任主席(劉東北籍,東北軍大部移駐皖境)。
乙、蔣委員長自杭州到上海,入醫院療養。
丙、日本各報近日迭次發表對華挑釁消息,外交部訓令駐日大使館,有所指示。
丁、日外相佐藤、陸相杉山、海相米內討論對華問題。
戊、華南米業公司成立,宋子文爲董事長。
己、中共之解放日報在延安創刊。
4.21(三,一一)
甲、駐陝甘之東北軍東調完畢,第四十九軍劉多荃、五十七軍繆澄流部駐南陽周家口,第六十七軍吳克仁、五十一軍于學忠部駐皖北。
乙、鐵道部表示滄口鐵路應由部主持辦理,地方當局不能有所主張。
丙、中政會修正土地法原則。
4.22(三,一二)中央常會通過修改國民大會組織法、代表選舉法(大會職權專在制定憲法,選舉法改正,代表名額增多)。
4.23(三,一三)
甲、冀察國外旅行團由天津市長張自忠率領啓程東渡赴日本。
乙、天津海關截獲大批走私砂糖人造絲。
丙、日輪長崎丸到滬,抄出私貨,日鮮人持械圖劫,毆傷關員。
丁、中英滇緬南段勘界會議完畢(在雲南老廠開會)。
戊、京滇公路游覽團到貴陽。
己、第二届美術展覽會閉幕。
4.24(三,一四)魏宗瀚就任冀察外交委員會主席職。
4.25(三,一五)華北日本駐屯軍開始演習。
4.27(三,一七)
甲、行政院决議:(一)派于學忠爲江蘇綏靖主任,(二)派王樹常爲豫皖綏靖副主任,(三)派何柱國爲西安行營副主任,(四)以賀耀組代理甘肅省府主席,(五)設置豫皖蘇三省駐軍整理委員會,以劉峙爲主任,整理東北軍。
乙、西安綏靖主任楊虎城呈請辭職。
丙、宋哲元到張家口視察(4.29回平)。
丁、天津學生聯合會發表宣言,主武裝緝私。
4.28(三,一八)
甲、日大使川越茂返國。
乙、義大使柯賚呈遞國書。
4.29(三,一九)
甲、京滇公路游覽團到昆明。
乙、第四十九軍軍長劉多荃在豫遇刺受傷,到滬就醫。
4.30(三,二0)
甲、蔣委員長准楊虎城辭職,幷派出洋考察軍事。
乙、蔣委員長自上海到杭州。
5.1(三,二一)
甲、英日在倫敦談判中日問題。
乙、美總統羅斯福簽署新中立法案。
丙、芬蘭公使華爾槐納呈遞國書。
丁、周恩來發表「我們對修改國民大會法規的意見」。
戊、陳雲、滕代遠抵星星峽,迎徐向前等七百餘人去迪化。
5.2(三,二二)
甲、青島駐防稅警增加二營。
乙、綏遠省府主席傅作義到平地泉視察。
5.3(三,二三)
甲、汪兆銘在中央紀念周報告,對日抗而不排。
乙、宋哲元赴天津,與日方續有接洽。
丙、新任駐美大使王正廷離上海赴任。
丁、中國共産黨蘇區代表大會在延安開幕,毛澤東報告「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5.8閉會)。
5.4(三,二四)
甲、各地學生紀念「五四」運動。
乙、日關東軍司令植田在承德召開會議,策劃進攻綏遠。
5.6(三,二六)
甲、日關東軍司令植田自承德飛察哈爾嘉蔔寺,晤德王。
乙、行政院公布糧食調節辦法。
丙、南京濟南間長途電話通話。
5.7(三,二七)
甲、蔣委員長及汪兆銘到上海,商談倫敦英日談判事。
乙、駐美大使王正廷過日本,訪晤日本外、陸兩相。
丙、國府令西安綏靖公署裁撤。
丁、京滇公路游覽團離昆明東返。
5.8(三,二八)
甲、日軍一旅團增防熱察邊境。
乙、蒙古沙王離京北返。
5.9(三,二九)
甲、廣西綏靖主任李宗仁發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設計劃。
乙、日關東軍司令植田自察哈爾嘉蔔寺飛返長春。
5.10(四,一)
甲、天津日軍司令田代召開軍事會議。
乙、日本外、陸、海三相會商對華政策,川越茂報告中日關係。
5.11(四,二)
甲、行政院决議任命薛岳代理貴州省府主席。
乙、宋哲元以對日問題困難,回山東樂陵原籍。
丙、朱慶瀾到甘肅酒泉勘灾。
5.12(四,三)
甲、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二十六年度國家概算十萬萬零六十四萬九千四百七十八元。
乙、太原二日人酒醉,留宿警察局(日報謂爲排日事件)。
丙、傅作義到百靈廟視察。
丁、于學忠部第五十一軍自安徽移防江蘇。
戊、京滇公路游覽團在貴陽分兩隊入川桂。
己、英王喬治六世今日舉行加冕典禮。
5.13(四,四)
甲、軍政部長何應欽與劉峙、于學忠、陳誠、何柱國、繆澄流等開始商談東北軍整理問題。
乙、天津走私日人毆辱海關人員及警長,架去二人(5.15釋放),强占小西門分卡。
5.14(四,五)
甲、甘肅省府代主席賀耀組到蘭州。
乙、綏遠主席傅作義到錫拉穆楞召(大廟)視察(5.16回省)。
5.15(四,六)
甲、駐華日本武官喜多誠一到昆明。
乙、英大使許閣森訪外交部長王寵惠,述英日談話情形。
丙、孔祥熙、陳紹寬覲英王辭行。
丁、武昌地方法院開審劉蘆隱案(即刺楊永泰案)。
5.16(四,七)內政部長蔣作賓到濟南視察。
5.17(四,八)
甲、蔣委員長自上海返南京。
乙、監察使周利生彈劾北寧鐵路局長陳覺生不遵緝私命令。
丙、京滇游覽團北路抵成都,南路抵桂林。
5.18(四,九)
甲、蔣委員長召見舊東北軍將領于學忠、何柱國等。
乙、東北大學學生數百人反對新任校長臧啓芳,要求釋放張學良,擬入京請願,盤踞北平車站。
丙、重慶紳耆謁四川主席劉湘,詢問謠言,劉謂絕對擁護中央,努力救灾。
丁、行政院决議改組廣東省政府,任命各廳長。
戊、日輪富島丸在香港爆炸,死三十四人。
5.19(四,一0)
甲、駐華日本武官喜多誠一自雲南到成都,晤劉湘。
乙、舊東北軍整理方案在京决定,劉峙、王樹常返開封。
丙、中美無綫電話正式通話。
5.20(四,一一)
甲、孔祥熙與英外相艾登晤談,艾登保證必尊重中國利益。
乙、劉湘發表談話,解釋川事,擁護中央。
丙、傳劉湘扣留四川賑款,財政部去電查詢。
丁、新疆南疆回麻木提,阿不都尼牙孜攻疏附,和闐之馬虎山應之。
戊、全國手工藝品展覽會在京開幕。
5.21(四,一二)
甲、孔祥熙與英財相張伯倫樞密大臣麥克唐納晤談。
乙、日內閣會議,商對英對華外交。
丙、華北日本領事會議。
丁、劉湘之代表劉航琛到京,解釋川事。
5.22(四,一三)
甲、汕頭日領事館職員青山清拒報戶名,毆傷中國警察。
乙、內政部長蔣作賓到天津視察。
丙、宋哲元、韓複矩會于商河毛家寺。
丁、川省局勢緩和,人心大定。
5.23(四,一四)
甲、馮玉祥自南京到泰山。
乙、美國煤油大王洛克斐勒卒。
丙、京滇游覽團南路在衡陽解散。
5.24(四,一五)
甲、內政部長蔣作賓到北平視察。
乙、日本軍艦向汕頭開動。
丙、日本各報對汕頭事件故作誇大宣傳,幷雲中國對華北已開始變動之工作。
丁、京滇游覽團在重慶被灾民包圍,要求救濟。
5.25(四,一六)
甲、行政院通過四川省賑灾公債一千二百萬元。
乙、劉湘電京,接受整軍方案。
丙、日大使館及廣州領事抗議汕頭事件。
丁、韓複矩到泰山,謁馮玉祥。
戊、孔祥熙離英赴日內瓦。
己、刺唐有壬案凶犯二人被判死刑。
5.26(四,一七)
甲、南京、泰山分別舉行察哈爾抗日同盟軍誓師紀念。
乙、日本內閣討論汕頭事件。
丙、華北日武官舉行會議。
丁、天津日本浪人强占海關分卡。
5.27(四,一八)
甲、蔣委員長自南京到廬山。
乙、日政府訓令日代辦二次向我提汕頭案抗議。
丙、楊虎城自西安到上海(原定于月初離陝,後以故緩行,因之謠言頗多)。
5.28(四,一九)于學忠、何柱國等到開封,出席豫皖蘇三省整軍會議。
5.29(四,二0)
甲、行政院長蔣中正銷假視事。
乙、馮玉祥到濟南,當日返京(傳雲系晤宋哲元)。
丙、天津市長張自忠偕冀察國外旅行團自日本回抵北平。
5.30(四,二一)
甲、孔祥熙、陳紹寬覲見義大利王。
乙、馮玉祥自濟南返抵南京。
5.31(四,二二)
甲、日本駐瑞士公使天羽到南京晤王寵惠。
乙、日本林銑十郎內閣總辭職。
6.1(四,二三)
甲、豫皖蘇三省駐軍整理委員會在開封開會。
乙、行政院决議駐比使館升爲大使館。
丙、惠通公司與日本航空會社辦理之天津東京間聯航實行;中央電津制止,無效。
丁、華北日本領事在青島開會。
戊、溫溪造紙公司在上海開創立會。
己、日本近衛文●奉命組閣。
6.2(四,二四)
甲、察北崇禮、張北民衆紛起自衛,襲占崇禮托拉蓋廟僞警察所。
乙、日艦四艘到汕頭,汕頭市長抗議。
6.3(四,二五)
甲、中央常會通過以黨歌爲國歌。
乙、汕頭事件調查竣事。
6.4(四,二六)
甲、蔣委員長談話,集思廣益,邁進建設,望全國專門家智識界與政府合作。
乙、中共代表周恩來到廬山晤蔣委員長,商國民大會代表問題。
丙、楊虎城、宋子文到廬山,謁蔣委員長,劉湘代表劉航琛亦到。
丁、察北武裝民衆,斷絕張北、化德交通。
戊、日本近衛文●內閣成立,廣田弘毅任外相。
6.5(四,二七)
甲、刺楊永泰案宣判,劉蘆隱處徒刑十年。
乙、日外相廣田發表談話,對華三原則已不適用,將力使外交脫離政爭。
6.6(四,二八)綏遠舉行防空演習。
6.7(四,二九)
甲、內政部長蔣作賓自華北回京。
乙、冀察平津開始籌備國民大會代表選舉(6.10成立總監督處)。
丙、日外相廣田宣稱,决從大處改善中日關係。
6.8(四,三0)
甲、川康軍整理方案在廬山商妥。
乙、國軍飛機一隊飛綏東、綏北、綏西。
6.9(五,一)
甲、孔祥熙到柏林。
乙、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任錢泰爲首任駐比大使。
丙、上海麵粉交易所發生風潮。
6.10(五,二)
甲、上海紗布交易所發生風潮。
乙、廣東省政府委員鄒敏初(前任財政廳長)以操縱金融,蔣院長令解京訊辦。
丙、交通部請制止惠通公司私運航空信件。
丁、南京貴陽間長途電話通話。
戊、劉峙到西安。
己、河北省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事務所成立。
6.11(五,三)
甲、沉鈞儒、王造時、鄒韜奮、章乃器、沙千里、李公朴、史良案在蘇州開審。
乙、實業部次長程天固到上海查辦紗布交易所風潮。
丙、孔祥熙與德國航空部長戈林晤談。
6.12(五,四)劉湘代表盧作孚(四川建設廳長)到廬山,商洽川政及整軍事宜。
6.13(五,五)
甲、德國元首希特勒接見孔祥熙。
乙、上海籌募黔灾義賑會通過急救辦法。
6.14(五,六)四川省政府委員關吉玉携蔣委員長手函回成都,向劉湘報告。
6.15(五,七)
甲、行政院决議:(一)通過灾荒根本救濟辦法,(二)專科以上之國立學校(如交通大學)均歸教育部管轄(除軍警學校),(三)廣東省政府委員鄒敏初撤職查辦。
乙、蔣委員長發表「暑假期間對于救國最有效力的工作是什麽」。
丙、外交部向日使館抗議惠通公司私運郵件。
丁、劉航琛到成都,向劉湘報告川康整軍問題。
戊、財政部續撥陝甘青桂賑款各十萬元。
己、日內閣通過日「滿」一體經濟方案,加强對「滿」統制。
6.16(五,八)
甲、孔祥熙自歐赴美。
乙、上海紗布交易所風潮解决。
6.17(五,九)
甲、劉湘電蔣委員長,表示川康整軍意見。
乙、宋子文自上海到廣州,整理粵省金融。
6.18(五,一0)
甲、外交部長王寵惠答日記者,中日關係應基于互惠平等原則,第一步須先取消冀東僞組織。
乙、馮玉祥到廬山。
6.19(五,一一)
甲、派宋哲元爲國民大會河北省、北平市、天津市代表選舉指導員。
乙、許世英謁蔣委員長商對日外交。
6.20(五,一二)
甲、宋子文以財政部名義發表改革廣東幣制令,收回毫券,明年一律用國幣。
乙、湖北省府主席黃紹竑到廬山,任訓練總隊長。
丙、全國手工藝品展覽會閉幕。
6.21(五,一三)
甲、華北日軍司令部成立臨時作戰課。
乙、軍政部長何應欽說明整理軍隊之必要。
丙、孔祥熙抵紐約。
6.22(五,一四)
甲、軍政部長何應欽以川康軍整理方案十一條電達川康綏靖主任劉湘,軍隊直隸中央,統一經理。
乙、行政院决議撤銷甘肅綏靖公署。
丙、日大使川越在東京談話,無從速進行中日談判之意。
丁、實業部長吳鼎昌親到上海紗布交易所澈查紗市風潮。
戊、我國當選國際勞工會議理事。
6.23(五,一五)
甲、汪兆銘、蔣中正柬邀各大學教授專家于七月十五日到牯嶺談話。
乙、實業部長吳鼎昌澈查上海麵粉交易所風潮,非麵粉廠家不得做買賣。
6.24(五,一六)冀察政務委員會令冀察平津四省市亟速辦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6.25(五,一七)
甲、立法院通過:(一)二十六年度國家總預算案,(二)中央儲備銀行法,(三)軍事徵用法。
乙、日使川越談話,中國須認清日本生存與發展之權利及「滿洲國」之生存與華北間之必然的聯繫。
丙、英下院討論遠東問題,外相艾登聲明决不犧牲中國之利益而與日本成立諒解。
丁、孔祥熙與紐約銀行界討論中國金融問題,成立初步協定。
戊、劉湘電蔣委員長及軍政部何部長接受二十二日之整軍方案。
6.26(五,一八)
甲、外交界表示,英日談判必須尊重中國主權領土及行政之完整,且必須事前徵詢中國之意見。
乙、豐台日軍七百余名在宛平縣河套演習。
丙、廣西綏靖主任李宗仁到廣州,與宋子文商討整理該省金融問題。
6.27(五,一九)
甲、林主席自南京赴廬山。
乙、浙江、閩北大水成灾。
6.28(五,二0)
甲、各省軍政長官,及暑期受訓之軍官、縣長、校長等相繼到達廬山。
乙、孔祥熙到華盛頓,與美國務卿赫爾、財長摩根索討論財政商務問題。
丙、南京至北平、天津、青島、保定之長途電話通話。
丁、關東軍司令官、朝鮮總督、南滿鐵道總裁、華北屯駐軍司令官在大連會議。
6.29(五,二一)
甲、行政院决議,派何應欽爲川康軍事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顧祝同、劉湘副之,賀國光、鄧錫侯、劉文輝、楊森、孫震、徐源泉、夏鬥寅、李家鈺等十九人爲委員。
乙、日大使川越茂自日本抵上海,謂調整國交尚非時機。
丙、宋子文、李宗仁到桂林,商整理桂幣。
丁、前西安綏靖主任楊虎城離滬出國。
戊、財政部稅務署長吳啓鼎、蘇浙皖統稅局長盛升頤以投機操縱紗布交易,被免職扣押(人心大快)。
6.30(五,二二)
甲、美總統羅斯福延見孔祥熙。
乙、駐日大使許世英訪日大使川越茂于上海。
丙、日僞軍在黑龍江堪察加島附近擊沉俄炮艦一隻(6.19 俄軍占領堪察加島)。
7.1(五,二三)宋子文自桂林飛抵廬山(明日回上海)。
7.2(五,二四)
甲、立法院通過妨害國幣懲治條例,私運銀幣銅幣或銀類出口者處死刑或七年以上之徒刑。
乙、上海十四家絲廠女工萬余人罷工。
7.3(五,二五)
甲、何應欽、顧祝同到廬山,商川康整軍事。
乙、汪兆銘、王寵惠到廬山。
丙、天津捕獲漢奸招兵犯。
丁、上海第一特區地方法院對吳啓鼎、盛升頤紗市投機案開偵察庭。
7.4(五,二六)
甲、廬山暑期訓練團第一期開始,孫連仲、黃紹竑任總隊長,胡宗南、吳奇偉等任大隊長。
乙、蘇俄飛機助盛世才,轟炸新疆阿克蘇附近之馬虎山部。
7.5(五,二七)
甲、軍政部長何應欽及顧祝同到重慶,川康綏靖主任劉湘及各軍長亦到。
乙、天津日軍在獨流一帶演習。
丙、察北民軍首領李庭芳攻張北不克。
丁、財政部禁止小麥出口,幷恢復徵收雜糧出口稅。
7.6(五,二八)
甲、川康整軍會議在重慶開幕,何應欽報告整軍之意義。
乙、連日熱河及察北化德間運輸極形忙碌。
丙、寧夏民政廳長李翰園到西蒙額濟納旗(7.5),即將日本之特務工作人員十余名送往酒泉。
丁、行政院會議在廬山舉行,决議厦門大學改爲國立(湖南大學亦改國立)。
戊、張元濟(菊生)函大公報,主由法院嚴究上海紗布風潮操縱案(7.8 胡適函該報響應)。
7.7(五,二九)
甲、日軍在盧溝橋演習攻戰,夜十一時藉口搜查失踪哨兵,突攻宛平縣城;我第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馮治安部吉星文團奮起抵抗。
乙、唐山日軍沿北寧路演習爭奪戰。
丙、中華工業聯合會電請蔣委員長,澈查上海紗布交易操縱案。
7.8(六,一)
甲、日方要求我軍自盧溝橋撤退,衝突再起,北平戒嚴,城門關閉。
乙、日軍參謀和知、武官今井與北平市長秦德純成立協議:一、雙方停止軍事行動,二、雙方出動部隊各返原防,三、盧溝橋仍由中國軍隊駐守,宛平縣城由石友三之保安隊接防。
丙、日大使川越茂自上海赴青島。
丁、天津日軍向豐台及盧溝橋增兵。
戊、天津日軍部派代表飛赴長春,商調關東軍入關增援。
己、外交部向日使館提出口頭抗議(下午六時半)。
庚、駐日大使館向日外務省口頭抗議,要求立即制止一切軍事行動。
辛、外交部長王寵惠與蘇俄大使鮑格莫洛夫商談互不侵犯及互助協定。
壬、中國共産黨通電主武裝保衛華北,建立民族統一戰綫,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進攻。
癸、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劉伯承、徐向前電蔣委員長,嚴令第二十九軍保衛平津華北,紅軍願在委員長領導之下爲國效命。
子、馮玉祥電勉第二十九軍將士爲捍衛國家,勇敢奮鬥。
醜、孔祥熙再晤美總統羅斯福及財長摩根索。
寅、詩人陳石遺(衍)在福州卒,年八十二歲。
7.9(六,二)
甲、晨二時起,盧溝橋停戰,軍隊各返原地。
乙、日本閣議,决定對華態度。
丙、外交部長王寵惠自廬山飛返南京。
丁、廬山暑期訓練補行開學典禮,蔣委員長出席訓話。
戊、蔣委員長電宋哲元積極準備,談判須不喪絲毫主權。
己、蔣委員長命孫連仲部兩師,龐炳勛部一師,高桂滋師向石家莊保定集中。
庚、川康整軍會議閉幕。
辛、蔣委員長派蔣鼎文代理西安行營主任(顧祝同赴川)。
壬、北平中國教育學會年會决定不參加東京世界教育會議(因日本邀僞國參加)。
7.10(六,三)
甲、晨二時半,盧溝橋日軍複行進攻,包圍宛平縣城。豐台至北平路軌被日軍拆毀。
乙、外交部向日大使館提出書面抗議,責日方違背八日協議,要求立即制止軍事行動,即日撤兵,幷切實制止非法之駐軍與演習。
丙、關東軍自瀋陽開抵山海關。
丁、蔣委員長以日人詭計,電令各軍仍切實準備,幷令宋哲元星夜趕築國軍防綫工事。
戊、軍政部長何應欽自重慶飛回南京。
己、孔祥熙與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談判結束,發布共同宣言,兩國政府已成立協定,以中國白銀購美國黃金,實行貨幣合作。
庚、上海工商界領袖虞洽卿、穆湘玥、杜月笙謁蔣委員長,報告紗布交易風潮情形。
7.11(六,四)
甲、盧溝橋中日軍繼續衝突,黃土坡亦有接觸,北平西之八寶山有劇戰。
乙、宋哲元自樂陵到天津,即派張自忠張允榮與日方秘密議定三款條件:一、盧溝橋及其附近之中國駐軍即時撤退,改以保安隊維持治安,二、中國方面道歉幷懲罰責任者,三、實行防共,徹底取締抗日。
丙、外交部發表聲明,盧溝橋事件轉趨嚴重,責在日方,日如再誤,遠東將陷危險。駐日大使館再提抗議,請日方制止華北日軍之違法背信行動。
丁、共産黨代表周恩來、秦邦憲到廬山,參加會議。
戊、何應欽召開作戰方針及策略會議。
己、日本首相近衛文●召集緊急會議,决定軍隊調動計劃。外務省發表聲明,華北事件應現地解决。
庚、香月清司到天津,接任華北日本駐屯軍司令。
辛、憲政協會在上海成立。
7.12(六,五)
甲、蔣委員長電令宋哲元本不屈服、不擴大方針,就地抵抗(侍從室主任錢大鈞促宋赴保定指揮)。
乙、宋哲元發表談話,謂能平即能和,盼負責者以東亞大局爲重。外交部發言人稱,關于盧溝橋事件任何解决辦法,未經中央核准者,自屬無效。
丙、日首相近衛召各界談話,要求贊助政府政策。
丁、日參事官日高信六郎、陸軍武官大城戶、海軍武官中原向外交部質詢中央軍向河北調動情况,王寵惠主雙方停止軍事調動,幷將軍隊撤回原地。
戊、駐日代辦楊雲竹正式向日外務省提出抗議。
己、盧溝橋駐軍撤至長辛店及衡門口。
庚、平津交通今晨又恢復。
辛、公布軍事徵用法。
壬、英外相艾登告日大使吉田茂,及中國大使郭泰祺,希望華北事件勿擴大。另照會美國,采取互相諮詢辦法。
癸、中美訂立穩定貨幣協定(一作 7.14)。
7.13(六,六)
甲、蔣委員長電宋哲元,决心全力抗戰,盼與中央一致,勿受敵欺。
乙、日閣員全體出動,要求各界擁護政府之對華政策。
丙、大紅門日軍進襲南苑及永定門,被我軍擊退。
丁、近二日到天津之日兵車共十二列,飛機四十架。
戊、行政院各部長自廬山回京。
己、駐美大使王正廷訪美國務卿赫爾。
7.14(六,七)
甲、天津市長張自忠自北平返天津,據雲我軍已復員,日軍則未盡撤退。齊燮元亦赴津,助宋哲元進行和議。
乙、宋哲元派陳覺生、鄧哲熙,繼續與天津日軍參謀長橋本群等接洽。
丙、日使川越自青島到天津,晤日軍司令香月。
丁、日軍六百餘人自天津開至廊坊落間與我軍衝突。北平永定門外及大紅門亦有接觸,日機四架飛平偵察。
戊、日兵車到天津者已十六列。今日有一千五百人開豐台。
己、蔣委員長設置石家莊行營,派徐永昌爲主任。
庚、孔祥熙離紐約赴英,發表對盧溝橋事件聲明。
辛、日外務省聲明,謝絕第三國對盧溝橋事件之調停。
7.15(六,八)
甲、日本開地方長官緊急會議,首相近衛、陸相杉山講演,力詆中國。
乙、日本陸軍省發表公報,决定從日本內地派遣部隊前往華北,自山海關西開兵車仍不絕。
丙、何應欽電宋哲元日軍計劃先消滅南苑我軍,望切注意。
丁、齊燮元、張自忠、陳覺生、張允榮仍在津進行談判,日軍司令香月晤宋哲元。
戊、駐日代辦楊雲竹訪日外省,盼川越到南京談判。
己、英大使許閣森到京晤王寵惠,詢華北近况。
庚、中國共産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宣布取消蘇維埃政府,成立「陝甘寧三省邊區政府」。
7.16(六,九)
甲、外交部分致英美法義德蘇等國備忘錄,日本大軍侵犯華北,破壞中國主權,違背九國公約、非戰公約,及國聯盟約,如聽其自由發展,不獨擾亂東亞和平,且將影響世界其他各處,中國將全力保衛疆土與國家尊榮,但亦準備以和平方法與日本解决爭端。
乙、英、美兩國分別對日發出照會,勸告勿擴大華北糾紛。
丙、美國務卿赫爾發表聲明幷照會各國,申述美國對國際局勢態度,主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內政,遵守條約。
丁、英大使許閣森及法、義使館人員分別向外交部探詢近勢。
戊、廬山談話會開始(張伯苓、蔣夢麟、胡適均到。中共代表周恩來、林祖涵、秦邦憲亦在廬山,但未出席)。
己、蔣委員長電宋哲元等,7.11協定絕不能了事,盼堅持到底。
庚、宋哲元與日方在津正式談判(張自忠與橋本群)。
辛、駐日大使許世英離上海返任。
7.17(六,一0)
甲、蔣委員長在廬山發表談話,申明解决盧溝橋事件立場: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二、冀察行政組織不容不合法之改變,三、中央所派地方官吏,如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換,四、第二十九軍現駐地區,不能受任何約束。中國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决不求戰。
乙、日大使館參事官日高向外部提出備忘錄,要求即時停止一切挑釁言行,幷不妨害現地當局之實行解决條件(要求 7.19 答覆)。
丙、日武官大城戶三治向軍政部面致文書,責中國違反中日華北各項協定,派兵北上,日軍當采適宜處置,一切事態應由中國負責。
丁、日軍占據天津西站。
戊、公布國民勞動法。
己、第五十三軍萬福麟部一師進駐琉璃河,第三十二軍商震部向石家莊集中。
庚、何應欽電宋哲元等,日本大舉出兵,準備攻占北平,望勿爲政治談判所誤,應作軍事準備,于北平、南苑、宛平集結兵力,構築工事,作持久抵抗之計。
7.18(六,一一)
甲、蔣委員長電宋哲元,倭寇不重信義,勿受其欺。
乙、華北日駐屯軍司令香月清司設司令部于豐台。
丙、日軍又向宛平進攻。
丁、日飛機掃射平漢路順德、安陽一帶列車。
戊、宋哲元晤香月清司。
己、周恩來、秦邦憲、林祖涵離廬山。
7.19(六,一二)
甲、蔣委員長告何應欽等,對日抗戰,立意已定,對共黨處置及戰鬥序列,應早注意。
乙、宋哲元自天津返抵北平。
丙、宋哲元之代表張自忠等與日方代表橋本群依據7.11在天津訂立之條件,中日雙方在北平成立第二次協議:一、排除妨害中日國交之人物,二、徹底彈壓共産黨,三、取締排日之機關團體及各種排日運動與教育。
丁、外交部向日使館致送備忘錄,再度提議雙方定期停止軍事調動,幷撤回原地,再由外交途徑解决。
戊、何應欽面告日武官喜多誠一,如日本將新近增調河北之軍隊撤退,中國亦可作同樣行動。
7.20(六,一三)
甲、蔣委員長自廬山回抵南京。
乙、日參事官日高兩訪王寵惠,主華北問題由地方當局交涉,幷談撤兵問題。王答以須由中央辦理,雙方應同時停止軍事行動,撤退軍隊,中國政府無時不望和平解决。
丙、駐日大使許世英訪日本外相廣田(許于昨日回任)。
丁、日軍猛攻,宛平戰事激烈。
戊、日本外務省發表聲明,華北事態惡化原因,由于南京政府阻礙現地協定,幷派中央軍北上。
己、廬山談話會結束。
7.21(六,一四)
甲、盧溝橋我軍撤退,由石友三之保安隊接防。
乙、美國非正式向中日表示,願事調停。
丙、英外相艾登在下院宣稱,如華北局勢繼續不變,即不宜與日本進行合作談判。
丁、李宗仁、白崇禧等通電擁護蔣委員長抗戰主張。
戊、馮玉祥談盧溝橋事件全視日本有無悔悟,我國固希望和平,但斷不容侵略事態之存續與擴大,全國軍民應團結一致,堅决奮鬥。
己、宋慶齡、何香凝等籌組婦女援助抗戰團體。
7.22(六,一五)
甲、盧溝橋附近日軍略事後撤。
乙、日機械化部隊秘密向華北輸送。
7.23(六,一六)
甲、盧溝橋附近日軍拒不撤退,我軍亦返回原防。
乙、美國務卿赫爾接見中日大使,盼兩國維持和平。
丙、英外相艾登告日大使吉田茂,盼盧溝橋事件和平解决。
丁、上海大批日僑返國。
戊、中國共産黨發表「爲日本帝國主義進攻華北第二次宣告」,支持蔣委員長7.17談話。
7.24(六,一七)
甲、蔣委員長接見英大使許閣森,指責日本屢次失信進攻。
乙、上海日本陸戰隊藉口日兵失踪,布防閘北(翌日撤退)。
丙、日本近衛首相之赴華密使宮崎龍介在神戶被憲兵拘捕。
丁、孫連仲部抵保定方順橋、望都,龐炳勛部向滄縣集中,第三十二軍商震、第十師李默庵部抵石家莊。
7.25(六,一八)
甲、日軍部决對中國采取膺懲行動。
乙、蔣委員長接見美大使詹森,告以東亞已入最危險關頭,請美注意,作轉危爲安之計。
丙、德大使陶德曼晤王寵惠,謂日已不願第三國干涉,德不能調解。
丁、中日軍在廊坊接觸。
戊、廬山訓練團第二期開學。
7.26(六,一九)
甲、華北日軍司令香月對宋哲元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我三十七師馮治安部分別于二十七日午前自盧溝橋、八寶山撤至長辛店,二十八日午前自北平西苑撤至永定河以西。
乙、日軍攻占廊坊車站,我軍第三十八師劉振山旅傷亡五百餘人。
丙、日軍襲擊北平廣安門。
丁、蔣委員長電倫敦孔祥熙,大戰已開始,和平絕望。
戊、蔣委員長接見德大使陶德曼及法大使那齊雅,兩大使均認日政府已爲軍人控制。
7.27(六,二0)
甲、宋哲元拒絕昨日香月通牒,北平四郊戰爭發生。
乙、外交部發表談話,指責日方不遵守其與北平地方當局議定辦法,多方挑釁,蓄意擴大事態,嗣後一切責任,應完全由日方負之。
丙、蔣委員長派劉斐(爲章)赴廣西,促白崇禧入京。
丁、蔣委員長接見義大使,聲明爲自衛生存而戰,希望國際主持公道。
戊、日陸軍大臣寺內要求國會對中國事變全力支持。外相廣田演說指責近來中國之抗日精神,希望中國切實履行本月十一日協議。
己、日本發表聲明,對華北事變采自衛行動。
庚、日本內閣發布三個師團動員令。
辛、郭沫若自日本回抵上海(本年五月,當局以郭與西園寺有私交,已允郭回國)。
壬、英勸日本勿對中國用兵。
7.28(六,二一)
甲、日軍攻陷北平南苑,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第一百三十二師師長趙登禹戰歿,傷亡二千餘人,北苑黃寺亦被占領。宋哲元、秦德純、馮治安離北平赴保定。命張自忠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天津警察局長李文田代理市長。
乙、日軍陷宛平及盧溝橋。
丙、我軍一度克復廊坊豐台,以北平情勢突變,複行退出。
丁、宋哲元通電,日軍挑釁,我决盡力防衛(初,中央軍北援,行至石家莊,爲宋所阻,謂恐事態擴大,至是始請前進)。
戊、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成立。
7.29(六,二二)
甲、北平失守,宋哲元軍撤退。
乙、日本海軍及第五師團進攻大沽、塘沽、天津。
丙、第三十八師副師長李文田部一旅長及天津保安隊襲擊敵軍占領車站,發生激烈巷戰,日機肆行轟炸。
丁、通州保安隊由總隊長張慶余、張硯田率領舉義,襲擊日人,俘僞冀東自治政府之殷汝耕等,日人死者約一百八十名(翌日經北平西郊轉往門頭溝,殷汝耕逃)。
戊、我否認華北糾紛就地解决。
己、蔣委員長發表談話,謂平津之役决非戰事之結局,政府惟有發動整個計畫,領導全國一致奮鬥,犧牲到底,此後决無局部解决之可能與妥協屈服之理。
庚、汪兆銘演說「最後關頭」,强調國人一齊犧牲,不留傀儡種子,無論通都大鎮,荒村僻壤,必使人與地俱成灰燼,使敵人一無所得。
7.30(六,二三)
甲、天津失守,我軍退靜河馬廠。
乙、日機炸保定琉璃河。
丙、外交部亞洲司長高宗武約胡適等會談,胡認對日外交路綫不能斷絕。
丁、江朝宗之北平治安會成立。
7.31(六,二四)
甲、蔣委員長發表告抗戰全軍將士書,謂和平絕望,只有抗戰到底,必須舉國一致,不惜犧牲,與倭寇死拼,復興民族。本日,又約晤胡適、張伯苓、梅貽琦,旋召見高宗武(汪兆銘亦召見高)。
乙、國府明令褒恤佟麟閣、趙登禹。
丙、日軍占琉璃門,與孫連仲部對峙。
丁、釋放全國各界救國會之沉鈞儒、王造時、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朴、沙千里、史良。
8.1(六,二五)
甲、中國共産黨以其和平統一,團結禦侮宣言送交中央(9.22 發表)。
乙、蔣委員長宴平津教育學術界領袖張伯苓、蔣夢麟、胡適等,宣示對日抗戰方針,隨時隨地抵抗,使日本戰而不取。
丙、平津綫日軍侵入良鄉。
丁、日機擾鄭州,幷炸平綏綫南口。
戊、高淩霨之天津治安維持會成立。
8.2(六,二六)
甲、蔣委員長對廬山訓練團講話,平津失陷爲戰爭開始,爲奇耻大辱,絕無與敵談和餘地,决不與敵兩立。
乙、日機襲山東平原,幷偵察濼口。
丙、天津日人及白俄搗毀蘇俄領事館。
8.3(六,二七)
甲、我援軍劉戡、曾萬鐘、關麟征、萬福麟等部約八個師陸續到達石家莊、保定、滄縣。
乙、閻錫山、餘漢謀、何鍵到南京。
丙、日機轟炸南口附近之中央軍列車。
丁、宋哲元通電辭職,委馮治安代理第二十九軍軍長。
8.4(六,二八)
甲、白崇禧自廣西到南京。
乙、天津日軍占楊柳青。
丙、汪兆銘廣播「大家要說老實話,大家要負責任」,不掩飾,不推諉,不唱高調。
丁、謝冠生任司法行政部長。
戊、中英借款協定簽訂。
8.5(六,二九)
甲、蔣委員長發表告空軍將士書,及時奮發,完成任務。
乙、日本議會通過撥付華北事件軍費。
丙、新疆盛世才得俄軍之助,敗馬虎山,占庫車。
8.6(七,一)
甲、南京軍事會議,于軍事委員會內分置六部,黃紹竑等分任部長。
乙、蔣委員長派宋哲元、劉峙爲第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命反攻平津(蔣兼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宋、劉、韓複矩等均屬之)。
丙、胡適勸蔣委員長,主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
丁、日本下令撤退漢口僑民。
戊、冀察政務委員會代理委員長張自忠辭職,改由齊燮元、張允榮、張璧、賈德耀、李思浩組織冀察地方參議會。
8.7(七,二)
甲、劉湘自四川抵南京。
乙、長江日軍艦集中上海,漢口日僑完全撤退。
丙、日軍大隊進入北平。
丁、日外務省指示駐華大使川越以中日停戰條件(劃永定河以北爲非武裝地帶,取消冀東自治政府)。
8.8(七,三)
甲、日外務省電示川越中日國交全般調整案綱要(承認滿洲國、中日防共協定等)。
乙、華北日軍寺內壽一部鈴木重康旅團開始進攻平綏鐵路南口,與湯恩伯之第七三軍王仲廉師激戰。
丙、蔣委員長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發動民衆力量,與敵人拼命。
8.9(七,四)
甲、上海日海軍中尉大山、一等兵齋藤擅欲進入虹橋軍用飛機場,被保安隊擊斃,我保安隊士兵亦死一人。
乙、共軍總司令朱德飛抵南京。
丙、龍雲自雲南抵南京。
8.10(七,五)
甲、美駐日大使向日外務省表示美願調解中日爭端。
乙、平綏路日軍占南口車站。
丙、行政院决定拆遷上海工廠。
丁、上海日本總領事向上海市長提出要求撤退駐滬保安隊。
8.11(七,六)
甲、上海日本總領事岡本再向俞鴻鈞提出昨日之要求。
乙、一九三二年淞滬停戰協定共同委員會在上海開會,岡本指責中國違反該項協定,俞鴻鈞嚴詞駁斥,謂日軍之背信行爲,已將停戰協定破毀無餘,如日軍調回,我保安隊亦可撤退。
8.12(七,七)
甲、中央常務會議通過設置最高國防會議,推蔣委員長爲陸海空軍總司令,以軍事委員會爲統帥部(中央常務會議已密授權于蔣委員長,出師上海)。
乙、沉船封鎖江陰長江水道(9.26二次沉船封鎖)。
8.13(七,八)
甲、上海戰爭揭幕(上午九時十五分),日海軍及陸戰隊向吳淞江灣閘北我軍進攻(全面抗戰開始)(中央軍總司令朱紹良,左翼軍爲陳誠、張治中,右翼軍爲張發奎),我軍事當局宣布封鎖鎮江下游江面(事先爲行政院秘書黃浚泄于日方,長江日艦預行撤退)。
乙、上海市長俞鴻鈞照會各國領事,請制止日軍利用租界爲根據地攻擊我國軍隊,否則我軍被迫爲采取自衛行動所發生之結果,不能負責。另聲明我空軍隨時有轟炸日艦之可能,各國軍艦應遠離日艦。
丙、日本內閣决定派遣陸軍赴上海。
8.14(七,九)
甲、日本飛機十三架自臺灣襲杭州筧橋,被我空軍第四驅逐大隊長高志航等擊落六架(中日首次空戰)。
乙、上海我軍猛烈攻擊,我空軍亦出動轟炸黃浦江日艦。
丙、國防最高會議决定對日不宣戰,但言自衛,政府不遷移,指派張群爲秘書長。
丁、國民政府發表聲明,實行自衛。
戊、外交部向各國聲明日本違反國際條約,我决實行自衛權。
己、蔣委員長在南京接見朱德。
8.15(七,一0)
甲、中國共産黨發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對日絕交,軍事總動員,人民總動員,成立國防政府,抗日外交政策,戰事財政經濟政策,改良人民生活,抗日教育政策,肅清漢奸親日派,建立民族統一戰綫)。
乙、日機開始襲擊南京,被我空軍擊落三架。
丙、上海各國領袖領事向俞鴻鈞聲明,如中日任何一方損及租界外僑生命財産時,有關方面應負其責,幷抗議中國飛機在租界上空飛行。俞鴻鈞當予駁斥,嚴責各國縱任日人利用租界爲軍事根據地,强調租界爲我領土,租界上空爲我領空。
丁、國防最高會議以蔣委員長爲大元帥,組織大本營,設六部(
黃紹竑、徐永昌、白崇禧、陳誠、熊式輝、吳鼎昌分任部長)。
8.16(七,一一)
甲、我空軍炸傷黃浦江日海軍旗艦「出雲」號。
乙、日機四次襲南京,被擊落二架。
8.18(七,一三)
甲、設立中央、中國、交通、中國農民四銀行聯合辦事處。
乙、蔣委員長再發告抗戰將士書,以持久戰、消耗戰制倭寇之速戰速决,以逸待勞,以拙待巧,以實擊虛,以靜制動,拼死抗戰。
丙、英國提議中日軍退出上海四周地帶,各國向日本擔保上海日僑安全,幷向中國擔保日方不利用公共租界爲根據地(8.19日拒)。
8.19(七,一四)
甲、外交部通知各國使領,所有各國在滬兵艦商輪應于十二小時內遠離日艦停泊五海裏外,幷再度聲明日軍如利用租界爲作戰根據或退避處所,我軍將采取一切必要辦法,要求各國應使日艦駛出黃浦。
乙、我軍兩師向上海增防。
8.20(七,一五)
甲、中央常會决議以蔣中正爲陸海空軍大元帥。
乙、蔣委員長兼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平漢、津浦兩綫),轄第一集團軍宋哲元,第二集團軍劉峙,第十四集團軍衛立煌,共約四十個師(九月,津浦綫劃爲第六戰區,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改爲程潜)。
丙、日軍突破長城神威台口,進攻張家口。
8.21(七,一六)
甲、上海我軍攻入虹口敵軍陣地,迫近匯山碼頭。
乙、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在南京簽字(8.29公布。另有秘密口頭聲明文件,在中日關係未恢復以前,蘇聯决不與日本締立互不侵犯條約,中國亦不與第三國簽訂共同防共條約)。
丙、日軍繞過南口右側,進犯居庸關、懷來。
丁、孫連仲軍與日軍激戰于良鄉、房山,不利。
8.22(七,一七)
甲、蔣委員長委任朱德、彭德懷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正副總指揮(轄三師:第一百十五師長林彪,副聶榮臻,幷兼政治委員;第一百二十師長賀龍,副蕭克,政治委員關向應;第一百二十九師長劉伯承,副徐向前,政治委員鄧小平,按政治委員系中共所派)。
乙、日軍三師團在川沙、獅子林、寶山同時登陸,犯羅店瀏河之綫,由松井石根大將指揮。
8.23(七,一八)
甲、上海我軍改取守勢(時上海中央軍總指揮張治中,左翼軍〔
江防〕陳誠,右翼軍〔浦東〕張發奎,總隸于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顧祝同。日軍總司令永野修身,陸軍司令官松井石根,海軍長穀川清)。
乙、日軍進攻張家口。
丙、美國務卿赫爾爲上海問題再度發表聲明。
8.24(七,一九)
甲、平綏綫南口失守。
乙、上海左翼軍陳誠部對寶山南犯日軍猛攻。
丙、國民政府公布「戰時軍律」。
丁、前中共領袖陳獨秀釋放。
8.25(七,二0)
甲、朱德、彭德懷通電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總、副指揮職。
乙、日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谷川清宣布封鎖長江口以南至汕頭海岸。
丙、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陝北洛川舉行,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毛澤東、張國燾在會中發生爭議)。
8.26(七,二一)
甲、英大使許閣森自南京乘汽車赴上海,被日機掃射重傷。
乙、日機轟炸上海南站難民,死傷七百餘人。
8.27(七,二二)
甲、中央常會决議授權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組織大本營,行使陸海空軍最高統帥權,幷對于黨政統一指揮之。
乙、張家口失守,劉汝明軍退口外。
丙、日機連襲南京四次。
8.28(七,二三)
甲、上海左翼連日劇戰,我軍犧牲慘重,羅店不守(旋克復)。
乙、任李宗仁爲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8.29(七,二四)
甲、英國爲許閣森被炸事向日本抗議,要求道歉,懲罰肇事者,保證以後不得再有同樣事件(日9.21覆,僅允道歉)。
乙、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公布(蘇聯軍事顧問團由朱可夫率領,不久來華,十月空軍志願隊到達)。
8.30(七,二五)
甲、中國向國際聯盟陳述日軍開釁經過,日本政府應負責任。
乙、蔣委員長决定以軍事委員會爲抗戰最高統帥部,不另設大本營。
丙、國府下令徵集國民兵。
8.31(七,二六)
甲、蔣委員長告路透社記者,國際間對中日不宣而戰之戰爭,有干涉必要。
乙、日軍猛攻吳淞、江灣、閘北,滬戰又複轉劇。
9.1(七,二七)
甲、美駐日大使要求日本停止轟炸南京及中國不設防城市(英法亦有同樣要求)。
乙、發行救國公債五萬萬元。
9.2(七,二八)日本改稱華北事變爲中國事變。
9.3(七,二九)日海軍占領東沙群島。
9.4(七,三0)僞「察南自治政府」成立于張家口,于品卿主之。
9.5(八,一)
甲、日海軍擴大中國封鎖區域,北起秦皇島,南迄北海。
乙、楊杰、張沖過西安飛莫斯科。
9.6(八,二)共軍實行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四萬五千人)。
9.7(八,三)
甲、日軍陷寶山。
乙、蔣委員長派胡適赴美,蔣方震赴德、義。
9.8(八,四)
甲、上海日軍總攻擊。
乙、胡適勸汪兆銘、高宗武勿太性急,勿太悲觀(是晚胡離南京)。
9.9(八,五)國防參議會(最高會議)成立(包括中國共産黨代表周恩來等,青年党曾琦、李璜、左舜生,國社黨張君勱、江庸、張東蓀,國民黨陳布雷、周佛海、陶希聖及傅斯年等)。
9.10(八,六)
甲、上海楊行陣地被日軍突破,我軍堅守羅店江灣之綫。
乙、津浦綫日軍第十師團磯谷廉介突破馬廠,宋哲元部南退。
9.11(八,七)
甲、軍事委員會劃津浦綫爲第六戰區,任馮玉祥爲司令長官,轄宋哲元等部。
乙、察境日軍陷蔚縣。
9.12(八,八)
甲、我向國際聯盟申請援用盟約處理中日問題。
乙、蔣委員長任命葉挺爲新編第四軍長,項英爲副軍長,收編江南共軍(是日陳毅到南昌)。
9.13(八,九)日軍陷山西大同。
9.14(八,一0)
甲、日軍板垣征四郎部自河北固安渡過永定河。
乙、日軍陷晋北廣靈,進向平型關(時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林彪部已自陝西韓城開入山西,集結平型關以西之大營鎮)。
丙、美國禁止政府船隻運載軍需品前往日本及中國。
9.15(八,一一)
甲、日機十一架轟炸石家莊及保定車站,損失頗大。
乙、日軍陷河北固安。
丙、顧維鈞要求國聯采取行動,制止日本侵略。國聯决定交遠東顧問委員會處理。
丁、浙贛鐵路完成。
9.16(八,一二)上海劉行羅店爲日軍突破,第一軍胡宗南、第十八軍羅卓英部損失慘重。
9.17(八,一三)
甲、日軍土肥原三個師團突破我永定河、琉璃河、房山陣地,孫連仲部南退滿城、完縣。
乙、日軍攻占河北永清,萬福麟軍馮占海師傷亡慘重。
丙、蔣委員長到昆山督師。
丁、上海我軍堅守北站、江灣、廟行、朝王廟、羅店西南、雙草墩之綫(時日軍爲第一、第三、第十一師團及第六、第八、第十六師團之一部,共十萬人,戰車二百餘輛。我軍爲朱紹良、薛岳等集團軍)。
9.18(八,一四)
甲、平漢綫涿州失守,第四十七師裴昌會部被日軍襲擊,僅以身免。
乙、日軍攻占河北固安。
9.19(八,一五)
甲、平漢綫日軍突破徐水我軍陣地。
乙、日機三十架襲南京明故宮機場,被我空軍擊落七架,我損失二架。
9.20(八,一六)日機五十架襲南京及蘇州車站。
9.21(八,一七)
甲、平漢綫日軍突破滿城我軍陣地。
乙、津浦綫日軍與龐炳勛部激戰于姚官屯。
丙、國聯遠東顧問委員會開會(9.25日本拒絕參加)。
9.22(八,一八)
甲、中國共産黨團結禦侮之宣言正式發表,(1)中山先生之三民主義爲中國今日之必需,願爲其徹底的實現而奮鬥。(2)取消一切推翻中國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3)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4)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爲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幷待命出動,擔任抗戰前綫之職責。
乙、平漢綫敵板垣征四郎侵入保定附近關麟征軍陣地。
丙、僞「平津治安維持委員會」成立,高淩霨主之。
9.23(八,一九)
甲、蔣委員長對中國共産黨宣言發表談話,凡爲中國國民,但能信仰三民主義而努力救國者,政府不問其過去如何,無不開誠接納,使集中于國民黨領導之下,一致努力。盼共産黨真誠一致,實踐其宣言所舉諸點,在禦侮救亡統一指揮之下,貢獻能力于國家,以完成國民革命之使命。
乙、日機炸沉「寧海」、「平海」兩艦于江陰。
丙、河北敵陷大城。
9.24(八,二0)
甲、保定失守,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劉峙南走。
乙、滄州失守,宋哲元、龐炳勛部全綫撤退。
丙、上海我軍左翼吳奇偉、葉肇軍正面被突破,是夜後退至第二綫預備陣地(廣福鎮至陳家橋綫)。
丁、詩人陳三立卒于北平。
9.25(八,二一)
甲、晋北敵板垣師團(約四千人)再攻平型關,我第二戰區副長官楊愛源及軍長高桂滋、師長林彪禦之。
乙、日機九十四架襲南京。
9.26(八,二二)
甲、楊愛源、林彪、高桂滋軍大敗日軍于平型關,日軍死傷二千餘人。
乙、上海大場陣地失陷。
9.27(八,二三)國聯遠東顧問委員會决議譴責日本空軍濫炸暴行(翌日複經大會通過)。
9.28(八,二四)
甲、上海敵軍第四次猛烈總攻開始。
乙、平漢綫敵陷定縣。
丙、國聯大會通過譴責日本空軍暴行,指派小組委員會處理。
9.29(八,二五)
甲、晋北敵突破平型關,進向繁峙,我軍朱德、高桂滋退五臺山。
乙、平漢綫敵陷新樂。
丙、津浦綫敵陷泊頭東光連鎮。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令副司令長官鹿鐘麟自南皮進襲。
丁、李濟琛宣言解散「中華民族革命同盟」,擁護政府抗戰。
9.30(八,二六)
甲、上海敵軍突破我萬橋嚴宅及陸橋防綫,我軍退守蘊藻濱南岸至瀏河之綫。
乙、自平型關南進之敵陷繁峙。
丙、韓複矩部一師到德州布防。
丁、蔣委員長任命孫連仲爲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原任劉峙免職)。
10.1(八,二七)
甲、上海日軍實行中央突破,左翼軍王東原、羅霖師潰退,劉家行失守。
乙、津浦綫鹿鐘麟軍襲占馮家口北霞口,迫泊頭。
丙、日本首相及外、陸、海大臣决定「對支那事變處理要綱」,拒絕國聯調解。
10.2(八,二八)
甲、蔣委員長委任葉挺、項英爲新編第四軍正副軍長(由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安徽邊區共軍編成,轄陳毅等四個支隊)。
乙、衛立煌部自石家莊援晋北。
丙、上海我左翼軍萬耀煌軍與敵激戰于陳家橋一帶,雙方傷亡慘重。
丁、胡適與駐美大使王正廷晤羅斯福,報告中國戰局,盼羅斯福放弃妥協思想;羅斯福囑勿悲觀。
10.3(八,二九)第六十一軍長李服膺以在晋北天鎮不戰而退,被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正法。
10.4(九,一)上海陳家橋連日激戰。
10.5(九,二)
甲、津浦綫敵陷德州,第二四三旅馮其昌部一個團戰歿。
乙、美總統羅斯福在芝加哥發表「防疫隔離」演說,斥責侵略者。
丙、國聯遠東顧問委員會建議(一)由國聯大會召集九國公約會議,處理中日衝突。(二)國聯大會應對中國表示道義支持,避免足以妨礙中國抗戰之行動。
丁、中央大學教職員全部離南京而去重慶。
10.6(九,三)
甲、上海日軍强渡蘊藻濱南岸,我軍陷于苦戰(時朱紹良任中央軍總司令,代張治中)。
乙、平漢綫之孫連仲、馮欽哉、曾萬鐘等軍退守娘子關南北之綫。
丙、國聯大會接受 10.5 遠東顧問委員會之建議。
丁、美國務院宣稱,日本在華行動不合國際關係原則,違反九國公約及非戰公約之規律。同意國聯大會之報告。
10.7(九,四)上海敵軍(第三、第九師團)自蘊藻濱北岸强渡,與我軍胡宗南部激戰。
10.8(九,五)
甲、楊森部川軍加入上海戰爭(自貴州來)。
乙、平漢綫敵陷正定。
丙、晋北敵陷崞縣。
10.9(九,六)
甲、上海敵軍大隊渡過蘊藻濱南岸。
乙、國聯邀開九國公約會議。
10.10(九,七)
甲、蔣委員長發表國慶演說,决抗戰到底,于持久苦鬥中求得最後勝利。
乙、上海日軍進攻第一軍胡宗南之大場陣地,被阻。
丙、日軍(板垣師團、河邊旅團)猛攻山西原平,我姜玉貞旅長固守。
丁、石家莊失陷,滹沱河南岸我軍後撤。
10.11(九,八)
甲、上海敵軍自蘊藻濱南岸猛攻大場。
乙、堅守晋北原平之旅長姜玉貞陣亡,所部僅余二百余人,原平失守(10.3日軍開始攻原平)。
丙、日本第五次援軍到上海。
丁、敵機轟炸廣州、黃埔、虎門。
10.12(九,九)
甲、晋北我軍衛立煌督王靖國、李默庵、劉茂恩三個兵團與敵軍板垣(第五、第一、第十二師團)于忻口開始激戰。第八路軍(共軍)克復平型關。
乙、廣西援軍四師加入上海戰場。
丙、新編第四軍成立,葉挺、項英任正副軍長。
丁、平漢綫敵(第十四師團、第六師團)陷趙縣、柏鄉、元氏。
戊、津浦綫韓複矩軍退守魯北徒駭河南岸。
己、羅斯福宣稱九國公約會議目的在將中國糾紛作合意解决。
10.13(九,一0)
甲、津浦綫敵我兩軍戰于平原。
乙、綏遠省城失陷,我軍西退(主席傅作義在山西指揮)。
丙、我空軍炸塘沽日軍艦。
丁、蘇俄紅軍助盛世才擊潰南疆馬虎山部(馬走印度)。
10.14(九,一一)
甲、上海繼續激戰,我軍有進展。
乙、敵軍進攻井陘娘子關。
丙、敵陷高邑、贊皇,平漢綫我軍退內丘、順德。
10.15(九,一二)
甲、比國邀請九國公約簽字國于10.30在比京會議。
乙、平漢綫敵陷順德(邢臺)。
丙、日機再炸廣九路。
丁、僞「晋北自治政府」成立于大同,夏逆恭主之。
戊、俄飛機猛炸和闐,死傷二千餘人。
己、英國各大學教授電教育部,譴責日機炸我文化機關。
10.16(九,一三)
甲、日軍猛犯晋北忻口,我第九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長劉家麒、旅長鄭廷珍等殉國。
乙、綏遠敵陷包頭。
丙、比利時政府發出九國公約會議邀請書。
10.17(九,一四)平漢綫敵陷邯鄲。
10.18(九,一五)
甲、晋東孫連仲、曾萬鐘部包圍侵入舊關之敵第二十師團第七十七聯隊。
乙、平漢綫敵陷磁縣,我湯恩伯軍團到安陽,布防漳河,吳克仁軍到湯陰。
丙、上海我軍編組攻擊軍三萬人,由陳誠指揮。
丁、上海敵猛攻葛家牌樓,我軍秦慶武團全部殉國。
戊、晋北我游擊隊(第一二0師)襲擊雁門關之日本汽車隊,克繁峙,另支克河北曲陽。
己、孔祥熙自歐洲回抵上海。
10.19(九,一六)
甲、上海我軍韋雲淞(桂軍)、葉肇(粵軍)等部向蘊藻濱南岸反攻,敵軍亦同時進攻,戰鬥激烈,我軍傷亡甚巨。
乙、英與美商制裁日本問題。
10.20(九,一七)
甲、平漢綫敵渡漳河。
乙、晋北我軍再捷于忻口,殲敵機械化部隊。
丙、晋北我游擊隊入河北,連克數縣,迫保定。
10.21(九,一八)
甲、上海我軍轉取攻勢,未能奏功。
乙、平漢綫關麟征軍自安陽反攻,擊退漳河南岸之敵。
丙、德國駐日大使德克遜電德外部,日將拒絕參加九國公約會議,幷盼德亦拒絕參加。日隨時準備與中國直接談判,歡迎德國勸說南京政府尋取解决。
10.22(九,一九)
甲、上海我軍(桂軍)放弃陳家行陣地,第九十八師放弃廣福陣地。
乙、派顧維鈞、郭泰祺、錢泰爲出席九國公約會議代表。
丙、德外交部電駐華大使德將拒絕參加九國公約會議,幷向中國說明原因,以日本如不參加,該會議將無裨益,盼中日直接談判,德願斡旋。
10.23(九,二0)
甲、上海我軍退至小顧宅、大場、新涇橋、唐家橋。
乙、平漢綫漳河附近之敵退至武安邯鄲附近。
10.24(九,二一)平漢綫湯恩伯軍團進至漳河南岸,與敵(第四師團)對峙。
10.25(九,二二)
甲、上海敵軍突破我大場陣地,我軍退蘇州河南岸。
乙、晋東第一二九師與日激戰于娘子關東南之七亘村。
10.26(九,二三)
甲、上海閘北我軍撤退,第八十八師孫元良部謝晋元團附率兵一營(八百人)守四行倉庫(10.30始奉令退)。
乙、日軍占福建金門島。
丙、敵陷娘子關,孫連仲等退平定,一二九師陳賡旅襲破日軍輜重隊于娘子關東南之七µ村,奪獲馬三百匹。
10.27(九,二四)
甲、日本正式拒絕參加九國公約會議。
乙、上海我軍扼守真茹、南翔、嘉定綫。
丙、僞「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成立于歸綏,(?)王、德王爲正副主席。
10.28(九,二五)
甲、蔣委員長在蘇州召集各將領會議。
乙、我軍退出真茹。
丙、德駐日大使電德外部,歡迎德國勸導中國政府與日本談判。
10.29(九,二六)
甲、蔣委員長在國防最高會議報告「遷都重慶與抗戰前途」。
乙、德國謝絕參加九國公約會議。
丙、德大使陶德曼晤外交次長陳介,轉達德政府調停中日戰爭之意,幷謂中國不當與俄國訂立互不侵犯條約,對俄政策應加修改。
10.30(九,二七)
甲、上海敵軍渡過蘇州河南岸,四行倉庫守軍奉命退入租界(被羈留)。
乙、晋東敵陷平定。
丙、張發奎代朱紹良爲上海戰區中央軍總司令,劉建緒繼任右翼軍總司令。
丁、日外務省發言人稱,如中國直接提出和平建議,日將不拒絕談判。
戊、德外部電陶德曼,目前德僅欲依日本願望勸促中國政府與日談判,不願越出其傳遞地位采進一步行動。
10.31(九,二八)陶德曼電德外部,已在上海晤德駐日大使館陸軍武官奧特,得悉日本參謀本部之和平條件,將設法由其本人或德國軍事顧問團長福根豪森轉達蔣委員長。
11.1(九,二九)
甲、上海日軍猛攻蘇州河南岸我軍陣地。
乙、晋北衛立煌部以晋東形勢變化,自忻口退向太原。
丙、外交部駁斥日本拒絕參加九國公約會議聲明書。
丁、中俄第一次信用借款,計五千萬美元,五年還本。
戊、英外相艾登在下院演說决與美國密切合作,以謀世界和平。
己、北京、清華、南開大學在長沙開課。
11.2(九,三0)
甲、平漢綫湯恩伯之第十三軍自安陽援山西。
乙、晋東第一二九師襲擊日軍于昔陽黃崖底。日軍傷亡數百。
丙、日本外務大臣廣田向德國大使德克遜提出對華和平條件(1內蒙自治;2華北設非武裝地區,派一親日之行政首長,幷圓滿解决對日礦産之讓與;3擴大上海非武裝地區,由國際警察管制;4停止反日政策,包括修改教科書;5共同防共;6减低對日貨物關稅;7尊重外僑權利。如中國拒絕以上要求,日本决繼續作戰,至中國完全崩潰,届時再提更苛刻之條件)。
11.3(一0,一)
甲、日軍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據全公亭。另支在漕涇鎮上岸。
乙、九國公約國在比京集會,中國代表顧維鈞說明日本侵略中國事實。
丙、德外部電令陶德曼將日本之和平條件通知蔣委員長,勸與日本開始談判。
11.4(一0,二)
甲、日軍逼攻太原,閻錫山及省政府退臨汾,留傅作義等守太原。
乙、上海日軍渡過蘇州河南岸。
丙、晋東第一一五師襲擊日軍于平定以西之松塔。
丁、德駐日大使德克遜將中國對于談判之意見通知日本政府。
11.5(一0,三)
甲、日軍第六、第十八師團自杭州灣全公亭至金山咀大舉登陸,北進,逼松江,威脅我右翼。
乙、平漢綫日軍陷安陽,商震、關麟征部退寶蓮寺。
丙、河北敵陷南和、任縣。
丁、德大使陶德曼訪蔣委員長及孔祥熙,轉達日本和平條件(蔣委員長表示須先恢復7.7前狀態,方可進行談判。如中國接受日本條件,將不爲輿論所容而發生革命。日如繼續作戰,中國亦不投降;如中國政府崩潰,共産黨即將得勢)。
11.6(一0,四)
甲、德義日三國反共協定簽字。
乙、九國公約會議致日申請書公布。
丙、蔣委員長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10.16?)。
丁、外交部否認中日進行和議。
戊、河北我軍宋哲元部克成安。
11.7(一0,五)
甲、德國駐日大使德克遜與廣田談中國政府之議和條件。
乙、比國駐日大使再請日本參加九國公約會議(11.12再拒)。
丙、北平僞「華北開發公司」成立。
丁、中共設置晋察冀邊區司令部,以聶榮臻爲司令(次年一月,成立晋察冀行政委員會于河北阜平)。
11.8(一0,六)
甲、吳克仁軍援松江,爲敵軍擊敗,吳克仁死之。
乙、上海失守,蘇州河以南陣地完全放弃。
丙、太原失守。
丁、日軍陷河北任縣。
戊、湯恩伯與劉伯承會于晋東榆社。
己、德駐日大使德克遜電德外部,主由德國軍事顧問向蔣委員長陳述戰爭延長對于中國之不利後果,以促其考慮和平。
11.9(一0,七)
甲、敵陷松江,滬西浦東我軍因受威脅,全綫西退,秩序混亂。劉建緒集團軍守乍浦嘉興防綫。
乙、太原北門東門被攻破。
丙、新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自成都飛抵漢口(11.11到京)。
丁、出席比京九國公約會議之蘇俄外長李維諾夫返國(11.10)。
戊、英首相張伯倫演說英美合作方能解决中日問題。
己、陶德曼電德外部,德顧問福根豪森已向蔣委員長夫婦及孔祥熙、白崇禧指陳戰局之嚴重,幷告孔祥熙,如戰事延續,中國經濟崩潰,共産主義即可在中國發生。
11.10(一0,八)
甲、自廣陽前進之日軍被一二九師阻擊于土封林。
乙、敵軍開始攻上海南市,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命上海守軍向吳福國防綫撤退,以保管堡壘之保長逃亡,部隊混亂,紛退錫澄綫。
丙、魯北敵陷慶雲。
11.11(一0,九)
甲、上海南市守軍撤退,上海完全陷落。敵軍突破青浦白鶴港之綫,各部隊秩序益亂。
乙、津浦綫日軍又開始南進,逼攻禹城,幷陷惠民。黃河鐵橋毀。
丙、河北敵陷大名,我第三十八師退衛河南岸。
丁、蔣委員長電告出席九國公約會議代表顧維鈞,决抗戰到底。
戊、赴俄實業考察團副團長張沖電蔣委員長,謂俄國防部長伏洛希洛夫稱,中國對日戰爭如到生死關頭,俄必出兵,决不坐視(楊杰曾詢蘇俄能否參戰)。
11.12(一0,一0)
甲、日本再拒九國公約會議邀請,拒絕參加。
乙、上海日軍總司令松井石根發表談話,日本已成上海之主人翁,必要時可對租界采任何行動。
丙、毛澤東講演「上海太原失陷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謂國民黨爲「片面抗戰」,不能持久。
11.13(一0,一一)
甲、九國公約會議,顧維鈞演說,請各國停止對日供給。
乙、敵陷蘇州平望。
丙、日艦入長江,向福山開炮。
丁、魯北敵陷濟陽。
11.14(一0,一二)
甲、敵陷浙江嘉善。
乙、中央改調川軍劉湘部分自漢口河南東開。
丙、日機大舉轟炸蘇州。
11.15(一0,一三)
甲、東戰場我軍退出太倉嘉定(敵由白茆口登陸)。
乙、津浦綫我軍毀黃河鐵橋,退守黃河南岸。
丙、馮玉祥函勸韓複矩及時反攻,本日韓電覆努力自。
丁、九國公約會議通過譴責日本宣言書,聲明于必要時當考慮應采之共同態度(義反對)。
戊、中國特使陳公博晤義外長齊亞諾。
11.16(一0,一四)
甲、國防會議决議遷都重慶,林主席晚即乘艦西上。
乙、昆山失守,我軍退守以蘇嘉鐵路爲中心之防綫。
11.17(一0,一五)
甲、日皇批准設立大本營(昨日閣議通過)。
乙、太原敵軍開始北移,別有企圖。
丙、國府任命(一)鈕永建爲銓叙部長,(二)蔣鼎文爲西安行營主任,(三)陳儀兼駐閩綏靖主任。
11.18(一0,一六)
甲、浙江嘉興陷落,敵軍繼續西侵。
乙、日軍陷山東烟臺。
11.19(一0,一七)
甲、陳公博晤義相墨索里尼,幷交蔣委員長函。
乙、英樞密大臣哈裏法克斯與德元首希特勒開始晤談。
11.20(一0,一八)
甲、國民政府發表宣言,移駐重慶,决以最廣大之規模,從事最持久之戰鬥(今後十個月,軍政重心實在武漢)。
乙、改組湘鄂皖黔四省政府,以張治中、何成浚、蔣作賓、吳鼎昌分任主席。何鍵任內政部長,程天固代實業部長。
丙、日本大本營正式成立。
丁、敵陷蘇州(聞東北軍劉多荃部變潰),吳縣福山防綫不守。敵陷吳興南潯。
11.21(一0,一九)
甲、我軍放弃浙江吳興,退長興。
乙、各國使領及中央部院要人多離京西上。
丙、日特使大倉喜七郎謁義相墨索里尼,呈近衛文●函。
丁、上海日司令松井向租界工部局要求五事:取締反日言論,解散國民黨一切組織,監視中國官吏行動,檢查郵電(工部局大都接受)。
戊、空軍第四大隊長高志航自蘭州接受飛機,過周家口加油,遭日機偷襲遇難。
11.22(一0,二0)
甲、僞「蒙疆聯合委員會」成立于歸綏(明年7.19擴大組織,設六部)。
乙、九國公約會議,顧維鈞發表沉痛演說,提出嚴重抗議。
丙、日機在南京投函,勸蔣委員長共同反共。
11.23(一0,二一)
甲、汪兆銘、孫科相繼到漢口。
乙、蔣委員長到常州,召集前方將領訓話。
11.24(一0,二二)
甲、九國公約會議通過二次宣言及報告書,即宣告延會。
乙、國府派唐生智爲南京衛戍司令長官。
丙、錢塘江橋炸毀。
丁、大批敵機犯粵,粵漢路客貨車被炸。
11.25(一0,二三)
甲、無錫失守,錫澄綫放弃。
乙、蔣委員長在南京招待外國記者,說明政府堅持抗戰到底。
丙、我軍退出浙江長興。
丁、山西太谷、平遙、介休等縣敵軍撤退。
11.26(一0,二四)
甲、國府林主席到重慶。
乙、江陰及宜興激戰。
丙、立法院長孫科自漢口飛香港(12.12回漢)。
丁、改組蘇浙兩省政府,以顧祝同、黃紹竑分任主席(代陳果夫、朱家驊)。
11.27(一0,二五)
甲、德國大使陶德曼訪孔祥熙于漢口,調停中日問題(11.28之前廣田複告德駐日大使,望于短期內發動中日和平條例,由德國參加)。
乙、晋南我軍收復平遙。
丙、僞「河南省自治政府」成立于安陽,蕭瑞宣爲主席。
11.28(一0,二六)
甲、蔣委員長指示南京戰略,盼能固守兩周以上。
乙、上海敵軍派人監督海關收稅部。
丙、廣東臺山上川島爲日軍所占。
11.29(一0,二七)
甲、德大使陶德曼訪外交部長王寵惠,說明德國調停中日爭端與日方接洽經過及條件。
乙、義大利承認僞「滿洲國」。
丙、敵軍陷廣德。
丁、敵軍陷宜興、武進(12.1)。
11.30(一0,二八)
甲、敵軍陷溧陽。
乙、敵海陸空軍猛攻江陰要塞。「逸仙」「建康」「楚有」等艦均被炸沉(各艦均由陳季良指揮)。
丙、敵軍陷廣德,師長饒國華陣亡。
丁、德國大使陶德曼說張嘉璈勸蔣委員長與日本議和。
戊、英法外長談話,維護遠東原有權益。
己、美向日抗議其擾亂上海關政。
12.1(一0,二九)
甲、德大使陶德曼自漢口赴京,再度調解戰事(12.5 回漢)。
乙、中國特使蔣方震訪德航空部長戈林。
丙、我軍(川軍)克復廣德(翌日又失)。
丁、日本警告外國船艦不得航行京滬之間。
戊、班禪卒于青海玉樹,年五十五。
己、楊虎城自法國回抵武昌。
12.2(一0,三0)
甲、德大使陶德曼謁蔣委員長調停中日戰事,蔣委員長表示接受,惟華北主權完整與行政獨立,必須維持到底,日方立即停戰,在談判中不得涉及中國與第三國間之協約,幷聲明决不接受日本之最後通牒。陶德曼允由希特勒向雙方建議停止敵對行動,幷對初步談判保守秘密。
乙、江陰陷落,要塞不守。
丙、敵機炸南京,被我軍擊落四架(俄援飛機參戰)。
丁、徐源泉軍自湖北到南京。
戊、英外相艾登在國會聲明國際間無力制裁日本。
12.3(一一,一)
甲、我軍退出丹陽。
乙、日軍游行上海租界,被人投彈,形勢嚴重。
丙、德駐日大使德克遜電德外部,日本參謀本部盼速與中國進行和平談判,幷望由希特勒率先發動,俾中國同意與日本直接談和。
12.4(一一,二)
甲、蔣委員長電令軍政長官嚴厲懲處貪污不法。又勖勉公務員摒絕逸樂。
乙、德外長牛拉特電令德駐日大使將陶德曼與蔣委員長晤談經過照會日本政府,俾明確瞭解日本是否願于此一基礎上進行談判。如得日本承諾,德再回中國取得類似承諾,然後由希特勒提出恢復和平狀態建議。
丙、敵軍(第六、第九、第十二、第五師團)陷句容秣陵關。
丁、上海兩租界允日軍通過。
戊、陳濟棠捐款七百萬元,國府褒獎。
己、敵機襲蘭州。
12.5(一一,三)
甲、共産黨之冀察晋邊區政府成立,設于河北阜平。
乙、敵機炸蕪湖,英德和大通二輪被毀。
丙、我軍再克廣德。
丁、僞上海「大道市政府」成立。
戊、武漢大學停課。
己、外交次長陳介通知陶德曼,在任何情形之下,中國不當認日方條件爲最後通牒。
12.6(一一,四)
甲、敵軍進犯南京東之湯山,大批敵機轟炸淳化鎮。
乙、羅卓英任南京衛戍副司令長官。
丙、蔣委員長電令戰區地方長官見危奮志,盡職守土。
12.7(一一,五)
甲、敵軍逼攻南京,進至麒麟門。
乙、蔣委員長離南京,飛抵江西星子。
丙、德駐日大使德克遜將12.2蔣委員長主張轉告廣田。廣田表示11.2條件要點需進一步加以明確(德大使即電德外部,日方談判要點,勢必擴大)。
12.8(一一,六)
甲、南京附近之淳化鎮、龍潭、湯山、牛首山失守。
乙、皖南敵軍自廣德陷宣城。
丙、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離南京。
12.9(一一,七)
甲、日軍二千余攻占南京光華門外飛機場及紫金山某高地。敵司令松井石根向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勸告交出南京。
乙、皖南敵軍陷蕪湖。
丙、日樞密院議員石井菊次郎晤英外相艾登。
12.10(一一,八)
甲、日軍總攻南京,我軍堅拒,自光華門沖入之一隊,被消滅。
乙、僞「山西省自治政府」成立于太原。
丙、德外長牛拉特電德駐日大使德克遜,如日本向中國提出屈辱、不得接受之要求,即不擬轉遞中國。
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12.13完畢)。
12.11(一一,九)
甲、鎮江失陷,南京近城戰事激烈。
乙、敵軍一部自宣城迫當塗。
丙、義大利退出國際聯盟。
丁、日海軍大將末次信正談話,爲中國問題不惜與英一戰。
12.12(一一,一0)
甲、敵猛攻南京光華門、和平門,雨花臺失守,衛戍司令唐生智出城渡江北去。
乙、敵機炸南京,幷對蕪湖英艦(蟋蟀號、蟑螂號、瓢蟲號)及商輪投彈。
丙、美國軍艦「巴納」號在南京附近被日本飛機炸沉。美孚公司油船三艘亦被炸沉。
12.13(一一,一一)
甲、日軍陷南京,蔣委員長發表宣言,决繼續抗戰。
乙、美政府爲「巴納」號案向日提抗議,幷由總統羅斯福直接致書日皇。
丙、陶德曼電德外部,孫科曾擬赴俄國,商締結同盟。今日張群告以中國青年親俄情緒日增,此時日本提出屈辱條件,中國政府不能接受,否則將被推翻,而落入俄國之手。
12.14(一一,一二)
甲、僞「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北平成立,設議政、行政、司法三委員會,由湯爾和、王克敏、董康、齊燮元、王揖唐、朱深諸逆主之。
乙、日軍渡過江北,占浦口、江浦、揚州。
丙、蔣委員長自江西星子抵武昌。
12.15(一一,一三)
甲、英政府爲炮艦商船被炸案,向日提强硬抗議。
乙、日外相廣田照覆美使,對巴納號案道歉,幷允賠償。
丙、上海大公報和申報因日方壓迫,停刊。
12.16(一一,一四)
甲、蔣委員長發表告全國國民書,抗戰不屈,抱最後勝利信心,不問國際形勢,惟先盡其在我。
乙、日本懲辦「巴納」艦案負責人員,撤回上海空軍司令,竭力敷衍美國。
丙、日軍連日在南京屠殺約六萬人。
丁、日內閣會議,决延長對華戰爭。
12.17(一一,一五)
甲、平漢綫我軍退汲縣。
乙、蔣委員長在武昌召軍政首長談話,謂日軍占南京,即其失敗之兆,此後深入內地,困難更多,勉大家多負責任,同甘苦,同生死,同患難。
12.18(一一,一六)
甲、青島各港實行沉船封鎖。
乙、美國對巴納號案再向日發出抗議。
丙、蔣委員長命張嘉璈非正式通知德國大使陶德曼,無法接受日本條件。
12.19(一一,一七)
甲、青島日本紗廠被毀。
乙、浙江敵攻菁山市,杭州形勢漸緊。
丙、渡江敵軍分循運河、津浦路、淮南路北犯,東路占仙女庵,中路陷滁州。
丁、敵機襲梧州,幷炸廣九路。
戊、第一二九師襲擊晋北陽明堡之日本飛機場,毀飛機二十餘架。
12.20(一一,一八)
甲、今日起,封鎖馬當山。
乙、教導總隊及粵軍敗日軍第十八師團于蕪湖之東。
丙、國民政府宣言否認北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僞組織,幷通緝附敵漢奸。
丁、隴海鐵路通至寶鶏。
戊、英以卡爾繼許閣森爲駐華大使。
己、駐朝鮮京城總領事范漢生到天津附逆。
12.21(一一,一九)
甲、浙北敵我兩軍仍在菁山激戰。
乙、英內閣商派遣軍艦來遠東問題。
丙、美共和黨上届總統候選人藍敦電羅斯福,願爲後盾。
12.22(一一,二0)
甲、杭州張發奎、劉建緒軍南撤。
乙、山東黃河北岸敵軍謀偷渡黃河。
丙、封鎖馬當江面。
丁、上海敵軍連日離滬北去者約三萬人。
戊、英首相張伯倫在下院演說遠東情勢,謂對國際義務非不關心。外相艾登宣布外交政策三原則,决與其他列强分擔國際上應負之義務,保護英之權利。
己、廣田以日本和平四條件交德大使德克遜,1.中國放弃親共抗日反滿政策,幷與日滿共同防共;2.在必要地區劃爲不駐兵區,成立特殊組織;3.中日滿經濟合作;4.賠款。談判期間不停戰,由中國派員至指定地點直接交涉,幷望本年底答覆(德大使以其遠超出11.2條件,中國政府絕無法接受。廣田雲由于軍事局勢改變,不可能有其他方案)。
庚、公布非常時期農礦工商管理條例。
12.23(一一,二一)
甲、敵軍陷余杭,進犯杭州,迫筧橋。
乙、魯北之敵自濟陽青城間清河鎮渡過黃河。
丙、青島市長沉鴻烈下令炸毀日本紗廠九個,膠皮廠二個。
丁、僞「南京自治委員會」成立,陶錫山爲委員長。
12.24(一一,二二)
甲、敵軍陷杭州。
乙、西人消息,敵在南京屠殺四十歲以下男子達五萬人。
丙、廣東大鵬灣又來敵艦六艘。
丁、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複矩自濟南退泰安。
戊、僞「新民會」成立于北平,王克敏爲會長。
己、德外長牛拉特電令陶德曼將12.22日方條件通知中國政府。
12.25(一一,二三)
甲、日軍陷浙江富陽。
乙、魯北渡河之敵與我軍激戰于小清河北岸,周村不守。
丙、日外相廣田照覆美國,對「巴納」號案否認預謀。
丁、熊希齡卒于香港,年七十一歲。
戊、陳公博及駐法大使顧維鈞邀駐英大使郭泰祺、駐德大使程天放、駐比公使錢泰及李煜瀛、蔣方震、張彭春等會于巴黎(12.28閉會。駐義大使劉文島已返國,由沈祖同代表參加。又郭秉文、謝壽康、吳玉章、楊光泩亦參加。陳公博奉命到義大利與義外長齊亞諾接洽,希望以武器援助,不得要領)。
己、中共宣言擁護蔣委員長貫徹抗戰到底主張。
12.26(一一,二四)
甲、德大使陶德曼以12.22日本議和條件遞交孔祥熙與蔣夫人(12.27以副本交外交部長王寵惠,時蔣委員長臥病)。
乙、美國接受日本道歉及保證,巴納艦案告一段落。
丙、日第三艦隊司令長谷川清宣布封鎖青島。山東敵自周村分向濰縣博山前進。
丁、新任駐華蘇聯大使奧萊爾斯基經蘭州到漢口。
戊、軍事委員會第六部(宣傳)頒布「吾人應有的主張和努力的途徑」二十一條。
12.27(一一,二五)敵軍陷濟南,膠濟路濰縣激戰。
12.28(一一,二六)
甲、日外相廣田答覆英國炸艦案抗議,謂非故意,英不滿。
乙、上海日軍司令松井石根談話,如國民政府將繼續支持反日態度,將否認國民政府,攻取漢口、重慶。
丙、南京華人被日軍屠殺者約十五萬餘人。
12.29(一一,二七)
甲、浙江我軍反攻,克富陽,逼杭州。皖南克廣德。
乙、蔣委員長與汪兆銘、于右任、居正等談抗戰方略,拒絕日本和平條款。
丙、孫科離香港赴蘇俄(1938.5.17到莫斯科)。
丁、蘇俄拘捕海參崴華僑約四千人。
戊、敵機狂炸廣九及粵漢路。
己、僞濟南治安維持會成立。
庚、美總統羅斯福頒布命令,加緊造艦。
辛、德外部電德駐日大使,命提醒日本,中國政府力謀取得俄國援助,一旦中國赤化將引起危險,盼盡速恢復中國正常情况。
12.30(一一,二八)
甲、我軍連日炸毀青島日工廠及我之船塢、電報局、電臺、電廠、海底電綫。
乙、天津電報局停業。
丙、在上海參加僞組織之陸伯鴻(電氣公司總經理)被暗殺。
丁、德國軍事顧問團長福根豪森告德大使陶德曼,如中國軍事部署正確,士氣恢復,彈藥充足,可再進行六個月戰爭(陶不以爲然,即將秘密情况告福,勿令中國估計過高,態度轉强,致礙和平談判)。
戊、蔣委員長電史達林,促蘇俄履行參戰諾言。
己、蔣委員長决定改組行政院,軍事委員會下設軍政、軍令、軍訓、民訓及後方勤務部。
12.31(一一,二九)
甲、韓複矩部弃泰安(敵自博山萊蕪來犯)。
乙、青島弃守,市長沉鴻烈率隊退諸城、沂水,各機關多自動炸毀。
丙、國防參議會(8.20成立)擴充名額爲七十五人。
丁、英國接受日本之答覆。
戊、閻錫山自山西到漢口。
己、史達林及蘇俄國防部長伏洛希洛夫電覆蔣委員長,謂時機未至,不便即對日出兵,幷稱出兵須經最高蘇維埃會議决定,該會議當在二個月內舉行,在此期間,决以技術援助中國,對于德國調停,應以撤回日軍,恢復盧溝橋事變前狀態爲和平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