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志(1920年)

1920──中華民國九年庚申
1.1(一一,一一)
(1)濟南警察禁止學生演劇,引起衝突,學生重傷十余人(翌日各校教職員憤而停止職務)。
(2)北京政府獎叙參戰出力之王士珍、段芝貴、姜桂題、梁啓超、曹錕、張作霖、倪嗣沖、李純、劉冠雄、張懷芝、王占元、閻錫山、靳雲鵬、徐樹錚、汪大燮、曹汝霖、陸宗輿、林長民、范源廉、章宗祥、曾毓隽、熊希齡、孫寶琦、王寵惠、章士釗等四十三人。
(3)少年中國學會之「少年世界」出版(1921.4停刊)。
(4)少年中國學會王光祈在北京組織「工讀互助團」。
(5)開封「青年」半月刊出版(第二中學學生曹靖華〔聯亞〕等組織之青年學會主之)。
(6)上海「新婦女」半月刊出版(務本女子中學教員主之)。
1.2(一一,一二)外交部電各省禁止抵制日貨。
1.3(一一,一三)美教士在雲南羅次被匪所擄。
1.4(一一,一四)
(1)北京大學學生易家鉞、郭夢良、朱謙之、陳顧遠之「奮鬥」旬刊出版(4.30停,共出九期)。
(2)駐南苑之第十五師劉詢部不穩,北京戒備(尋發餉六十萬元始平息)。
1.5(一一,一五)北京各校教職員以「寡廉鮮耻,戀棧不去」旗送教育總長傅岳棻。
1.6(一一,一六)英使抗議湖南軍隊運鴉片。
1.8(一一,一八)
(1)吉林省電告日警拘捕華人。
(2)令各省妥籌教育經費。
1.9(一一,一九)
(1)特派葉恭綽爲勸辦各省實業專使。
(2)國務總理靳雲鵬接見北京教職員代表,允發現薪(1.12起教職員複職)。
(3)任命馬良幫辦山東軍務。
1.10(一一,二0)
(1)協約國對德和約交換。
(2)北京各校教職員宣言複職。
1.11(一一,二一)英使質問中日無綫電臺合同。
1.12(一一,二二)教育部通告國民學校一、二年級改用語體文。
1.13(一一,二三)
(1)中德商議國交問題,不允德派駐華代表。
(2)廣州軍政府電北京請速罷免湖南督軍張敬堯。
1.14(一一,二四)
(1)日使小幡訪外交部抗議抵制日貨。
(2)美國通知日本,撤退西伯利亞美軍(四月一日撤盡,中、英、法、義亦同時撤退,惟日本不肯)。
(3)法使抗議中英飛機合同。
1.15(一一,二五)中俄邊防緊急。
1.16(一一,二六)國際聯盟在巴黎開第一次會議,中國代表顧維鈞到會觀禮。
1.17(一一,二七)
(1)軍政府派艦監視澳門葡人,令停止填築海面。
(2)吳佩孚堅請撤防北歸,曹錕轉電北京幷代索餉。
1.19(一一,二九)
(1)日使小幡向外交部提出山東善後問題,要求中日直接交涉。
(2)濟南各校教職員複職。
1.20(一一,三0)
(1)俄舊党謝米諾夫宣布爲西伯利亞臨時統治者(受日人利用)。
(2)陝西旅京學生楊鐘健等之「秦鐘」月刊出版。
(3)天津南開中學學生周恩來、馬駿、女子師範學生鄧穎超等之「覺悟」月刊發刊。
1.22(一二,二)陸軍總長靳雲鵬諮將軍府,嚴禁「中華全國農工聯合會」(民國八年十二月成立于上海)。
1.23(一二,三)廣州軍政府反對山東問題由中日直接交涉。
1.24(一二,四)
(1)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毆傷檢查日貨之學生,拘捕周恩來等十八人,封閉學生聯合會。
(2)廣州國會議員林森等五百餘人通電指責政學會破壞制憲。
1.25(一二,五)赴歐和議代表陸征祥回抵北京。
1.28(一二,八)
(1)取消呼倫貝爾特別區域及中俄會訂條件。
(2)廣州國會通電反對山東問題直接交涉。
(3)湖南代表向北京總統府請願罷免督軍張敬堯。
1.29(一二,九)
(1)外交部向各國聲明防禦中俄邊境,及保護中東鐵路辦法。
(2)天津學生五千余人請願撤換警察廳長楊以德,釋放被捕學生,恢復學生聯合會,被省長曹銳毆傷數十人。
(3)孫中山致書海外同志,謂五四運動爲新文化運動,爲思想界之空前變化,最有價值,欲求革命成功必須思想變化。
1.30(一二,一0)
(1)因中荷條約期滿,外交部向荷使提議修正。
(2)廣州軍政府以三十萬元(毫洋)濟吳佩孚軍餉(由國會議員鐘才宏解交)。
1.31(一二,一一)
(1)北京政府否認岑春烜爲西南八省鐵路總裁。
(2)北京學生萬余人爲1.29天津事件,游行示威。
2.1(一二,一二)
(1)上海各界宣言反對與日本交涉山東問題(其他各地均有同樣表示)。
(2)天津學生全體散學。
(3)曹(錕弟)到奉天晤張作霖,商定維持靳雲鵬內閣。
2.2(一二,一三)
(1)外交部向各國聲明,外商在中國所訂辦礦合同,須經中央核准。
(2)日本公使要求外交部取締學潮。
2.3(一二,一四)
(1)北京各校長訪靳雲鵬,要求釋放天津被捕學生。
(2)廣東督軍莫榮新令駐粵滇軍第三師師長鄭開文與靖國聯軍第六軍參謀長楊晋對調。
2.4(一二,一五)北京學生游行講演,反對山東問題中日直接交涉,被軍警毆打。
2.5(一二,一六)
(1)任命貴福爲呼倫貝爾副都統,張奎武爲鎮守使,鐘毓督辦善後事宜。
(2)北京英、美、法、俄公使建議日本,以裁兵爲條件,對華貸款五百萬鎊。
(3)北京學生繼續游行講演,方豪等四十餘人被捕(7.17始獲釋)。
(4)吳佩孚電徐世昌,反對魯案由中日直接交涉。
2.6(一二,一七)
(1)北京總統徐世昌嚴禁學生干政(是日至2.10,北京各校均由軍警把守,不許學生外出)。
(2)國務院爲山東問題電各省鎮靜,制止煽亂。
(3)廣州軍政府電北京,反對山東問題直接交涉。
(4)俄白党領袖闊爾察克在伊爾庫茨克被殺。
(5)北京中華懋業銀行開業。
2.7(一二,一八)
(1)北京政府電令東三省對俄亂嚴守中立。
(2)軍政府電北京政府,要求取消中日軍事協定。
2.8(一二,一九)
(1)唐繼堯令駐粵滇軍師旅團營長,以後動作及一切事宜,應隨時請示參謀部長李烈鈞。
(2)海參崴俄國遠東學生會發表對世界學生宣言,鼓勵中國學生反抗外人壓迫,保護本國權利,要求中國政府撤退駐俄軍隊。
2.9(一二,二0)上海市民游行示威,反對中日直接交涉山東問題。
2.10(一二,二一)
(1)北京新國會閉會。
(2)唐繼堯解除李根源之靖國聯軍第六軍(駐粵滇軍)軍長職,取消滇軍司令部,駐粵滇軍由李烈鈞節制(因李根源擅免滇軍第三師師長鄭開文職)。
(3)上海罷市一天,反對與日直接交涉。
(4)北京交通部與日本東亞興業會社訂立電信借款合同,款額一千五百萬元。
2.13(一二,二四)
(1)駐粵滇軍第三師師長鄭開文、第四師師長朱培德、旅長盛榮超、魯子才、張懷信、楊益謙通電,願遵唐繼堯命令,受李烈鈞節制(另一部份滇軍將領擁李根源,粵督莫榮新派粵桂軍赴北江助之)。
(2)北京外交總長陸征祥辭職。
(3)吳佩孚電靳雲鵬,反對中日直接交涉,責政府拂逆人民公意(12.16靳覆電慰勉)。
2.14(一二,二五)
(1)派徐樹錚兼張恰鐵路督辦。
(2)禁地方長官干涉司法。
2.15(一二,二六)
(1)廣東督軍莫榮新委李根源督辦粵贛湘邊防軍務兼南韶鎮守使,節制駐粵滇軍(對抗李烈鈞)。
(2)北京警察廳解散學生聯合會、教職員聯合會。
2.16(一二,二七)浙江督軍盧永祥等電北京政府,請俟南北統一後再解决山東問題。
2.17(一二,二八)
(1)廣州軍政府再電反對中日直接交涉,四川督軍熊克武亦通電反對。
(2)募集內國八厘公債。
(3)駐衡州北軍第三師師長吳佩孚等再電靳雲鵬,反對中日直接交涉。
2.18(一二,二九)北京財政部與日本正金銀行訂立借款九百萬日元。
2.19(一二,三0)
(1)中東鐵路督辦鮑貴卿與俄國霍爾瓦特訂立中國鐵路總公司改組辦法。
(2)北京財政部與日本正金銀行訂立九百萬元墊款合同(五百萬鎊借款之一部份)。
(3)特任張壽齡爲全國烟酒事務署督辦。
(4)曹錕通電主維持靳雲鵬內閣。
2.20(一,一)
(1)昆明發現謀刺唐繼堯密謀(傳與李根源有關)。
(2)孫中山電貴州劉顯世,出兵柳州,討伐陸榮廷。
2.21(一,二)中國軍艦駛入黑龍江增防。
2.23(一,四)
(1)吳佩孚通電反對吳光新督豫(段派擬以吳光新代趙倜,斷吳佩孚北歸之路,是爲河南易督問題)。
(2)莫榮新撤銷駐粵滇軍第三、第四師番號,改編爲邊防陸軍三個旅及三個獨立團。
2.24(一,五)
(1)直系八省同盟說極盛(直、豫、鄂、蘇、贛、奉、吉、黑)。
(2)孫中山函賀李烈鈞重統滇軍。
(3)李烈鈞自廣州赴北江,李根源到韶關,分謀接統滇軍。
2.26(一,七)
(1)特任王印川爲河南省長(王爲安福系。國務會議同時通過吳光新爲河南督軍,徐世昌不允發表)。
(2)派王瑚爲甘肅禁烟勘察員。
(3)岑春烜派劉德裕到花縣,調解李烈鈞、李根源之爭。
2.27(一,八)
(1)北京改組戰後經濟調查會爲經濟調查局,以孫寶琦兼總裁。
(2)外交部照會美使館,商裁撤厘金,增加進口關稅(1.27財政次長潘複曾以此意面告美使館)。
(3)以農商次長江天鐸代理部務。
(4)內閣總理靳雲鵬呈辭(因河南督軍事不見諒于段祺瑞。2.29靳因徐世昌挽留,打消辭意)。
2.28(一,九)北京派周肇祥督辦奉天葫蘆島商埠事宜。
2.29(一,一0)
(1)北京國民大會開會,被解散。
(2)俄人Tripitzin攻擊廟街日軍,敗之。
(3)桂粵軍沉鴻英、魏邦平助李根源,與李烈鈞戰于花縣新街。
(4)「政衡」月刊在上海出版,譚鳴謙(平山)、陳公博等主之。
3.1(一,一一)
(1)北京新國會舉行第三期常會。
(2)朝鮮獨立黨之「新韓青年」在上海出版(本年10.10又有「震壇」周報出版)。
3.2(一,一二)
(1)北京設立糧食調查會。
(2)桂粵軍沉鴻英、魏邦平、盧炎山敗李烈鈞部滇軍于北江。
(3)美國新銀行團代表拉門德到東京。
(4)日本致文美國務院,要求南滿東蒙利益不在新銀行團範圍之內(3.16通告英國)。
3.3(一,一三)
(1)義國扣留中國輪船「華乙」號(原爲粵輪),我提出嚴重抗議(5.11解决)。
(2)安福系積極倒閣,財政總長李思浩、交通曾毓隽、司法朱深不出席閣議(明日請辭)。
3.4(一,一四)
(1)靳雲鵬打消辭意。
(2)河南督軍趙倜電曹錕、張作霖、李純等,反對與日直接交涉山東問題。
3.5(一,一五)梁啓超自歐洲返抵上海。
3.6(一,一六)第一任挪威駐華公使米賽勒呈遞國書。
3.7(一,一七)
(1)令限各省官銀錢行號發行紙幣。
(2)設立貨幣檢查委員會。
(3)駐湘南之北軍第三師師長吳佩孚開始撤防北上(北京連電阻止)。
(4)北京大學哲學系教員楊昌濟(懷仲)病卒(一作1.17)。
3.8(一,一八)桂粵軍圍攻廣東滇軍朱培德部,朱部北走連州。
3.9(一,一九)德國要求與中國恢復通商(德派VonBorch爲駐華代表)。
3.10(一,二0)日人越境向吉林逮捕華人,我國抗議。
3.11(一,二一)
(1)雲南督軍唐繼堯任唐繼虞爲援粵總司令,率師出發助李烈鈞。
(2)岑春烜電西南各省當局,徵求對于曹錕、張作霖、李純所提解决時局辦法五條意見(即召集省議會聯合會,承認徐世昌爲總統,設弼政院等)。
(3)廟街日軍反攻俄新黨,大敗,全軍覆沒,中國「江亨」艦誤斃迫近之日兵三人。
3.12(一,二二)
(1)日本軍艦攔入南通天寶港。
(2)李烈鈞部滇軍經廣東翁源退向始興。
3.13(一,二三)
(1)外交部照會荷使,修改中荷領事專約。
(2)張作霖函段祺瑞,請維持靳雲鵬內閣。
3.14(一,二四)
(1)九江英美警兵刺傷華工三名。
(2)雲南督軍唐繼堯以廣東督軍莫榮新助李根源,壓迫在粵滇軍,通電聲討。
(3)上海學生聯合會複海參崴俄國學生會,希望世界各處公理戰勝强權之成功。
(4)甘肅旅京學生之「新隴社」成立(5.20「新隴」月刊出版)。
(5)張作霖之代表王乃斌到北京,勸段祺瑞信賴靳雲鵬。
3.16(一,二六)
(1)外交部對福州事件向日使提出賠償、道歉、懲凶三要求。
(2)中東鐵路俄工,因同情于海參崴新黨,反對路局坐辦霍爾瓦特,舉行罷工,吉督鮑貴卿即令霍去職,遂復工。
(3)安福系三閣員李思浩(財政)、曾毓隽(交通)、朱深(
司法)均出席閣議,倒閣風潮平息。
(4)美國勸告日本撤回對新銀行團對華借款之保留(即3.2之要求)。
3.17(一,二七)
(1)俄新黨軍隊捕吉林饒河縣知事,我抗議(4.2釋放,幷道歉)。
(2)孫中山連電唐繼堯出兵討伐陸榮廷,幷助川軍驅逐熊克武(另電貴陽王文華協同唐繼堯、劉顯世進攻陸榮廷)。
3.18(一,二八)駐湘直軍第三師師長吳佩孚,混成旅旅長王承斌、蕭耀南、閻相文等開始撤防北上(廣州軍政府續付毫洋三十萬元作爲開拔費,北京附近駐軍師長曲同豐、陳文運、魏宗瀚、李進才、劉詢通電,謂營房不足,拒直軍移駐)。
3.19(一,二九)
(1)北京令各省推行義務教育。
(2)美國國會拒絕批准對德和約(不滿于山東問題之措施)。
(3)英教士在河南泌陽爲匪所殺。
(4)梁啓超到北京,謁徐世昌,報告歐游經過(3.24回天津)。
3.20(二,一)
(1)外交部抗議外人任意設無綫電臺。
(2)吳光新電斥吳佩孚。
(3)雲南將領劉祖武、黃毓成、李友勛、唐繼虞等通電討莫榮新、李根源。
3.21(二,二)河南滎澤兵變(第八混成旅)。
3.22(二,三)
(1)藏兵又攻川邊,占領烏齊德格等十一縣。
(2)吳佩孚軍前隊自湘南抵漢口。
3.23(二,四)駐陝之奉軍(許蘭洲部)請撤防。
3.24(二,五)唐繼堯電岑春烜及廣州國會,反對岑與北方所議之解决時局辦法(見3.11條)。
3.25(二,六)李烈鈞部滇軍自始興退南雄。
3.26(二,七)
(1)岑春烜自廣州到韶關,調解滇桂軍之戰,請李烈鈞返省城(在粵滇軍大部歸李根源統率,鄭開文部調瓊崖,3.29朱培德師楊益謙、魯子才部入湘)。
(2)北京收到自伊爾庫茨克發出之去年七月二十五日蘇聯對華宣言(4.3收到?)。
3.27(二,八)
(1)日軍占據滿洲里車站,外交部向日使質問。
(2)張作霖在瀋陽召集各省區代表會議。
3.28(二,九)
(1)浙江第一師範因更易校長,發生風潮,警察包圍學校。
(2)段祺瑞自北京出居團河。
3.29(二,一0)軍政府政務總裁兼外交財政部長伍廷芳因反對岑春烜等,携關餘一百八十余萬元離粵赴港(1919.6外交團及北京政府允以關稅餘款13%撥交廣州政府,由伍廷芳簽字具領)。參衆兩院議長林森、吳景濂同去。
3.30(二,一一)
(1)北京設立內國公債局,收回中國交通銀行,停兌鈔票,仍以梁士詒爲總理。
(2)靳雲鵬以不見諒于段祺瑞,請假。
3.31(二,一二)
(1)美國新銀行團代表拉門德抵上海。
(2)魯籍軍人王占元、盧永祥、吳佩孚及鎮守使師旅團長四十八人通電反對與日本直接交涉山東問題,主交國際聯盟解决(時靳雲鵬有與日本直接交涉之意)。
(3)孫中山在上海宴吳敬恒、陳獨秀、胡漢民、汪兆銘、廖仲愷、戴傳賢等。
(4)岑春烜得知伍廷芳出走,即自韶關趕返廣州。
(5)日本宣言俟俄國東部恢復原狀,對于朝鮮與滿洲無危險時,即將西伯利亞日軍撤退(中國因其將滿洲與朝鮮幷列,于5.17提出抗議)。
(6)共産國際(第三國際)東方局書記胡定康偕楊明齋到北京(尋晤李大釗等)。
(7)北京大學教員李大釗等發起馬克斯學說研究會。
4.1(二,一三)廣州衆議院副議長褚輔成走香港。
4.2(二,一四)
(1)西伯利亞美軍全部撤退。
(2)海參崴日軍司令大井致當地臨時政府最後通牒,限于四十八小時內訂立軍事協定。
4.3(二,一五)
(1)美國新銀行團代表拉門德在上海講演新銀行團之組織在造福中國人民,反對中國政府之任何派系。
(2)香港機器工人罷工,要求增加工資。
(3)日本對美國表示願放弃對新銀行團所提滿蒙除外要求,惟須保留對洮熱鐵路權利。
(4)福建閩侯兵變。
(5)岑春烜派憲兵搜查廣州參衆兩院。
4.4(二,一六)
(1)蘇州日人在虎丘故意槍殺華兵胡宗漢。
(2)日軍進攻海參崴、雙城子、驛馬河新黨,傷及華人(明日又攻擊伯力等處)。
(3)王士珍應徐世昌邀,自正定到北京,調停政潮(時段祺瑞避居團河,閉門謝客)。
(4)批准中玻(玻利維亞)通好條約。
4.5(二,一七)
(1)長江上游總司令吳光新部在信陽嘩變。
(2)香港機器工人五千余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梁啓超、蔣方震等組織共學社,編譯新書,幷籌講學社。
4.6(二,一八)
(1)遠東共和國成立(初都于上烏丁斯克,十一月遷都赤塔)。
(2)廣州國會政學系議員通電攻擊議長林森、吳景濂等。
4.7(二,一九)
(1)鹽務署設立鹽務學校。
(2)美國新銀行團代表拉門德抵北京。
(3)上海租界納稅人會議通過設立華人顧問委員會。
(4)湖北天門縣兵變。
4.8(二,二0)
(1)上海全國學生總會電北京政府,駁回日本魯案通牒,限四日圓滿答覆。
(2)軍政府總裁岑春烜免伍廷芳外交及財政總長職,以溫宗堯、陳錦濤繼任(幷派員向香港上海法庭控伍携去關稅餘款)。
(3)自廣州到香港之國會議員决定在上海集會,吳景濂即往籌備。
(4)增設新疆焉耆、和闐兩道。
(5)曹錕在保定召集各省區代表會議。
4.9(二,二一)
(1)伍廷芳通電申述去粵原因,幷否認廣州政務會議(不足法定人數)。
(2)廣州國會議長林森、吳景濂通電,岑春烜違法禍國。
(3)外交部聲明對日、俄(新黨)兩軍在哈爾濱、海參崴之戰爭,嚴守中立。
(4)北京地方檢察廳起訴被捕學生,各校學生均自首,檢察廳不受理。
(5)張其鍠與譚延闓會于湖南郴州,爲策劃軍事(張來自廣州)。
4.10(二,二二)
(1)日本在中東路海拉爾等處車站逮捕俄人,侵犯中國主權。
(2)伍廷芳在香港通電,繼續執行軍政府外交、財政總長職權。
(3)酌减浙西各縣賦則。
(4)農商部發行有獎實業債券。
(5)北京大學學生「平民教育講演團」開始鄉村講演(曾分在豐台、長辛店、通縣等處舉行)。
4.11(二,二三)
(1)海拉爾日本與捷克軍隊衝突,傷及華兵。
(2)福建壽寧兵變。
(3)廣州軍政總裁兼海軍總司令林葆懌辭職赴香港(尋複返廣州)。
(4)全國各界聯合會商界聯合會覆蘇俄對華宣言,謂中國人民願依宣言收回各項權利,恢復中俄邦交,幷望俄國人民再接再厲,作正誼人道前驅(本日星期評論刊出該宣言)。
(5)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覆書俄羅斯國民,感謝其對華通牒,盼在自由平等互助的正義下,戮力廢除國際的壓迫及國家的、種族的、階級的差別。
4.12(二,二四)日軍占據哈爾濱中國營房。
4.13(二,二五)
(1)全國學生聯合會因要求駁回日本魯案通牒,未得答覆,議决一致罷課。
(2)山西大學學生之「新共和學會」成立(1921.12.10發刊「新共和」)。
(3)廣州李根源部旅長趙德裕派兵包圍參謀部,搜尋李烈鈞(
烈鈞于4.2到廣州)。
4.14(二,二六)
(1)令以浙江三門灣爲試辦模範自治農墾區域。
(2)朱執信上書孫中山,告與閩督李厚基商洽接濟粵軍彈藥經過。
(3)北京國務院因廣州內訌,通電促和。
(4)唐繼堯通電否認廣州軍政府政務會議。
(5)上海學生聯合會因請政府駁回日本魯案通牒未得答覆,通電罷課,幷游行示威(各地繼之)。
(6)八卦教徒密謀在開封起事,被破獲,自焚,死者三十余人。
(7)山東魚台兵變。
4.15(二,二七)北京勸業場開幕。
4.16(二,二八)
(1)九江英美軍警傷人案解决。
(2)林森自香港到上海。
(3)四川督軍熊克武因師長呂超、石青陽等之壓迫,通電辭職(熊與岑春烜近,謀逐滇軍出川,唐繼堯、呂超等則與國民黨近)。
4.17(二,二九)伍廷芳自香港到上海(岑春烜委章士釗爲代表,向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控伍携帶關餘一百八十余萬元出走)。
4.19(三,一)
(1)安慶學生因檢查日貨與商人衝突,受傷者頗多。
(2)開封學生罷課。
4.21(三,三)
(1)北京特派戴陳霖、劉符誠爲出席西班牙萬國郵政和議全權代表。
(2)杭州學生罷課講演,被軍隊刺傷數十人。
(3)中東鐵路督辦鮑貴卿報告接收中東鐵路經過。
(4)新任英使艾斯頓呈遞國書(原任朱爾典回國)。
(5)舊國會議長林森、王正廷(參院)、吳景濂、褚輔成(衆院)否認三月二十九日以後之軍政府政務會議。
4.22(三,四)
(1)規定德國人民之入境辦法。
(2)外交部駁覆日本對于福州事件之提案,幷促開議。
(3)上海軍警干涉學生講演,學生受傷多人,華界一度罷市罷工援助。
4.23(三,五)
(1)浙江督軍盧永祥通電提議廢除督軍制。
(2)吳敬恒自上海赴法國,查看裏昂中法大學(廣州軍政府曾撥款資助)。
(3)上海罷工罷市抗議軍警毆傷學生,淞滬護軍使宣布戒嚴。
4.24(三,六)
(1)川滇援陝軍葉荃、盧占魁聯合向陝、甘各地出動。
(2)上海國民大會,反對毀法賣國殘民之北京廣州政府。
(3)北京各學校罷課。
(4)美國銀行團代表應日本銀行團之邀,到東京(5.1美銀行代表團長拉門德續至)。
4.25(三,七)援陝奉軍許蘭洲與陝西省長劉鎮華部鎮嵩軍在鄠縣相戰(奉軍擬東出潼關與直軍會合,段祺瑞命劉鎮華阻之)。
4.26(三,八)日使小幡催議交還青島及山東善後問題。
4.27(三,九)李烈鈞自廣州走香港(5.13赴上海)。
4.29(三,一一)
(1)國務院以上海全國各界聯合會等主承受俄國勞農政府對華通牒,電令各省查禁(謂通牒是否可憑尚屬問題,該會率爾表示承受,幷有種種陰謀,實屬謬妄)。
(2)俄國代表路博到福建漳州晤陳炯明(陳尋亦致書列寧)。
(3)海參崴臨時政府與日軍司令大井訂立軍事協定,衝突停止(日本占有東海濱省)。
(4)日使小幡二次催議山東問題。
4.30(三,一二)
(1)曹錕通電贊成廢除督軍,幷主禁止軍人入黨。
(2)撤退前派駐西伯利亞之軍隊。
(3)四川第五師師長呂超、二師劉湘、三師向傳義、四師劉成勛、六師石青陽、七師顔德基、八師陳洪范、司令黃複生、盧師諦合組同盟軍,宣布川督熊克武勾結政學系等罪狀,出兵討伐,推呂超、劉湘爲川軍總副司令,幷推唐繼堯、劉顯世爲川滇黔聯軍總司令(劉湘不久中變)。
4.(1)馬克斯、恩格思之「共産黨宣言」中文本出版(陳獨秀、陳望道譯)。
(2)毛澤東自北京到上海,晤陳獨秀(7.回長沙)。
5.1(三,一三)
(1)唐繼堯、劉顯世宣布就川滇黔靖國軍總副司令,派顧品珍、王文華統滇黔軍進攻熊克武。
(2)中華工業協會、全國工界協進會等七團體複俄國勞農政府通牒,决定同力合作,盼予援助指導。
(3)上海、北京、廣州勞動團體第一次慶祝勞動節(陳獨秀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講「勞動者的覺悟」)。
(4)「新青年」勞動節紀念號出版。
(5)蘇州「婦女評論」出版。
(6)隴海鐵路督辦施肇曾與荷蘭銀公司及比國電車鐵路合股公司訂借荷款五千萬弗羅金。
(7)美國銀行團代表拉門德離北京赴日本。
5.2(三,一四)外交部答覆英美法三使,聲明湖廣路德國債權已失效,三國不能承受。
5.4(三,一六)
(1)廣州國會議員(政學系)補選熊克武、溫宗堯、劉顯世爲政務總裁,以代孫中山、伍廷芳、唐紹儀,幷重定各部部長,內政岑春烜,外交溫宗堯,財政陳錦濤,司法徐傅霖,交通趙蕃(未就),陸軍莫榮新,海軍林葆懌,參謀呂公望。
(2)四川督軍熊克武以得劉湘、劉成勛、陳洪范、向傳義之支持,宣布複職。
(3)改訂中東鐵路司法職權辦法,由中國辦理。
(4)蔣夢麟、胡適發表「我們對于學生的希望」。
5.5(三,一七)舊國會議院在上海開談話會,决遷國會于雲南。
5.6(三,一八)
(1)陝西增設鎮坪縣。
(2)上海婦女團體組織中華女子參政同盟會。
(3)上海法國總領事封閉中華學生聯合會及全國各界聯合會。
(4)川滇援陝軍葉荃、盧占魁合郭堅部先後攻占陝西栒邑、麟游、鳳翔、岐山、鳳縣及甘肅徽縣,俘陝南鎮守使第二十二混成旅長管金聚。
5.7(三,一九)
(1)天津北京間第一次飛行試驗。
(2)內閣總理靳雲鵬提出辭職。
(3)任命齊燮元幫辦江蘇軍務。
(4)駐湘南譚延闓部與滇軍朱培德、魯子才、贛軍李明揚會商,决乘北軍吳佩孚撤防,合力驅張敬堯。
5.8(三,二0)
(1)外交部電駐丹麥代辦曹雲祥,中俄恢復通商及邦交,中國當與協約國一致,幷望俄國保護華僑(俄勞農政府代表與協約國代表在丹麥會商,曹雲祥亦參加,俄代表提議以歸還各種權利及租借地以爲中國承認莫斯科政府之報酬,4.18曹電告外交部)。
(2)美使向外交部質問日軍駐扎中東路滿洲里及檢查旅客。
(3)日本通知英美,撤回對新銀行團所擬保留洮熱鐵路權利條件。
5.9(三,二一)靳雲鵬再請辭。
5.10(三,二二)外交部抗議日本在中東鐵路增兵。
5.11(三,二三)
(1)英美法與日本之條件商妥,日本加入英美法三國所組織之對華新銀行團。南滿鐵路及其支綫與所屬礦産及吉林會寧、鄭家屯洮南、開原吉林、吉林長春、長春洮南、新民屯奉天、四平街鄭家屯等鐵路均在新銀行團範圍之外。
(2)中義「華乙」艦交涉解决,該艦釋放(參看3.3)。
(3)四川熊克武部劉湘、余際唐自合川進攻重慶,爲黔軍王文華、袁祖銘所敗。
(4)駐海參崴日軍司令大井宣言,日對西伯利亞無領土野心,亦不袒助俄國任何黨派,捷克軍撤退後,須在遠東設立一民主政府,日軍方能撤退。
5.12(三,二四)天津反安福系之督軍决議仍擁靳內閣。
5.13(三,二五) 特派潘複督辦運河工程事宜,王瑚督辦湖南賑務(代熊希齡)。
(2)北京大學學生「平民教育講演團」被警察禁止(是日鄧康講演)。
(3)美公使以新銀行團代表拉門德在東京與日本銀行團換文通知外交部。
5.14(三,二六)
(1)特派薩鎮冰兼代國務總理,陸軍次長羅開榜代理部務(靳雲鵬給假十日)。
(2)唐繼堯通電宣布廣州軍政府政務會議之一切行動無效。
(3)遠東共和國致文海參崴日軍司令大井,表致謝忱。
(4)蘇俄承認遠東共和國。(5.16?)
(5)特派張元奇爲經濟調查局總裁。
5.15(三,二七)
(1)駐英公使施肇基照會英外部,日英續盟約文內凡關于中國領土主權者,及在華機會均等字樣,均須删去。
(2)離粵之國會議員宣言移滇開會。
5.16(三,二八)
(1)遠東共和國宣言要求蘇俄紅軍停止東進,外國政府勿援赤塔舊黨,撤退外國遠征軍,立即與協約國訂立邦交。
(2)北京大理院判决「國民公報」案,處孫幾伊以徒刑五月(
以該報刊載克魯泡特金自叙傳及各種評論)。
5.17(三,二九)
(1)全國學生罷課終止。
(2)段祺瑞在團河召開會議,命邊防軍集中北京一帶,準備對吳佩孚軍事(段擬自駐鄭州迎擊吳軍)。
(3)外交部抗議日本西伯利亞撤兵宣言(參看3.31)。
(4)國新銀行團妥協,該團不經營滿蒙鐵路借款。
5.18(四,一)外交部接遠東共和國外交部來文,盼締建邦交。
5.20(四,三)
(1)派駐義公使王廣圻與波斯簽訂通好條約。
(2)吳佩孚通電撤防北上。
(3)四川熊克武部第一師但懋辛、第三師向傳義(鄧錫侯旅)、第四師劉成勛、第二混成旅張沖(劉伯承等團)敗滇軍顧品珍等于龍泉驛。
(4)開灤煤礦工罷工(6.12解决)。
5.21(四,四)
(1)外交部抗議日本侵犯中東路權。
(2)四川督軍熊克武通電討唐繼堯。
(3)張敬堯部暫編第二師師長吳新田到衡州接防。
5.22(四,五)外交部照覆日使小幡,此時不能開議山東問題。
5.24(四,七)
(1)四川熊克武軍但懋辛敗滇軍顧品珍師,占領簡陽。
(2)蘇俄紅軍二千余人進入新疆塔城境內,攻擊舊黨。
(3)遠東共和國與日本代表在赤塔附近談判。
5.25(四,八)
(1)中英訂立第二次飛機借款一百萬鎊。
(2)吳佩孚率所部第三師及王承斌、閻相文、蕭耀南三混成旅自衡州北上。
5.26(四,九)
(1)北京國會通過對奧和約。
(2)岑春烜等通電,聲明軍政府政務會議有效。
(3)滇軍師長顧品珍通電聲明率部回滇(此爲緩兵之計)。
(4)吳佩孚過長沙,張敬堯嚴加戒備。
(5)湘南譚延闓軍大舉北進,滇軍魯子才旅助之。
5.27(四,一0)
(1)增設墨西哥、古巴、瑞典、挪威、玻利維亞五國公使。
(2)吳佩孚過長沙北上。
(3)湘軍譚延闓、趙恒惕占領祁陽(一作5.20)。
(4)新疆督軍楊增新與蘇俄塔什幹政府訂立伊犁臨時通商條約十條。
(5)俄人Tripitzin因日軍進迫,焚毀廟街,中國領事抗議無效,華人多受其灾(Tripitzin于本年二月二十九日俘該處日軍及白俄,3.11日軍叛變,被撲滅,此時日援軍將至,Tripitzin即焚掠退走,旋被擒)。
5.28(四,一一)
(1)湘軍譚延闓、趙恒惕占領耒陽(一作5.25)。
(2)滇軍顧品珍退出四川資陽。
(3)川軍師長劉成勛、向傳義、但懋辛、劉湘、陳洪範等通電否認唐繼堯、劉顯世爲川滇黔聯軍總司令。陳炯明粵軍與桂軍在閩南衝突。孫中山電勸譚延闓討伐桂系,先絕後患。
5.29(四,一二)
(1)湘軍譚延闓部趙恒惕師魯滌平旅占領衡州,滇軍朱培德助之,張敬堯部暫編第二師長吳新田敗走。
(2)吳佩孚部抵岳州。
(3)新任美公使柯蘭抵上海,對報界聲明今後不干預中國內政。
5.30(四,一三)
(1)滇軍顧品珍部退出四川資中(顧不滿唐繼堯,不肯力戰)。
(2)湘軍魯滌平旅再敗張敬堯部于衡州西北之兩路口,進向寶慶。
5.31(四,一四)
(1)萬國航空專約及附件在法國簽字。
(2)吳佩孚率部抵漢口。
(3)陳獨秀、楊明齋、戴傳賢(季陶)、邵力子、沉定一(玄盧)、陳望道、李漢俊、施存統、俞秀松等在上海組織馬克斯主義研究會(第三國際東方局代表胡定康已來上海晤陳獨秀,幷識戴、沉及張東蓀等)。
6.1(四,一五)
(1)中波(波斯)通好條約由駐義公使王廣圻與波斯駐義公使在羅馬簽字(此爲中外初次訂約而不給予領事裁判權者)。
(2)漢陽兵工廠罷工。
(3)特派宋小濂督辦東省鐵路公司事宜,派張景惠爲東省鐵路護路司令。
(4)滇軍顧品珍自四川內江退富順。
(5)唐繼堯通電廢除雲南督軍。
6.2(四,一六)
(1)新任巴西公使阿威士呈遞國書。
(2)湘軍魯滌平旅克寶慶,張敬堯部暫編第一師師長田樹勛敗走。
6.3(四,一七)
(1)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宣言移設軍政府,對北方仍繼續言和,在軍政府移設未完備以前,一切事宜由議和總代表唐紹儀接洽辦理。
(2)代理國務總理薩鎮冰電岑春烜等促再開南北和議。
6.4(四,一八)
(1)唐紹儀將昨日四總裁宣言正式函送王揖唐。
(2)段祺瑞、徐樹錚宣稱動員討伐南軍。
(3)協約國對匈牙利和約簽字。
(4)外交部接遠東共和國來文,盼注意西伯利亞情勢。
6.5(四,一九)
(1)北方總代表王揖唐接受孫中山等宣言,幷訪問唐紹儀。
(2)湘軍譚延闓部占領安仁,敗北軍山東第一師長張宗昌。
(3)吳佩孚自漢口開始北上,湖北督軍王占元濟以軍費六十萬元。
6.6(四,二0)
(1)廣州軍政府陸榮廷、林葆懌、溫宗堯、熊克武宣言指責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與段祺瑞勾結,撤去唐紹儀議和總代表職,以溫宗堯繼任。聲明6.3孫中山等之宣言無效。
(2)李烈鈞自上海電湖南譚延闓及駐湘滇軍朱培德等,勿與北軍激戰(朱培德部旋即開赴湘西)。
(3)內閣商討昨日五國公使說帖。
6.7(四,二一)
(1)日軍在廟街扣留中國軍艦。
(2)北京國務院電王揖唐,南北和議尚須籌慮。
(3)湘軍譚延闓部趙恒惕師及滇贛軍朱培德、李明揚占衡山,張敬堯部旅長張敬湯、團長張繼忠自湘潭敗走長沙。
(4)北京各界舉行國民大會,要求懲辦國賊,取消中日密約。
6.8(四,二二)
(1)外交部對英日同盟發表聲明,凡國際會員所訂關于中國之條約,若無中國之承認,不能作爲有效。
(2)北京國會議長李盛鐸等晋見徐世昌,質詢對上海和會態度(徐對上海和會冷淡)。
(3)章炳麟電責唐繼堯列名三日宣言,反對與北方議和。
(4)吳佩孚自漢口到鄭州。
6.10(四,二四)
(1)日人在蘇州槍殺華兵案解决。
(2)奉軍自直隸獨流鎮經天津開往廊房。
(3)遠東共和國來華代表優林抵買賣城。
6.11(四,二五)
(1)湘軍譚延闓趙恒惕部進向湘潭,湖南督軍張敬堯自長沙北走岳州,第十一師長李奎元退湘陰平江。
(2)日輪船武陵丸在湖南湘潭被搶。
(3)法使柏卜呈遞新總統國書。
6.12(四,二六)
(1)新任美使柯蘭呈遞國書。
(2)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自買賣城致電北京外交部,請求前往北京。
(3)護法軍湘軍前隊李韞珩部占長沙(明日譚延闓到)。
(4)日人大津來德在湘潭(長沙?)被殺。
6.13(四,二七)
(1)北京褫湖南督軍兼省長張敬堯職,暫行留任。
(2)美國教士雷默德在岳州爲張敬堯部槍殺(張給撫恤四萬五千元)。
(3)吳佩孚自鄭州通電,反對安福系包辦上海和會,主召開國民大會解决時局。
(4)北京特派王占元爲兩湖巡閱使,吳光新爲湖南檢閱使。
(5)湖南省議會通電聲明湘民驅張(敬堯)出于自衛,絕系對人問題,幷無南北之見(譚延闓旋亦聲稱湘人驅張與南北戰爭無關)。
6.14(四,二八)
(1)日使小幡向外交部催議山東交涉問題。
(2)邊防督辦處宣布廢止中日軍事協定(示好孫中山等,表示願開南北和會)。
(3)護法湘軍總指揮趙恒惕到長沙,各團體熱烈歡迎(6.17湘軍總司令譚延闓到)。
6.15(四,二九)
(1)外交部抗議日軍在吉林攻擊韓人。
(2)英使抗議劉存厚在陝西種烟。
(3)吳佩孚偕直軍旅長王承斌、閻相文、蕭耀南自鄭州到保定,與曹錕會議。
6.16(五,一)
(1)美使抗議岳州美教士被害。
(2)曹錕請辭川粵湘贛四省經略使。
6.17(五,二)
(1)北京國會决定延會兩月。
(2)徐樹錚自庫倫回抵北京。
(3)孫中山派徐紹楨爲兩廣各路討賊軍總司令。
6.18(五,三)
(1)顧維鈞電告對土和約未簽字(因中土未宣戰)。
(2)新任比使艾維滋呈遞國書。
(3)僑俄華工第三次大會在莫斯科舉行,由留學生劉紹周任主席,翟趣林到會演說,盼中國與蘇俄合作(時華工約十萬人)。
6.19(五,四)
(1)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入北京,調停直皖之爭(徐世昌原電召張及曹錕、李純同來北京,曹、李謝絕)。
(2)派張文生爲蘇魯豫皖四省剿匪司令。
6.20(五,五)
(1)厦門英人强占地皮交涉。
(2)上海英日紗廠工人以米貴罷工,要求增加工資(7.3解决)。
6.21(五,六)
(1)劉顯世通電廢除貴州督軍職務。
(2)北京外交部電覆優林,婉拒前來北京。
6.22(五,七)
(1)法國前總理巴黎大學中國學院院長班樂衛抵京(上年八月葉恭綽在巴黎與班氏及法國學者伯希和P.Pelliot等商于巴黎大學設中國學術講座幷創辦中國學院,經北京政府同意,每年助款二萬法郎,本年三月成立)。
(2)日使抗議湘潭日人被害。
(3)張作霖與江蘇等省代表到保定晤曹錕、吳佩孚,商應付安福系辦法(保定會議)。
6.23(五,八)
(1)日本要求于中東鐵路:(1)沿路添日本護路軍隊,(2)沿路附設日警,(3)如有匪警,由日軍會剿。
(2)莫斯科僑俄華工第三次代表大會,决定組織「華工社會黨同盟,幷電請孫中山來俄訪問(時俄擬聯吳佩孚,由胡定康與楊明齋接洽)。
(3)段祺瑞答覆孫中山等之六月三日宣言,表示悔禍贊同。
(4)張作霖自保定回北京,晤段祺瑞。
(5)湘軍自長沙進向岳州。
6.24(五,九)
(1)北京任齊耀珊爲山東省長,沈金鑒爲浙江省長。
(2)開封民衆大會,驅逐省長王印川(安福系)。
6.25(五,一0)
(1)日軍在山東戕殺二華人交涉。
(2)湘軍趙恒惕占新墻,張敬堯自岳州北走。
6.26(五,一一)湘軍趙恒惕占岳州。
6.27(五,一二)
(1)段祺瑞自團河回北京,與張作霖商時局。
(2)奉命再度赴俄之張斯¡中將行抵上烏金斯克(次日晤遠東共和國外長)。
6.28(五,一三)外交部抗議日本在山東之違約行爲。
6.29(五,一四)
(1)北京查辦張敬堯,以吳光新爲湖南督軍兼署省長(以6.13美教士雷默德在岳州被殺,美使抗議之故)。
(2)徐世昌與段祺瑞、張作霖會商時局。
(3)中國加入國際聯盟。
(4)朱執信(大符)、廖仲愷奉孫中山命到漳州,促陳炯明回粵討桂。
7.1(五,一六)
(1)本月起停付庚子賠款俄國部分。
(2)北京命吳新田代理第七師師長。
(3)曹錕等發表「直軍將士告邊防軍將士書」,聲明掃除安福系及徐樹錚。
(4)國會非常會議參衆兩院議長林森、吳景濂電請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貫徹護法宗旨。
7.2(五,一七)
(1)徐世昌准靳雲鵬辭國務總理職,擬周樹模繼,即諮國會。
(2)北京任盧永祥爲浙江督軍(原爲署職),改淞滬護軍使爲鎮守使,以何豐林任之(盧、何抗命,仍保留護軍使名義)。
(3)日使小幡照會外交部,要求允日軍駐扎中東鐵路哈綏、哈長段。
(4)舊國會議員一部抵雲南。
(5)江西水灾。
7.3(五,一八)
(1)曹錕、張作霖、李純通電討徐樹錚,宣布其六大罪。
(2)徐世昌、段祺瑞、張作霖最後會商。
(3)日本宣布占領庫頁島北部,至俄政府承認而圓滿解决時爲止(7.28美國抗議)。
7.4(五,一九)
(1)徐世昌免去徐樹錚西北籌邊使職,以李垣護理,裁撤邊防總司令,所轄軍隊由陸軍部接管。
(2)盧永祥通電仍兼淞滬護軍使,何豐林亦反對裁撤。
7.5(五,二0)
(1)安徽督軍倪嗣沖至北京。
(2)段祺瑞下令邊防軍動員。
(3)僑俄華工大會致電孫中山及全國各界,要求中國政府承認俄國勞農政府。
7.6(五,二一)
(1)邊防軍分向長辛店、廊房出動。
(2)張作霖到團河,勸段祺瑞勿用兵,段要求懲辦吳佩孚。
(3)北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自常德桃源撤退(8.1移駐漢口諶家磯)。
7.7(五,二二)
(1)張作霖出北京回奉天。
(2)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自買賣城電催北京外交部開議。
7.8(五,二三)
(1)段祺瑞自團河回北京,召集將軍府會議,即呈劾曹錕、曹、吳佩孚。
(2)公使團照會外部,請負責保護外人生命財産,制止軍隊進入北京及飛艇投彈。
7.9(五,二四)
(1)徐世昌免第三師師長吳佩孚職,交陸軍部懲辦,曹錕褫職留任。
(2)赴俄專員張斯¡電外交部,主接待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
(3)四川熊克武部因受呂超及滇軍趙又新等威脅,自內江等地退回成都。
7.10(五,二五)
(1)蘇滬間發生嚴重軍事行動(李純與盧永祥),昆山附近鐵路拆毀。
(2)張作霖電段祺瑞,聲稱將親率師旅,鏟除禍國障礙。
(3)曹錕請公使團禁止義日人參加叛軍(日人直接參加,義以軍火協助)。
(4)直軍前鋒抵涿州。
(5)段祺瑞自任「定國軍」總司令,徐樹錚爲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段芝貴爲前敵總指揮,曲同豐(邊防軍第一師長)、魏宗瀚(第九師長)、陳文運(邊防軍第三師長)、劉詢(第十五師長)等分任各路司令。
(6)離粵之舊國會通電移滇開會。
(7)滇軍顧品珍、趙又新,川軍呂超、石青陽,黔軍王文華、袁祖銘占領成都,熊克武退潼川、保寧(熊部旋編爲三軍,但懋辛、劉湘、劉成勛任軍長,喻培棣、余際唐、楊森、陳洪范等任師旅長)。
7.11(五,二六)
(1)曹錕通電攻擊段祺瑞及安福系。
(2)張作霖電告曹錕,已派兵入關,竭力相助。
7.12(五,二七)
(1)曹錕、張作霖、李純、王占元、陳光遠、趙倜、蔡成勛(
綏遠都統)、馬福祥(寧夏護軍使)等通電討安福系,幷責邊防軍之出動。
(2)討賊軍前敵總司令吳佩孚及旅長曹、王承斌、閻相文、蕭耀南、彭壽莘等通電討段祺瑞。
(3)張作霖電段祺瑞,誓率關外勁旅,入關清軍側。
(4)徐世昌明令保護外僑。
7.13(五,二八)
(1)張作霖通電派兵入關定亂(入關奉軍爲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師,分駐天津附近,張景惠爲司令)。
(2)吳佩孚等再電討段祺瑞,斥其賣國媚外,實爲漢奸,謂今日之戰爲救國而戰,爲民族而戰。
(3)北京大學學生張國燾奉李大釗命,自北京赴上海,訪陳獨秀。
(4)上海蘇州間軍隊分別撤回原防,鐵路修復。
7.14(五,二九)
(1)直皖戰爭開始,皖軍西路段芝貴部(轄第十五師劉詢、邊防軍第一師曲同豐、第三師陳文運)自涿州攻占高碑店(直軍西路總指揮爲吳佩孚,後路總指揮爲王承斌,東路總指揮爲曹,兵力爲第三師及曹、王承斌、蕭耀南、彭壽莘等混成旅,約四萬餘人,皖軍西路爲段芝貴,東路徐樹錚,兵力爲邊防第一、第三師、陸軍第九、第十三、第十五師,又三混成旅,約六萬人)。
(2)日公使否認日人參加皖軍。
(3)徐世昌令各路軍隊退回原防(以奉軍入關,段祺瑞迫徐下此令)。
(4)順直省議會、天津總商會、直隸商會聯合會通電宣布段祺瑞三大罪狀。
7.15(五,三0)
(1)段祺瑞檄討曹錕、吳佩孚、曹。
(2)日本承認遠東共和國。
(3)皖軍西路段芝貴爲直軍吳佩孚部所敗。
(4)皖軍東路徐樹錚部(三混成旅)進攻楊村,敗直軍曹。
(5)唐繼堯、李烈鈞與舊國會議員商决在重慶召開國會,組織軍政府,由李先往布置。
7.16(六,一)
(1)鄂督王占元逮捕長江上游總司令吳光新,幷解散漢口信陽吳部(9.5處十五年徒刑,吳擬自河南進攻直軍,幷謀奪湖北)。
(2)曹錕通電段軍首向直軍襲擊。
(3)直軍東路曹部因日軍之干涉,自楊村退北倉。
(4)廣州軍政府岑春烜等電討段祺瑞。
(5)廣東肇慶李耀漢、周之貞聯合軍艦起事未成。
(6)美國務院訓令美使柯蘭審慎參加共同外交行動,以免偏袒某方(以7.8照會有利于一方)。
(7)德國代表卜爾熙來華,擬議通商新約。
7.17(六,二)
(1)張作霖通電在奉天捕獲安福系謀亂東三省之代表姚步瀛等(8.9姚死于獄中)。
(2)李純通電討安福系。
(3)吳佩孚襲涿州、松林店,大破皖軍,邊防軍第一師旅長范尚品陣亡,師長曲同豐、第十五師劉詢部旅長張國溶、齊寶善降,邊防軍第三師長陳文運亦爲直軍旅長蕭耀南、彭壽莘所敗,退固安。
(4)江西督軍陳光遠解散張敬堯部第七師。
(5)遠東共和國與日本在赤塔附近成立協議,日允撤退外貝加爾駐軍。
7.18(六,三)
(1)直軍西路進占琉璃河,奉軍到涿州。
(2)駐魯邊防軍第二師馬良敗直軍第五混成旅商德全部,占德州。
(3)公使團領袖向外交部嚴重抗議中國破壞辛醜條約,如京津交通不能維持,將采取軍事行動。
(4)徐世昌令各軍即日停戰(另派靳雲鵬等赴天津向直奉軍疏通)。
7.19(六,四)
(1)河南督軍趙倜通電討安福系。
(2)段祺瑞通電即飭前方一律停止進攻,幷自請罷免官職,解除定國軍名義。
(3)湖南常澧鎮守使王正雅爲副使卿衡所戕。
(4)滇軍軍長顧品珍、趙又新、葉荃、黔軍總指揮袁祖銘等通電歡迎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及舊國會議員入川。
(5)京漢、京奉綫戰事停止。
(6)第三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中國代表劉紹周(留俄學生)出席,列寧講述東方民族解放運動。
7.20(六,五)
(1)信陽吳光新部趙雲龍旅爲第十一師李奎元繳械。
(2)曹錕通電否認復辟陰謀。
(3)直軍西路占領長辛店,皖軍大潰,東路皖軍亦向京綏綫敗走。
(4)張勛通電聲明未謀復辟(段祺瑞曾指曹錕、張作霖勾結張勛出京重謀復辟)。
(5)直軍旅長張福來、蕭耀南部抵長辛店。
(6)張國燾到上海,晤陳獨秀(時陳已準備組織中國共産黨)。
7.21(六,六)
(1)南北海軍林葆懌、藍建樞、蔣拯、杜錫珪通電聲討安福系。
(2)外交部允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以商務委員名義來京。
(3)直奉軍憲兵入北京,段祺瑞自戕未成。
7.22(六,七)
(1)徐世昌派王懷慶督辦近畿軍隊收束事宜(皖系敗軍分別爲直奉軍改編)。
(2)察哈爾都統王廷楨與西北邊防軍戰于居庸關,解除其武裝。
(3)湖南總司令譚延闓通電宣布湖南自治,創制省憲(一作7.17)。
7.23(六,八)
(1)直奉軍進駐南苑北苑。
(2)公使團照會外交部,决在京奉路派外軍維持交通,幷將天津總站改歸英人管理。
(3)岑春烜電北京商南北和約。
(4)舊俄公使庫達攝夫抗議停付庚款。
(5)胡匪陷吉林方正縣。
7.24(六,九)徐世昌准安福系之財政總長李思浩、司法總長朱深、交通總長曾毓隽免職,令財政次長潘複、司法次長張一鵬代理部務,田文烈兼署交通總長。又准段芝貴免京畿衛戍總司令,以王懷慶代之,王印川辭河南省長,張鳳台代之。
7.25(六,一0)邊防軍第二師馬良自德州退回濟南。
7.26(六,一一)
(1)徐世昌撤銷曹錕、吳佩孚等處分,又准京師警察總監吳炳湘、交通次長姚國楨免職。
(2)張作霖到天津對西報記者談話,謂彼僅與曹錕商議善後,吳佩孚不過一師長,不應過問政治。
(3)優林允以遠東共和國商務總代表名義,前往北京,議通商事宜。
(4)李烈鈞自雲南取道貴州赴重慶,主持在川之滇黔軍。
7.27(六,一二)日使小幡向外部抗議,謂停泊廟街之中國軍艦助俄新黨炮擊日本軍民。
7.28(六,一三)
(1)徐世昌准督辦邊防事務兼管理將軍府事務段祺瑞免職,撤銷督辦邊防事務處,撤消西北邊防軍名義。
(2)准大理院院長姚震免職,以董康代之。
(3)曹錕到天津。
(4)英美法公使禁止僑民容留避難華人(不保護安福系人物,日義持异議。直系之背景爲英美,皖系之後臺爲日本)。
(5)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二次宣言,始終貫徹護法救國主張,北方應先廢止中日軍事協定及二十一條,和議方可賡續。
7.29(六,一四)
(1)徐世昌令通緝徐樹錚、曾毓隽、段芝貴、丁士源(京漢鐵路局長)、朱深、王郅隆(安福俱樂部財務股長)、梁鴻志(參議院秘書長)、姚震、李思浩、姚國楨(交通次長)(時徐等均已避匿日本使館),免湖南督軍長江上游總司令吳光新職,褫吳炳湘官勛。
(2)特任姜桂題兼管理將軍府事務。
(3)特派江庸充修訂法律館總裁。
(4)曹錕、張作霖、靳雲鵬等在天津會議,决解散安福系國會,請靳雲鵬組閣,取消上海和會。
(5)賑浙江水灾。
7.30(六,一五)
(1)日使對湘省日艦被擊案提出要求條件。
(2)邊防軍宋邦翰、張鼎勛兩旅在洛陽嘩變(尋被直軍王承斌解散)。
8.1(六,一七)
(1)吳佩孚通電主開國民大會解决時局(張作霖、靳雲鵬、徐世昌均反對)。
(2)甘督張廣建電稱西藏達賴要求在拉薩或印度開和會,由英作證。
(3)川東黔軍王文華部擴編爲五旅,以何應欽、穀正倫、張春浦等任旅長。
(4)川軍總司令呂超電邀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等入川組織政府。
(5)胡適、蔣夢麟、陶履恭、高一涵、李大釗、王征、張慰慈發表「爭自由的宣言」。
8.2(六,一八)吳佩孚應曹錕召到天津(8.4離天津赴河南)。
8.3(六,一九)
(1)徐世昌令解散安福俱樂部,除已明令拿辦諸人外,其餘概予免究。
(2)徐世昌任命王瑚爲京兆尹。
(3)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會成立于巴黎。
8.4(六,二0)
(1)曹錕、張作霖、王占元、李純、陳光遠、趙倜等通電辟複闢謠。
(2)徐世昌改派李純爲南北議和全權總代表。
(3)唐繼堯電請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早日入川。
8.5(六,二一)
(1)外蒙王公來北京。
(2)曹錕、張作霖到北京。
(3)美國議員團抵上海,前駐華公使芮恩施同行(8.14到北京)。
8.6(六,二二)廣東大埔桂軍與粵軍(陳炯明部)開戰,占峰市。
8.7(六,二三)
(1)徐世昌通緝王揖唐及安福系議員方樞、光雲錦、唐士鐸、鄭萬瞻、臧蔭松、張宣,幷褫奪邊防軍第一師曲同豐、邊防軍第三師師長陳文運、陸軍第九師師長魏宗瀚、第十五師師長劉詢、第十三師師長李進才及張樹元官職。
(2)禁司法官列名黨籍。
(3)任命山東督軍田中玉兼署省長。
(4)外交部照會日使小幡,要求撤退中東鐵路哈綏、哈長段日軍。
8.8(六,二四)
(1)外交部照會公使團,要求引渡徐樹錚等十人。
(2)定華俄道勝銀行股本爲教育基金。
(3)呂超正式任川滇聯軍兼川軍總司令。
(4)武穴湘軍嘩變。
(5)遠東共和國商務代表優林自恰克圖赴庫倫。
8.9(六,二五)
(1)特任靳雲鵬署國務總理。
(2)派顧維鈞爲國際聯合會(聯盟)全權代表。
(3)離粵來滇之舊國會議决取消岑春烜之政務總裁,補選劉顯世繼之(一作7.9)。
(4)日使小幡聲明收容徐樹錚、曾毓隽、段芝貴、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鴻志、姚震、姚國楨九人(李思浩避入華俄道勝銀行)。
(5)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自恰克圖抵庫倫。
8.10(六,二六)
(1)對土和約簽字(中國未簽,因中土未宣戰)。
(2)劉存厚率田頌堯、賴心輝、唐廷牧等師自陝西漢中南進,號稱「靖川軍」,援熊克武。
8.11(六,二七)
(1)任命各部總長:外交顔惠慶,內務張志潭,財政周自齊,陸軍靳雲鵬兼,海軍薩鎮冰,司法董康,教育范源廉,農商王乃斌,交通葉恭綽(張爲直系,王屬奉系,靳、周、葉均接近奉系)。
(2)湘軍第一旅旅長張敬湯在漢口被捕(9.10槍决)。
(3)廣州軍政府命桂軍沉鴻英會同海軍進攻閩南粵軍。
8.12(六,二八)
(1)陳炯明奉孫中山命在漳州誓師,分三路(右路第二軍長許崇智,左路第一師長鄧鏗,中路參謀長葉舉)回粵討岑春烜、莫榮新等(閩督李厚基、浙督盧永祥及奉天張作霖均資助之)。
(2)奉軍出關回防。
(3)日軍在吉林東寧捕華人三百。
8.13(六,二九)張作霖對日本記者談話,不贊成吳佩孚之國民會議主張。
8.14(七,一)
(1)特任王寵惠爲大理院院長。
(2)雲南舊國會補選劉顯世爲政務總裁。
8.15(七,二)
(1)特任陳毅暫署西北籌邊使,幷下令優遇蒙人。
(2)陳獨秀等主辦之「勞動界」在上海出版(周刊)。
(3)中南銀行成立于上海(荷印華僑黃奕住投資)。
8.16(七,三)粵軍右路許崇智占蕉嶺。
8.17(七,四)
(1)唐繼堯電唐紹儀等,促往重慶設立政府。
(2)舊國會在雲南開會,議决國會及軍政府移設重慶。
(3)上海國民大會策進會成立(其他各地亦有相當舉動)。
(4)粵軍右路許崇智占大埔,中路葉舉占饒平,左路鄧鏗占詔安。
8.18(七,五)美使柯蘭晤外次陳籙,盼于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到京後,優加禮待,幷與俄人修敦睦誼。
8.19(七,六)
(1)粵軍右路許崇智占梅縣,中路葉舉占潮州,潮汕鎮守使劉志陸桂軍敗走(鄒魯之義勇軍蔣光鼐等應之)。
(2)川軍劉存厚部占綿陽。
8.20(七,七)
(1)特任曹錕爲直魯豫巡閱使,裁撤四川、廣東、湖南、江西四省經略使。
(2)明令免究近畿亂事(直皖戰爭)脅從人等。
(3)莫榮新宣布討伐陳炯明,任命劉志陸爲征閩軍總指揮。
(4)粵軍左路鄧鏗占汕頭。
(5)張耀曾、谷鐘秀、文群等宣言解散政學會。
(6)第三國際東方局代表胡定康告陳獨秀,支持其組織中國共産黨(翌日陳告張國燾,張即返北京活動)。
(7)長沙薑濟寰、易培基、方繼夏等發起「俄羅斯研究會」,推彭璜、毛澤東、何叔衡、包道平爲籌備委員。
8.21(七,八)
(1)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電複唐繼堯、劉顯世、呂超等,即赴重慶設立政府。
(2)李純再辭北方和議總代表。
(3)賑山東、河南、陝西水旱兵灾。
(4)裁撤全國經界局,停辦張恰鐵路。
(5)加入萬國電報公會。
8.22(七,九)
(1)外交部答覆日使收容徐樹錚等照會,幷要求勿令逃逸。
(2)湖南總司令譚延闓通電,主采行聯邦制,民選省長。
8.23(七,一0)
(1)俄舊黨恩琴率衆三千餘人西侵外蒙古車臣汗(8.20已出動)。
(2)優林自庫倫抵張家口。
8.24(七,一一)
(1)通縣西北邊防軍宋子揚部嘩變。
(2)陳炯明到汕頭,委洪兆麟爲鎮守使,鄒魯爲道尹,姚雨平爲潮汕衛戍司令,馬育航爲籌餉局總辦,黃强爲海關監督。
8.25(七,一二)
(1)英法日公使抗議停付俄庚款。
(2)日使質問軍警于日旅館逮捕光雲錦。
8.26(七,一三)
(1)遠東共和國商務代表優林抵北京。
(2)唐繼堯、劉顯世通電主由正式和會解决法律外交問題,廢督裁兵實行民治。
(3)山東兗州兵變。
(4)賑直隸旱灾。
8.27(七,一四)特派王清穆督辦太湖水利工糧事宜。
8.28(七,一五)日政府密令哈爾濱日軍司令鼓動外蒙古王公獨立。
8.30(七,一七)
(1)特派孫振家署湖北省長。
(2)北京新國會閉會(自是解散)。
(3)外交部擬定與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交換有關中俄間之政治問題意見。
(4)新任義國公使杜臘酢呈遞國書。
(5)張敬堯舊部湖南第二混成旅旅長劉振玉及團長王紀三等以在新化藍田淫掠焚殺,經軍法審判,在長沙正法。
8.31(七,一八)
(1)派唐在複爲國際聯合會全權代表。
(2)加封蒙古王公喇嘛官爵。
(3)國立北京大學贈與巴黎大學中國學院院長法國前總理班樂衛及法國裏昂大學校長魯(儒)班以名譽博士學位(是爲中國大學以學位授與外人之始,是月內閣通過解助中國學院十萬法郎)。
(4)粵軍許崇智占老隆、龍川。
(5)哈爾濱以西之日軍撤退。
8.
(1)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
(2)陳獨秀、戴季陶(傳賢)、張東蓀、李漢俊、李達、邵力子、沈玄廬(定一)、陳望道、沉雁冰(即茅盾)、周佛海、施存統、俞秀松、楊明齋等在上海籌商組織中國共産黨,决定先設置臨時中央,幷于各地成立支部(小組)(戴季陶、張東蓀後未參加)。
9.1(七,一九)
(1)「新青年」雜志態度轉變,陳獨秀開始明白表示其無産階級政治主張(時新青年編輯部已自北京移設上海)。
(2)劉存厚之靖川軍占領綿陽。
(3)第三國際在巴庫召開東方民族代表大會(9.8閉會)。
(4)靳雲鵬電唐繼堯、劉顯世、李烈鈞商南北和議。
(5)陝西胡景翼在三原宣布討陳樹藩(胡于7.27被釋)。
9.2(七,二0)
(1)特任鮑貴卿兼署吉林省長。
(2)任命吳佩孚爲直魯豫巡閱副使(吳駐洛陽)。
(3)陳炯明致書粵籍將官奮起討伐桂系。
(4)退集海參崴之捷克軍全部撤去。
(5)外蒙古王公派代表至哈爾濱,向日人借款購械,謀起事。
9.3(七,二一)
(1)粵軍鄧鏗、洪兆麟占平山。
(2)毛澤東在長沙開始鼓吹湖南自治。
9.4(七,二二)
(1)曹錕、張作霖出北京赴天津,與靳雲鵬商時局(旋各回保定奉天)。
(2)鄂人反對孫振家爲湖北省長。
9.5(七,二三)
(1)梁啓超等創設「講學社」,延聘各國學者來華講演(梁等另有「共學社」之組織,編譯叢書)。
(2)俄舊党高梅闊夫在吉林被擊斃。
(3)四川熊克武系之前敵各軍總司令劉湘師長楊森占領成都,呂超敗走(楊森原爲滇軍趙又新之參謀長)。
(4)李烈鈞自雲南抵重慶。
9.6(七,二四)
(1)粵軍許崇智、鄧鏗大破桂軍沉鴻英、盧炎山于河源。
(2)湖南譚延闓電勸陸榮廷、陳炯明早息干戈,主以粵事還之粵人,確立粵省自治政府。
(3)山東鄆城兵變。
9.7(七,二五)粵軍許崇智、鄧鏗攻占河源,桂軍沉鴻英、林虎敗走(沉與馬濟不和,不戰而走)。
9.8(七,二六)
(1)北京批准新疆省與俄國塔什幹政府所訂立之臨時通商條約十條。
(2)劉存厚部師長田頌堯部入成都(9.10劉存厚繼至,仍稱四川督軍)。
(3)滇軍軍長顧品珍、趙又新等通電,主川滇息爭。
9.9(七,二七)
(1)滇軍顧品珍(金漢鼎、朱德)、趙又新反攻成都,爲田頌堯、鄧錫侯(均劉存厚部)、唐式遵、楊森(均劉湘部)所敗,退龍泉驛。
(2)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等電勸湖南出兵進攻廣西。
(3)公布庫烏科唐鎮撫使及所屬各官署組織暫行條例。
(4)長沙文化書社成立。
(5)任命劉崇杰爲駐日斯巴尼亞國兼葡萄牙國全權公使。
9.10(七,二八)
(1)特任陳毅爲庫烏科唐鎮撫使。
(2)調任胡惟德爲駐日公使(代劉鏡人)。
(3)外交部參事章祖申初次接見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
(4)曹錕、張作霖、李純、吳佩孚、王占元、倪嗣沖、陳光遠、盧永祥、閻錫山、趙倜、李厚基、田中玉、陳樹藩、張廣建等複唐繼堯、劉顯世電,希望迅速進行和議,依法改選新國會,外交訴諸輿論。
(5)發行整理金融無期公債六千萬元。
9.11(七,二九)
(1)令趕辦直魯豫各省急賑。
(2)任命王繼曾爲駐墨西哥國兼古巴公使。
(3)廣東黃明堂在雷州獨立。
9.12(八,一)粵軍將閩南各地,讓還福建督軍李厚基。
9.13(八,二)
(1)外交部設立和約研究會。
(2)外蒙圖謀獨立,爲駐庫倫旅長褚其祥所平服。
(3)湖南省長譚延闓在長沙召集自治會議。
9.14(八,三)
(1)陳炯明督許崇智、鄧鏗、洪兆麟、鄧本殷、熊略等總攻惠州(桂軍沉鴻英駐惠州爲中路,馬濟駐博羅爲左翼,林虎駐龍岡爲右翼)。
(2)准財政部發行整理金融民國九年短期公債六千萬元(九年十一月一日至十年一月三十一日),整理中國、交通兩銀行鈔票。
9.15(八,四)
(1)令定民國十年一月施行所得稅條例。
(2)派曹錕督辦畿輔旱灾賑糶事宜,王瑚幫辦。
(3)陸榮廷通電警告陳炯明,勸罷兵修好。
(4)以俄舊黨迫近庫倫,駐軍旅長褚其祥宣布臨時戒嚴。
(5)「解放與改造」雜志改名「改造」。
9.16(八,五)
(1)安徽督軍兼長沙巡閱使倪嗣沖(皖系)免職,特任李純兼長江巡閱使(未就)。張文生暫署安徽督軍(張爲張勛舊部,駐徐州,因李純、張作霖保而得皖督)。
(2)虎門炮臺總台長譚耀堂對廣州獨立(朱執信、鐘鼎基運動,一作9.6)。
(3)外交部聲明願與優林商談商務及保護西伯利亞華僑問題,幷防阻俄國黨派濫入中國境內。
(4)長沙俄羅斯研究會成立,薑濟寰(咏洪)爲總幹事,毛澤東爲書記幹事,彭璜爲會計幹事,幷派張丕宗赴北京接洽派員赴俄事。
9. (中旬)
(1)李大釗、張國燾、羅章龍、劉仁靜之中國共産黨北京臨時支部(小組)成立,幷刊行「勞動者」周刊。
(2)董必武(用威)、劉伯垂(芬)等中國共産黨湖北臨時支部成立于武昌。
9.17(八,六)
(1)任命陳籙爲駐法公使,劉式訓爲外交次長。
(2)日本宣布撤退伯力駐軍。
9.18(八,七)
(1)特任王瑚爲江蘇省長,夏壽康爲湖北省長。
(2)赴俄專員張斯¡電外交部,報告會晤俄外長翟趣林情形。
(3)日使小幡對廟街事件向外交部提出四項要求。
(4)李根源率海疆軍援惠州,占馬鞍山。
9.19(八,八)
(1)日軍允遼黑省電杆挂綫。
(2)公布發行整理金融短期公債六千萬元。
9.20(八,九)
(1)粵軍洪兆麟、鄧本殷與桂軍馬濟、林虎部戰于惠州,不利(林虎本人已離粵)。
(2)旅滬湖北自治協會胡祖舜、張知本、範鴻鈞、曹亞伯等之「新湖北」月刊出版。
(3)外交部參事章祖申二次接見優林,以優林不克取得代表海參崴等地政府憑證,談判中止。
9.21(八,一0)
(1)派王正廷爲和約研究會會長,劉鏡人、沉瑞麟爲副會長。
(2)任命張景惠爲察哈爾都統(奉系)。
(3)川軍劉湘、楊森、鄧錫侯、田頌堯攻占龍泉驛,滇軍南退。
(4)國民黨朱執信(大符)在廣東虎門調解駐軍之爭,遇害,年三十六。
(5)特派李國筠爲經濟調查局總裁。
9.23(八,一二)
(1)停止俄國駐華公使領事等待遇(優林活動之結果)。
(2)廣東李耀漢舊部翟汪占高明。
9.24(八,一三)
(1)舊俄公使抗議停止俄公使領事待遇事。
(2)哈爾濱俄國道勝銀行懸法旗。
(3)孫中山電閩督李厚基,請命臧致平師助粵軍。
(4)粵軍梁鴻楷等攻占石龍,敗桂軍陳培坤。
9.25(八,一四)
(1)接收天津俄租界。
(2)武穴兵變(張敬堯舊部毛鴻恩旅)。
(3)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抗議白黨自中國境內侵犯赤塔鐵路。
9.26(八,一五)
(1)中日廟街扣輪交涉,日釋放華輪。
(2)川軍劉湘、楊森占領資中,滇軍敗走。
(3)廣東民軍徐維揚占花縣。
(4)廣州警察廳長第五軍司令魏邦平、廣惠鎮守使(駐河南)第三路司令李福林獨立,響應粵軍,請桂軍返桂。桂軍第二軍林虎部營長陳銘樞亦在陽江獨立,稱第六軍第一縱隊司令(第六軍爲李耀漢之肇軍所編成,銘樞原屬肇軍,後改爲粵軍,銘樞任統領,至明年一月,再改編爲粵軍第一師第四團長,陳濟棠爲營長之一)。
9.27(八,一六)
(1)蘇俄二次對華宣言,聲明八事:廢除帝俄條約,交還各種權利,恢復商務,取締舊黨,取銷在華領事裁判權,放弃庚子賠款,交還中東鐵路,互派外交官(仍由加拉罕署名)。
(2)粵軍飛機一架在廣州投發傳單。
(3)岑春烜、林葆懌調停粵事,莫榮新要求代籌軍餉五百萬元。
(4)溫宗堯、陳錦濤訪美、英、法領事,請調停莫榮新與李福林、魏邦平之爭。
(5)魏邦平部(鄭潤琦)占秀山,李福林部占三水。
(6)陸榮廷電莫榮新、楊永泰、李福林、魏邦平,贊成粵人治粵,惟陳炯明不得任督軍。
9.28(八,一七)
(1)接收漢口俄租界。
(2)廣東海珠江防司令申葆藩以各艦響應粵軍。
(3)日、英、美、法公使以新銀行團借款範圍目的通知外交部。
(4)李根源之海疆軍進攻河源,爲許崇智所敗。
(5)川軍劉湘、楊森占內江。
(6)美、英、法、日四使照會外交部,重伸殷望早日完成中國統一,届時新銀行團將予以協助。
9.29(八,一八)
(1)駐美公使顧維鈞與駐英公使施肇基對調。
(2)廣東省議會議長林正分別與林葆懌、莫榮新、魏邦平、李福林協議,維持廣州現狀,進行調停。
9.(下旬)
(1)陳獨秀等在上海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約三十人),幷設外文(俄文)學校,由楊明齋主持(是年冬派劉少奇、彭述之、任弼時等八人赴俄,入東方大學)。
(2)張國燾、鄧中夏(康)等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北京成立(
約四十人),天津(韓麟符、于方舟等)、濟南、青島、山西等地繼之。
9.30(八,一九)
(1)天津俄租界抗議接收。
(2)因俄商懸挂法旗,外交部向法使交涉(旋即解决)。
(3)李福林、魏邦平及陳炯明之代表黃强與海軍將領林葆懌、湯廷光會議,推湯爲廣東督軍(湯爲海軍次長兼海圻艦長)幷晤領袖法領事。
10.1(八,二0)
(1)新銀行團通告滿洲除外(如南滿鐵路已築支路及附近礦産,吉會、鄭洮、長洮、開吉、長吉、新奉、四鄭各路都在除外之列),惟擬造之洮熱路及其支路不在除外之例。
(2)莫榮新否認交卸廣東督軍(沉鴻英、馬濟等亦反對湯廷光督粵)。
(3)吉林交涉局令哈爾濱俄國各法院停辦(旋即封閉,11.1接收)。
(4)孫中山電請譚延闓出兵北江。
(5)駐瓊州滇軍蔡炳寰、何福昌,瓊崖衛戍司令蔣超青等宣布獨立,與粵軍合作。
10.2(八,二一)
(1)哈爾濱日本軍人會議,商决外蒙借款(六百萬元)購械事(外蒙代表參加,10.6回庫倫)。
(2)莫榮新向各界代表宣稱期望和平,惟粵政權不能落于通段(祺瑞)禍粵者,桂軍欠餉及開拔費須有辦法。
(3)蘇俄外次加拉罕將二次對華宣言送交張斯¡,請轉達北京。
(4)裁撤長江巡閱使,特任李純爲蘇皖贛巡閱使,齊燮元爲副使。
(5)吉林琿春朝鮮革命党人樸東明、金永植等聯絡俄過激党及胡匪攻破縣城,焚毀日本領事館,戕殺日人十一名,日警一名(琿春事件)。
(6)古應芬奉孫中山命,携款十萬八千元自香港赴汕頭,接濟陳炯明部(孫由滬陸續匯港款十五萬餘元,均轉汕頭交陳)。
(7)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通電請唐繼堯停戰,撤回滇軍,與四川和平相處。
(8)交通總長葉恭綽與華俄道勝銀行經理藍德爾簽訂中東鐵路新合同,該路由中國管理(10.20續訂「補充協議」)。
(9)派員會辦山東河南山西陝西賑糶事宜。
10.3(八,二二)
(1)特任張國淦爲平政院院長。
(2)任命章祖申爲駐瑞典與挪威全權公使。
(3)派汪大燮爲中國紅十字會會長(呂海寰免)。
(4)廣州共産主義小組(譚鳴謙〔平山〕、陳公博)主辦之「
勞動者」出版。
10.4(八,二三)
(1)莫榮新複魏邦平,個人進退不成問題,惟在粵軍隊安頓須有妥當辦法。
(2)廣東各界和平維持會允予桂軍以開拔費,請莫榮新于三日內交卸。
(3)湖南各界聯合會會議,請譚延闓召集湖南憲法會議。
10.5(八,二四)
(1)日本派兵入琿春(日人只認琿春之變爲胡匪)。
(2)外交部照會各國使館,外蒙古官府不得以林礦抵押借款。
(3)蔣中正自上海到汕頭,任粵軍第二軍參謀長。
10.6(八,二五)
(1)日使小幡訪外交總長顔惠慶,聲明將出兵琿春。
(2)張作霖派兵赴琿春。
(3)譚延闓通電主粵人治粵。
10.7(八,二六)
(1)湘西王育寅通電,推林修梅爲湘西靖國軍總司令(育寅爲常澧鎮守使王正雅之子,7.19正雅被戕,育寅疑爲譚延闓主使)。
(2)廣東和平會允給莫榮新軍費一百五十萬元,幷請湯廷光先就職。
10.8(八,二七)
(1)日本外務省發表出兵琿春聲明書。
(2)外交部允前俄使管理俄使館房屋。
(3)海軍海圻艦湯廷光以李福林、魏邦平等之推戴,在河南就任廣東督軍。
(4)川軍師長楊森、田頌堯、鄧錫侯攻占瀘州,滇軍第二軍長趙又新陣亡。
(5)派陳毅兼庫倫所屬圖謝圖、車臣兩盟金礦督辦。
(6)湖南各公團議决「憲法會議選舉法要點」及「憲法會議組織法」(反對省議會所制訂)。
10.9(八,二八)
(1)令吉林督軍迅平琿春亂事。
(2)日使小幡照會外交部,日政府决續派兵赴琿春龍井村。
(3)派朱啓鈐督理印行四庫全書事宜。
(4)令交通部整理東省鐵路。
(5)莫榮新布告,在駐粵各軍安頓事宜未妥前,决不放弃權責。
(6)孫中山電浙督盧永祥,請趕撥閩軍臧致平師子彈,俾得赴粵助戰。
(7)廣東西路民軍周之貞占廣寧(10.16占四會)。
(8)莫斯科消息報刊載遠東問題專家V.Vilensky論文稱贊吳佩孚。
(9)公使團照會外交部請商訂暫時管理俄人在華利益辦法。
10.10(八,二九)
(1)外交部駁複日本出兵琿春聲明。
(2)任命黃榮良爲駐奧地利亞國公使。
(3)長沙各界舉行自治運動游行大會,要求解散省議會。
(4)中東鐵路公司與中國政府訂約,將該路交由中國政府保管。
(5)上海工商友誼會主辦之「夥友」周刊出版(與陳獨秀有關)。
10.11(八,三0)
(1)林葆懌、藍建樞等宣布南北海軍統一。
(2)莫榮新否認交卸粵督,不承認湯廷光繼任。
(3)孫中山電浙江督軍盧永祥請撥助陳炯明子彈,由福建督軍李厚基轉交。
(4)交通部加收路電郵政捐,以救濟北五省旱灾。
10.12(九,一)
(1)江蘇督軍新任蘇皖贛巡閱使李純自殺(?),年五十歲(
1871至1920),遺囑以齊燮元繼任督軍。
(2)外交部再抗議日軍在琿春行動。
(3)英國哲學家羅素應梁啓超等之邀,來華講學,抵上海。
10.13(九,二)任命閻相文爲第二十師師長(直系)。
10.14(九,三)
(1)日外務省再發表出兵琿春剿匪聲明書。
(2)唐山開灤煤礦爆炸,死傷工人五、六百名。
(3)舊國會議員以重慶被熊克武圍攻,宣言另覓地點開會。
(4)上海公共租界華人顧問委員會成立。
10.15(九,四)
(1)川軍但懋辛、劉湘、賴心輝、劉伯承攻占重慶,滇黔軍不和,李烈鈞、王文華、楊庶堪、呂超等出走(李入湘,王赴滬),軍政府瓦解,舊國會議員東去,滇軍顧品珍退向雲南,黔軍由盧濤、穀正倫率領退向貴州,滇軍旅長魯子才遇害(熊克武入重慶,亦以四川督軍自居)。
(2)粵軍許崇智大破李根源、沉鴻英、莫正聰,再占河源(10.12一度退出)。
(3)特任齊燮元代理江蘇督軍。
(4)湘西靖國軍總司令林修梅進攻常德澧縣,敗第十區守備司令李韞珩。
(5)奉吉兩省續派軍隊赴琿春剿肇事韓人。
(6)英、法、美、日四國新銀行團在紐約訂立合同,新銀行團正式成立。
(7)公使團承認中國收回俄租界。
10.16(九,五)
(1)蘇俄與張斯¡成立協議,給予自由通行及領事權利。
(2)北京晨報記者瞿秋白自北京赴俄國。
10.沉定一、施存統、俞秀松等之浙江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杭州成立(約二十人,宣中華等在內,南京、蕪湖、安慶繼之)。
10.17(九,六)
(1)國立北京大學舉行第二次授名譽學位典禮,贈美國哲學家杜威以哲學博士學位,前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以法學博士學位。
(2)任命王承斌、張福來、蕭耀南、曹爲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師師長,王用中、董政國、彭壽莘、孫岳爲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混成旅旅長(直系)。
(3)舉辦義賑獎券,賑北五省旱灾。
10.18(九,七)
(1)國際統一救灾會在北京成立。
(2)日本陸續向琿春增兵。
(3)新任秘魯公使富瑞呈遞國書。
(4)湘邊滇軍朱培德等攻占廣東韶州。
(5)廟街中日事件調查結果發表(參看3.11)。
(6)陳炯明、許崇智、蔣中正相繼到河源。
10.19(九,八)派陸征祥爲賑務督辦。
10.20(九,九)
(1)特任田中玉暫署山東省長,齊耀珊免。
(2)江蘇省議會要求廢除督軍。
(3)中美關稅協議在華盛頓簽訂,進口貨照價值百抽五。
(4)全國教育聯合會在上海開第六次會議(11.21閉幕)。
10.21(九,一0)
(1)外蒙王公電請懲辦私借日款之喇嘛。
(2)蘇俄紅黨攻占赤塔,敗白党謝米諾夫。
10.22(九,一一)
(1)外交部覆拒公使團10.9之要求。
(2)粵軍洪兆麟、鄧本殷、翁式亮攻占惠州。
10.23(九,一二)
(1)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等三次宣言,反對北方與南方一二人私相勾結謀和。
(2)廣州軍政府政務總裁岑春烜宣言引退。
(3)粵軍攻占博羅。
(4)俄舊党謝米諾夫部恩琴勾結外蒙活佛及蒙人,向庫倫進迫,旅長褚其祥連電告急。
10.24(九,一三)
(1)廣州軍政府政務總裁岑春烜、陸榮廷、林葆懌、溫宗堯宣言解除職務,幷希望召集國會,迅謀統一。
(2)岑春烜、溫宗堯、李根源離廣州赴上海(11.2到上海)。
(3)粵軍飛機隊總指揮楊仙逸等在廣州散發傳單。
10.25(九,一四)
(1)京奉車在山海關附近因橋梁折斷,墜入河中,旅客傷亡四百餘人。
(2)駐海參崴軍事機關撤銷。
(3)孫中山電請湖南師長趙恒惕等助林修梅援粵。
(4)粵軍第一軍占石龍。
(5)廣東民軍周之貞、袁帶、袁嘏九占東莞。
10.26(九,一五)
(1)俄舊黨恩琴襲庫倫,與駐軍旅長褚其祥、團長高在田等激戰。
(2)廣東督軍莫榮新通電取消自主。
(3)派何佩瑢督辦湖北官礦事宜。
10.27(九,一六)
(1)司法部設立改組吉、黑兩省俄國法院委員會。
(2)粵軍蔣中正占增城。
(3)楊永泰將廣東省長印交魏邦平。
(4)廣州英領事葛福向莫榮新保證分期付與軍餉二百萬元。
(5)莫榮新炸毀廣州兵工廠,即離廣州。
(6)蘇俄照會北京政府,願派代表來華。
10.28(九,一七)
(1)開複陸建章原官勛位勛章。
(2)莫榮新將廣東督軍印交湯廷光。
(3)高雷鎮守使林俊廷宣布歸附粵軍。
(4)馮自由上書孫中山,建議改進黨務,加强黨之紀律及宣傳。
10.29(九,一八)
(1)粵軍洪兆麟、魏邦平、李福林入廣州。
(2)廣東各界推湯廷光兼省長。
10.30(九,一九)
(1)中日參戰借款,展期一年償還。
(2)頒布管理旅華俄僑規程。
(3)俄舊黨迫近庫倫,褚其祥迎戰不利。
(4)徐世昌令籌辦統一善後事宜,幷令內政部依民國元年國會組織法,籌辦選舉事宜(即新新國會,因直系反對,未成)。
10.(下旬)
(1)張國燾、鄧中夏在長辛店創立「工人子弟學校」(1921.1改爲工人補習學校)。
(2)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九十余人自上海抵馬賽(鄧小平即闞澤高等在內)時勤工儉學生約一千二百餘人。
10.31(九,二0)
(1)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以軍政府政務總裁名義,通告中外,否認統一,軍政府依然存在。
(2)靳雲鵬分電岑春烜、孫中山、唐紹儀等,說明和平統一令。
(3)蘇俄外長翟趣林致書孫中山(1921.6.14收到)。
(4)蘇俄外交部舉行歡送張斯¡會,翟趣林致詞,盼中俄携手解除外力干涉。
11.1(九,二一)
(1)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就任廣東省長職,否認岑春烜、莫榮新取消軍政府及取消廣東自主之宣言。
(2)湖南總司令譚延闓、師長趙恒惕等通電否認岑春等取消自主之宣言,湘省與護法各省一致,幷宣布湖南實行自治,以樹聯省自治之基。
(3)張謇召開南通自治會議。
11.2(九,二二)
(1)察哈爾援軍一營到庫倫。
(2)軍政府(孫中山等)免林葆懌職,以湯廷光爲海軍部長,林永謨爲第一艦隊總司令。
(3)日使小幡促談判琿春事件。
(4)列寧接見張斯¡,謂中俄將團結一致,促使帝國主義敗亡。
(5)優林向外交部提出其代表海參崴及阿穆爾政府憑證。
(6)陳炯明到廣州。
(7)湘軍第一旅長宋鶴庚敗林修梅之靖國軍,占領慈利、桑植。
11.3(九,二三)
(1)法使柏蔔照會外交部請加入國際著作權公約。
(2)駐恰克圖軍回援庫倫。
(3)孫中山電覆曹錕、吳佩孚,主恢復法統,化兵爲工(10.29曹吳電孫,贊同國事依法解决)。
11.4(九,二四)
(1)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會議席上說明修改章程之意義。
(2)廣西督軍譚浩明宣布取消自主。
(3)粵軍第二軍參謀長蔣中正克清遠,桂軍馬濟、林虎部北走。
(4)北京國務院徵求各省對于新銀行團借款意見。
(5)特派張謇督辦吳淞商埠事宜。
11.5(九,二五)
(1)山東督軍田中玉電請廢督(魯人曾請以吳佩孚督魯)。
(2)舊俄軍據庫倫西北高地,以炮轟城(翌日被擊退)。
(3)唐繼堯電孫中山,否認10.30徐世昌之統一令。
(4)孫中山、伍廷芳電靳雲鵬,主賡續和議,謀事實上之統一。
11.6(九,二六)
(1)特派王寵惠爲法權討論委員會委員長,張一鵬爲副委員長。
(2)湯廷光將廣東督軍省長印交陳炯明。
(3)蔣中正以陳炯明疑忌,離粵赴滬。
(4)各省旅京人士組織之自治聯合會成立。
(5)四川省議會通電主張自治。
11.7(九,二七)
(1)全國和平聯合會反對在廣州重設軍政府,粵人因受陳炯明之指使,亦通電反對。
(2)陳獨秀李季之「共産黨」(月刊)在上海刊行(1921.7.7停刊,共出六期)。
(3)徐世昌召開統一善後事宜籌備會議,全體閣員及梁士詒與岑春烜代表出席。
(4)李大釗張國燾等主辦之「勞動者」在北京刊行。
(5)林葆懌離粵赴上海。
11.8(九,二八)庫倫戰事未已,褚其祥置活佛于公署,幷監視勾引俄軍之王公,公使團要求設法保護該處僑民。
11.9(九,二九)
(1)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會議席上解釋「訓政」之意義。
(2)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電西南各省,宣布岑春等罪狀,贊成譚延闓、趙恒惕11.1通電主張。
(3)攻擊庫倫之俄軍敗退圖拉河布哈等處。
11.10(一0,一)
(1)日使小幡向外交部提出琿春撤兵條件四項,將來延吉方面若再有如此之事變,日本可複出兵。
(2)張作霖派于沖漢赴日,交涉琿春撤兵事。
(3)蘇俄電北京政府,謂應庫倫中國官吏請求,出兵外蒙,助華撲滅舊党(白俄)。
(4)遠東共和國遷都赤塔。
(5)陳炯明就廣東省長職,幷宣布廢督。
(6)林葆懌以各艦反對北歸,即離粵,由林永謨代理艦隊司令。
(7)黔軍旅長盧燾、穀正倫、何應欽、胡瑛入貴陽,逼走劉顯世(盧等爲王文華部,王爲劉之外甥)。
11.11(一0,二)
(1)唐繼堯宣布雲南閉關自治。
(2)湖北增置施宜、蒲通兩鎮守使。
11.12(一0,三)
(1)福州日人毆傷學生案終結,日政府道歉,給恤金一千三百元。
(2)俄蒙軍又迫近庫倫,形勢危急(恰克圖已失守,庫倫被圍)。
11.13(一0,四)
(1)貴陽變亂,貴州省長兼靖國聯軍副司令劉顯世爲盧燾等所迫,通電解職,巨紳郭子華、熊鐵岩等全家被殺。
(2)粵軍第二軍長許崇智與陳炯明不協,自粵到滬。
(3)美使館副武官JohnMagruder等十六人自北京到庫倫(停一周,偕蒙古貿易公司礦師EdwinW.Mills等返北京)。
11.14(一0,五)
(1)湖南第十二區守備司令蕭昌熾(譚延闓部)在平江被殺(
第六區守備司令李仲麟主使,李爲程潜舊部,程譚水火已久)。
(2)北京國務院設立籌辦統一善後會議事務處。
11.15(一0,六)
(1)粵軍占領肇慶,桂軍韋榮昌、馬濟、林虎退都城。
(2)盧燾任貴州代理總司令,任可澄爲省長。
(3)駐福建永定浙軍與粵軍衝突。
(4)第十一師李奎元在直隸高陽嘩變。
(5)國際聯盟第一次正式會議。
11.16(一0,七)
(1)日使小幡照會外交部,聲告徐樹錚于11.14晚脫逃。
(2)外交部照覆日使,促即撤退琿春日軍,幷拒絕日本將來可再出兵之要求。
(3)教育部定「卿雲歌」爲國歌。
11.17(一0,八)
(1)粵軍占領廉州。
(2)徐世昌令籌備選舉及自治(明年4.1選衆議員,4.20選參議員)。
(3)交通財政兩部與英福公司簽訂清(清化)孟(孟津)支路合同。
(4)直隸省議會電請各省議會選派代表共同制立省自治法。
11.18(一0,九)
(1)公使團提出管理俄僑條件(關于租界、法權、公證人及行政各職權)。
(2)湖南省議會議决廢除督軍,譚延闓即宣布解除湖南督軍,專任省長,幷推趙恒惕繼任湘軍總司令。
(3)曹錕請免調馮玉祥旅援庫倫(時庫倫形勢已稍緩和)。
(4)日使小幡照會外交部,允撤退琿春日軍。
11.19(一0,一0)中國國民黨修正總章及海外總支部章程。
11.20(一0,一一)
(1)旅日華僑向北京大理院控徐世昌營私受賄,違法虐民。
(2)駐海參崴之「海容」軍艦回國。
(3)日英美法公告四國新銀行團成立。
(4)俄蒙軍擾烏德叨林。
(5)黃愛、龐人銓組織之「湖南勞工會」在長沙成立。
11.21(一0,一二)
(1)陸榮廷通電退出廣東。
(2)湖南第六區(醴陵)守備司令李仲麟(程潜系)、第三旅魯滌平部團長張振武、郭步高均與平江變兵所推之第十二區司令于應祥聯合,要求譚延闓下野,擁戴趙恒惕。
11.22(一0,一三)
(1)貴州代總司令盧燾、混成旅長胡瑛、穀正倫、何應欽、張春蒲、竇居仁等(均王文華部)宣布與西南護法各省一致。
(2)湖北鐘祥兵變。
(3)外交部向日使質問徐樹錚脫逃事。
11.23(一0,一四)
(1)譚延闓被迫解職(趙恒惕繼任湖南總司令)。
(2)徐世昌公布參衆兩院選舉日期。
11.24(一0,一五)
(1)北京派張景惠、鄒芬爲援庫總司令,褚其祥、高在田爲庫防總副司令。
(2)日人又在厦門建築警察署。
11.25(一0,一六)
(1)孫中山、伍廷芳、唐紹儀自上海赴粵(許崇智昨先行)。
(2)派王景春爲東省鐵路會辦。
(3)趙恒惕就湖南總司令職(11.27譚延闓離長沙赴上海)。
11.26(一0,一七)湖北襄陽兵變(第七師)。
11.27(一0,一八)蘇俄以舊黨恩琴敗退,致書北京,聲明庫倫形勢和緩,暫不出兵。
11.28(一0,一九)
(1)張斯¡自莫斯科回抵北京,携回9.27蘇俄二次對華宣言。
(2)林支宇就湖南省長(省議會所選)。
11.29(一0,二0)
(1)孫中山、伍廷芳、唐紹儀等在廣州開軍政府政務會議,任命趙恒惕爲湘軍總司令,林支宇爲湖南省長(孫兼內政部長,伍兼外長,唐兼財政,唐繼堯兼交通,陳炯明任陸軍,徐謙任司法,李烈鈞任參謀總長)。
(2)外交部駁覆公使團所提出之管理俄僑條件。
(3)宜昌第十三混成旅以欠餉嘩變,日本商店住宅十四家被掠,三家被焚。
11.30(一0,二一)
(1)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照會外交部:(1)提議廢除不平等條約,(2)恢復領事,(3)拒絕道勝銀行對中東路之要求,(4)發展兩國商業,(5)恢復邦交。
(2)俄事委員會會長劉鏡人與優林初次會談,提出先决條件四項(俄方不在中國境內作不合于中國社會之政治宣傳,賠償華僑損失,保護華人安全等)。
(3)派魏宸組爲國際聯合會代表。
(4)外交部調查在華外國郵局。
(5)萬國郵政大會通過撤廢在華客郵案。
(6)曹錕等在保定開會,反對廢督。
12.1(一0,二二)
(1)孫中山、伍廷芳等宣言:(1)厲行自治,(2)普及教育,(3)發展商業,(4)整理財政,(5)廢督裁兵。
(2)陳炯明下令廣州禁賭。
(3)命各省官吏認真保護俄僑(爲應付公使團)。
(4)日本外務省訓令駐華公使小幡酉吉,向中國要求在琿春頭道溝、百草溝、局子街設置警察,幷保留出兵權。
(5)發行賑灾公債。
12.2(一0,二三)
(1)江蘇省議會廢除取締繭行條例,機工等搗毀議會,毆打議員。
(2)北京閣議暫不廢督。
(3)日本建議英國,修改對華禁運軍火令。
12.3(一0,二四)
(1)特任王士珍爲蘇皖贛巡閱使(時直奉競爭頗烈,王繼任,但未就,張作霖保張勛,曹錕及徐世昌主以齊燮元署江蘇督軍),又任命何豐林爲淞滬護軍使。
(2)日本禁止東海濱省加入遠東共和國。
12.4(一0,二五)外交部拒絕在頭道溝、百草溝、局子街等處設立日警,幷保留琿春出兵之要求。
12.5(一0,二六)
(1)中國銀行團(內國銀行團)在上海成立。
(2)中國加入無綫電報公會。
(3)長沙軍隊藉口欠餉變亂(變兵屬程潜系,主使者爲李仲麟,謀倒趙恒惕,與湘西之李烈鈞滇軍有聯絡,李部系自四川經貴州退湘西麻陽黔陽一帶)。
12.6(一0,二七)
(1)陳炯明裁撤廣東各道道尹,幷重申禁賭禁烟令。
(2)李大釗發起「北京大學社會主義研究會」。
12.9(一0,三0)日本自行在琿春頭道溝、百草溝、局子街設置警察。
12.10(一一,一)
(1)舊俄軍恩琴東擾車臣汗。
(2)川軍將領劉湘等在重慶會議,議决制定省自治法。
12.11(一一,二)曹錕、張作霖、王占元、盧永祥、陳光遠、齊燮元等電唐繼堯、劉顯世,商議統一,謂議和不必拘于形式。
12.13(一一,四)
(1)各省區自治聯合會代表向北京政府請願廢督裁兵,徐世昌、靳雲鵬拒見。
(2)四川第二軍軍長劉湘、第一軍軍長但懋辛、第三軍軍長劉成勛等通電主四川獨立自治,反對四川督軍劉存厚。
(3)外交部致優林節略,提出賠償華僑損失,切實保護華商,資遣華工回國。
(4)優林函外交部承認11.30中國之四項條件(即不在中國作與中國社會不合之宣傳等),盼早日開議。
(5)湖南勞工會創設閱報處于長沙(12.16創設「工人夜校」)。
12.14(一一,五)外交部二次照會日使,引渡安福系之段芝貴等八人,如再脫逃,日使應負責。
12.15(一一,六)
(1)暹羅政府允减收華僑重稅。
(2)中國代表顧維鈞當選爲國際聯盟行政院非常任理事(一作12.21)。
(3)北京大學學生郭夢良、陳顧遠、費覺天之「評論之評論」出版(季刊,共出四期)。
(4)國立東南大學籌備處成立(翌年七月郭秉文任校長)。
12.16(一一,七)
(1)陳獨秀應陳炯明邀,自上海赴廣州(任廣東教育委員會委員長)。
(2)顧維鈞在國聯聲明于下届國聯開會時提出魯案。
(3)英屬南洋群島頒布學校注册條例,極不利于華僑教育(華僑群起反對)。
(4)熊克武通電贊成四川獨立自治,劉存厚通電反對。
(5)江西省議會通過民選省長案。
(6)陝甘鄂豫直魯地震(以甘肅固原海原爲最烈,死傷約十萬人)。
12.17(一一,八)優林函外交部,要求遣送東省鐵路區內白黨,商談直接通車。
12. (中旬)中日韓社會主義者在上海開會(第三國際策動)。
12.18(一一,九)財政部通令緩行所得稅。
12.19(一一,一0)李烈鈞滇軍占湖南沅陵,謀合李仲麟湘軍取長沙。
12.20(一一,一一)優林再函外交總長顔惠慶,重申12.17要求。
12.21(一一,一二)北京交通部挪用賑款,直、魯、豫、晋、陝人民反對。
12.23(一一,一四)新嘉坡華僑以英屬海峽殖民地頒布學校注册條例,派代表回國請願。
12.24(一一,一五)
(1)中日廟街(尼港)事件解决。
(2)湖北省長夏壽康自漢口移往武昌(夏與王占元不協,久不敢移入武昌)。
12.25(一一,一六)
(1)特派顧維鈞爲國際聯盟行政院代表。
(2)湖南總司令趙恒惕捕殺第六區守備司令李仲麟、團長瞿維臧及易象葉隆柯等七人(均程潜系)。
(3)旅滬皖人張秋白、丁象謙等之「新安徽」出版,鼓吹自治。
12.27(一一,一八)寧夏護軍使馬福祥與甘肅各鎮守使馬騏、馬廷勷、裴建准、馬麟宣告與督軍張廣建脫離關係。
12.29(一一,二0)
(1)北京特派陸榮廷督辦粵邊防務,特任譚浩明、李靜誠爲廣西督軍省長。
(2)調任王廣圻爲駐荷蘭公使,唐在複爲駐義大利公使。
(3)廣西取消自主,明令籌妥善後。
(4)測勘北京上海航空路綫竣事。
12.30(一一,二一)
(1)熊克武通電辭去四川督軍職,主張自治。
(2)北京任熊克武代張瀾爲四川省長,劉湘爲重慶護軍使,楊森、陳洪范、劉成勛、但懋辛、鄧錫侯、丘華玉、陳國棟、余際唐、陳能芳等九人,分任四川各處鎮守使。
(3)軍政府任譚延闓爲湘軍總司令。
(4)北京令四川督軍劉存厚等籌劃川省善後事宜。
12.31(一一,二二)
(1)特任蔡成勛爲甘肅督軍(未到前由陸洪濤護理)兼署省長,馬福祥爲綏遠都統。
(2)外交部向蘇俄抗議,否認曾請其出兵援助庫倫。
(3)倫敦中國使館否認庫倫中國官吏曾請蘇俄出兵討舊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