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29年)

中華民國十八年己巳
1.1(一一,二一)
甲、國民政府蔣主席發表告國民書,希望于三年內以和平方法廢除不平等條約。
乙、國軍編遣會議開幕(事先馮玉祥曾建議先編遣各集團軍總司令部,依次及于總指揮部、軍部、師部)。
丙、勵志社成立(蔣中正等所發起)。
丁、外交部特派員程演生到暹羅,商訂約事(不果)。
戊、會剿贛西井岡山紅軍之湘軍劉建緒師部自行撤回湖南桂東(時湖南何鍵與武漢方面相結,陰謀驅逐湖南省府主席魯滌平)。
1.2(一一,二二)白崇禧稱病不出席編遣會議(時蔣中正已感李宗仁不易就範,閻錫山複從中離間蔣與馮玉祥關係)。
1.4(一一,二四)
甲、毛澤東、朱德乘湘軍劉建緒部西撤,率紅軍第四軍(約四千人)自井岡山東南走遂川,留彭德懷、黃公略之紅軍第五軍(約三千人)守井岡山下之大小五井(此事一謂在1928.11.29誤;一謂在1.17;第七師第二十一旅長李文彬回憶錄謂事在1.2;此處據The Life and Times of Chu-Teh)。
乙、國務會議通過(一)民國十八年賑灾公債條例,(二)導淮委員會組織條例,(三)首都建設委員會組織條例。
丙、熱河省黨務指導委員反對湯玉麟任省政府主席,全體向中央辭職。
丁、中央代表周震鱗、王用賓、黃一歐到瀋陽,與張學良商東北黨務(東北自設黨務籌備處,禁止中央所派黨務指導委員活動)。
戊、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通過廣州暴動之政治結果及其歷史意義。
1.5(一一,二五)
甲、編遣會議舉行第一次大會,議决設置經理、編制、遣置、提案、國防各組審查委員會。
乙、軍事參議院長李宗仁,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閻錫山,內政部長趙戴文就職。
丙、四川劉湘敗「同盟軍」楊森,占萬縣(楊部旋退營山、遂安)。
丁、駐美公使伍朝樞與美國務院遠東科長StanleyK.Hornbeck開始商談撤銷在華領事裁判權問題。
1.7(一一,二七)
甲、滬寧火車在南京堯化門被劫。
乙、上海總商會等八十餘團體電中央,反對財政部展緩裁厘及舉辦特種消費稅。
丙、紅軍毛澤東、朱德占領江西遂川之大汾。
1.8(一一,二八)
甲、奉天蘇俄領事向張學良抗議收回中東路電話管理權。
乙、行政院會議准代理總稅務司易紈士辭職,以梅樂和繼任。
丙、編遣會議第二次大會,由何應欽、曹浩森、朱綬光、李宗仁、李濟琛、王樹常分別報告第一、二、三、四集團軍、第八路軍、東北軍縮編情形及收支狀况。
1.9(一一,二九)
甲、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中英、中法、中德、中荷、中瑞、中挪關稅協定。
乙、黑龍江路權自主會代表于成澤到京請願,反對建築長大路,宣告東省與日本所訂密約無效,收回南滿安奉兩路及旅大,建築敦化海林鐵路,開發葫蘆島。
丙、漢口工界爲水杏林案對日罷工,封鎖日租界,日兵複逮捕水杏林之兄裕林。
丁、寧夏省政府成立(主席門致中)。
1.10(一一,三○)
甲、財政部正式以英人梅樂和代易紈士爲總稅務司(1.8行政院决議)。
乙、紅軍毛澤東、朱德自江西遂川經上猶、崇義占領大庾。
1.11(一二,一)
甲、前張作霖之顧問日人町野武馬分訪張學良、楊宇霆,要求履行1928.5.15 之鐵路協定。
乙、晚,張學良殺楊宇霆(年四十四歲)、常蔭槐,幷宣布兩人罪狀,謂其阻撓易幟、灤東撤兵、交還車輛、濫用公款、圖謀不軌(
或謂楊與日本相結,對張多所掣肘,而實以張對楊有私怨,其左右之郭松林舊部複從而陷害之,楊又擅購日本步槍二萬枝,張益認爲楊不利于己。常爲楊之親信。或謂楊與白崇禧通,謀抗中央及張;或謂楊主開放東北,遭日之忌)。
丙、宋子文向編遣會議報告財政問題,謂中央收入僅有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當由編遣會議通過:(一)以後軍費概由中央籌發,各省不得截留應解中央款項。(二)設置决定兵額,實施編遣辦法大綱及編遣進行程序大綱審查委員會。
1.12(一二,二)
甲、瀋陽日本總領事林久治郎要求張學良速决吉會(敦圖)鐵路等問題(張答以由中央辦理)。
乙、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副司令長官張作相、萬福麟視事。
丙、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張學良、張作相、張景惠、萬福麟、湯玉麟、方本仁、翟文選、王樹翰、劉尚清、劉哲、莫德惠、袁金鎧、沉鴻烈爲委員。
丁、奉天省政府成立。
戊、江西剿匪軍第七師第二十一旅李文彬部收復大庾縣城。
1.13(一二,三)
甲、東三省日領事會議,對滿蒙懸案必要時采取强硬性手段。
乙、北平政治分會决定要求張學良撤退關內駐軍,交還灤東五縣,放回車輛。
丙、鐵道部長孫科電請張學良放還所扣車輛。
丁、江西剿匪軍李文彬第二十一旅,敗紅軍朱德、毛澤東于大庾梅嶺(獨立營長張渭等戰歿)。
1.14(一二,四)
甲、外交部長王正廷再與上海日總領事矢田談山東日軍撤退及關稅問題。
乙、江西剿匪軍李文彬旅再敗紅軍于廣東南雄之烏徑、大埔塘,斃紅軍第二十八團黨代表何挺穎,第三營營長周訪(紅軍走龍南,李旅追至鄧坊,約三日後,合劉士毅旅再敗之于尋鄔之天花寺、吉潭圩,北進會昌,朱德妻蕭貴蓮被俘)。
丙、瀋陽日領事林久治郎向張學良否認蘇俄與日方談判售讓中東路事(時傳奉天當局準備收回該路,張學良之顧問英人端訥,白俄主先組織一中東路調查委員會,慎重將事)。
丁、國府命行政院嚴令各省市政府遵照處理逆産條例辦理,不得違章擾民。
戊、建設委員會上海國際無綫電臺開始與歐美通報(時建設委員會與交通部無綫電臺競爭劇烈)。
1.15(一二,五)國府明令免去楊森本兼各職,聽候查辦,幷命劉文輝、劉湘、鄧錫侯、田頌堯處理四川善後。
1.16(一二,六)
甲、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一)所有各省對外交涉,統歸中央辦理,無論何國,凡與各省所訂協定,概不承認,(二)以馮玉祥爲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三)以張人杰爲建設委員會委員長,(四)以林森爲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乙、關內奉軍開始撤退。
丙、傳哈爾濱俄領事館密謀在南京瀋陽等地實行暗殺。
丁、招商局「新華」輪在香港洋面沉沒,溺斃四百餘人。
1.17(一二,七)日使芳澤謙吉在東京發表聲明書,將以全力謀中日交涉之解决。
1.18(一二,八)
甲、任命伍朝樞爲駐美公使,施肇基爲駐英公使。
乙、北平政治分會令北平市政府妥擬收回使館區行政權辦法(外交團認爲爲時尚早)。
1.19(一二,九)
甲、梁啓超病卒于北平,年五十七歲(1873至1929)。
乙、日使芳澤謙吉抵上海。
丙、濟南日僑開會反對撤退日軍。
丁、英外相張伯倫電英使藍浦生,允考慮廢止對華禁運軍火令(
1928.12.15中國海軍當局曾商請英使藍浦生向英購置艦艇,1.4 藍浦生電英外部主廢止禁運軍火令)。
1.20(一二,一○)
甲、哈爾濱俄領事館决破壞瀋陽與南京之妥協。
乙、西北科學考察團由徐炳昶及斯文赫定率領回抵北平。
1.21(一二,一一)
甲、日本武官松井、佐佐木等在上海商山東撤兵問題。
乙、漢口日水兵擄「海安」輪船,拘禁工人(日人謂該輪爲江防局所有,借與罷工委員會駛用)。
丙、全國反日會代表向中央請願。
丁、教皇駐華代表剛恒毅聲稱天主教徒接受中國法律管理。
戊、江蘇奉賢共産黨滋事。
1.22(一二,一二)
甲、國府明令自二月一日施行新稅則後,所有內地稅局及煤油特稅局均裁撤,其事務歸幷海關辦理。
乙、編遣會議:(一)推吳敬恒、譚延闓、蔣中正、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李濟琛、張學良、楊樹莊、何應欽、宋子文爲常務委員,李濟琛爲總務主任,李宗仁爲編組部主任,馮玉祥爲遣置部主任,閻錫山爲經理部主任。(二)通過編遣區組織大綱。(三)取消海軍總司令部,設海軍編遣區辦事處,除第一、第二艦隊外,以渤海艦隊爲第三艦隊,廣東各艦爲第四艦隊。
丙、出席編遣會議之海軍代表陳紹寬、陳季良因所提各案未獲通過,離京回滬,電請辭職(1.27蔣中正主席挽留)。
丁、北平大學學潮解决,改北京大學爲「北平大學北大學院」。
戊、美國天主教士EdwardYoung在江西大庾(南安)爲朱德、毛澤東所擄,限三日內以二萬元贖回(同時尚有德教士Schram及妻子被擄,不久均釋放)。
1.23(一二,一三)
甲、四川軍人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共商善後,擬打破防區制。
乙、日使芳澤、法使瑪泰爾自上海到南京。
丙、蔡元培、蔣夢麟向中央政治會議提議褒獎梁啓超,幷予撫恤,以胡漢民反對,未果。
1.24(一二,一四)
甲、王正廷與法使瑪泰爾開始談判修訂越南陸路通商條約。
乙、中央宣傳部招待記者,說明「出版品審查條例」(該條例爲報界所不滿)。
1.25(一二,一五)
甲、國軍編遣會議閉幕。
乙、白崇禧電蔣中正、李宗仁,請裁撤第四集團軍總指揮職,所部聽候中央編遣。
丙、王正廷與日使芳澤謙吉開始談判濟案及中日懸案。
1.26(一二,一六)
甲、北方失意軍人張宗昌、吳光新唆使其膠東龍口舊部劉開泰叛變,攻擊服從中央之劉珍年軍。
乙、青海省政府成立,孫連仲爲主席。
丙、中日交涉爲濟南撤兵日期發生障礙。
丁、日本大阪朝日新聞社論(田中內閣最後之一活路)抨擊田中對華外交之失敗(日對華外交已有轉機)。
戊、中美無綫電借款成立(二千萬美元)。
己、平津衛戍總司令部開始審訊東陵盜墓案。
庚、中央代表方本仁到瀋陽。
1.27(一二,一七)北平政治分會令河北省等省市政府制止黨部侵權干政。
1.28(一二,一八)外交部抗議漢口日水兵擄捕「海安」汽船及水手。
1.29(一二,一九)
甲、行政院會議通過裁兵公債五千萬元。
乙、立法院會議議决起草民法、商法、土地法、自治法、勞工法。
丙、任命馮玉祥爲陸海空軍撫恤委員會委員長,劉驥爲副委員長。
丁、漢口日兵擄去之「海安」輪放回。
1.30(一二,二○)
甲、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一)改奉天省爲遼寧省,(二)推譚延闓爲財政委員會委員長,(三)追認蔣中正、譚延闓、李濟琛等爲國防會議委員。
乙、湘贛剿匪軍猛攻江西井岡山。
丙、日本承認二月一日實施之海關新稅則。
丁、日公使芳澤謙吉離南京回上海。
1.31(一二,二一)
甲、衛生部長薛篤弼致函國聯衛生部長拉西曼請其來華協助辦理衛生事宜。
乙、交通部長王伯群因與建設委員會爭無綫電管轄權,提出辭職。
丙、南京日領事岡本通知外交部,日本樞密院已正式通過中日關稅協定。
丁、共産黨托洛斯基派梁幹喬、施叔雲、張特、宋逢春、陸淵等在上海開會,自組中央。
戊、美國務卿凱洛格電美使馬慕瑞,贊同廢止對華禁運軍火令。
2.1(一二,二二)
甲、海關新稅則實施(關稅自主)。
乙、特任蔣中正、吳敬恒、譚延闓、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李濟琛、張學良、楊樹莊、何應欽、宋子文、胡漢民、林森、蔡元培、戴傳賢、孫科、陳果夫爲國民政府委員。
丙、山東馬士偉在長山、周村謀亂,自稱皇帝。
丁、田中義一令瀋陽日本總領事林久治郎警告張學良如不履行1928.5.15之鐵路協定,日本將以武力測築敦圖、長大兩綫。
2.2(一二,二三)
甲、王正廷與日使芳澤謙吉在上海續談濟案。
乙、李濟琛自南京返抵廣州。
2.3(一二,二四)
甲、蔣中正發表黨務意見書(三次代表大會之使命,下届中央委員選舉標準,青年同志之領袖欲,汪精衛回國問題,農工運動)。
乙、灤河東岸奉軍一部撤退。
丙、紅軍毛澤東、朱德抵江西瑞金大柏地(朱培德命李文彬以五團兵力布署包圍)。
2.4(一二,二五)
甲、東北邊防正副司令長官及奉吉黑熱四省主席張學良、張作相等正式就職,中央代表方本仁監誓授印。
乙、閻錫山離南京回山西。
丙、派吳醒漢爲西康專使,商川軍入康及組織省政府事。
2.5(一二,二六)
甲、國府明令改奉天省爲遼寧省。
乙、公布國籍法。
丙、派伍朝樞爲中土訂約全權代表。
丁、國軍編遣會議常務委員會議决定自3.15起,撤銷各總司令部及各總指揮部,3.16各編遣區辦事處正式辦公。
戊、馮玉祥離南京回河南。
2.6(一二,二七)
甲、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以萬福麟爲黑龍江省政府主席。
乙、國府公布編遣區辦事處組織大綱。
2.7(一二,二八)
甲、中央常會决議(一)總理奉安展至六月一日舉行,(二)通過第三次代表大會選舉條例。
乙、郭沫若、郁達夫等之「創造社」在上海被封。
2.8(一二,二九)
甲、王正廷、芳澤之中日濟案談判停頓(爲賠償及責任問題)。
乙、設中山縣訓政實施委員會,以唐紹儀爲主席。
丙、第三國際指摘中共中央,對各大城市工人工作不力。
2.9(一二,三○)
甲、中共中央(李立三等)自上海致書毛澤東等(前敵委員會),指責其措施不當,命朱德、毛澤東離開紅軍,將紅軍化整爲零,保存實力,發展群衆組織。
乙、白崇禧出醫院(白曾八上辭呈)。
丙、進攻井岡山之湘贛剿匪軍第十二師張興仁旅、第十八師王捷俊旅攻占黃洋界,紅軍第五軍彭德懷、黃公略東南走寧岡,李燦北趨(紅軍約二千餘人)。
丁、紅軍第四軍朱德、毛澤東抵江西瑞金黃柏墟、溢前,占領瑞金縣城。
2.10(一,一)
甲、湘贛剿匪軍張興仁、王捷俊旅攻占井岡山。
乙、紅軍朱德、林彪(團長)敗劉士毅旅于江西瑞金大柏地,俘團長蕭致平、鐘桓等八百餘人。
丙、膠東亂事擴大,張宗昌舊部劉開泰、顧震、施忠誠等攻入龍口,敗劉珍年(原亦張宗昌部)。
2.11(一,二)
甲、全國學生總會决議電請汪精衛等回國。
乙、盤踞安徽阜陽之豫匪王泰、孫士魁數千人爲第十三師萬耀煌旅所擊潰。
2.12(一,三)紅軍占寧都(尋進向吉安龍岡東固,合紅軍第二第四團)。
2.13(一,四)建設委員會與菲律賓合組無綫電公司報務合同簽字。
2.15(一,六)
甲、編遣委員會以何應欽爲中央編遣區主任,朱培德、鹿鐘麟、商震、白崇禧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編遣區主任,楊樹莊爲海軍編遣區主任。
乙、李濟琛、黃紹竑在梧州召開軍事會議。
2.16(一,七)
甲、蔣中正主席回浙江奉化,馮玉祥赴河南百泉,謠傳複起。
乙、公布度量衡法(明年元旦施行)。
2.18(一,九)江蘇省治自南京遷鎮江。
2.19(一,一○)
甲、武漢政治分會(實際爲胡宗鐸)密令葉琪、夏威兩師入湘。
乙、馮玉祥電召所部在京人員回豫。
丙、北平大學學潮又起(師範學院學生主之)。
丁、張宗昌、吳光新自大連到山東龍口,劉開泰等附之(一作2.21)。
2.20(一,一一)
甲、中央政治會議以郭泰祺、傅秉常、金問泗、諸昌年、戴恩賽爲駐義、比、荷、瑞典兼挪威、巴西公使。
乙、武漢國貨展覽會開幕。
2.21(一,一二)
甲、第四集團軍第五十二師葉琪、第十五師夏威部自岳州前進,合第十九師何鍵部入長沙,湖南主席魯滌平部第十八師取道瀏陽退往江西(葉爲魯舊部,先曾令人密告魯氏)。
乙、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自南京秘密赴上海。
丙、張宗昌等敗劉珍年,據登州,孫殿英旅亦在齊河自由行動。
丁、太原開封相繼破獲共産黨重要機關。
2.22(一,一三)
甲、武漢政治分會免湖南省政府主席魯滌平職,以何鍵繼任。
乙、以湘事緊急,胡漢民等促蔣中正主席回京。
丙、國務會議决議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各集團軍總司令部,各總指揮部限三月十五日撤銷,各編遣區辦事處限三月十六日成立,各兵工廠限四月一日停工。
丁、設第五編遣區,以萬福麟爲主任。
2.23(一,一四)外交部照會美英法日等國,决于新關稅收入項下每年撥五百萬元整理內外債。
2.24(一,一五)
甲、蔣中正自浙抵滬,晤李宗仁,即入京。
乙、第十五師夏威部占領瀏陽,魯滌平部東入江西萬載。
2.25(一,一六)
甲、蔣中正電請馮玉祥、閻錫山、李濟琛入京。
乙、李宗仁爲湘事電中央自請處分,惟仍請追認武漢政治分會之决議。
丙、中日陸路通商稅制原定今日廢止,以日本反對,安東關不克實行。
丁、日使館爲張宗昌擾魯事發表聲明,膠濟路二十裏內不許有軍事行動,幷警告反革命之日人退出。
2.26(一,一七)
甲、明令通緝齊燮元。
乙、張宗昌據有膠東,衆至二萬餘人。
丙、魯滌平抵南京,報告湘變。
丁、蔣中正令駐蘇北、皖北之劉峙、顧祝同、繆培南、朱紹良、蔣鼎文、方鼎英、夏鬥寅等師準備出動。
戊、公使團討論廢止對華禁運軍火案。
2.27(一,一八)
甲、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一)派蔡元培、李宗仁、李濟琛、何應欽查明湘事,聽候編遣委員會核辦,雙方軍隊應駐原防,不得自由行動。(二)派何鍵暫代湖南主席。(三)通過非戰公約。
乙、天津捕獲圖謀不軌之直魯軍舊將領多人。
2.(下旬)追擊毛澤東、朱德之第七師李文彬旅自贛南調往萍鄉,應付湖南事變。紅軍乘機自東固、龍岡東走廣昌、瑞金。
2.28(一,一九)胡宗鐸、陶鈞、夏威、葉琪、何鍵在長沙會議,决定進攻常德之譚道源師(魯滌平部),幷向鄂東、鄂南增防。
3.1(一,二○)
甲、國務會議决議:(一)禁止學生干涉校政,教育經費不得拖欠。(二)派易培基爲北平故宮博物院古物館長,張繼兼文獻館長,莊蘊寬爲圖書館長,馬衡、沉兼士、袁同禮分別副之。(三)發行建設公債三百萬元(建築中央各院部房屋)。(四)派何鍵代理湖南省政府主席。
乙、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勸勉全國學生電。
丙、武漢第四集團軍總司令任何鍵爲湖南清鄉督辦,葉琪爲會辦(葉琪正追擊湘西譚道源部)。
丁、新任上海日本總領事重光葵晤王正廷。
3.2(一,二一)
甲、中央頒定戰鬥序列,以劉峙、朱紹良、朱培德分任討逆軍第一、二、三軍長(兵力約十四師,後又續委何鍵、魯滌平爲第四、第五軍長)。
乙、代理湖南主席何鍵就職。
丙、蔡元培晤李宗仁于上海病院。
丁、通緝安福系之朱深(朱在北平運動電車工人圖謀不軌)。
3.3(一,二二)
甲、張學良將灤東五縣交還河北省。
乙、中國憲政党徐勤等電國民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勸取消黨治,速開國民會議。
3.4(一,二三)
甲、新疆省主席金樹仁電京,反對客軍入境及移兵屯墾(傳白崇禧將入新疆)。
乙、李宗仁在上海發表談話,擁護蔣主席,促進統一。
3.5(一,二四)
甲、明令整頓學風。
乙、吳敬恒、張人杰、蔡元培晤李宗仁,商湘事。
丙、中央銀行鈔票擠兌。
3.6(一,二五)
甲、中央政治會議决議設立海軍部。
乙、白崇禧電胡漢民,謂已令武漢方面不得妄動,幷催李濟琛進京調解。
3.7(一,二六)
甲、蔣中正代表邵力子、馬福祥到河南百泉,晤馮玉祥。
乙、蔣中正致書李宗仁,對湘事必須維持中央威信。
丙、國際聯盟行政院允拉西曼應中國衛生部之聘。
3.8(一,二七)
甲、批准非戰公約。
乙、李宗仁電中央辭國民政府委員職。
3.9(一,二八)
甲、白崇禧離北平,李品仙代理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國民政府參軍長何成浚自天津赴北平(何氏結唐生智,唐派龔浩以一百五十萬元,運動駐唐山之李品仙部,廖磊向白告密)。
乙、日本抗議中國整理漢冶萍公司辦法(3.1國民政府令漢冶萍公司于兩星期內將全部財産移交整理委員會)。
3.10(一,二九)
甲、南京湖南同鄉會組護黨救湘會,請願懲辦武漢政治分會。
乙、何鍵向中央辭代理湖南主席職。
3.11(二,一)
甲、李濟琛自廣州抵上海,即與吳敬恒、蔡元培、李石曾等訪李宗仁,商湘事。
乙、河南省黨部指導委員以抗議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産生辦法(直接選舉者八十九人,選後圈定者一百十六人,中央指派者一百五十人),被中央常會撤職,交監察委員會查辦。
丙、山東鄒縣紅槍會襲擊第四師繆培南部。
3.12(二,二)
甲、李濟琛、蔡元培等抵京,調停湘事。
乙、武漢政治分會電中央攻訐魯滌平。
3.13(二,三)
甲、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一)將武漢政治分會委員張知本、胡宗鐸、張華輔免職,交中央監察委員會議處。(二)各地政治分會應于三月十五日前裁撤,本月起停止開會(此案系由胡漢民、蔡元培提出)。
乙、汪兆銘、王法勤、陳公博、王樂平、顧孟余、陳樹人、何香凝、甘乃光、潘雲超等十四人宣言反對南京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丙、馮玉祥電辭軍政部長。
丁、魯南滕鄒一帶紅槍會猖獗,與繆培南第四師徐源泉第四十八師衝突。
3.14(二,四)
甲、蔣中正派邵力子到上海疏通粵方委員王法勤、何香凝等,請出席代表大會。
乙、第五十師譚道源(魯滌平部)以受葉琪、何鍵兩部之壓迫,自常德西退(譚部李雲杰旅投歸何鍵)。
丙、武漢、廣州、北平政治分會電告結束。
丁、上海日總領事重光葵到南京。
戊、南開大學創辦人教育家嚴修卒于天津(一作3.15。1860年生)。
3.15(二,五)
甲、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主席胡漢民。蔣中正發表告黨員書。
乙、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及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宣告撤銷。
丙、開封政治分會及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宣告撤銷。
3.16(二,六)
甲、第三次代表大會預備會議,推定主席團九人(譚延闓、胡漢民、蔣中正、于右任、孫科、古應芬、陳果夫、潘公展、陳耀垣)。
乙、武漢將領胡宗鐸、夏威、陶鈞等電胡漢民、李濟琛,責問中央軍西上,「應否迎頭痛擊」。
丙、第一及第三編遣區辦事處分別在南京太原成立。
3.17(二,七)
甲、馮玉祥辭軍政部長電發表(3.13電)。
乙、于右任不肯出席第三次代表大會(傳于離南京)。
丙、白崇禧秘密離天津赴香港。
3.18(二,八)
甲、第三次代表大會正式開幕,通過劉文島之動議,令國民政府嚴令制止葉琪在湖南之軍事行動,克日撤回原防。
乙、馮玉祥薦鹿鐘麟爲軍政部長,劉驥爲次長。
3.19(二,九)
甲、蔣中正嚴斥武漢將領胡宗鐸等。
乙、國府明令葉琪克日退回原防。
丙、印度詩人泰戈爾到上海,黨部禁止集會歡迎及邀請演說(泰氏即赴日本)。
3.20(二,一○)
甲、第三次代表大會通過書面警告汪兆銘,開除顧孟餘黨籍三年,陳公博、甘乃光永遠開除黨籍。周炳林、段錫朋、童冠賢、周佛海等退席(中央監察委員會謂汪等釀成民國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廣州共禍,請大會予以處分,蔣中正、胡漢民力主寬大)。
乙、蔣中正發表湖南事變後之時局意見,中央與地方間不許帶有條件性質,不當有調停名詞。
丙、中央軍分別集中皖西贛北一帶。
丁、駐河北之第四集團軍將領李品仙等通電聲討白崇禧,服從中央,擁護統一。
戊、紅軍第四軍朱德、毛澤東(約一萬四千人)自江西吉安東固經廣昌瑞金進入閩西,本日攻占汀州,閩軍旅長郭鳳鳴死之。獲步槍二千枝,機關槍數十挺,及大量縫紉機(該地紅軍改編爲三個縱隊郭部爲毛朱所幷,編爲紅軍第二十四軍)。
3.21(二,一一)
甲、李濟琛在南京失自由,移禁湯山(李對武漢方面舉動不肯作明白表示,且暗中與黃紹竑聯絡,古應芬、胡漢民亦不滿李氏)。
乙、編遣會准白崇禧辭第四編遣區主任,將原第四集團軍分由四五特派員編遣,師長葉琪、夏威免職查辦。
丙、第三次代表大會通過以民國十五年七月九日爲國民革命軍誓師紀念日。
3.22(二,一二)馮玉祥代表何其鞏赴山西訪閻錫山交換時局意見。
3.23(二,一三)
甲、廣州第八路軍將領電蔣中正,請恢復李濟琛自由(黃紹竑主之)。
乙、蔣中正電四川劉湘進軍湖北。
丙、瀋陽日領事向張學良要求擴大密訂之「三矢協約」範圍。
3.24(二,一四)
甲、王正廷、芳澤在滬開濟案第七次會議,草案簽字。
乙、陳銘樞電黃紹竑,反對以軍事行動援救李濟琛。
3.25(二,一五)
甲、李宗仁抵廣州,即偕黃紹竑赴梧州布置軍事。
乙、中央軍與武漢軍(桂系)在英山接觸。
丙、馮玉祥自百泉赴華山。
3.26(二,一六)
甲、國民政府令,李宗仁、李濟琛、白崇禧免職查辦。附逆軍隊如再執迷不悟,即痛加討伐,第八路軍由黃紹竑節制。
乙、東北之第五編遣處及海軍編遣處成立。
丙、膠東張宗昌軍攻入烟臺,劉珍年退守牟平。
丁、哈爾濱蘇俄總領事梅裏尼可夫在瀋陽晤張學良,談改訂新約、中東路電話權、中國雇傭白俄等問題,無結果。
3.27(二,一七)
甲、第三次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執行委員三十六人(蔣中正、譚延闓、戴傳賢、何應欽、胡漢民、孫科、閻錫山、陳果夫、陳銘樞、朱培德、葉楚傖、吳鐵城、馮玉祥、于右任、宋慶齡、宋子文、汪兆銘、伍朝樞、何成浚、李文范、王柏齡、邵元沖、朱家驊、張群、劉峙、楊樹莊、方振武、趙戴文、周啓剛、陳立夫、陳肇英、劉紀文、劉蘆隱、丁惟汾、曾養甫、方覺慧),監察委員十二人(吳敬恒、張人杰、古應芬、林森、蔡元培、張繼、王寵惠、邵力子、李石曾、鄧澤如、蕭佛成、恩克巴圖)。又通過永遠開除李宗仁、李濟琛、白崇禧黨籍。
乙、編遣會任命朱培德、劉峙、韓複矩爲討逆軍第一、二、三路總指揮。
丙、蔣中正主席爲討伐桂系發告將士書。
丁、上海市長張定璠免職通緝。
戊、派伍朝樞爲議訂中美公斷條約全權代表。
3.28(二,一八)
甲、中日濟案由王正廷與日使芳澤謙吉在南京換文解决,山東境內日軍于兩月內撤退。
乙、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
丙、第三届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推蔣中正、胡漢民、譚延闓、孫科、戴傳賢、于右任、丁惟汾、陳果夫、葉楚傖爲常務委員。
丁、任命何應欽兼參謀總長,鹿鐘麟代理軍政部長,張群爲上海市長,陳儀爲兵工署長。
戊、海軍將領通電擁護中央。
己、中央軍蔣鼎文師進占湖北武穴。
3.29(二,一九)
甲、蔣中正主席自南京赴九江督師(俞作柏、楊永泰隨行)。
乙、蔣中正任命唐生智爲討逆軍第五路總指揮(統轄前第四集團軍駐平津部隊)。
丙、閻錫山及四川劉湘分別通電擁護中央,討伐桂系。
丁、王正廷、芳澤交換中日修約及解决寧漢兩案意見。
戊、瀋陽日本總領事林久治郎等向張學良交涉履行1928.5.15 鐵路協定,張仍謂應由中央作主。
3.30(二,二○)
甲、蔣中正抵九江,下總攻擊令,武漢軍退却(中央軍約十萬,武漢軍約六萬)。
乙、馮玉祥電告派韓複矩、石友三分向武勝關襄樊出動(約七師)。
丙、陳銘樞、陳濟棠、蔣光鼐、陳策通電,粵省軍隊爲黨國所有,陳濟棠下令出兵。
丁、中央軍夏鬥寅師進占湖北廣濟蘄春,羅霖旅(湘軍)降。海軍占田家鎮。
戊、黃紹竑電胡宗鐸、夏威等暫守武漢,以全力攻取江西,與兩粵聯爲一片。
己、白崇禧經日本到香港(即赴海防入桂)。
庚、接收濟南委員會委員長崔士杰到濟南。
3.31(二,二一)
甲、濟南及膠濟路沿綫懸青天白日旗,慶祝接收。
乙、陳濟棠限駐粵桂軍于二十四小時內離粵,黃紹竑即折回梧州。
4.1(二,二二)
甲、討逆軍劉峙部占湖北黃州,進抵朵埠團風,武漢軍李明瑞、楊騰輝旅歸附中央(李受俞作柏運動,楊受鄭介民運動)。
乙、馮玉祥通電擁護中央討伐桂系令。
丙、李宗仁發表告桂軍將士及對外書。
丁、張學良電外交部,東北日領事及日方重要人員被召回國,會商吉會路及滿蒙問題。
戊、王正廷與芳澤謙吉在上海開始談判寧案、漢案。
己、天津北洋大學失火。
庚、南京中山路通車(長約七英哩半)。
4.2(二,二三)
甲、雲南省主席龍雲及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等分別通電討伐桂系。
乙、廣東陳濟棠調回北江軍隊,增防西江。
4.3(二,二四)湖北陽邏激戰,胡宗鐸在黃陂召集軍事會議,因李明瑞、楊騰輝在孝感拒命,决下野,所部退向鄂西。
4.4(二,二五)
甲、武漢軍失敗,湖北清鄉督辦胡宗鐸、會辦陶鈞通電辭職。何鍵電勸桂系將領服從中央,葉琪部被何改編。
乙、接防濟南之孫良誠部進至党家莊。津浦路通車。
丙、杭州發生人力車夫暴動風潮。
4.5(二,二六)
甲、蔣中正主席到漢口,任魯滌平爲武漢衛戍總司令。
乙、韓複矩部自河南進入武勝關,與劉峙部發生衝突。
丙、唐生智通電討桂,幷就任討逆軍第五路總指揮,李品仙、何成浚任第八、第九軍長(李未任事,即南去香港)。
丁、國務會議議决設立中國航空公司(資金一千萬元)。
戊、毛澤東覆中共中央2.9來信,有所申辯,拒絕與朱德離開紅軍,强調游擊戰術之重要,幷主乘時局動蕩,爭取江西及閩西浙西,于一年內造成群衆割據。
4.6(二,二七)
甲、蔣中正改編武漢各軍。
乙、蔣中正任劉湘爲討逆軍第七路總指揮。
丙、方振武在天津就任討逆軍第六路總指揮。
丁、馮玉祥部張允榮師進至湖北廣水,與中央軍對峙。
戊、四川劉湘派唐式遵師進向宜昌。
4.7(二,二八)
甲、海軍攻占岳州。
乙、湖南桂軍向廣西撤退。
丙、膠東劉珍年敗張宗昌于牟平。
丁、英兵侵占雲南江心坡,雲南代表請外交部抗議。
戊、清華大學反對董事會减費之决議案,校長羅家倫主該校直隸教育部,幷清查基金(原隸外交部)。
4.(初)紅軍第四軍毛澤東、朱德自汀州折回贛南,占領瑞金,與第五軍彭德懷、黃公略會合(毛朱占寧都興國,彭黃占雩都會昌)。
4.8(二,二九)
甲、蔣中正通電,謂國民應擁護中央,大局敉平後即卸職出洋。
乙、韓複矩部迫近漢口。
丙、馮玉祥響應唐生智聲討桂系電,曆述近年來所受桂系之欺弄離間。
丁、中央執行委員第三次會議,推蔣中正爲組織部長,陳果夫副;葉楚傖爲宣傳部長,劉蘆隱副;戴傳賢爲訓練部長,何應欽副;陳立夫爲秘書長。
戊、張發奎在湖北通山接統第四師。
4.9(二,三○)
甲、蔣中正電閻錫山,華北各部隊均歸其節制(閻之代表趙戴文密告馮玉祥系之薛篤弼,謂蔣準備討馮)。
乙、漢口日巡捕拘捕罷工會員,虐禁水牢。
4.10(三,一)
甲、馮玉祥代表曹浩森、劉驥到漢口。
乙、馮玉祥電令河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五省政府,用人行政,完全服從中央。
丙、中日代表商定濟南青島分段接防辦法。
丁、土耳其代辦福德培在南京視事。
4.11(三,二)
甲、蔣中正發表告原隸第四集團軍將士書。
乙、韓複矩到漢口謁蔣中正,所部開回武勝關,豫鄂局勢緩和(
韓對中央傾心)。
丙、川軍唐式遵師進攻宜昌,劉和鼎旅拒之。
丁、中央發表整飭黨紀令。
戊、衛生部長薛篤弼辭職。
4.12(三,三)
甲、蔣中正反對山東分段接防辦法,主由中央統籌辦理。
乙、特派孫科爲中國航空公司理事長。
丙、設立海軍部,特任楊樹莊爲海軍部長,陳紹寬爲次長。
丁、任命陳儀爲兵工署長(一說3.28)。
4.13(三,四)
甲、武漢軍胡宗鐸、陶鈞西退荊宜,中央軍張發奎、朱紹良分路追擊(張于本年三月自日本返國,指揮第四師對桂系作戰)。飛機在沙市一帶投彈。
乙、馮玉祥通電闢謠,幷述參加討逆經過(馮原擬收漁人之利,未果)。
丙、濟南日軍發布撤退順序。山東省主席孫良誠委程心明爲濟南警備司令。
丁、紅軍第四軍毛澤東、朱德在雩都與第五軍彭德懷、黃公略相會,本日進攻贛州(後彭因不滿毛朱,率部走贛西,毛朱亦東去,複回閩西)。
4.14(三,五)
甲、甘肅回軍馬仲英陷寧夏。
乙、韓複矩離漢口北返。
丙、王正廷與日使芳澤在上海會談漢寧兩案。
4.15(三,六)
甲、中日寧案由王正廷、芳澤謙吉在上海解决。
乙、孫良誠部中止自泰安入濟南,接收事變化(中央不欲馮玉祥完全控有山東)。
丙、陳仲孚接收青島商埠局。
丁、蔣中正任雲南龍雲爲討逆軍第十路總指揮。
戊、第三國際指摘中共組織鬆弛,左傾思想爲最大危險。
4.16(三,七)
甲、中日漢案由王正廷、芳澤謙吉談判解决。
乙、中央軍朱紹良部進至荊沙,胡宗鐸、夏威、陶鈞、程汝懷、李石樵等請降。
丙、廣州連日會議,商應付廣西軍事。
丁、孫良誠部原擬今日接防濟南未果。
4.17(三,八)
甲、日公使芳澤電濟南日領事西田,謂王正廷商請緩撤濟南日軍,日政府已允許(日軍原定本日撤退)。
乙、馮玉祥離華山赴潼關。
丙、朱綬光奉閻錫山電召,自漢口東下回晋。
丁、行政院令外交部抗議英兵進占雲南江心坡。
4.18(三,九)
甲、蔣中正令孫良誠照原定計劃,接防濟南。
乙、交通部令郵政機關公文改用中文(原用英文)。
丙、王正廷與芳澤謙吉開始談判中日新約。
丁、日本外務省否認張學良政權之通告案。
4.19(三,一○)
甲、四川楊森等之同盟軍又對劉湘、劉文輝開戰。
乙、東蒙古王公在長春會議,張學良宣布護蒙六事。
丙、東京關東軍政要人會議,主張直接行動,另擁東北首領一派失敗,决興築鐵路,解决商租權等事。
丁、天津共産黨員多人被捕。
戊、定青島爲特別市。
4.20(三,一一)
甲、明令保障人權。
乙、馮玉祥自潼關電中央,不就行政院副院長,否認托庇蘇俄及保薦湖北主席。
丙、中國航空公司與美國AviationExplorationIncorporated訂立航空合同,由美方代辦京平、滬漢、粵漢三航綫。
4.21(三,一二)
甲、廣州軍事會議,準備對廣西用兵。
乙、胡宗鐸、陶鈞通電下野出國(胡陶乘日艦東去)。
4.22(三,一三)
甲、中常會通過訓政時期經濟建設實施方案。
乙、膠東劉珍年軍複占烟臺,張宗昌敗逃。
4.23(三,一四)
甲、外交委員會議决中日懸案應謀根本解决。
乙、何鍵就任討逆軍第四路總指揮。
丙、編遣會派陳策爲第四艦隊司令。
4.24(三,一五)
甲、中央令孫良誠接收濟南至濰縣;濰縣以東由劉珍年及憲兵接防。
乙、蔣中正由漢口赴長沙。
丙、外交部因日領抗議,命取締上海救國會之反日運動。
丁、庫倫發生內訌。
戊、美神父WalterCoveyou.ClementSeybold.GodfreyHolbein在湖南辰溪爲匪戕害。
4.25(三,一六)
甲、山東省主席孫良誠電京辭職,即率部回豫(馮玉祥决將兵力集中西北)。
乙、龍雲就任討逆軍第十路總指揮。
丙、浙江省政府取消試辦二五减租案,與省黨部發生爭執。
4.26(三,一七)
甲、英、美、法、日、義、比、荷、巴(巴西)、丹、西、葡十一國公使照會外交部,取消1919.5.5禁止軍火入華協定(1922.3.4美總統聲明亦作廢)。
乙、日本公使館覆1928.8.14外交部照會,仍不允廢弃1896年之中日商約,惟願考慮改訂。外交部照覆,請即開始協議,以平等及互尊主權爲原則重訂新約。
丙、國府發表山東膠濟路接防令。
丁、公布教育宗旨。
戊、蔣中正自長沙回漢口。
己、何鍵布告討伐桂系。
4.27(三,一八)
甲、孫良誠自山東撤軍往河南,馮玉祥系之軍政部次長鹿鐘麟,航空署署長熊斌等自南京走上海(傳閻錫山聯合對馮,馮軍急遽退往豫陝)。
乙、外交部照會英美法及荷蘭挪威巴西公使,請立時撤銷領事裁判權。
4.28(三,一九)廣州粵軍將領警告廣西將領,勸黃紹竑服從中央(桂林廣西將領亦决定應付湘粵辦法)。
4.29(三,二○)馮玉祥電京,孫良誠撤兵系因病重。蔣中正即派賀耀組等促馮入京。
4.30(三,二一)
甲、第四路總指揮何鍵抵衡州,進兵廣西。
乙、第六路總指揮方振武自北平抵德州。
5.1(三,二二)
甲、蔣中正自漢口回抵南京。
乙、中國憲政党徐勤等電勸桂軍將領放弃一党專政之謬誤,劃兩廣爲實行民治區域。
丙、吉林海龍鐵路通車。
丁、山西大同雲岡石佛佛頭被盜去九十六顆。
戊、南京美領事爲 4.24 美教士遇害事向外交部交涉(7.19 及 8.16 漢口美領事及駐華美公使爲湖南當局辦理該案不實,分向湖南交涉署及外交部抗議)。
5.2(三,二三)
甲、中日寧案(1927.3.24)、漢案(1927.4.3)由王正廷與日使芳澤在南京換文解决(組織中日調查委員會調查日人損失,由中國賠償幷對寧案道歉。芳澤曾兩訪蔣中正)。
乙、蔣中正之代表賀耀組到潼關,晤馮玉祥,解釋蔣馮衝突之謠言。
丙、吳思豫率憲兵到濟南。
丁、駐美公使伍朝樞照會美國務卿史汀生,請善意考慮早日撤銷在華領事裁判權事。
5.3(三,二四)
甲、國府派陳調元爲接收青濟特派員,兼代山東省政府主席,方振武代安徽省政府主席,何成浚、方本仁等十一人爲湖北省政府委員,何兼主席,由方代理。
乙、王正廷以濟南青島接收辦法通知日本(十五日前完畢高密以西之接收,二十五日前完畢青島方面之接收)。
5.4(三,二五)
甲、桂軍由李宗仁率領自梧州賀縣東下,進攻廣東。
乙、國府令黃紹竑來京,以伍廷揚爲廣西省政府主席,呂煥炎爲廣西編遣特派員。
丙、吳敬恒勸黃紹竑等去國,勿與左派勾結。
丁、陳儀任軍政部次長,代理部長。
戊、「五四」運動十周年紀念,中央令停止召集紀念會。
5.5(三,二六)
甲、吳思豫率憲兵正式接收濟南城,日軍退商埠。
乙、粵桂戰起,李宗仁在梧州通電,謂承中央委員党國先進及各方同志敦促,組護黨討賊軍南路總司令部,痛詆蔣中正(李與陳公博等已有接洽)。
丙、賀耀組與薛篤弼自潼關回南京,携有馮玉祥致蔣中正書。
丁、門致中與吉鴻昌師克復寧夏。
5.6(三,二七)
甲、陳濟棠就任討逆軍第八路總指揮,即發表討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宣言,出兵西江,以蔣光鼐爲前敵總指揮。
乙、中央執行委員會决定政治會議委員二十四人爲胡漢民、蔣中正、汪兆銘、譚延闓、于右任、孫科、馮玉祥、葉楚傖、陳果夫、閻錫山、何應欽、丁惟汾、趙戴文、戴傳賢、楊樹莊、宋子文、吳敬恒、張人杰、李煜瀛、蔡元培、古應芬、林森、王寵惠、邵力子,另補八人,李文范、朱家驊、邵元沖、孔祥熙、陳立夫、王正廷、王伯群、薛篤弼。
丙、國府令廢除斬刑。
丁、中日寧案協定公布。
戊、德國軍事顧問鮑樺爾病卒(1927.12初次來華,1928.11再至,任總顧問)。
5.7(三,二八)
甲、蔣中正發表和平統一宣言,國民應一致擁護已成爲中國唯一中心勢力中國國民黨所構成之中央政府及政府樹立之和平統一政策,軍事領袖尤應和衷共濟,以謀和平統一政策之切實施行。
乙、平漢路廣水鐵橋爲馮玉祥軍炸毀。
丙、甘肅洮州回民屠殺漢人。
丁、新任山東省政府主席陳調元抵濟南。
5.8(三,二九)
甲、中央政治會議第一次會議,推蔣中正爲主席。
乙、任命劉峙爲湖北各部隊編遣特派員。
丙、湘南第四路何鍵部開始向廣西出動。
丁、廣州中央銀行停止兌現。
戊、外交部照會英、美、法、荷、巴西、挪威六國,擬收回上海臨時法院。
5.9(四,一)
甲、桂軍黃旭初占肇慶,粵軍集中三水,東江徐景唐師響應桂軍,向廣州進攻。
乙、廣東海軍由舒宗鎏率領響應桂軍,爲張惠長之空軍及炮隊所擊敗,毀傷數艦(旋即爲陳策收復)。
丙、第二路劉峙軍向湖北廣水一帶增防。
丁、烟臺劉珍年軍占領福山,褚玉璞退走。
戊、朱輝日繼任第四師師長。
己、中央監察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推蔡元培、王寵惠、古應芬、張人杰、林森五人爲常委。
庚、中央黨部常會改派山東北平黨務指導委員。
辛、上海謠傳共産黨將暴動,由警備司令部宣布戒嚴,滿布軍警,巡捕房查封大陸大學(陳公博主辦)、華南大學及建華中學。
壬、中華航空公司成立。
5.10(四,二)
甲、濟南商埠完全接收,範熙績之第四十六師開往膠州一帶接防。
乙、平漢路僅自北平通順德,第五路軍唐生智部自平津向冀南開動。
丙、何應欽自南京赴漢口。
丁、第五十八師師長鄧彥華在汕頭被反抗中央之徐景唐槍决。
戊、張人杰、吳敬恒、李煜瀛、蔡元培分電李宗仁勸息戰釋兵。
己、國務會議議决清華大學改歸教育部直轄(原隸外交部)。
5.11(四,三)
甲、馮玉祥電蔣中正表示始終服從中央,幷請派員往河南視查真相。
乙、清遠桂軍由白崇禧指揮,合西江桂軍向粵軍夾攻,東江石龍徐景唐部亦與陳濟棠、蔡廷鍇部激戰。
丙、第四路(湘軍)第二縱隊劉建緒師占領全州。
丁、新民日人勸業公司强占水田與農民衝突,日警即拘捕農民,擊斃一人槍傷數人。
5.12(四,四)
甲、武漢軍繼續向平漢路開動,平漢車通至廣水,蔣中正令駐鄂各軍均歸劉峙指揮。
乙、馮玉祥軍分在開封、鄭州、南陽、武勝關、洛陽集中。
丙、日本第三師團長安滿欽一及其司令部離濟南。
丁、英輪在東西梁山撞沉運兵拖船,死十餘人。
5.13(四,五)
甲、蔣中正電馮玉祥,揭破時局內幕,勸馮來京。
乙、方振武到南京,所部向徐州以西開動。
丙、第八路蔡廷鍇旅擊敗徐景唐師,奪回石龍,西江桂軍占三水。
丁、福建張貞就中央討逆軍第二縱隊總指揮,所部即出發粵東,助陳濟棠軍。
戊、許崇智、謝持、居正等集香港,與桂系有所接洽。
己、濟南日軍完全撤退,向青島集中,膠濟路已由范熙績師接防。
5.14(四,六)
甲、馮玉祥接李宗仁、白崇禧電,即召開軍事會議。
乙、馮玉祥代表薛篤弼、劉驥離南京,北平馮系市長何其鞏等亦避入醫院。
丙、劉鎮華電勸馮玉祥出洋,述六不可戰。
丁、第五路軍唐生智部之一部改向津浦路開動,集中濟寧。
戊、孫科到北平。
己、紅軍第四軍朱德入粵東蕉嶺、平遠(時毛澤東與朱德意見不合)。
5.?共産黨惲代英煽動四川遂寧第二十八軍鄧錫侯所屬江防軍黃隱部旅長鄺繼勛叛變,稱紅軍第六路,進占蓬溪(尋走西充)。
5.15(四,七)
甲、中央政治會議决議,女子不分已嫁未嫁,與男子有同等財産承繼權。
乙、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任命陳調元等爲山東省政府委員,陳爲主席,方振武等爲安徽省政府委員,方爲主席。
丙、劉郁芬、宋哲元、孫良誠、韓複矩等通電擁馮玉祥爲護黨救國西北軍總司令,指責中央外交、三次代表大會及用人不當,要求蔣中正去職,否則請馮率五十萬大軍與之周旋。
丁、彰德、信陽之馮軍均撤退,馮以孫良誠爲開蘭警備司令,韓複矩爲鄭信警備司令,武勝關隧道及彰河橋被馮軍炸毀(傳馮因桂軍攻粵不利,變更計劃)。
戊、馮玉祥電蔣中正,指責中央行動違背編遣會决議案,不承認破壞財政統一責任、及圖攻晋冀、結合蘇俄,如願去國,即追隨同去。
己、第四路軍劉建緒師攻占桂林。
庚、第八路軍蔡廷鍇旅占惠州,徐景唐部北退。
辛、吳思豫率憲兵接防青島。
壬、波蘭代表與外交部長談中波訂約,我不承認前北京政府所訂之約。
5.16(四,八)
甲、蔣中正電馮玉祥詢問信陽馮軍北撤及炸毀武勝關隧道及信陽附近鐵橋事。
乙、雲南龍雲部朱旭、張鳳春師會同黔軍李燊攻占貴州盤縣(貴州主席周西成與桂系相結,中央命龍雲攻之)。
丙、中央黨部常會改派遼、吉、黑、熱四省及哈爾濱黨務指導委員,任周啓剛等爲中央僑務委員會委員。
丁、膠濟接收委員長崔士杰與日方移交委員谷壽夫簽訂濟南及鐵路沿綫與青島日軍駐區內兵器物件移交協定。
戊、中比新約換文。
5.17(四,九)
甲、國民政府電馮玉祥斥責孫良誠、韓複等之恣肆跋扈行爲,令其查明辦理,幷令各軍非奉中央命令,不得擅動。
乙、孫科在北平談話,痛詆馮玉祥不脫北洋軍閥習氣。
丙、何應欽在漢口演說,謂豫陝甘長官受蘇俄利用。
丁、蔣中正電韓複矩,查詢炸毀武勝關及扣留隴海車輛事。
戊、山東省政府自泰安移濟南,陳調元等就職。
5.18(四,一○)
甲、陳濟棠部向桂軍總攻。
乙、東北軍鄭澤生部奉令移駐津北、平東。
丙、蔣中正委賀國光爲討逆軍第一縱隊司令,指揮鄂西各師。
丁、馮玉祥部龐炳勛師炸毀黃河鐵橋北段。
戊、孫中山夫人宋慶齡自歐回抵北平,參加奉安典禮。
5.19(四,一一)
甲、蔣中正電馮玉祥闢謠,請嚴辦劉鬱芬等,恢復交通,幷約期定地會見。
乙、李煜瀛電蔣中正、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張學良,請以和平合作爲懷,以情理與政治而求解决。
丙、四川劉湘、劉文輝與同盟軍李家鈺等戰事又起。
丁、江西剿匪軍第七師第二十一旅長李文彬收復寧都。
戊、上海英兵毆斃華人張學亮。
5.20(四,一二)
甲、蔣中正在國府紀念周報告馮玉祥部之種種叛逆行動:扣留賑糧,移作軍糧,而以軍餉購買槍械,仍存封建思想、地盤主義。胡漢民在中央黨部報告,謂馮之惡尤甚于陳炯明、桂系,乃一僞君子,一變相軍閥,不知黨紀國綱。
乙、馮玉祥電各國公使領事,謂蔣中正破壞黨章,把持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因之南京政府不能代表全國,决予討伐,幷宣布就任西北路護党救國軍總司令。
丙、中常會議决即召集中央執監全體會議,討論應付時局方針。
丁、閻錫山電何成浚,主聲討劉鬱芬等。
戊、蔣中正委劉鎮華爲討逆軍第十一路總指揮。
己、鐵道部裁隴海路督辦,停止馮軍協餉。
庚、日軍第三師團長安滿欽一率部離青島,中國海軍陸戰隊五百人上岸。山東日軍完全撤退。
辛、蘭州小麥每鬥二十二元半,白米三十八元,小米三十元。
壬、江西剿匪軍第十二師張興仁旅進至興國。
5.21(四,一三)
甲、譚延闓、胡漢民、王寵惠、戴傳賢等電責馮玉祥部將領,謂蔣主席公忠體國,毫無獨裁,决剪除党國奸頑,力振綱紀。
乙、張學良電何成浚,斥馮部將領。
丙、中央飛機開始偵察豫境馮軍行動。
丁、陳濟棠大破桂軍白崇禧等于廣州近郊大塘,俘王應榆。
戊、第十五師李明瑞部自漢口開抵上海,南援廣東。
己、福建張貞師入粵東大埔,進攻潮汕。
5.22(四,一四)
甲、韓複矩、石友三、馬鴻逵自洛陽通電,服從中央(韓與馮玉祥早有意見,上月在漢口時已歸心中央,尤不願放弃河南地盤,隨馮西退)。
乙、何應欽由漢口乘飛機到南京。
丙、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任唐生智爲軍事參議院院長。
丁、龍雲、李燊軍敗周西成軍,占領貴州關索嶺。
戊、漢口日軍司令聲明本月三十一日完全撤退漢口日軍。
己、孫中山遺體移于銅棺。
5.23(四,一五)
甲、中央常務會議議决永遠開除馮玉祥黨籍,革除其中央執行委員、政治會議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等職,所有下討伐令以及關于軍事政治處置,均授國民政府全權辦理。
乙、閻錫山電勸馮玉祥忍耐,解除兵權,還之中央,幷願陪同去國。
丙、韓複矩電蔣主席表示服從,蔣覆電嘉獎,令豫陝甘各軍均歸其指揮,幷任石友三爲討逆軍第十三路總指揮。
丁、張學良、張作相、萬福麟等通電擁護中央,斥責馮軍。
戊、紅軍第四軍朱德、毛澤東(約三千人)自江西瑞金再入閩西,占領汀州、上杭,本日占領龍岩,閩軍陳國輝走漳州,當地共党鄧子恢、張鼎丞、傅柏翠等應之。
己、中常會議决以陳耀垣爲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庚、土耳其代辦福德培到京。
5.24(四,一六)
甲、國民政府令褫去馮玉祥本兼各職,協緝拿辦。
乙、蔣主席發告西北將士書,謂馮玉祥反覆挾詐,勿爲其利用。
丙、何應欽、劉峙、朱紹良、張發奎等通電討伐馮玉祥。
丁、韓複矩部因馮玉祥部之壓迫,自洛陽退集鄭州(韓部兩團複投馮)。
戊、國府任朱培德代理參謀本部參謀總長。
己、國府明令獎陳濟棠、陳銘樞等擊敗桂軍之功。
庚、陳濟棠軍占清遠,幷克肇慶。
辛、龍雲、李燊占貴州安順。
壬、何應欽自南京回漢口。
癸、陳銘樞自香港回廣州。
子、江西剿匪軍前敵指揮官李文彬收復瑞金,紅軍東走水口上杭。
5.25(四,一七)
甲、蔣中正向馮玉祥作最後忠告,勸其出洋,重辟新路。
乙、馮玉祥電覆閻錫山,願下野出洋(馮已離潼關)。
丙、中央宣傳部發告同志及民衆書,宣布馮玉祥罪狀。
丁、石友三就討逆軍第十三路總指揮職。
戊、甘肅馮軍吉鴻昌師續向回軍進攻。
己、陳調元就山東省政府主席。
庚、蔣中正委田頌堯爲討逆軍第十二路總指揮,鄧錫侯爲第十四路總指揮。
辛、龍雲、李燊軍占領貴州興陽。
壬、公布民法總則。
5.26(四,一八)
甲、國民黨總理孫中山靈櫬自北平移往南京。
乙、閻錫山覆馮玉祥,請即來晋,共同出洋。
丙、唐生智、李品仙、何成浚等通電討馮玉祥。
丁、何鍵到桂林,進攻梧州。
戊、紅軍第四軍朱德占福建永定,張鼎丞任永定縣革命委員會主席。
己、江西剿匪軍李文彬旅抵汀州(旋撤回瑞金會昌)。
5.27(四,一九)
甲、哈爾濱軍警以第三國際在蘇俄總領事館召開共産宣傳會議,密謀破壞中東鐵路,擾亂中國,下午二時實行搜查,拘捕三十七人,獲得大批文件,扣留總領事梅裏尼可夫。
乙、五院院長譚延闓、胡漢民等電勸馮玉祥部下將領,勿爲馮利用。
丙、馮玉祥電閻錫山,謂下野宣言已擬就,惟赴晋不便,宿疾未愈,稍後就道。
丁、馮玉祥通電下野,聲明入山讀書。
戊、韓複矩軍與馮軍龐炳勛等激戰于偃師、登封,韓軍退禹州。
己、石友三通電與韓複矩一致行動,擁護中央。
庚、第二路軍劉峙部開信陽。
辛、鄂西胡宗鐸舊部程汝懷、李石樵、尹承綱等師被解散。
壬、龍雲滇軍及李燊軍占貴陽,周西成受傷身死。
癸、蔣中正自南京到蚌埠,迎孫總理靈櫬。
子、參加總理奉安各國專使自北平南下(荷使歐登科、德使蔔爾熙、比使華洛思、西使嘎利德、美使馬慕瑞、法使瑪泰爾、義使華雷、挪代辦歐勒、葡代辦福南德、瑞典代辦李用赫福、古巴代辦嘎利嘎、丹代辦艾克福、英日使時均在上海。又孫中山友人犬養毅、頭山滿、萱野長知等亦于是日抵南京)。
醜、國府定六月三日爲禁烟紀念日。
5.28(四,二○)
甲、閻錫山電促馮玉祥即日莅晋,及早偕行出洋,幷謂即赴運城候駕。
乙、孫總理靈櫬運抵南京。
丙、毛澤東朱德紅軍自福建龍岩退往坎市、永定、上杭、連城(
美國醫生C.H.Holleman被虜)。
5.29(四,二一)
甲、蔣中正電閻錫山,謂亦願出洋。
乙、閻錫山調平津晋軍增防晋南,由李培基指揮,劉鎮華軍亦向豫北開拔。
丙、蔣中正委馬廷勷、馬鴻逵爲討逆軍第十五路正副總指揮,馬廷賢、馬仲英爲縱隊司令。
5.30(四,二二)
甲、閻錫山電勸蔣主席不可言去。
乙、閻錫山携眷自太原往運城。
丙、上海民國日報報館爲大陸大學學生搗毀。
丁、陝西瘟疫流行,北部死人尤多。
5.31(四,二三)
甲、蘇俄代理外長加拉罕向中國代辦夏維崧嚴重抗議5.27事件,要求立即釋放被捕人員,交還一切文件財物。
乙、日、英、西、葡、荷、比、捷克、土、巴、德、義、挪、瑞典、美、波、法、古、丹十八國專使及教宗代表剛恒毅大主教覲見蔣主席,幷于中央黨部公祭總理。
丙、傳日本駐華使館將升格爲大使館,美法相商决從緩。
丁、閻錫山自太原到運城,即派朱綬光、賈景德與馮玉祥代表丁春膏赴華陰迎馮。
6.1(四,二四)
甲、孫中山靈櫬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央各委員各國專使均恭送,各地分別舉行安葬紀念會(宋慶齡即往上海)。
乙、唐生智被任爲軍事參議院長。
丙、丹麥政府批准去年十二月十二日簽訂之中丹友好通商條約(
6.4?)。
丁、漢口日軍撤退。
戊、石友三到許昌就討逆軍第十三路總指揮。
己、閩軍盧新銘收復永定。
6.2(四,二五)
甲、閻錫山電蔣主席謂通緝令如不取消,馮玉祥恐未肯東行。
乙、閻錫山表示如馮玉祥如約出洋,可和平統一,否則惟有中央之命是從。
丙、第八路軍及陳策之海軍占領梧州,第十五師李明瑞、第五十七師楊騰輝部相繼由西江入桂。
丁、蘇俄駐瀋陽總領事庫次聶索夫、哈爾濱副領事茲南門斯基?中東路俄理事斯洛斯赤在滿洲里被捕。
戊、羅文幹、高士毅、端訥、Oustroumoff商接管中東路問題,主慎重。
6.3(四,二六)
甲、蘇聯外次加拉罕警告中國代辦夏維崧,不可再有挑撥行動與違反條約之事。
乙、日使芳澤、德使蔔爾熙、義使華雷相繼于今日呈遞國書。
丙、中常會議决六月十五日召集第三届中央執行委員第二次全體會議。
丁、朱培德、唐生智、楊樹莊分就參謀總長、軍事參議院長、海軍部長職。
戊、閻錫山代表朱綬光等自華陰返運城,馮玉祥派曹浩森隨行。
己、各地舉行林則徐禁烟九十周年紀念。
6.4(四,二七)
甲、行政院會議議决設國立青島大學。
乙、漢陽兵工廠失火。
丙、南京造幣廠失火。
6.5(四,二八)
甲、中東路蘇俄理事長向東省特區長官張景惠抗議搜索領事館事。
乙、第四十七師王金鈺部(孫傳芳舊部)自宣化開兗州,歸第五路唐生智指揮。
丙、第八路軍李明瑞師占廣西藤縣。
丁、財政部長宋子文赴粵。
戊、中政會議决以張蔭梧爲北平特別市長。
6.6(四,二九)
甲、蔣中正電唐生智,准撤消靳雲鶚通緝令(十一日正式下令)。
乙、西湖博覽會開幕。
丙、東北鐵路委員會主席高士毅自瀋陽赴南京,商中東路問題。
6.7(五,一)
甲、國務會議議决:(一)貴州省政府主席周西成免職查辦。(
二)以俞作柏任廣西省政府主席,伍廷揚免,李明瑞任廣西編遣特派員。(三)以石青陽爲滇康邊界屯墾特派員。(四)以胡庶華爲同濟大學校長。
乙、蔡元培辭國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
丙、唐生智、何成浚携蔣中正之親筆函自北平往太原,商對馮玉祥軍事。
丁、方振武、賀耀組、錢大鈞相繼到鄭州,晤韓複、石友三,韓石代表亦到北平南京。
戊、第四路軍劉建緒師占柳州。
己、北平電話工人罷工。
6.8(五,二)
甲、閻錫山自運城返太原,與何成浚、唐生智等會商對馮玉祥問題,仍由閻促馮出洋,一面準備軍事。
乙、王寵惠啓程赴歐,出席海牙國際法庭。
丙、全國反日會改名爲全國國民廢除不平等條約促進會。
丁、四川劉湘擊敗同盟軍李家鈺等。
戊、平漢路通車,黃河盤渡。
6.9(五,三)
甲、何成浚、唐生智、劉鎮華自太原電馮玉祥,勸早離陝甘(閻錫山不主對馮用兵)。
乙、蘇俄軍包圍搗毀黑河等處中國領事館。
丙、張嘉森在上海被綁(約二十釋放)。
6.10(五,四)
甲、第三届中央執行委員第二次全體會議開幕,胡漢民、蔣中正、譚延闓、戴傳賢、孫科爲主席團。
乙、方振武、錢大鈞、賀耀組偕韓複矩代表馬鴻逵到南京。
6.11(五,五)
甲、二中全會第一次正式會議,議决(一)革除馮玉祥中央執行委員,以王伯群遞補。(二)推定軍事、黨務、政治、建設四組審查委員。
乙、吳敬恒電勸馮玉祥出洋,幷勿容共。
丙、馮玉祥電閻錫山等,俟所部欠餉有著,事無他慮,即出洋。
丁、土匪圍攻洛陽。
6.12(五,六)
甲、二中全會政治黨務審查組聯席會議議决訓政時期爲六年。
乙、河北省九十余縣民衆代表向省政府請願,取消八厘公債及苛捐。
丙、天津電車工人罷工。
6.13(五,七)
甲、瀋陽蘇俄領事向張學良抗議搜查哈爾濱領事館事。
乙、蘇俄增兵大黑河。
丙、馮玉祥電複吳敬恒,否認與共産黨有關。
丁、馮玉祥代表曹浩森、丁春膏、鄧哲熙到太原。
戊、傅作義就任討逆軍第十六路總指揮。
己、徐景唐部自大埔入福建平和,粵軍蔣光鼐第三師入潮汕。
庚、第四路軍周斕師占廣西柳城。
辛、內蒙各盟旗向中央請願維持盟旗制度,確定王公盟長權力地位等六事。
6.14(五,八)
甲、二中全會議决:(一)于最短期間加緊廢除不平等條約工作,(二)厲行禁烟,(三)統一幣制,(四)革新財務行政制度,(
五)限三個月內五院完全成立。
乙、黑龍江軍增防漠河、璦琿等處。
6.15(五,九)二中全會議决:(一)訓政時期黨務計劃,(二)分區剿匪,(三)限明年六月編遣完竣,(四)確定農業政策,(五)訓政時期六年至民國二十四年底完成,(六)二五减租案由內政部于本年底將各省田租額數,農人生活概况,調查完竣,爲實施基礎。
6.16(五,一○)
甲、蔣中正發表告同志書,在國家統一未臻鞏固之時,非放弃職責之念。
乙、何成浚、唐生智等自太原返北平。
丙、安徽壽州發現紅軍第二十軍番號,組織蘇維埃政府(潁上亦因反對縣長,有暴動事件)。
6.17(五,一一)二中全會議决:(一)八年內完成粵漢、隴海、新隴三鐵道,(二)五年內完成導淮治河工程,(三)定期停止試行大學區制(七月及九月分別停止),(四)建設委員會所管無綫電歸交通部管轄,(五)通過治權行使規律案,(六)通過人民團體組織法,(七)舉行蒙藏會議,(八)通過統一鐵路行政案。
6.18(五,一二)
甲、二中全會議决:(一)接受常務委員會處理馮玉祥事件報告,(二)整理發展全國教育案,(三)通過大會宣言,即舉行閉幕式。
乙、第四路軍吳尚、劉建緒、周斕三師在柳州爲桂軍白崇禧所敗,退永福平樂,損失頗钜。
丙、馮玉祥電閻錫山,即赴運城。
6.19(五,一三)
甲、唐生智自北平赴徐州,與韓複矩軍接洽換防。
乙、紅軍第四軍朱德毛澤東大敗閩軍陳國輝旅,再占福建龍岩,成立閩西省蘇維埃政府,鄧子恢爲主席。
6.20(五,一四)
甲、特派閻錫山爲西北宣慰使。
乙、長沙因傳共産黨定期暴動,特別戒嚴。
丙、廣西呂煥炎、梁朝璣與俞作柏、李明瑞合作,黃紹竑離南寧。
丁、第四路軍何鍵師退出桂林。
戊、海軍部長楊樹莊與英使藍浦生訂立海軍協定。
己、鄂西神兵陷利川。
6.21(五,一五)
甲、馮玉祥自華陰到山西運城。
乙、石友三部自許昌移亳州。
丙、紅軍賀龍部占鄂西鶴峰。
6.22(五,一六)
甲、國府令第十三路總指揮龍雲處理貴州軍民各政,幷開複李燊第四十三軍長原職。
乙、第十五師李明瑞部占桂平,韋雲淞降。
丙、山東顧震部在即墨被解决。
6.23(五,一七)
甲、蔣中正偕吳敬恒、趙戴文、孔祥熙等自南京北上,與閻錫山會商時局。
乙、鄂西神兵殺長陽縣長,劫監獄。
6.24(五,一八)
甲、唐生智到鄭州,韓複矩部移防山東。
乙、外交部照會瑞典代辦雷堯武德,提議重訂新約。
6.25(五,一九)
甲、蔣中正到北平,幷電慰馮部將領。
乙、馮玉祥到太原,閻錫山再電國府請辭職出洋。
丙、行政院會議决定北平及浙江兩大學區限本年暑假停止,中央大學區年底停止。
丁、瀋陽對蘇會議終了。
6.26(五,二○)
甲、譚延闓、胡漢民等五院長電勸閻錫山取消出洋之議。
乙、蔣中正派孔祥熙、趙戴文、吳敬恒赴太原,對馮玉祥不究既往。
丙、中政會通過任命曾如柏、李明瑞等爲廣西省政府委員,韓複矩、張鈁等爲河南省政府委員,韓仍任主席,馬福祥爲青島特別市市長。
6.27(五,二一)
甲、閻錫山通令所部各軍回復平時狀態。
乙、蔣中正向記者宣布,中央對馮玉祥决不究既往。
丙、第十五師李明瑞等占領南寧(李宗仁等走龍州)。
丁、奉天日人武力拆毀瀋陽附近之北寧鐵路。
6.28(五,二二)
甲、孔祥熙、趙戴文、吳敬恒赴晋祠晤馮玉祥。
乙、國務會議任唐生智爲編遣委員會編組部主任。
丙、龔浩任第五十一師師長。
丁、日內閣將與去年六月四日皇姑屯炸車案有關之村岡司令、河本大佐等免職。
6.29(五,二三)
甲、蔣中正派第十二師長金漢鼎爲粵閩贛三省剿匪總指揮,負責剿除朱德、毛澤東及徐景唐部。
乙、湘西陳渠珍部進攻占據桑植之紅軍賀龍失利,團長向子雲陣亡。
6.30(五,二四)
甲、閻錫山到北平,蔣中正勸勿出洋。
乙、西北將領劉郁芬等到太原。
丙、第四路軍(湘軍)反攻桂林平樂。
丁、蕪湖新編第七旅第一團陳國材(舊桂軍)叛變。
7.1(五,二五)
甲、黑龍江呼海鐵路舉行全綫通車典禮(完全自築鐵路,共長五百里)。
乙、日本發表處分張作霖被炸案有關人員。
7.2(五,二六)
甲、閻錫山堅持出洋,今入醫院。
乙、中央黨部常委再電留閻錫山。
丙、日本政友會田中義一內閣辭職,民政黨濱口雄幸內閣成立,幣原喜重郎任外相。
7.3(五,二七)
甲、蔣主席發表談話,謂黨內不應有小組織。
乙、湘軍(即第四路軍)奉令自廣西撤退。
7.4(五,二八)
甲、閻錫山電國府及中常委,請准放行。
乙、周西成舊部第二十五軍副軍長毛光翔等攻入貴陽,滇軍及李燊因內哄敗退。
丙、英怡和公司昌和輪在湘潭撞沉民船三隻。
7.5(五,二九)
甲、國府令取銷馮玉祥通緝令。
乙、閻錫山决暫緩出洋,俟二、三集團軍編遣竣事再與馮玉祥去國。
丙、任朱紹陽爲駐芬蘭公使。
丁、駐舊金山副領事高英夫婦私帶鴉片二千二百九十九磅,被美人查出。
7.6(五,三○)
甲、國府慰留閻錫山。
乙、紅軍第五軍彭德懷占贛西遂川、寧岡(八月火拼袁文才、王佐于永新,一說袁王系于毛澤東離井岡山前被殺)。
丙、漢口日人毆斃水杏林案解决,日領事書面道歉,幷撫恤四千六百元,複口辦法另定。
7.7(六,一)張學良到北平謁蔣中正,商對俄問題,閻錫山亦與張晤談。
7.8(六,二)
甲、閻錫山出醫院,電覆國民政府,聲明于編遣辦理完竣,再出洋游歷。
乙、上海南京間航空郵遞開始。
7.9(六,三)
甲、蔣中正、閻錫山、張學良會于北平西山。
乙、中東鐵路督辦呂榮寰以範其光代郭宗熙爲該路副局長。
7.10(六,四)
甲、上午外交部長王正廷到北平(駐俄代辦朱紹陽同行),下午與蔣中正、張學良商東北對俄問題。
乙、東三省交通委員會接收中東路電報處,解散工會、共産主義青年團,封閉蘇俄遠東國家貿易局等,封閉蘇俄商務處,幷由中東路督辦呂榮寰將該路局長俄人葉米沙諾夫、副局長艾斯孟德免職,以華籍副局長范其光繼任局長。俄人被拘者約二百餘(傳此舉系呂榮寰主動)。
丙、蔣中正離北平南下。
丁、王金髮匪軍陷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藏書遭劫。
7.11(六,五)
甲、中東路督辦呂榮寰發表蘇俄破壞奉俄協定宣言。
乙、閻錫山、張學良離平,分返太原、瀋陽。
丙、雲南胡若愚等攻昆明,與龍雲相戰(龍運炸藥失慎,死傷數十人)。
丁、粵軍徐景唐部在贛南被解决。
戊、中常會議决停止試行中央大學區。
7.12(六,六)
甲、國府令取消戰時準備,切實進行編遣。
乙、紅軍第五軍彭德懷等猛攻贛西安福(一說安福被占)。
7.13(六,七)
甲、蘇俄爲中東鐵路問題向中國發最後通牒,要求(一)先由雙方會議解决該路爭點,(二)中國立即取消對該路之片面行動,(三)釋放被拘俄員,停止排擠俄人及蘇俄團體之行動,限三日內圓滿答覆。
乙、吉林、黑龍江軍隊分向綏芬河、滿洲里一帶出動。
丙、蔣中正在徐州召集韓複矩、石友三、方振武、唐生智、賀耀組等會議。
7.14(六,八)
甲、滬共産黨數百人(多爲學生)散發傳單,高呼口號,擊毀電車汽車,被捕二十七人。
乙、隴海路車在開封附近出軌,死十餘人。
丙、蔣中正回抵南京。
7.15(六,九)
甲、蘇俄扣留中東路貨車,幷在邊地備戰,莫斯科有示威游行。
乙、張學良在北戴河小住(傳張對 7.10 之事頗不謂然,同時幷得知喪子消息,遂暫留北戴河)。
丙、日使芳澤奉召離北平回國。
丁、鎮江利蘇公司之奔牛小輪在焦山附近汽爐炸裂,死傷數十人。
7.16(六,一○)
甲、外交部覆蘇俄通牒,謂處置中東路爲防止反動宣傳,如蘇俄能釋放被捕華僑,保護旅俄中國僑商及團體,中國對于此次被逮蘇俄人員及查封之機關,可予以適當待遇,中東問題可商洽合理合法之解决(7.17由駐俄代理代辦夏維崧轉)。
乙、四川共産黨鄺繼勛、惲代英在西充組織蘇維埃。
丙、張鈁電告豫西二十餘縣被匪焚劫,無一完土。
7.17(六,一一)蘇俄通牒對中國斷絕國交,撤回全部外交商務代表及中東路俄員,斷絕中俄鐵路交通,令中國駐俄代表(夏維崧等)立即出境,幷聲明仍保留1924中俄及奉俄協定中之一切權利。
7.18(六,一二)
甲、張學良離北戴河回遼寧(7.21抵瀋陽)。
乙、王正廷由青島南下。
丙、美國務卿史汀生與中國公使伍朝樞及英法日大使會商中俄問題,幷特別向伍朝樞指出中國行爲有背1924中俄協定,美無意調解。
丁、加拉罕告法國大使,蘇俄在滿洲邊境采取軍事措施乃出于無奈。
7.19(六,一三)
甲、外交部發表對俄宣言,于自衛範圍內貫澈非戰公約之精神,幷宣布蘇俄在中國境內宣傳共産,煽動內亂證據,及現在破壞責任。
乙、國務會議决定遣送蘇俄使領人員出境,中國在俄人員一律召回,在俄華僑托德國保護。
丙、俄赤衛軍向滿洲里、綏芬河進犯,莫斯科赤軍動員。
丁、北平哈爾濱等處俄使館人員及領事均下旗回國。
戊、日外相幣原分晤中國駐日公使汪榮寶及俄大使,盼雙方和好(日外次今日告美代辦,日無意干預中俄糾紛)。
己、法外長白裏安約晤中俄公使大使,調停中俄問題。
庚、派朱紹陽爲商訂中芬通商航海條約全權代表。
辛、豫匪陷伊陽。
7.20(六,一四)
甲、蔣中正電全體及西北將士,努力一致拒俄。
乙、蘇俄扣留航行黑龍江之中國商輪三艘,幷拘捕華人。
丙、法國駐美大使告伍朝樞,白裏安可居間轉遞中國致俄文書。幷謂就公約論,中國處于不利地位。
丁、外交部接駐德公使蔣作賓電,蘇俄願與中國談判,反對第三者參預。
戊、河北大雨,永定河决口六十餘丈。
7.21(六,一五)
甲、蘇俄增軍集中尼布楚。
乙、法國駐俄大使照會加拉罕,法願調解中俄爭端。
丙、海參崴華僑千余被蘇俄拘禁。
丁、濟南共産黨越獄逃脫七人。
戊、招商局「新康」輪在山東角成山頭被日本郵船會社龍野丸撞沉,溺死五十七人。
7.22(六,一六)
甲、滿洲日軍司令不許南滿鐵路裝運中國軍隊及軍械,亦不許中國軍隊通過南滿鐵路附屬地。
乙、哈爾濱交涉員蔡運升奉張學良命晤俄總領事梅裏尼可夫,願釋放被捕俄人,中東路副局長由俄委派,儘早舉行中俄代表會議解决中東路爭端,梅裏尼可夫僅允轉達俄外部。
丙、孫科北上視察中東路。
丁、加拉罕覆法大使,拒絕法國調解,中國必須先行恢復中東路原狀,再依照蘇俄7.13通牒成立協議。
戊、美使馬慕瑞邀集英法日代辦在北平美使館會議中俄事件。
己、駐美公使伍朝樞覆美國國務卿史汀生之和平建議,中國願盡力遵守非戰公約之宗旨。
庚、國府任李鳴鐘爲編遣委員會遣置組主任。
7.23(六,一七)
甲、外交部訓令駐俄使領下旗回國。
乙、中東路俄人煽動罷工,被捕數十人。
丙、日外務省决議對中俄問題,不輕于行動。
丁、大清河决口十一處,附近各縣成澤國。
7.24(六,一八)
甲、日本參謀本部及陸軍省决定,中俄未開戰之際,解除武裝之華軍及軍需品准由南滿鐵路運送。
乙、駐哈爾濱俄國總領事梅裏尼可夫赴長春晤張作相。
丙、西北將領宋哲元、劉鬱芬等通電,願爲國效命(中央尋派熊斌北上,先晤馮玉祥,再到西安邀宋劉來京)。
丁、中政會通過任閻錫山爲西北邊防司令長官(閻辭不就)。
戊、孫科抵北平。
己、非戰公約于本日起發生效力。
7.25(六,一九)
甲、俄飛機侵入滿洲里附近中國領空,幷有炮聲(我軍奉命不准還擊)。
乙、哈爾濱俄總領事梅裏尼可夫奉加拉罕命通知蔡運升,大致同意其7.22條款,但中東路須依1924中俄及奉俄協定處理(是日梅離哈返俄)。
丙、美國務卿史汀生向英法德義日提議由中立國組織調查委員會,和解中俄糾紛。
丁、孫科在北平曆訪公使團,謂中俄將直接在柏林商談。
戊、王正廷宣稱中國準備與蘇俄談判解决中東路問題。
己、蘇駐日大使對日外相幣原表示,不願第三國調停中俄爭執。
庚、紅軍第四軍朱德、毛澤東攻福建上杭。
7.26(六,二○)
甲、外交部派朱紹陽爲中俄會議中國代表。
乙、上海共産黨人百余示威,散發傳單,高呼口號。
丙、劉珍年就任山東省政府委員,自8.1起交出膠東,用人、稅收均歸省政府。
7.27(六,二一)
甲、張學良任張作相爲國防司令,萬福麟副之。
乙、東海縣黨部執委陳嗣衡、工會常委張勁樞被第四旅長譚曙卿槍斃。
丙、河南省政府委員張鈁電請劉鎮華剿辦橫行數十縣之土匪。
丁、曹萬順代岳維峻任新編第一師長,陳誠繼曹任第十一師長。
7.28(六,二二)
甲、俄軍占滿洲里西十八裏小站,我軍未抵抗。
乙、日人在長春、琿春等處增兵四千餘人。
7.29(六,二三)
甲、哈爾濱交涉員蔡運升、中東路董事李紹庚赴滿洲里。
乙、張學良函加拉罕,建議中俄派遣代表會商中東路問題,依中俄及奉俄協定處置,互釋被捕人員。
丙、日本宣布對華無侵略之意,惟在華之合法正當權利必須保護。
丁、秘魯公使卜尼邁遜遞國書。
戊、湖南及河北大雨成灾。
7.30(六,二四)
甲、蔡運升抵滿洲里,約晤梅裏尼可夫。
乙、鹿鐘麟、薛篤弼、熊斌等應蔣中正召,自上海返南京。
7.31(六,二五)
甲、中政會准李濟琛恢復自由。
乙、明日爲赤色國際日(亦十六年南昌暴動日),共産黨擬舉行暴動,各地嚴加防範(上海南區共黨總機關破露,連日均有捕獲)。
丙、孫科對北平記者談話,蘇俄以在國際孤立,內部多事,不致冒戰爭危險,而願早日直接談判,但中東路必須歸中國管理,反對美英日法建議,以免流于共管。
丁、蔡運升與梅裏尼可夫在滿洲里開始會議。
8.1(六,二六)
甲、編遣實施會議開幕,到蔣中正、胡漢民、何應欽、趙戴文、何鍵、劉峙、鹿鐘麟、唐生智、張之江、李鳴鐘、劉鎮華、朱培德、方振武、石友三、朱綬光、周玳、陳調元、曹浩森、王樹常等,蔣、胡致開會詞。
乙、編遣實施會第一次大會通過裁留標準。
丙、蔡運升將7.29張學良致加拉罕函面交梅裏尼可夫。當日加拉罕電覆張學良,指摘該函內容與7.22蔡氏建議不符,堅持其7.25要求。
丁、本日爲中共南昌暴動兩周年紀念,上海、南京、武漢、天津、北平、濟南、長沙等處均特別警戒,防共産黨暴動(上海有騷擾,捕十餘人)。
戊、中國憲政黨發表時局宣言,指責國民黨以往之聯俄容共,促即取消黨治。
8.2(六,二七)滿洲里會議,梅裏尼可夫將加拉罕覆張學良函交蔡運升,指責該函與 7.22 蔡氏建議不符,堅持7.25要求,中東路須恢復原狀。
8.3(六,二八)
甲、何成浚到太原,勸閻錫山就任西北邊防司令長官。
乙、四川綦江人民因不堪郭汝棟軍之壓迫,發生暴動。
8.4(六,二九)
甲、中俄滿洲里會議,俄方要求先行任命俄人爲中東路局長,再舉行正式談判,中國拒絕。
乙、綏芬河俄軍向東寧縣城射擊。
丙、孫科自北平抵瀋陽。
丁、紅軍第五軍彭德懷、黃公略占江西修水。
8.5(七,一)
甲、外交部電非戰公約簽字國,準備于可能範圍內與蘇聯解决糾紛。
乙、朱紹陽過哈爾濱赴滿洲里辦理中俄交涉。
丙、編遣實施會第六次大會,議决在編遣期內全國軍費每月一千八百八十四萬元,財政統一中央。
丁、第十三師萬耀煌旅敗紅軍,進駐湖北黃安。
戊、陳獨秀致書中共中央,指摘其政策錯誤。
8.6(七,二)
甲、行政院會議决議:(一)請國府派知兵大員剿朱德、毛澤東等。(二)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大學獨立。(三)李石曾兼任北平研究院院長。
乙、財政部長宋子文因編遣費困難,請辭。
丙、編遣實施會閉幕。
丁、俄人謀破壞中東路,拆軌炸橋,未果。
戊、遼寧大水爲灾,各路綫均不通車。
己、永定河又决口四十餘丈,北運河亦危險。
庚、蘇俄以白魯杰(即嘉倫)爲特別遠東紅軍司令。
8.7(七,三)
甲、蘇俄赤軍屢襲札蘭諾爾、滿洲里,幷繼續向中俄邊地集中軍隊。
乙、朱紹陽電蘇俄外交次長加拉罕,請派代表東來,或由朱西去商談。
丙、蔣中正到上海挽宋子文(傳蔣亦辭職)。
丁、紅軍賀龍攻湘西慈利。
戊、山東長山大丁王莊皈一道老巢攻破,皇帝馬士偉逃。
己、東明縣境黃河决口。
8.8(七,四)
甲、中俄滿洲里會議不成(俄代表梅裏尼可夫赴赤塔),俄態度强硬,幷派飛機三十餘架示威。
乙、蘇俄外交次長加拉罕拒朱紹陽赴俄及俄代表東來,堅持舊有主張。
丙、紅軍朱德占福建寧洋。
丁、駐九江之第七師(王均部)一部嘩變。
8.9(七,五)
甲、蘇駐日大使向日外相聲稱,中國不恢復中東路原狀,不能開始和平談判,請日方諒解。
乙、滿洲里談判不成(俄要求以其7.13通牒爲談判基礎),朱紹陽回哈爾濱。俄軍向滿洲里發炮,幷大捕華商華輪。
丙、中東路軌(哈埠附近)被毀,貨車顛覆。
丁、遼寧鳳凰日兵包圍縣署。
戊、紅軍朱德占福建漳平。
己、上海工部局在吳淞路武裝保護越界築路。
8.10(七,六)
甲、張學良派穆春爲滿洲里警備司令。
乙、美、英、法、荷公使照會外部(複 4.27 照會),不允立時撤消領事裁判權。
丙、國府調任商震爲山西省政府主席,以徐永昌爲河北省政府主席(閻錫山所請,事先未經中政會通過)。
丁、戴傳賢訪宋慶齡于上海,勸勿反對政府,被拒。
8.11(七,七)
甲、蘇加拉罕聲明未與中國進行任何談判。
乙、滿洲里附近發生前哨戰,雙方略有傷亡。
丙、編遣會定全國分區剿匪,限三個月內肅清。
丁、上海共産黨人又聚集活動。
8.12(七,八)
甲、俄飛機在吉林邊境拋擲炸彈,俄艦占領黑省綏濱縣之中興鎮。
乙、蔡運升奉張學良訓令,通告俄方,請于三日內再開談判。
丙、駐德公使蔣作賓奉命詢德外交部以解决中俄糾紛意見。
丁、王正廷謂對俄始終抱鎮靜態度。
戊、雲南龍雲部(盧漢師)占大理(反龍雲之張汝驥于元謀陣亡,一說于1931.1.18被俘,胡若愚北渡金沙江,龍部追至川邊大渡河,胡部完全失敗)。
8.13(七,九)
甲、俄軍攻陷黑龍江鷗浦縣。
乙、外交部電朱紹陽停止對俄談判。
丙、藏番陷巴安,進攻打箭爐(傳由英人主使)。
丁、國府令禁郵電工人自由罷工怠工。
戊、國府通緝黃紹竑及溫樹德。
己、中共中央通告肅清黨內反對派與機會主義。
8.14(七,一○)挪威代辦歐勒照會外交部,不允即撤消領事裁判權。
8.15(七,一一)
甲、張學良動員六萬人防俄,派王樹常、胡毓坤分任東西兩路總指揮。
乙、加拉罕發表聲明,謂目前中東路業務已全部陷于混亂,俄方不負任何責任。
丙、朱紹陽、蔡運升、李紹庚自滿洲里回哈爾濱。
丁、中常會撤河北省黨部執委,改派徐永昌、溫壽泉等爲整理委員;又改派東三省及哈爾濱黨務指導委員。
戊、南京停止新聞檢查。
己、粵軍陳維遠旅克永定,毛澤東率紅軍第四軍第一、第四兩縱隊(林彪、傅柏翠)退走。
8.16(七,一二)
甲、俄軍炮擊滿洲里。
乙、俄軍攻陷黑龍江卡倫。
丙、外部電駐德公使,請德政府轉詢俄軍暴行是否系由蘇俄政府命令。
丁、外交部向非戰公約簽字國宣布中俄交涉經過及中國態度。
戊、國務會議:(一)任鹿鐘麟署軍政部長,(二)派伍朝樞、蔣作賓、高魯爲出席國際聯盟會議代表,(三)任鹿鐘麟、唐生智、朱培德爲編遣委員會常務委員。
8.17(七,一三)
甲、俄軍萬余猛攻札蘭諾爾(謀截斷海拉爾與滿洲里間交通)。
乙、俄人在哈爾濱附近炸死鐵路職工三人。
丙、何成浚自北平赴遼寧,接洽對俄問題。
丁、蔣中正電海外華僑,勸募編遣庫券。
戊、國府明令禁止招兵。
己、擅殺東海縣委之第四旅長譚曙卿在南京被拘。
8.18(七,一四)
甲、俄軍陷吉林東寧縣(旋又爲我軍奪回),密山亦被侵占,札蘭諾爾仍在激戰。
乙、日軍在瀋陽四周演習示威。
8.19(七,一五)
甲、蘇俄請德大使館轉告中國政府,謂中國編組之俄人白軍一再越境攻擊,中國當局應予繳械,幷制止華軍侵犯俄領土。
乙、外交部電伍朝樞向非戰公約各國再報告俄軍侵占我國邊境,以明責任。
丙、行政會議議决任朱綬光爲軍政部政務次長,張惠長爲航署長。
丁、張貞師克漳平、寧洋,朱德率紅軍第四軍二、三兩縱隊(吳胡伍中和)退走。
8.20(七,一六)
甲、俄鐵甲車攻滿洲里,被擊退。
乙、駐美公使伍朝樞晤美國務卿史汀生,說明中俄糾紛原因。駐德公使蔣作賓試與蘇俄談判。
丙、蔣中正召何應欽、鹿鐘麟、方振武、唐生智、朱綬光、韓複矩等,商對俄問題。
丁、蔣中正通電全國,請民衆督促編遣。
8.21(七,一七)
甲、長春日軍不准吉林運兵火車通過。
乙、張作相任防俄軍總司令,萬福麟副之,王樹常、胡毓坤爲第一、第二軍長。
丙、中政會通過(一)任李培基爲綏遠省政府主席。(二)中政會八組委員名單。
丁、紅軍第五軍彭德懷占江西萬載(一作8.30)。
戊、四川紅軍鄺繼勛部被鄧錫侯、黃隱在西充擊潰東走(旋入湖北)。
8.22(七,一八)
甲、圍攻綏東之俄軍被擊退,西路俄鐵甲車又侵入滿洲里。
乙、北平日使館聲明,中國在南滿鐵路運兵幷無留難,惟須照章納費。
丙、外交委員會討論對俄方針,仍主和解决,但須謹慎應付。
丁、廣東西江香港風灾甚钜。
8.23(七,一九)
甲、日本繼續向遼寧增兵。
乙、俄軍陷吉林密山。
8.24(七,二○)
甲、外交部再請德政府詰問俄軍行動。
乙、中俄綏芬河戰事沉寂,札蘭諾爾我軍團長陳志新陣亡。
丙、閻錫山召所部各師長在太原開第三區編遣會議。
丁、商震離平赴太原。
戊、紅軍朱德占福建德化。
8.25(七,二一)
甲、俄國特別遠東軍總司令白魯杰(嘉倫)抵伯力。
乙、中央黨部調查黨員總數爲七十九萬余人,計各省二十萬二千三百二十一人,各軍十七萬二千九百九十人,海外四十二萬二千二百二十人。
8.26(七,二二)
甲、俄軍洗劫黑龍江室韋縣各村。
乙、蘇俄答覆德政府質問,謂華軍助白黨侵俄。
丙、王正廷對外報記者聲明中國仍遵守中俄協定。
丁、紅軍第五軍彭德懷、黃公略占江西分宜,縣長被擒。
戊、南京軍械庫(漢西門內老米倉)子彈爆裂。
8.27(七,二三)
甲、駐德公使蔣作賓向德國外交部致送中俄共同宣言稿本,請代征俄國同意。(一)即派全權代表按照中俄協定解决一切問題,(二)中東路現狀依中俄奉俄協定解决,(三)蘇俄推舉新局長副局長由理事委派,(四)立釋爲此次糾紛被捕之人。
乙、國府令嚴禁各省米糧出口。
丙、粵軍改編爲五師,蔣光鼐、蔡廷鍇、香翰屏、餘漢謀、李揚敬任師長。
丁、粵軍旅長陳維遠克福建龍岩,紅軍退走。
戊、江西廣昌被匪攻陷。
8.28(七,二四)
甲、德國駐俄大使VonDirkson將中俄共同宣言稿本送交俄代理外長李維諾夫。
乙、俄軍攻陷吉林汪清縣。
丙、上海市黨部因胡適發表批評孫中山學說及國民黨文字,呈請中央懲辦胡氏。
丁、紅軍賀龍占湖南慈利。
8.29(七,二五)
甲、俄方提出中俄共同宣言修正案,不允即行改派中東路之新俄局長以代舊任,除非中國亦更換現任督辦。
乙、中常會議决:(一)准蔡元培辭監察院院長,以趙戴文爲國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二)嘉獎東北將士。
丙、各地舉行南京條約八十七年紀念。
丁、北平軍警捕改組派。
戊、日本任佐分利貞男爲駐華公使。
8.30(七,二六)
甲、英駐美大使ErmeHoward照會美國務卿史汀生,聞中國不允考慮恢復中東路原狀,列强調處難期生效,反予俄國以用兵口實,目前應等待中俄談判。
乙、鐵道部次長王征被參軍處拘捕,部長孫科辭職(據雲白崇禧自天津出走,曾得王征協助)。
丙、傳蔣中正衛隊有謀刺行爲。
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海陸豐暴動領導人彭湃、楊殷等在上海被槍决(8.24被捕)。
8.31(七,二七)
甲、吉林軍奪回汪清,俄軍焚城退走。
乙、東北第一軍王樹常部自遼寧開赴吉林。
丙、蘇俄準備與中國談判。
丁、蔣中正在上海招待記者否認辭職。
戊、接收天津比租界協定簽字。
己、紅軍朱德再占福建漳平。
8.閩西共産黨在龍岩蛟洋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毛澤東、鄧子恢主之。
9.1(七,二八)
甲、裁撤各地交涉員。
乙、上海共産黨騷動,搗毀申報館。
丙、王正廷聲明中國幷無更換中東路督辦理由。
9.2(七,二九)
甲、王正廷在臨時中政會報告中俄聯合宣言內容,謂一切糾紛依據中俄及奉俄協定解决。
乙、長春日軍大舉演習,關東軍司令田英親任指揮。
丙、國際聯盟大會開幕,伍朝樞當選爲副議長之一。
丁、孫科打消辭意。
戊、林政會議開幕。
己、粵軍陳維遠旅敗紅軍朱德,收復漳平。
9.3(八,一)
甲、外交部電令伍朝樞等,囑在國際聯盟第一日大會提出中俄事件,聲明中國依據非戰公約維持遠東和平之至意。
乙、綏芬河、滿洲里均有俄飛機窺我陣地。
丙、行政院會議,以黎照寰代王征爲鐵道部常務次長。
9.4(八,二)
甲、中政會通過任楊兆泰爲內政部長,朱培德爲參謀總長。准其辭去江西省政府主席。
乙、伍朝樞在國際聯盟大會演說,聲明中國愛護和平苦心,幷希望力去不平,消除隱患。
丙、俄軍又攻札蘭諾爾。
9.5(八,三)
甲、中常會議决除特殊情形之地點及一定時期外,凡新聞紙之一切檢查,一律停止。
乙、日外相幣原與張繼會談,建議訂立互不侵犯條約。
丙、第五十二師吳尚部閻仲儒旅克復慈利,共軍賀龍向桑植潰退。
丁、第五十六師劉和鼎部自安徽開抵厦門剿共。
9.6(八,四)
甲、蘇俄外長李維諾夫發表聲明,中俄共同宣言如不照俄方意思修改,不再開談判,中國不願立簽共同宣言,系第三國阻止。
乙、王正廷表示中國不反對俄國選派中東路新局長,但須在正式會議開始後發表。對聯合宣言,雙方意見尚未一致。
丙、國務會議議决改組江西省政府,任命魯滌平、劉蘆隱、林支宇等爲委員,魯爲主席,幷以張輝瓚繼魯任第十八師師長(魯部已開入江西,第七師王均部自江西調駐蚌埠)。
丁、四川綦江人民因駐軍郭汝棟壓迫,起而反抗(八月三日曾暴動一次)圍攻縣城。
9.7(八,五)
甲、綏芬河列車被蘇俄飛機轟炸,中國死傷軍兵數十,東寧城同時被兵。
乙、外交部二次照會美、法、英各國,要求商討撤消領事裁判權。
丙、各地舉行辛醜條約紀念。
丁、蔣中正自上海返京(留滬三周)。
戊、紅軍朱德退出福建永泰(福?)。
己、江西南豐爲匪攻陷。
9.8(八,六)
甲、綏芬河中俄戰事未已,車站全部被俄機炸毀。札蘭諾爾亦被炸。
乙、俄人大捕海參崴華僑。
丙、河南商水縣長剿匪陣亡。
9.9(八,七)
甲、俄外長請德大使轉知中國政府,指摘中國軍隊及白俄軍一再侵犯俄境,俄軍爲自衛計,采取堅定報復行動,如續有挑釁行動,中國政府須嚴重注意其可悲之後果。
乙、俄軍猛攻札蘭諾爾,梁忠甲旅禦之。
丙、王正廷宣稱如俄國挑起衝突,中國當立即抵抗。
丁、黑龍江奇幹縣長及其家屬被俄軍擄去。
戊、江西峽江縣被匪攻破,焚劫極烈。
己、國立北平研究院成立,李煜瀛爲院長。
9.10(八,八)
甲、俄飛機在綏芬穆陵間拋擲炸彈。
乙、行政院議决任蔡元培爲北京大學校長(由陳大齊代理),不允北平大學各學院學生改爲獨立大學要求。
9.11(八,九)
甲、德國駐俄大使將中國答覆俄方共同宣言修正案照會送交俄政府,不同意以委派中東路新局長爲簽字共同宣言及舉行正式會議之先决條件,正式會議應在柏林舉行,共同宣言亦須在柏林簽字。
乙、何成浚由北平到太原,接洽時局。
丙、監察院正副院長趙戴文、陳果夫就職。
丁、紅軍第一縱隊林彪等圍攻福建上杭(約五千人,有槍者不足三百人)。
9.12(八,一○)
甲、外交部訓令駐德公使蔣作賓向俄方嚴重抗議俄軍侵擾,責問有無和平談判誠意。
乙、俄軍越綏芬河西侵。
丙、蔣中正令駐宜昌之第四師張發奎部取道津浦鐵路移防隴海鐵路東段(一作9.10)。
9.13(八,一一)
甲、外交部電蔣作賓,請俄方速派代表談判,幷另向蘇俄提出妥協方案,蘇俄可提名一中東路副局長,立即由該路理事會委派,在中俄談判期間會同中國之副局長管理該路(本日由德國駐俄大使轉交俄外長)。
乙、國務會議議决由中央各部會組織蒙藏區域考察團,每年于一定時間分組分區出發考察。
丙、蔣中正令各省于三個月至半年內將各縣保甲一律辦竣。
丁、于右任自上海到西安。
9.14(八,一二)
甲、蘇俄覆牒允更換中東路俄局長,中國亦須更換該路董事長,雙方釋放被捕人員,不得宣傳反對兩國立國主義,阻止白俄侵擾俄邊(由駐德大使交蔣作賓)。
乙、海參崴華僑被俄拘捕系獄者千餘人。
丙、俄人謀炸松花江橋,被護路軍擊退。
丁、楊樹莊自福州赴厦門剿匪,陳國輝陷永春。
9.15(八,一三)
甲、外交部電駐俄代辦夏維崧要求俄政府從速制止俄軍侵擾,又電蔣作賓與王寵惠協商對俄交涉,幷向俄方要求保留緩議我國人民財産之損失。
乙、哈爾濱遠東銀行歇業。
丙、新編第一師曹萬順部開往宜昌。
9.16(八,一四)
甲、王正廷電蔣作賓再與俄方婉商談判前提。
乙、美國助理國務卿詹森晤中國代辦容騤,勸中國對俄妥協,俾談判重開,以免公開衝突(9.24容告詹森,中國不克接受)。
丙、國府明令停止檢查新聞紙。
丁、國府令查封沒收盛宣懷遺産。
戊、任命蔡元培爲北京大學校長(陳大齊代理)(見9.10)。
9.17(八,一五)
甲、蘇俄外長請德國大使轉覆中國,拒絕9.13中國提議,指摘中國出爾反爾,堅持恢復中東路原狀,立即委派俄正副局長,爲交涉再開之必須條件。
乙、駐宜昌第四師張發奎部(約三萬人),不聽命令,向湖南開動。
丙、閻錫山夜宴馮玉祥于晋祠,會商時局,决舉兵反抗中央(時石敬亭在太原頻與何成浚晤談,中央複派賀耀組到西安,商馮軍改編事,閻大感不安,說馮舉兵)。
丁、第五十二師吳尚部閻仲儒旅自慈利進駐大庸,剿賀龍。
戊、日外相幣原與俄大使談中俄問題,勸中俄直接交涉。
己、司法院設立收回法權籌備委員會。
庚、第十三師夏鬥寅部(萬耀煌旅)自湖北黃安進克七裏坪(鄂豫邊區共軍根據地)。
9.18(八,一六)
甲、張發奎通電,主重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指摘政府用人多帝制餘孽,主迎汪兆銘回國。
乙、開往宜昌接防之曹萬順部一團被繳械(一作9.17)。
丙、中波通商友好航業條約簽字,完全以平等互惠爲原則(國府成立後對外第一次之平等條約)。
丁、中政會通過任馬福祥爲蒙藏委員會副委員長。
9.19(八,一七)
甲、俄軍陷綏濱,肆行焚掠。
乙、第六路總指揮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方振武因與改組派有關,在京被監視(翌日裁撤其總指揮部)。
丙、中常會通過未及登記黨員補行入黨辦法。
丁、中央軍官學校學生因反動嫌疑被捕者約二百人,槍斃主謀者二十人。
戊、紅軍朱德及第四軍第一縱隊林彪(團長)、第四縱隊傅柏翠(後由胡少海代傅)大敗閩軍盧新銘,占福建上杭(俘虜千餘人)。
9.20(八,一八)
甲、國府以第四師長張發奎擅調軍隊,免職查辦,以黃鎮球繼任(黃慕松之弟,時任該師旅長,未就)。
乙、蔣中正電勸張發奎勿爲人利用。
丙、廣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師長李明瑞等在貴縣會議,即向粵桂邊境增兵(參看9.27甲)。
9.21(八,一九)
甲、第三師毛炳文部自徐州開南京,第六師方策、第十師方鼎英部沿江西上,監視方振武部。
乙、上海共産黨學生散發傳單,高呼口號,擊毀華商電車三輛。
丙、由汕頭開香港之日輪德裏丸被海盜搶劫。
9.22(八,二○)
甲、胡適因發表「知難行亦不易」,「人權與約法」,「我們什麽時候才可以有憲法」等文,教育部奉令加以警告。
乙、何成浚自晋回平。
丙、第五十二師閻仲儒旅克復桑植,紅軍第二軍賀龍走鄂西。
9.23(八,二一)
甲、路透社莫斯科電,加拉罕宣稱中俄交涉如兩周內無辦法,蘇俄將出兵强占中東鐵路。
乙、遼寧鐵嶺保安隊在戲院與日守備軍衝突,日兵大隊包圍公安局,捕去三十六人。
丙、蔣中正在國府紀念周宣稱,爲黨爲國,死而後已,决不消極。
丁、劉峙在漢口宣稱西北軍向鄂西移動。
戊、陳銘樞趕回廣州,孫科同行,廣州戒嚴。
己、山東省政府主席陳調元宣稱擁護中央,否認辭職。
庚、宋子文發表複任後用于軍政費者,現負債總額一萬三千八百七十二萬元,裁兵公債五千萬。
9.24(八,二二)
甲、第二届中央執行委員汪兆銘、陳公博、王樂平、王法勤、柏文蔚、顧孟餘等發表宣言,主由二届中委行使職權,改組國府,重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否認三月以後一切命令及决議案,反對七千萬編遣庫券(汪兆銘即自法回國)。
乙、西北軍將領劉郁芬、熊斌偕賀耀組、于右任抵京,商編遣及給養問題。
丙、蔣中正令第十師師長方鼎英與第四十四師師長阮玄武對調,第六師師長方策與第四十五師師長鮑剛對調。
丁、閻錫山等設「勞資合一研究會」。
9.25(八,二三)
甲、國府通令各機關用人先盡黨員任用,裁員先裁非黨員。
乙、外交部爲鐵嶺事件向日本抗議。
丙、蘇俄宣言中國軍隊助白俄襲擊俄軍民。
丁、中政會通過任毛光翔、李仲公等爲貴州省政府委員,毛爲主席。
戊、廣東調兵增防西江北江。
己、福建陳國輝陷德化。
庚、石敬亭自山西返抵西安(準備舉兵)。
辛、于右任謂陝西一省已餓死五十萬人。
9.26(八,二四)
甲、王正廷謂中俄爭點仍在中東路局長問題。
乙、遼寧鐵嶺公安大隊長盧振武憤日人暴行,自戕。
丙、劉和鼎師收復龍岩。
丁、第四師張發奎部敗李韞珩旅于湖南石門,續西南走慈利桃源。
9.27(八,二五)
甲、廣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第十五師師長李明瑞等通電宣布獨立(俞早與共産黨相結,共産黨重要人員龔楚、張雲逸、徐冠英、鄧小平及作柏弟作豫均在廣西活動。此次獨立,則系受改組派煽動,響應張發奎)。
乙、紅軍賀龍占湖北巴東。
丙、國際聯盟通過中國代表提案,實行盟約第十九條。
9.28(八,二六)
甲、俄軍入吉林撫遠縣及黑龍江奇幹縣,肆行蹂躪。
乙、日本軍釋放我鐵嶺公安隊官兵。
丙、孫良誠到太原謁馮玉祥、閻錫山。
丁、國民政府以吳醒亞代蘇宗轍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
戊、劉文島乘飛機赴寶慶,晤周斕,商截擊張發奎部。
己、海軍陸戰隊林壽克福建永春。
9.29(八,二七)
甲、方振武舊部第四十五師余亞農旅拘新任師長方策,自集賢關走潜山。
乙、日本政友會總裁田中義一卒。
9.30(八,二八)
甲、馮玉祥、閻錫山同赴五台紫金山(馮受閻利用及改組派勾煽,决反抗中央)。
乙、瑞典駐華公使賀德曼遞國書。
丙、中希商約由駐法公使高魯在巴黎簽字。
10.1(八,二九)
甲、廣西警備師長呂煥炎電廣東當局,表示擁護中央。
乙、俄軍數百人進攻滿洲里,以重炮飛機掩護(共産黨劉伯承組織國際紅軍,助蘇俄軍作戰)。
10.2(八,三○)
甲、俄軍續犯滿洲里,戰况較昨日激烈(傍晚停止)。
乙、中政會議决廣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免職,以呂煥炎繼。
丙、蔣中正電勸李明瑞,勿爲俞作柏利用。
丁、蔣中正調毛炳文爲第八師長,陳繼承升第三師長,朱紹良爲第六路總指揮,即開赴廣東。
戊、國府電第八路軍總指揮陳濟棠及呂煥炎平桂亂。
己、中政會催國府速成立監察、考試兩院。
10.3(九,一)
甲、中常會議决將陳公博、王法勤、柏文蔚、朱霽青、白雲梯、王樂平、顧孟余、陳樹人、潘雲超、郭春濤等交國民政府明令緝拿。
乙、北平京報(馮玉祥機關報)因登載二十四日汪等宣言,被封禁。
丙、薛篤弼自京到平,轉往山西。
丁、滿洲里中俄軍繼續激戰。
10.4(九,二)
甲、第八路總指揮陳濟棠誓師討桂,呂煥炎迎粵軍香翰屏師入梧州。第三師陳繼承部到廣州,第五十師譚道源亦自江西開向韶關。
乙、外交部亞洲司長周龍光奉王正廷命到北平,即赴遼寧,與張學良商對俄方針。
丙、滿洲里戰事稍停。
丁、東京日警捕中國學生一百三十餘人。
戊、英俄複交議定書簽字。
10.5(九,三)
甲、國府免李明瑞職,任命呂煥炎、楊騰輝、黃權分別繼任討逆軍第八路副總指揮、第四編遣分區主任及第十五師師長。
乙、方振武部余亞農旅因第六師之壓迫,向英山逃走。
丙、宜昌新編第一師曹萬順部(岳維峻舊部陝軍)叛變。
10.6(九,四)
甲、中共中央警告陳獨秀,命立即服從中央决議。
乙、俄軍再猛襲滿洲里。
丙、陳濟棠到梧州,處理對俞作柏軍事,李明瑞到柳州,說楊騰輝合力反抗中央(楊不允)。
10.7(九,五)
甲、汪兆銘電各級黨部討蔣。
乙、西北軍孫良誠部向洛陽集中。
丙、湖北軍隊向襄陽移動,河南軍隊分向南陽郾城移動,防禦前進之西北軍。
丁、滿洲里又平靜。
戊、新任駐華日使佐分利貞男呈遞國書。
己、國府通令自明年一月一日始,凡帳目契約文書簿據附用陰曆者,法律不生效力。
10.8(九,六)鹿鐘麟、劉郁芬、劉驥、熊斌等自上海秘密赴日本。
10.9(九,七)
甲、馮玉祥部將宋哲元、劉郁芬、孫良誠、石敬亭、孫連仲、龐炳勛、張維璽、劉汝明等電閻錫山、馮玉祥,指責中央施政不顧民生,用人不求賢能,財政不公開,政治不廉潔。
乙、呂煥炎及粵軍向桂平貴縣進攻。
丙、德政府分致中俄通牒,提議兩國拘禁人民,交換釋放,藉以緩和兩國感情,爲和解初步。
丁、國府令自本年十月十日起施行「鄉鎮自治施行法」及「區自治施行法」。
10.10(九,八)
甲、閻錫山、馮玉祥電覆宋哲元等謂所言行政用人諸大端均探本之論,應從長計議,望先行切實編遣,不必以兵戎相見。
乙、宋哲元等再電閻錫山、馮玉祥,歷數蔣中正六罪狀,即日出兵四十萬討伐。
丙、宋哲元等在西安召集國民大會,請馮玉祥複任國民軍總司令,由宋哲元代,幷電慰張發奎、俞作柏,即由宋哲元以馮名義布告分八路討蔣,以另組新政府統一國家爲目的。
丁、宋哲元等電推閻錫山、馮玉祥爲國民軍總副司令(宋爲前方總司令,石敬亭爲後方總司令,孫良誠爲前敵總指揮)。
戊、汪兆銘、陳公博、顧孟余、王樂平、柏文蔚、王法勤等發表爲討蔣告民衆書。
己、蔣中正發表告同胞書,勉國民發揚民族固有特性,遵行 總理所昭示之革命與立國要道(智、仁、勇)。
庚、陳獨秀致書中共中央,謂目前幷無革命高潮時期,應提出總的民主主義口號。
10.11(九,九)
甲、國府下令將鹿鐘麟、劉驥、宋哲元、石敬亭革職拿辦(是日鹿及劉郁芬、劉驥、熊斌到日本長崎,10.20到天津,鹿到旋赴陝西)。
乙、國府下令通緝陳公博、王法勤、柏文蔚、顧孟余、王樂平、陳樹人等十人。
丙、孫良誠軍向東突進,第五路軍第五十一師龔浩部向洛陽東退。
丁、宋哲元等請馮玉祥回陝西,閻錫山赴北平,主持大計。
戊、閻錫山自五台返太原。
己、何成浚自北平赴太原,張學良代表王樹常同行。
庚、任命閻錫山系之朱綬光代理軍政部長。
辛、撤銷楊森查辦令。
壬、派杜錫珪爲考察歐美海軍專員。
癸、何鍵、劉文島等自長沙赴寶慶布置截擊張發奎部軍事。
10.12(九,一○)
甲、晨五時半,三江口俄艦五艘,騎炮兵三千人及飛機襲陷吉林同江(拉哈蘇蘇),我艦被擊沉三隻,另炮艦一隻、駁船七隻、輪船一隻被俘,守軍傷亡五百人,陸戰隊長李泗亭陣亡,俄艦司令亦被擊斃。
乙、蘇俄宣稱華軍襲擊俄境之蘇俄軍及居民。
丙、國府五院長電請閻錫山負責解决西北。
丁、唐生智、朱培德、何應欽電請閻錫山勸馮玉祥入京,幷聲明决心討逆。
戊、朱培德、唐生智通電聲討宋哲元等(第五路軍各師長亦有同樣通電)。
己、閻錫山語何成浚,西北將領通電,事先概不知曉,决再勸宋哲元等勿走極端。
庚、國民軍孫良誠、龐炳勛部入洛陽,第五路軍龔浩師退鞏縣。
辛、薛篤弼致書蔣中正,痛加詆責。
壬、紅軍朱德再占福建永定。
10.13(九,一一)
甲、蘇俄聲明中俄談判未在任何地方進行。
乙、同江守軍潰退富錦,俄軍追擊,死傷頗重。
丙、陳調元、石友三等電討宋哲元等。
丁、楊杰就第十軍長,統第四十七及第四十八兩師。
戊、張發奎部抵湘西漵浦,進向武岡。
己、粵軍入廣西桂平。
10.14(九,一二)
甲、蔣中正發表告全國將士書,謂馮玉祥軍乃統一之最後障礙,值到生死存亡關頭,應一致奮起,同心同德,爲革命而奮鬥,爲黨國而犧牲,爲生存而團結。
乙、蔣中正任顧祝同、蔣鼎文、王均、阮玄武爲第一、二、三、四軍軍長,劉峙、何應欽分任武漢開封行營主任。
丙、閻錫山電覆五院長,望各方相忍,以靖國難。
丁、韓複矩、石友三、馬鴻逵通電聲討石敬亭等。
戊、俞作柏走龍州,李明瑞退出南寧,余部由共産黨員龔楚、張雲逸及俞作豫率領分別退往百色。
10.15(九,一三)
甲、俄軍猛攻黑河。
乙、5.27被捕俄人由東北特區法院宣判,五名處九年徒刑,二十一名處七年,七名處五年,四名(女)處二年刑(10.18俄方予以抨擊)。
丙、孫良誠軍越鞏縣東進,第五路軍退鄭州。
丁、何成浚自太原回北平,當晚赴鄭州,布置軍事。
戊、第十一路總指揮劉鎮華電勸宋哲元等息爭,否則疆場相見。
己、陳濟棠自廣西返廣州。
庚、內政部長楊兆泰、代理軍政部長朱綬光等宣誓就職,趙戴文宣布閻錫山服從中央。
辛、山西省黨部聲討宋哲元等。
壬、國府公布剿匪暫行條例。
癸、江海各華輪,除滬甬綫外,均以被扣運兵停航。
子、山東省立圖書館以聊城海源閣楊氏藏書將運天津售予外人,請省政府挽救(海源閣迭遭兵灾匪患,頗有損失)。
10.16(九,一四)
甲、閻錫山離太原往五台河邊村。
乙、中政會通過任命石友三爲安徽省政府主席。
丙、俄軍攻札蘭諾爾(即退去)。
10.17(九,一五)
甲、俄軍在同江,連日搶掠軍火糧食,本日退走,縱火焚城(同江之役,中國死傷九百六十四人,俄國死傷二百七十五人)。
乙、方本仁奉蔣中正命過北平赴太原。
10.18(九,一六)
甲、外交部長王正廷發表對外宣言,謂大部份有力領袖擁護中央,西北叛亂可不必重視。
乙、西北軍襲鄭州,被第五路軍擊退。
丙、張發奎部到武岡,敗劉建緒等。
丁、前第四十五師師長鮑剛(方振武部)以「護黨救國軍前敵總指揮」名義,煽動駐蕪湖之方振武、柏文蔚舊部,攻擊第三旅韓德勤部,即南退。
戊、第十三師長夏鬥寅在漢口就任討逆軍第二路總預備隊司令職。
10.19(九,一七)
甲、俄機炸富錦,沉中國炮艦一艘(東北艦隊司令沉鴻烈沉船封鎖富錦下游)。
乙、何應欽、唐生智自南京到開封。
丙、蔣中正任張治中爲武漢行營主任,劉峙爲前敵總指揮,何成浚爲第五路副指揮,顧祝同爲第一軍軍長(統第一第二師),蔣鼎文爲第二軍軍長(統第六第九第十一等師,防鄂北)。
10.20(九,一八)
甲、張學良召開軍事會議(張群、周龍光亦參加),决嚴防邊境,不參加內爭,擁護中央,請閻錫山處理西北軍事件。
乙、汪兆銘、陳公博、王樂平、王法勤、顧孟餘等之第二届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爲討蔣告黨員書。
10.21(九,一九)
甲、中國航空公司滬漢郵航開始。
乙、吉林我軍入同江(鎮守使李杜部,一作10.19)。
10.22(九,二○)
甲、傳蘇俄擬于一個月內武力奪取中東路。
乙、太原各界開討逆大會,請閻錫山即出兵討宋哲元。
丙、北平總工會發生風潮,人力車夫暴動,全市電車幾全被砸毀。是晚宣布戒嚴。
丁、何應欽、唐生智等到鄭州,第二路總指揮劉峙到襄陽,前方已接觸。
戊、紅軍朱德等因第十二師金漢鼎部之攻擊,弃上杭入廣東梅縣。
己、國府公布「工會法」(自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10.23(九,二一)
甲、蔣中正發表對外宣言,政府决于短期內解决一切反動派,各國僑民絕不致受內亂影響。
乙、國府院長譚延闓、胡漢民、戴傳賢、趙戴文發表時局通電,望國民辨明是非邪正,一致鏟除反動。
丙、方本仁由山西回北平,代何成浚主持北平行營事。
丁、第一路總指揮方鼎英(轄第三軍王均部兩師,第四軍阮玄武部兩師騎兵一師)到鄭州即赴郾城布防(阮兼第四十四師長,方振武舊部,約于十一月初開抵魯山,即叛投西北軍)。
戊、第六路總指揮朱紹良率部(第三、第八師)離廣州回南京。
己、哈爾濱二次搜查俄領事館。
庚、德領事代俄抗議,謂同江之役,中國軍隊先攻俄軍,王正廷拒絕接受。
辛、北平人力車夫被拘者一千餘人。
10.24(九,二二)
甲、外交部電令蔣作賓終止與俄接洽。
乙、西北軍張維璽、田金凱進攻鄂北。
丙、廣東飛機三架飛漢口,助中央軍作戰。
10.25(九,二三)
甲、外交部發表對外宣言,詳述中俄交涉經過,中國以和平爲重,蘇俄則反覆狡詐,毫無誠意,複侵擾東三省沿邊,蓄意破壞和平,故其後發生衝突之一切責任,應由蘇俄負之。
乙、國務會議:(一)免衛生部長薛篤弼職。(二)准唐悅良辭外交部政務次長,以李錦綸繼,幷以張我華爲常任次長。(三)改廣州市爲特別市。
丙、西北軍(國民軍)孫良誠、魏鳳樓分向登封臨汝進攻,與中央軍劉桂堂、魏益三等師接觸。
丁、紅軍朱德占廣東梅縣。
戊、舊金山副領事高英夫婦私運鴉片案在南京地方法院審訊。
10.26(九,二四)
甲、西北軍龐炳勛部與中央軍第八軍劉興部(第五十一師龔浩、第五十三師與安俊才騎兵旅)激戰于黑石關。
乙、俄軍屠殺伊穆河卡倫。
丙、第三國際指示中共擴大游擊戰爭,沒收地主土地,武裝農民,推翻地主資産階級政權,建立蘇維埃形式之工農專政。
丁、陳獨秀致書中共中央,謂須有適合過渡時期之總的政治口號,方能爭取群衆,不當以「爲組織蘇維埃而鬥爭」作行動口號。
戊、北平新晨報館被封(該報爲閻錫山機關報)。
己、第十三師自湖北黃安開抵河南信陽。
庚、臺灣霧社山胞以不堪壓迫,發生暴動,襲殺日人百余(歷時四月始平)。
10.27(九,二五)
甲、蔣中正發表宣言,决遏滅惡化勢化,鏟除封建軍閥。
乙、西北軍孫良誠部梁冠英、程心明猛攻登封,與第九軍何成浚部(第十四師劉春榮、第五十四師魏益三)激戰。
丙、粵軍蔣光鼐師收復梅縣,紅軍朱德等敗走。
丁、鄂東紅軍占廣濟。
10.28(九,二六)
甲、國府特任閻錫山爲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
乙、蔣中正自南京赴漢口督師,幷發討伐馮玉祥軍誓詞及通電。國府主席由譚延闓代理,總司令由朱培德代理。
丙、中央軍開始向西北軍總攻擊。
丁、皖匪陷正陽關,稱護黨軍(系受柏文蔚煽動)。
戊、蔣中正委吉鴻昌爲寧夏省政府主席。
10.29(九,二七)
甲、西北軍梁冠英、程心明占領登封,魏益三師退密縣。
乙、劉和鼎師收復福建永定,紅軍西走。
丙、太平洋國交討論會(即太平洋學會)在東京開會,中日代表有爭論。
丁、張學良覆加拉罕10.25來電,願依奉俄協定商談,幷請將8.29所提條款見告。
10.30(九,二八)
甲、蔣中正自南京抵漢口。
乙、第十軍第四十七、第四十八師王金鈺、徐源泉,擊退圍攻臨汝之西北軍張自忠、魏鳳樓部。
丙、粵軍余漢謀師開陽山連山一帶,防張發奎軍(按:先是余氏一度遭陳濟棠疑忌扣壓旋獲釋)。
丁、中政會議决:(一)設全國民食委員會,由譚延闓、胡漢民、戴傳賢、陳果夫等組織之。(二)任命張難先、仇鰲爲考試院銓叙部正副部長。(三)任命林雲陔爲廣州特別市市長。
戊、俄軍飛機在富錦投彈,軍艦發炮猛攻,守軍敗退。
己、謝米諾夫到瀋陽。
10.31(九,二九)
甲、俄軍陷吉林富錦縣城(11.3退去)。
乙、蔣中正自漢口北上視察戰事。
丙、何應欽自南京到太原,促閻錫山就海陸空軍副司令,方本仁亦自北平到達(閻態度轉變)。
丁、張發奎軍入廣西境,抵龍勝。
戊、中常會議决:(一)解散廣西省執行委員會,派呂煥炎等爲該省黨務整理委員,(二)電慰討逆前方武裝同志。
己、中英互致照會,英國正式交還鎮江英租界。
庚、駐墨西哥公使李錦綸照會墨政府請放弃在華領事裁判權。
辛、公使團議决派代表參加改組臨時法院會議。
壬、美國代表蕭威爾在太平洋國交討論會提議于津滬等六處設特別法庭,法官由國際法庭推出專家任之,不限國別,爲撤廢領事裁判權之預備。
癸、紅軍朱德在廣東梅縣,爲蔣光鼐部所敗,紅軍團長劉安康死之(時朱與毛澤東不和。十一月下旬朱德複入江西)。
10.?江西吉安綏靖大隊長羅炳輝叛變,投入紅軍(所部編爲工農紅軍獨立第五團,旋改爲第六軍第二旅長)。
11.1(一○,一)
甲、閻錫山自五台返太原,晤何應欽,仍主和平。
乙、馮玉祥在太原晋祠告英記者,河南戰事責任自負十分之六,余由閻錫山任之。
丙、汪兆銘函譚延闓,痛詆蔣中正(汪于九月回國)。
丁、蔣中正到郾城(遂平土匪曾拆路軌,被擊退)。
戊、陳濟棠赴梧州與呂煥炎商防堵張發奎部。
己、中東路貨車在太平嶺被俄黨埋彈炸毀六輛,俄軍猛攻東寧。
庚、英、美、法、荷公使拒絕外交部9.7法權照會。
辛、太平洋國交討論會討論撤銷在華領事裁判權之手續及時間問題。
11.2(一○,二)
甲、西北軍孫良誠部張仁山(豫西土匪)占領密縣,進迫新鄭,第一軍顧祝同部自漢口、第十一路劉鎮華部自新鄉兼程赴援。
乙、王樹常軍擊退富錦東寧俄軍。
11.3(一○,三)
甲、蔣中正到許昌,令在豫各部隊統歸唐生智指揮。
乙、西北軍占領新鄭,即被擊退。
丙、陳銘樞赴梧州,商堵截張發奎部(六日回粵)。
11.4(一○,四)
甲、唐生智親率所部與西北軍龐炳勛劇戰于鞏縣。
乙、西北軍田金凱部占鄂西鄖陽。
丙、上海嚴捕改組派(陳嘉佑已被拘)。
丁、太平洋國交會討論東北問題。
11.5(一○,五)
甲、路透社發表馮玉祥談話謂彼與閻錫山完全合作,一致對蔣中正,事先已有籌商,待軍事勝利,即同往北平(該社記者雲馮有無綫電指揮河南戰事)。
乙、閻錫山通電就陸海空軍副司令職。
丙、中央軍顧祝同部(第一第二兩師)及萬選才等師反攻密縣。
丁、石友三在蚌埠就津浦路警備司令。
戊、粵軍蔡廷鍇、香翰屏等師自梧州北開(張發奎部已占平樂)。
己、余亞農(方振武舊部)再陷黃梅(上月二十八日曾陷一次)。
庚、第五師十三旅敗鮑剛(方振武舊部),克徽州。
辛、國府下令粵漢鐵路收歸國有。
壬、太平洋國交會繼續討論東北問題。
11.6(一○,六)
甲、中央軍繼續與西北軍在密縣附近激戰,王金鈺師猛攻密縣登封間之參駕店,飛機投彈轟炸。
乙、蔣中正委岳維峻爲陝西招撫使,樊鐘秀爲陝西剿匪司令。
丙、張學良接濟中央軍軍火三十車。
丁、張學良表示,對俄外交全聽中央主持。
戊、蘇俄革命紀念(本月七日)暴動陰謀在哈爾濱破獲,逮捕敢死團多人。
己、中政會議决:(一)任命淩冰爲古巴公使。(二)任命梁史、楊騰輝等爲廣西省政府委員。
庚、招商局廣濟輪在浙江洋面被劫。
辛、太平洋國交會討論上海租界問題。
11.7(一○,七)
甲、閻錫山否認馮玉祥與路透社記者談話。
乙、蔣中正到禹縣視察,即回許昌。
丙、西北軍張維璽、田金凱迫老河口,中央軍第二軍蔣鼎文部(
第六第九第十一等師)集中襄陽。
丁、鄂東共産軍攻大冶,被擊退。
戊、張學良再電加拉罕,請將8.29條款見告(加仍不覆,以待中國內戰之變化)。
11.8(一○,八)
甲、閻錫山突患霍亂症,停止會客,馮玉祥被幽禁。
乙、閻錫山再聲明否認馮玉祥與外報記者之閻馮合作之談話。
丙、蔣中正到鄭州,赴隴海綫視察,即回許昌。
丁、第八師毛炳文部自漢口開赴許昌,湘軍二旅亦向河南增援。
戊、班禪自東蒙古抵瀋陽。
己、美國教士M.Kreutzin在鄂東湋源口爲方振武舊部(余亞農)所虜。
庚、鄂東共産黨占陽新。
辛、上海浦東日本紗廠工人罷工。
11.9(一○,九)
甲、西北軍宋哲元率魏鳳樓馮治安部與中央軍徐源泉師劇戰于臨汝。
乙、困守密縣之西北軍張仁山降。
丙、張發奎部與桂林楊騰輝師聯合,分兵東進。
丁、常德第五十二師吳尚之一部嘩變,槍殺旅長王霈、團長唐鉞(第四路總指揮何鍵等令吳尚解職)。
戊、中英照會協定賠償一九二七年鎮江英人損失六萬八千元。
己、第三次太平洋國交討論會閉幕。
11.10(一○,一○)
甲、蔣中正下令猛攻登封。
乙、蔣中正令黃河北岸各軍俱歸閻錫山節制。
丙、太原各界舉行慶祝陸海空軍副司令閻錫山就職紀念大會。
丁、北平香山發現遼石刻。
11.11(一○,一一)
甲、西北軍三路向密縣、郟縣、臨汝反攻。
乙、汪兆銘在香港與白崇禧、李宗仁、黃紹竑實行合作,李已赴龍州。
丙、湘軍許克祥師收復江西寧岡,敗紅軍。
丁、江寧地方法院判决高英運烟案,處徒刑七年,其妻處徒刑四年。
戊、財政部美顧問甘摩爾提出「中國逐漸采行金本位幣制法草案」。
己、曾廣鈞卒于湘陰。
11.12(一○,一二)
甲、蔣中正赴密縣視察,唐生智、方鼎英、顧祝同、何成浚、楊杰均在前綫督師。
乙、墨西哥政府聲明放弃在華領事裁判權。
11.13(一○,一三)
甲、中政會議决改組雲南省政府,仍以龍雲爲主席。
乙、荷使歐登科離平回國,丹麥公使高夫曼繼任領袖公使。
丙、美使馬慕瑞辭職,詹森繼任。
丁、余亞農三陷黃梅,焚掠極慘。
11.14(一○,一四)
甲、中國政府照會蘇俄,聲述六事:一、中國遵守非戰公約,從未對俄采取挑釁行動;二、俄軍進攻中國領土,華軍幷未還擊;三、否認9.25 及10.12俄方對華軍指摘;四、中國建議組織中俄混合委員會,由中立國人士任主席,調查幷確立致成嚴重狀態之責任;五、中俄軍各後退三十英哩,以維邊境和平;六、如俄方同意上述建議,中國願將爭端交由中立公正方面調處。
乙、張學良增派防俄軍三旅。
丙、外交部呈中政會,自日使佐分利到任之日起,如三個月內中日新約不成,即宣布舊約失效。
丁、中常會議决:(一)推孫科、吳鐵城、戴傳賢、劉紀文分赴東北西北勞軍。(二)派楊愛源等爲察哈爾省黨務特派員。(三)派龍雲等爲雲南省黨務指導委員。
11.15(一○,一五)
甲、廣西局勢轉變,桂軍呂煥炎、楊騰輝與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合作,張發奎部抵恭城,粵軍自荔浦向蒙山退却,陳濟棠離梧州東返(香翰屏師在藤縣曾被截擊)。
乙、中央軍下總攻擊令,與西北軍在登封劇戰。
丙、西北軍張維璽、田金凱進攻襄陽樊城,中央軍蔣鼎文陳誠師拒之,第二路總指揮劉峙自漢口抵襄陽。
丁、何應欽離太原赴許昌。
戊、鎮江英租界正式收回。
己、中國國貨銀行開業。
庚、中國共産黨開除陳獨秀、彭述之、劉仁靜、高語罕、李孚、鄭超齡、尹寬、馬玉夫、蔡正德等黨籍。陳爲中東路問題,反對中共之「擁護蘇聯」口號。
11.16(一○,一六)
甲、中央軍顧祝同、萬選才克登封,第十軍楊杰師長徐源泉與宋哲元等激戰于臨汝鎮(時宋疑孫良誠與中央通,下令撤兵,閻錫山截留其彈藥)。
乙、李宗仁、黃紹竑、呂煥炎等通電反蔣,李、黃分任第八路總副指揮(汪兆銘等以第二届中央執行委員會名義任命。第一路爲馮玉祥,第二路閻錫山,第三路張發奎,第四路唐生智,第五路石友三)。
丙、蔣中正任孫魁元(殿英)爲新編第十八師師長。
丁、俄機二十七架炸斷滿洲里、札蘭諾爾、海拉爾間之鐵路。
戊、教育部諮請外交部廢止1924.2.6之日本對華文化事業協定及1925.5.4換文(以日本幷非將庚子賠款退還中國,其支配管理悉歸日本,侵損中國國權)。
11.17(一○,一七)
甲、西綫俄軍陷滿洲里,東綫陷吉林密山。
乙、中央軍第四十八師徐源泉部克臨汝鎮。
丙、西北軍張維璽、田金凱部迫近襄陽。
丁、劉鎮華奉蔣中正命到太原晤閻錫山。
戊、廣州第八路總指揮陳濟棠忠告廣西將領,勿與張發奎合作(
梧州粵軍均撤回,即被桂軍占領)。
11.18(一○,一八)
甲、王正廷談本年底决宣布撤消領事裁判權。
乙、中央執行委員會發慰勞東北前敵將士及討逆前敵將士書。
丙、第五路軍克偃師,蔣中正到鞏縣黑石關視察。
丁、劉峙下鄂北攻擊令。
11.19(一○,一九)
甲、俄軍占領札蘭諾爾,旅長韓光第、團長季英、林興青及全軍二千人戰歿。
乙、中央軍第四十七師王金鈺部占領洛陽。
丙、襄樊西北軍張維璽、田金凱後退。
丁、陳銘樞、陳濟棠電請中央派兵入粵,幷宣布自11.21 起封鎖西江十四天。
戊、國府明令嘉獎唐生智、劉興、徐源泉、王金鈺等。
11.20(一○,二○)
甲、防守滿洲里之梁忠甲旅向蒙古草地一帶退却。
乙、中政會請中執會選任朱培德、唐生智爲國民政府委員。
丙、廣東西江戒嚴。
丁、紅軍朱德再攻福建上杭,失利。
戊、大刀會匪陷南京附近之溧陽(11.22 收復)。
己、武進無錫交界之雪堰橋被太湖匪洗劫。
11.21(一○,二一)
甲、俄飛機侵入海拉爾。
乙、哈爾濱交涉員蔡運升到海參崴與俄代表希馬諾維斯克會談。
丙、美國務卿史汀生告伍朝樞,中國不應拒絕俄國于中俄正式會議前委派中東路局長。
丁、日本大藏省公布明年一月十一日施行黃金解禁。
11.22(一○,二二)
甲、哈爾濱交涉員蔡運升照會俄代表希馬諾維斯克,全部接受俄方初步條件:一、按照 1924 中俄協定恢復衝突前中東路原狀,二、立即令俄方推薦之中東路正副局長依中俄及奉俄協定複職,三、立即釋放被捕俄人。
乙、中央軍第四十八師占領河南新安。
丙、鄂北中央軍蔣鼎文陳誠趙觀濤師克復老河口穀城。
丁、蔣中正自河南回漢口。
戊、陳銘樞、陳濟棠、譚道源等通電討李宗仁張發奎等。
己、招商局公平輪在鎮江被日輪撞沉。
庚、國府公布民法物權篇。
11.23(一○,二三)
甲、防守滿洲里之梁忠甲旅經日本領事與俄方洽商,全部繳械,梁本人避由日本領事館收留。
乙、蔣中正自漢口返京。
丙、第九、第十一兩師克鄂北南漳保康。
丁、蔣中正任葉開鑫爲第五十二師師長。
11.24(一○,二四)
甲、王正廷發表英文聲明書,否認華軍對俄先有挑釁行爲。
乙、海拉爾被焚掠,守軍東退博克圖,傷亡萬餘人,海拉爾被俄軍占領。
丙、李宗仁、張發奎、黃紹竑會商攻粵。
丁、第三師陳繼承部自京開粵增援。
戊、石友三就安徽省政府主席。
11.25(一○,二五)
甲、蘇俄代外交委員長李維諾夫向張學良提出舉行中俄會議條件,要求恢復中東路俄局長權力,立即釋放被捕俄人。
乙、國府電非戰條約簽字國家,列舉俄軍侵擾邊境,屠戮人民,破壞非戰公約等罪行,盼采取適當步驟予以制止懲處。
丙、蔣中正自漢口抵南京。
11.26(一○,二六)
甲、哈爾濱交涉員蔡運升自海參崴携俄方條件到瀋陽,張學良電告俄國,完全承認11.22蔡運升所提條件。
乙、美國務卿史汀生再向英、法、義、日、德建議共同勸告中俄停戰,英法義同意,11.29日德不贊成。
丙、東北民衆電美總統及非戰條約各國,宣布蘇俄暴行。
丁、中央軍第六十六師劉茂恩部克澠池。
戊、廣東飛機炸梧州,死傷八人。
己、開灤煤礦罷工(要求增加工資)。
庚、徐維震就上海臨時法院院長。
11.27(一○,二七)
甲、中國代表晤國際聯盟秘書長德魯蒙,商制止俄軍進犯事。
乙、駐德公使蔣作賓經德外部向蘇俄提議組織共同調查委員會。
丙、中央軍第六十六師劉茂恩部克觀音堂。
丁、蔣中正委楊杰爲右路指揮官,統轄豫西各軍。
戊、鄂西紅軍陷石首。
己、法使再照覆,不允放弃在華領事裁判權。
庚、法使瑪泰爾調日,魏爾登繼任。
11.28(一○,二八)
甲、俄代外長李維諾夫電覆張學良11.26電,推薦葉米沙諾夫、艾斯孟德複任中東路正副局長,盼即認可;幷請派代表前往伯力與俄代表希馬諾維斯克商談有關恢復中東路原狀,釋放俄人手續及正式會議之時間地點。
乙、俄飛機在博克圖投彈。
丙、俄軍攻吉林東寧。
丁、何應欽自上海赴粵,石友三、毛炳文部陸續向廣州開動。
戊、中常會開除改組派王法勤、柏文蔚、朱霽青、白雲梯、王樂平、顧孟余、陳樹人、潘雲超、郭春濤九人黨籍。
己、汪兆銘通電爲俄事攻擊蔣中正,勸即引退。
庚、川民通電請收回內河航權。
辛、江蘇省黨部執行委員三人被捕。
11.29(一○,二九)
甲、王正廷談我已向俄提兩辦法:(一)組織混合調查團,(二)中俄軍各退三十裏,幷否認張學良承認俄方要求。
乙、德國駐俄大使將 11.14 中國提議轉交李維諾夫(11.26 自柏林發來),李維諾夫複拒,謂張學良已承認直接交涉之初步條件。
丙、蘇俄飛機十六架炸博克圖。
丁、新任駐華日使佐分利貞男在日本箱根暴卒(一說被殺,佐分利同情中國,主中日合作)。
11.30(一○,三○)
甲、蔡運升、李紹庚奉張學良命自瀋陽回哈爾濱轉往綏芬河、雙城子。
乙、厦門破獲共産黨機關。
丙、中央軍右路指揮官楊杰進至河南陝縣。
12.1(一一,一)
甲、美國務卿史汀生分別照會非戰公約簽字國,盼中俄雙方克日停止軍事行動,由和平方式解决糾紛(昨已向中俄提出)。
乙、唐生智、宋哲元、劉文輝等七十餘人通電主息內爭以對俄,實行反蔣(12.4發表)。
丙、張發奎部經廣西賀縣懷集進抵廣東四會。
12.2(一一,二)
甲、哈爾濱交涉員蔡運升等在俄屬雙城子晤蘇俄駐伯力交涉員希馬諾維斯克。
乙、奉命援粵之石友三部第二十四師二萬餘人在浦口叛變,焚劫後即北退(石原擬乘蔣中正前來訓話時,予以劫持,陰謀泄漏,遂叛,複疑南京已有準備,不敢渡江,實則南京甚爲空虛)。
丙、唐生智、劉文輝等五十餘人(無西北軍將領)電請蔣中正幡然改圖,立即罷兵。
丁、中央軍第六十師劉茂恩部進逼潼關。
戊、中常會令解散江蘇省黨部。
己、英外相韓德森在下院表示,願與中國談判撤消領事裁判權。
庚、內蒙青年党阿明泰、成德占據海拉爾獨立。
辛、上海國家主義派滋擾。
壬、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河北房山周口店發現人猿頭骨(即「北京人」)。
12.3(一一,三)
甲、蔡運升與希馬諾維斯克在雙城子簽定草約,中國撤換中東路督辦呂榮寰,俄亦另派正副局長,原正副局長改任中東路其他職務,中俄均嚴守1924中俄及奉俄協定(蔡即回哈爾濱轉往瀋陽)。
乙、蘇俄覆12.1美國照會,謂已與奉天當局成立協議,拒絕他國干涉。
丙、外交部照覆美法政府,聲明遵守非戰條約。
丁、中央軍右路指揮官楊杰自河南陝縣東退(王均、王金鈺、郝夢齡、楊勝治等師均東撤)。
戊、石友三通電攻擊國民政府,宣布就任中國國民黨第二届中央執行委員會所任命之護黨救國軍第五路總司令(12.8發表)。
己、唐生智等通電擁汪兆銘、聯張發奎(九日發表,按唐此舉,除與改組派聯絡外,蔣方震爲主要策動者)。
庚、石友三軍之另一部在安慶嘩變,即向北退走。
辛、李宗仁、黃紹竑抵肇慶。
12.4(一一,四)
甲、唐生智發告全國將士書,擁護汪兆銘,擁戴閻錫山。對蔣中正推崇其軍事才能,惟政治非其所長,複受譚延闓、胡漢民之累,表示惋惜。對馮玉祥,詆其爲專制魔王,只知有己,不忠于黨,欺騙人民,應促其反省。幷指南京政府爲非法政府。
乙、張發奎軍抵廣東清遠。
丙、上海南市電燈廠被滋擾。
丁、蔡運升、李紹庚自雙城子到瀋陽。
12.5(一一,五)
甲、唐生智通電就中國國民黨第二届中央執行委員會所任命之護黨救國軍第四路總司令。
乙、韓複矩、馬鴻逵等通電響應唐生智、石友三。
丙、宋哲元、孫良誠等電石友三表示援助。
丁、傅作義、蘇體仁奉閻錫山命自天津赴東北(與張學良接洽)。
戊、中央軍劉茂恩師自潼關退靈寶(12.18北渡黃河入山西)。
己、蔣中正委馮軼裴爲第二十二路總指揮,防津浦路石友三軍(
第三、第五師之一部已自南京開赴浦口浦鎮)。
庚、齊燮元發表時局通電。
辛、中央監察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開會,即閉會。
壬、匪陷皖南黟縣。
癸、張學良電李維諾夫,同意12.3雙城子協議,即派蔡運升與希馬諾維斯克詳議。
12.6(一一,六)
甲、許崇智電勸蔣中正引退,幷電粵將領覺悟。
乙、唐生智任命徐源泉、王均、何鍵、劉興爲第一、二、三、四方面軍總指揮,阮玄武、魏益三、夏鬥寅、龔浩、門炳岳、楊虎城、周斕、萬選才、任應岐、孫殿英、劉桂堂等二十一人爲軍長(按此時王均、楊勝治、夏鬥寅等態度均動搖,與唐有諒解,唐複以湖北地盤餌徐源泉)。
丙、唐生智電劉峙要求讓出武漢(唐部即自鄭州南下,蔣中正曾電令劉峙,于必要時自武漢退守九江)。
丁、楊杰、方鼎英、徐源泉、王金鈺、王均等通電討唐生智。
戊、韓複矩、石友三電西安石敬亭解釋誤會(十月韓石曾電討石敬亭)。
己、何成浚自洛陽到青島,與自上海前來之陳調元、劉鎮華、趙戴文會晤。
庚、蘇俄代理外長李維諾夫電複張學良已派伯力交涉員希馬諾維斯克與蔡運升會晤。
12.7(一一,七)
甲、國民政府下令拿辦唐生智。
乙、閻錫山表示党事國是應由黨人國人解决,武力居于服從多數地位,永泯糾紛。
丙、北平唐生智第五路軍留守處改名爲護黨救國軍第四路留守處。
丁、何鍵、周斕等湖南將領通電主息兵禦侮(何鍵拒與唐生智合作)。
戊、蔣中正任夏鬥寅爲第十三軍軍長。
己、萬倚吾旅在鄂西宜都稱護黨救國軍,進攻宜昌,被彭啓彪旅、范石生師擊敗。
庚、常州第四旅第十二團營長彭建章、李炳新受反蔣派居正、蔣尊簋運動,稱江浙聯軍,截斷滬寧鐵路,即南退(居正等又煽動上海警備司令熊式輝部第五師營長錢子壯叛變)。
辛、海澄輪在廣東大鵬灣被盜焚劫,死傷約百人。
12.8(一一,八)
甲、蔣中正發表談話謂負責掃除党國叛逆,决不引退。
乙、閻錫山電蔣中正,對豫事表示慨然,願惟命是從。
丙、趙戴文、劉鎮華自南京到北平,即赴太原。
丁、韓複矩通電就任護黨救國軍第九路總司令。
戊、石敬亭電覆韓複矩、石友三,謂今年五月韓石倒戈乃苦肉計。
己、何應欽、陳濟棠、朱紹良等通電討汪兆銘。
庚、蔣中正任楊虎城爲第十七軍軍長。
辛、廣州附近戰事開始,張發奎占花縣。
壬、美軍艦到南京,美國僑民七十三人撤往上海。
癸、國府派莫德惠爲中俄正式會議全權代表。
12.9(一一,九)
甲、外交部派蔡運升爲中俄預備會議代表,蔡即由瀋陽經哈爾濱、綏芬赴伯力。
乙、中東路督辦呂榮寰去職,以郭福綿代。
丙、蔣中正發告全體將士書,决奮鬥到底。幷另電勸唐生智部師長劉興、龔浩反正。
丁、蔣中正電覆閻錫山,謂軍事確有把握,决奮鬥到底。
戊、第二師自漢口開抵浦口與石友三軍戰于滁州。
己、陳調元表示服從中央(蔣中正任陳部阮肇昌爲第五十五師師長,防守魯南)。
庚、何鍵否認列名于唐生智等通電,幷宣布擁護中央。
辛、滬寧路上行車因路軌被毀,在黃渡出軌。
壬、中外改組上海臨時法院會議在外交部開會。
癸、韓麟春卒于瀋陽。
子、中共發動反軍閥戰爭周,號召武裝保衛「蘇聯」。
12.10(一一,一○)
甲、蔣中正發告前方將士書,誓滅唐生智。
乙、閻錫山電蔣中正,謂服從中央,矢志不渝,共同奮鬥,幷謂原擬與張學良發電主党事由黨員解决,國事由國人解决,武力居于緩衝地位,恐各方誤會,未發。
丙、廣東北江戰事粵軍不利,黃紹竑、白崇禧桂軍進至軍田赤泥。
丁、宋哲元、孫良誠等受汪兆銘電,促宣布即日反攻。
戊、四川楊森及江西魯滌平等分別通電討唐生智。
己、杭州發生騷動。
庚、常州叛兵踞宜興城。
辛、獨立第四旅在浦口繳械。
壬、國民黨員百餘人自稱奉第二届中央執行委員會命令,接收河北省黨部,被軍警包圍,逮捕九十餘人。
癸、英向美商保護在華僑民問題(日本表示尚無必要,美表示將撤退危險地區居民)。
子、日本任小幡酉吉爲駐華公使,中國各地民衆紛紛反對。
醜、財政部甘摩爾設計委員會提出稅收意見書(十九年十月一日發表)。
寅、共産黨陳獨秀發表「告全黨同志書」,指責史達林政策在中國之錯誤。
12.11(一一,一一)
甲、中央軍第六路(第八師毛炳文)擊破廣東北江張發奎軍。
乙、趙戴文電方本仁,謂閻錫山决消滅改組派。
丙、山西省黨部通電討唐生智。
丁、蔣中正委門炳岳爲第五十七師師長(門爲唐生智部旅長)。
戊、中央軍攻入宜興城,叛兵團長王錫賫被捕。
己、特派伍朝樞爲簽訂撤消在華領事裁判權條約全權代表。
庚、上海共産黨騷動。
12.12(一一,一二)
甲、中央常會議决:(一)開除汪兆銘黨籍幷通緝,(二)通緝許崇智、鄒魯、居正、謝持。
乙、廣東北江張發奎軍潰敗,中央軍第六路占花縣。
丙、趙戴文電蔣中正,謂閻錫山始終擁護中央,幷出兵討唐生智。
丁、蔣中正電閻錫山共同奮鬥,相信可于短期內消滅叛逆。
戊、蔣中正委王金鈺爲第九軍軍長,徐源泉第十軍軍長,楊杰爲開封行營主任。
己、徐源泉王金鈺等攻剿駐臨汝郟縣之匪軍孫殿英、王振(孫王均附唐生智)。
庚、馮玉祥函勸蔣中正下野。
辛、鹿鐘麟、劉鬱芬等經山西秘密到潼關。
12.13(一一,一三)
甲、粵軍敗桂軍黃紹竑等于三水。
乙、西北軍吉鴻昌部敗萬選才師于靈寶。
丙、蔣中正任何成浚爲第五路總指揮。
丁、何成浚電勸唐生智立釋兵柄(電中追述唐去年再起經過,曾對蔣矢忠矢慎,雲有生之日,皆報蔣之年)。
戊、閻錫山派謝宗周接任平漢路局長。
己、紅軍占湖北大冶。
庚、匪陷安徽黟縣。
辛、陳國輝部陷福建永春。
壬、胡適之「人權論集」序成。
12.14(一一,一四)
甲、駐美公使伍朝樞三晤美國務卿,商撤銷在華領事裁判權(美主分期撤銷)。
乙、海拉爾蒙古新舊黨衝突,俄軍助新黨。
丙、黑龍江省政府主席萬福麟槍斃謀亂之自治軍領袖劉鳳池。
12.15(一一,一五)
甲、閻錫山部孫楚、楊耀芳等師向豫北出動。
乙、何應欽自廣州北返,轉往漢口主持軍事。
丙、何成浚自南京到漢口,就第五路總指揮職。
丁、蔣中正任命獨立旅旅長高桂滋、李韞珩、李雲杰、羅霖爲新編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及二十二師師長。
戊、共産黨陳獨秀、彭述之、鄭超麟、馬玉夫等八十一人發表「
我們的政治意見書」,反對史達林派、機會主義、官僚主義的領導,主張召回托洛斯基等反對派,恢復其領導工作,重新審查中國革命過去的教訓,幷决定新的政治路綫。
12.16(一一,一六)
甲、中俄預備會議在伯力開幕,俄爭護路權。
乙、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告全體黨員書,打破歷來軍閥政治,維持革命中心勢力。
丙、廣東第八路軍(蔣光鼐師)及海軍克肇慶。
丁、北平警備司令部奉閻錫山令,解散唐生智之護黨救國軍第四路總司令部留守處。
戊、陳調元、劉珍年等通電討唐生智。
己、楊杰、徐源泉、王金鈺、夏鬥寅、萬選才、王均、方鼎英、蔣鼎文、趙觀濤、楊虎城、劉茂恩、馬鴻逵電請劉峙、何成浚入豫,主持討唐軍事。
庚、古巴公使庇德賴遞國書。
12.17(一一,一七)
甲、蔣中正電慰國人,謂張發奎及桂系全部崩落,唐生智、石友三叛亂撲滅在即。
乙、唐生智自鄭州南退許昌(擬入湖北,奪取武漢,同時受閻錫山部威脅),王金鈺、魏益三等部入鄭州。
丙、津浦綫石友三軍退臨淮關,中央第二十二路軍追進。
丁、宋哲元等通電推鹿鐘麟爲代理總司令,所部編爲三軍團。
戊、行政院議决永遠禁止發行「清史稿」。
己、中國不同意日本以小幡酉吉任駐華公使。
12.18(一一,一八)
甲、中俄伯力會議,俄方推舊中東路局長任該路理事長。
乙、閻錫山部第三十三、第三十九兩師在新鄉集中。
丙、第二路總指揮劉峙自漢口赴信陽。
丁、中央監察委員會常會通過開除汪兆銘黨籍幷通緝案。
戊、中政會通過任戴傳賢、邵元沖爲考試委員會正副委員長。
12.19(一一,一九)
甲、蔣中正令韓複矩、何成浚、劉鎮華、徐源泉、石友三、王均、王金鈺、劉春榮、方鼎英、魏益三、劉桂堂等歸閻錫山節制。
乙、粵軍蔡廷鍇師再占梧州。
丙、西北軍吉鴻昌自潼關東進閿鄉。
12.20(一一,二○)
甲、閻錫山、張學良、劉鎮華、陳調元等十人通電,擁護中央,消滅改組派(旋韓複矩、石友三等亦請列名)。
乙、唐生智部集中平漢綫駐馬店附近。
丙、韓複矩電蔣中正,遵命受閻錫山指揮。
丁、國務會議明令獎勵粵戰將士,幷通緝許崇智、鄒魯、居正、謝持。
戊、各地紛起反對小幡任駐華日使(日外相幣原仍不欲撤回)。
己、中俄伯力會議,俄無撤退滿洲里、海拉爾軍誠意。
12.21(一一,二一)
甲、大部晋軍分兩路積極向豫北晋南出動,豫北由孫楚指揮,晋南由關福安指揮(防止西北軍東出)。
乙、蔣中正以楊勝治代方鼎英任第四十四師師長。
丙、方本仁到太原。
丁、因張學良之請,國府已取銷梁士詒、顧維鈞、王克敏通緝。
戊、四川鄧錫侯部逼重慶。
己、上海法院會議,英、美、法三國聯合反對改組。
庚、利昌輪在粵洋遭風沉沒,搭客船員二百六十餘人均溺斃。
12.22(一一,二二)
甲、中俄預備會議議定書由蔡運升、希馬諾維斯克在伯力簽字,恢復七月十日前中東鐵路原狀,釋放被捕中俄人民,被免職及辭職之中東鐵路職工均得複職,解散在華之白俄國白衛軍幷遞解其首領離東三省,恢復蘇俄在東三省及中國在蘇俄遠東適當地點之領事館,定明年一月二十五日在莫斯科開正式會議,雙方撤退邊境軍隊。
乙、西北軍吉鴻昌部東進,萬選才師退洛陽。
丙、馬福祥由青島過濟南,轉赴徐蚌晤石友三等。
丁、第六路軍第八師毛炳文占廣西廣寧。
12.(?)紅軍第四軍在福建上杭古田召開第九次代表大會,朱德亦到,毛澤東起草决議,糾正黨內錯誤思想及單純軍事觀點(爲朱德而發。一作1930.1.1)(該軍即經連城、清流、歸化、寧化返江西)。
12.23(一一,二三)
甲、蘇俄撤退黑龍江西部軍隊。
乙、王正廷提出明年外交政策大綱,收回航權及租界,撤退外兵,元旦决宣布撤廢領事裁判權。
丙、中常會議决慰勞蔣中正。
丁、廣西呂煥炎通電繼續討逆,擁護中央。
戊、反蔣派居正、蔣尊簋在上海爲警備司令熊式輝誘捕(12.27日人犬養毅、頭山滿等電熊爲居正請命,熊將居正解南京,1931.10釋)。
12.24(一一,二四)
甲、晋軍第三十三師孫楚部到鄭州。
乙、中央軍劉峙部(第九師蔣鼎文等)到豫南確山。
丙、何應欽到漢口,就任武漢行營主任代行總司令職權。
丁、四川鄧錫侯、田頌堯、楊森等進攻(接近中央)劉湘。
戊、被俄軍俘去之旅長梁忠甲自赤塔回國。
12.25(一一,二五)
甲、吳敬恒自上海到北平,偕李煜瀛、徐永昌赴太原。
乙、閻錫山設軍務處,委周玳、辜仁發爲正副處長。
丙、馬福祥、李鳴鐘到蚌埠,晤石友三。
丁、西北軍吉鴻昌部抵洛陽。
戊、江蘇鹽城爲匪所陷。
己、王寵惠自歐洲抵上海。
庚、湘軍在平江擊斃紅軍縱隊長冷虎,擒大隊長胡榮炳、吳楚雄等。
辛、紅軍周維炯占河南商城,設蘇維埃政府及赤化局。
壬、外交部電令駐日公使汪榮寶向日政府提議商洽廢止日本對華文化事業協定及換文,要求退還庚款由我自行處理。
12.26(一一,二六)
甲、國民政府拒絕小幡爲駐華日使,日政府令駐上海總領事重光葵謁蔣中正主席交涉。
乙、第二路軍第一師劉峙、第六師趙觀濤、九師蔣鼎文、十一師陳誠、十三師夏鬥寅(按唐生智曾運動趙觀濤未成)與唐生智軍(劉興、龔浩、門炳岳、安俊才師)在確山附近于冰雪中開始激戰。
丙、蒙古青年党在海拉爾成立共産黨政府,委員七人(內有二俄人)。
丁、國府公布公司法。
12.27(一一,二七)
甲、中央政治會議議决自明年元旦起,撤銷領事裁判權。
乙、蔡運升自伯力偕新任中東路局長俄人魯特副局長但尼索夫等抵瀋陽,晤張學良。
丙、第八師毛炳文及許克祥部占廣西賀縣,第八路軍占藤縣。
丁、何成浚自上海到天津,即赴太原。
戊、馬福祥偕石友三代表到南京。
己、國府公布海洋法、保險法、工廠法。
12.28(一一,二八)
甲、蔣中正通電自明年元旦起,請各報紙于黨務、政治、軍事、財政、外交、司法,盡情批評。
乙、國府令自十九年一月一日起,凡僑居中國之外國人民,現時享有領事裁判權者,應一律遵守中國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頒布之法令規章。幷電各地于元旦舉行撤廢領事裁判權運動。
丙、國府訓令外交部收回香港九龍,免反動派活動。
丁、中俄預備會議伯力協定在瀋陽互換。
戊、鹿鐘麟自潼關赴西安,幷令豫西部隊西撤。
己、太湖匪劫無錫鄉鎮。
12.29(一一,二九)
甲、蘇俄遠東軍總司令嘉倫下令撤兵。
乙、魯南發現大股土匪約二千餘人。
丙、財政部令各省自明年二月一日起廢止內地進口稅。
12.30(一一,三○)
甲、第二路軍與唐生智軍在河南駐馬店苦戰五晝夜,相持不下。
乙、蔣中正發表文告,謂氣節廉耻爲立党立國之本。
丙、東北政務委員會任莫德惠爲中東鐵路督辦。
丁、中常會議决開除宋哲元、石敬亭、鹿鐘麟等黨籍。
12.31(一二,一)
甲、新任中東路俄國局長魯特、副局長但尼索夫就職,恢復七月一日前狀况。
乙、國府授與閻錫山、張學良、何應欽、朱培德、楊樹莊,及東北、山西、河南、廣東與海軍將領寶鼎勛章。
丙、北平世界日報因載閻錫山出兵目的在對南京消息,被公安局封閉,國聞通信社亦被封閉。
丁、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簽訂之中西友好通商條約本日互換。
戊、全印度國民大會通過獨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