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壬申
1.1(一一,二四)
甲、新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長孫科等就職。
乙、廣州中央黨部及國民政府宣布撤銷,改設中央執行委員會西南執行部、西南政務委員會、西南軍事委員會。
丙、外交部長陳友仁發表東北問題宣言。
丁、駐錦州之東北軍全部西撤,遼寧省政府移灤州。
戊、中國憲政党總部徐勤等通電主取消黨治,對日備戰。
1.2(一一,二五)
甲、日軍陷錦州(我在遼寧之最後行政權力消滅)。
乙、中央政治會議决議結束特種外交委員會。
丙、福州日本領事及軍艦艦長撕毀抗日標語,與學生衝突,群衆向省政府請願嚴重交涉。日領事亦要求取締抗日工作,否則自由動作。
1.3(一一,二六)
甲、東北軍中下級軍官宣言,東北非東北人之東北,應以全國力量抵抗。
乙、外交部向日本公使抗議昨日福州事件。
丙、福州日本小學教員夫婦二人被日籍臺灣人暗殺。
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到周恩來、毛澤東、張聞天、王稼薔、項英、朱德、彭德懷、林彪、鄧發、龔楚等,周爲主席)以季振同爲紅軍第五軍團總指揮,趙博生爲參謀長兼第十三軍長,董振堂爲第十四軍長,黃仲岳爲第十五軍長,蕭勁光爲軍團政治委員,劉伯堅爲政治部主任。
戊、第四軍由吳奇偉率領自南寧開拔北上。
己、馮玉祥應孫科之請,自泰山到南京。
1.4(一一,二七)
甲、汪兆銘談話,主均權共治,請蔣中正、胡漢民早日入京。
乙、日軍由錦州西進綏中。
丙、福州日軍艦水兵登陸示威。
1.5(一一,二八)
甲、陳銘樞電促蔣中正、汪兆銘、胡漢民入京,實行團結禦侮。
乙、孫科宣布大政方針。
1.6(一一,二九)
甲、美國務卿史汀生與英法兩使商東北事件,主二國作進一步之合作。
乙、國府派蔣光鼐爲京滬衛戍司令官。
丙、中央常務會議决議以居正代理司法院長。
丁、日本陸、海、外三省會商,决定滿蒙與中國本部分離,自成一新國家。
1.7(一一,三0)
甲、美國務卿史汀生,對中日聲明,任何事實上之情勢或中日所訂立條約協定之有損美國人民條約權利者以及違反門戶開放政策及非戰公約者,均不承認(幷以此照會通知九國公約簽字國)。
乙、張景惠就任僞黑龍江省長(與馬占山有諒解)。
丙、上海巿長吳鐵城就職。
丁、汪兆銘辭國府委員及中政會常委職。
戊、關東軍參謀板垣征四郎携滿蒙新國建立草案返東京。
己、中共中央局通過周恩來之「關于蘇區肅反行動的决議」,對毛澤東有所指摘。
1.8(一二,一)
甲、英外部聲明無與美國采取同樣對日步驟之必要。
乙、外交部否認所謂一九0五年中日密約(即所謂「議定書」)。
丙、韓人李奉昌謀刺日皇,不中。
丁、國府明令取消新聞檢查。
1.9(一二,二)
甲、共産黨中央會議决定攻占政治中心都巿,將各蘇維埃區打成一片(堅决執行進攻政策)。
乙、孫科到上海,商政局。
丙、德國宣布停付賠款。
1.10(一二,三)
甲、新任日外相芳澤謙吉在瀋陽召開會議。
乙、中央大學學生毆打新任校長桂崇基。
1.?黃埔軍校畢業生賀衷寒、桂永清等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從事反共、反日。
1.11(一二,四)
甲、何應欽、張繼由上海赴奉化晤蔣中正。
乙、魏懷就任國府文官長,呂超就任參軍長。
丙、英國宣稱無與美國共同發出對日通牒之必要。
1.12(一二,五)
甲、青島日人暴動,毀搗巿黨部及民國日報(爲刊載1.9 日皇被刺事)。
乙、兩廣將領陳濟棠等通電,剿匪與抗日幷進。
丙、蘇俄駐日大使訪日首相犬養商締結互不侵犯條約。
1.13(一二,六)
甲、蔣中正自奉化到杭州,黃郛亦自上海至。
乙、財政部長黃漢梁辭職(以宋子文系不與合作)。
丙、紅軍攻占江西會昌。
1.14(一二,七)
甲、國聯調查團成立(由英國李頓、美國麥考益、法國克勞德、義國馬柯迪、德國希尼組成,哈斯爲秘書長)。
乙、外交部覆1.7美國照會,聲明絕無與日本訂約之意。
丙、外交部抗議青島日人暴行。
丁、中央常會决議成立中央政治會議特種委員會,以于右任、馮玉祥等十三人爲委員。
戊、芳澤謙吉任日本外務省大臣。
1.15(一二,八)
甲、陳銘樞到杭州晤蔣中正,于右任到香港晤胡漢民。
乙、僞東北交通委員會改關外之北寧鐵路爲奉山鐵路。
丙、張景惠、馬占山及臧式毅、熙洽、張海鵬、湯玉麟之代表會于哈爾濱,决成立東北行政委員會。
1.16(一二,九)
甲、汪兆銘到杭州,晤蔣中正(汪曾自滬電促胡漢民回南京)。
乙、日本答覆1.7 美國照會,謂九國公約之適用須視環境如何而定。
丙、日本對英聲明,對東三省無領土野心,仍遵守九國公約。
1.17(一二,一0)汪兆銘、蔣中正電促胡漢民北上(胡婉辭)。
1.18(一二,一一)
甲、上海日僧五人與三友實業社工人在馬玉山路衝突被毆(1.24死一人)。
乙、國民政府發布召集國難會議令。
丙、派顔惠慶爲出席國聯會議代表。
丁、孫科到杭州晤蔣中正,未得要領。
1.19(一二,一二)
甲、派顧維鈞參加國聯調查團(日本爲駐土耳其大使吉田茂)。
乙、行政院决議,政費减爲五成。
丙、廣州中央委員通電說明西南執行部、政委會、軍委會三機構系遵照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决議案設置。
丁、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進攻河南潢川,敗第二師黃杰、第十二師于亞港。
1.20(一二,一三)
甲、上海日人暴動,焚毀三友實業社工廠,巿長吳鐵城向日領事抗議。
乙、外交部抗議日軍阻礙北寧鐵路交通。
1.21(一二,一四)
甲、蔣中正、汪兆銘自上海到南京。
乙、上海日總領事村井倉松向吳鐵城道歉,允懲凶賠償,對日僧被毆則要求緝凶幷取締抗日團體(共四項)。
丙、英人李頓被推爲國聯調查團團長。
丁、黃郛、張嘉璈、張耀曾、黃炎培、冷遹、江恒源、李伯申等商組織「新中國建設學會」,出版「復興」月刊。
1.22(一二,一五)
甲、日第一先遣艦隊司令鹽澤幸一向上海巿政府要求立即解散抗日救國會及其他反日團體,否則將采適當手段。
乙、京滬衛戍司令官陳銘樞在上海召集第十九路軍將領會議準備應付日軍挑釁。
丙、蔣中正、汪兆銘、孫科在南京會商時局。
1.23(一二,一六)
甲、日艦續到上海,日政府令日領事要求解散抗日會。
乙、國府緊急會議,討論對日問題,命上海巿長吳鐵城制止民衆反日,由軍政部長何應欽將第十九路軍于五日內調離上海,派憲兵第六團接防。
1.24(一二,一七)
甲、外交部長陳友仁聲言政策不行,辭職赴滬。
乙、中央大學教授停課索薪。
1.25(一二,一八)
甲、國聯理事會開會,討論請中日政府制止上海危機。
乙、行政院長孫科辭職赴滬(以財政無辦法,蔣、汪又均不支持)。
丙、東北民衆抗日救國會在北平成立(接濟東北義勇軍鄧鐵梅、項青山等)。
1.26(一二,一九)
甲、上海日領事村井對巿長吳鐵城提出最後通牒,限四十八小時答覆。
乙、顔惠慶代表在國聯大會發言,指責日本破壞國聯决議案。
丙、行政院會議議决(一)國難會議展期,(二)任命任鴻隽爲中央大學校長(未就)。
1.27(一二,二0)
甲、上海巿政府接受鹽澤要求,下令取消抗日救國會及其他抗日團體,民國日報暫行停刊。
乙、日陸戰隊在上海浦東登陸。
丙、美照會日本,請注意上海國際利益。
丁、國聯理事會秘密會議,請中日緩和滬案。
戊、中央政治會議决議撤銷特種委員會,成立外交委員會,蔣作賓爲委員長。
1.28(一二,二一)
甲、午後二時,上海巿長吳鐵城照會日本總領事村井,接受其四項要求,允道歉,緝凶,酌給醫藥及撫慰金,取締抗日運動。上海民衆學生向第十九路軍請願,勿離上海。
乙、夜十一時一刻,日本要求上海我軍于半小時內退出閘北。
丙、夜十一時半,上海日海軍陸戰隊進犯淞滬路天通庵車站及閘北,我第十九路軍張若嵩團抵抗(第一次中日上海戰爭爆發)。
丁、日本關東軍决定進兵哈爾濱。
戊、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以汪兆銘爲行政院長,調孫科爲立法院長,以羅文幹爲外交部長。
己、汪兆銘、蔣中正、馮玉祥電邀閻錫山、張學良入京。
1.29(一二,二二)
甲、日飛機濫炸上海閘北,商務書館印刷廠棧房及東方圖書館被毀。
乙、第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通電决心捍侮守土。
丙、蔣中正電告江西省府主席,總指揮朱紹良,决與日本死戰,命對日本軍艦戒備。
丁、外交部發表自衛宣言,幷照會九國公約簽字國,請采有效手段制止日軍事行動。
戊、國聯公開會議,顔惠慶請援用盟約第十五條(1.30通過)。
己、中央政治會議决議成立軍事委員會,推蔣中正、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等爲委員。
庚、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以宋子文爲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
辛、汪兆銘就行政院長職。
壬、板垣征四郎告鄭孝胥决建立滿蒙共和國,以溥儀爲總統,許鄭任總理。
1.30(一二,二三)
甲、國民政府宣言移往洛陽辦公,蔣中正、汪兆銘等北上。
乙、蔣中正電勖革命軍將士與暴日周旋。
丙、吳鐵城、黃郛及英美領事與日領事村井、司令鹽澤、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等商定自本日下午六時起停戰三日,俾戰區人民遷避。
丁、英國通知日本,不能容許日軍以上海公共租界爲基地。
戊、日援軍三千人到上海。
己、汕頭日軍艦以汕報登載朝鮮革命黨人彈擲日皇事,開槍示威。
庚、北平政治分會成立,張學良等爲常務委員。
辛、鄂南第二十六師郭汝棟攻占陽新龍港,團長袁祁銓等戰歿,紅軍第十六軍葉金波西南走。
1.31(一二,二四)
甲、日機炸真茹電臺。
乙、美英抗議日軍在滬行動,謂違犯各國權益,超出防衛手段。
丙、顔惠慶報告國聯,今後我當采有效自衛。
丁、孫科等電請軍政部長何應欽迅速增援上海。
戊、三江鎮守使李杜成立吉林自衛軍,設總司令部于賓縣。
己、蔣中正到徐州。
2.1(一二,二五)
甲、下午十一時,南京下關日艦「對馬」「天龍」號向城內開炮八次,旋停(第十九路軍一隊過下關,某士兵誤向日艦開槍)。
乙、國民政府通電,决從事自衛。
丙、日援軍四千自上海楊樹浦上岸。
丁、上海日本總領事村井倉松,第一艦隊司令官鹽澤幸一與上海巿長吳鐵城,第十九路軍第七十師師長區壽年再會于英領事館,商中日暫行停戰。
戊、孫科等組織留滬中央委員辦事處(原擬組臨時政府,詆政府遷洛陽爲出奔)。
己、第四軍自南寧到全州(以餉糈無著,何鍵複阻其過境,不克前進)。
庚、吳佩孚自甘肅經綏遠抵北平。
2.2(一二,二六)
甲、上海閘北激戰,我軍堅守陣地。
乙、美英法義向中日調停滬戰,主雙方軍隊後撤,不再增兵,停戰三日,劃定中立區。
丙、國際聯盟理事會爲上海事變召集會議,英代表J.H.Thomas聲明,英政府認爲遠東形勢如任其繼續發展,將失去世人對國際盟約、非戰公約、九國公約之信任,請理事會暫停行動,由英美法義直接處理。
丁、中國共産黨發布「關于上海事件鬥爭綱領」,號召總同盟罷工,士兵與武裝民衆聯合打倒帝國主義及國民黨。
戊、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敗國軍第二、第十二等師于豫南豆腐店,占商城(進攻固始)。
2.3(一二,二七)
甲、日艦開始炮擊吳淞口。
乙、上海巿長吳鐵城向工部局及日領事抗議日軍憑藉租界作戰。
丙、蔣中正、汪兆銘到洛陽。
丁、國聯調查團自巴黎啓程來華。
2.4(一二,二八)
甲、日本拒絕2.2英美法義調停滬戰提議(我接受,派外交部次長郭泰祺與英美等使接洽,顧維鈞協理)。
乙、日軍猛攻閘北吳淞不逞。
丙、吉林自衛軍李杜、丁超與日軍戰于雙城(哈爾濱附近)。
2.5(一二,二九)
甲、上海中日空戰,互有損傷(空軍黃毓全戰死)。
乙、新任日本第三艦隊司令野村到上海。
丙、日軍第二師團長多門陷哈爾濱。
丁、蔣中正自洛陽東下。
戊、國民政府令,官吏停薪,改發生活費。
2.6(一,一)
甲、日本援兵四千餘人(第十二師團)到上海。
乙、英美向東京抗議日軍利用租界爲作戰根據地。
丙、第十九路軍上海辦事處成立,辦理各方捐助事宜(先後總計收到捐款九百余萬元)。
丁、軍事委員會成立。
2.7(一,二)
甲、日軍海陸空軍會攻吳淞,我守軍譚啓秀、翁照垣力拒之。
乙、日政府聲明派遣陸軍前往上海。
丙、林森、汪兆銘、蔣中正等電勉全國將士,作長期奮鬥。
丁、馮玉祥、李濟琛、朱培德電促胡漢民、孫科等赴洛陽。
戊、上海租界工部局覆巿政府,無力制止日軍行爲。
己、日本聲明無意侵犯各國在上海之利益。
庚、上海高語罕、嚴靈峰、丁玲、王亞南、施存統、胡秋原、王禮錫、陳望道、樊仲雲、梅龔彬、戈公振、汪馥泉等之「著作者抗日會」成立(2.10發表宣言,要求全民抗戰,反對政府之不抵抗主義,擁護第十九路軍)。
2.8(一,三)
甲、吳淞閘北血戰,我重創日軍(爲開戰以來我軍第一次大捷)。
乙、美國務卿史汀生與英外相西門磋商上海事件。
丙、國聯發表上海領事團關于上海事件調查之報告。
丁、特任馮玉祥爲內政部長(馮未就,改以黃紹竑繼),汪兆銘兼鐵道部長。
戊、上海銀行業同業公會聯合準備委員會成立(3.15開業)。
己、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瑞金會議,秦邦憲、周恩來、陳紹禹、張聞天、王稼祥、項英、毛澤東、朱德、鄧發、劉伯承、彭德懷出席,决定政略戰略采取攻勢,以抗日名義,擴大紅軍及蘇維埃區。
2.9(一,四)
甲、史汀生與英大使商召開九國公約會議,制止日本侵略行動。
乙、英使藍浦生訪羅文幹,商上海事件。
丙、國聯理事會開緊急會議,討論上海事件,即宣告休會。
丁、蔣光鼐、蔡廷鍇、戴通電乞援。
戊、上海日軍偷渡蘊藻濱,被我軍擊退。
己、日本前任藏相井上准之助被暗殺。
庚、上海日人嗾使陳中孚、陳群、任援道、王亞樵、陳友仁等謀暴動,爲孫科所制止。
2.10(一,五)
甲、日艦炮擊吳淞要塞。
乙、美使覆外交部,謂已通知日本不得利用租界作戰。
2.11(一,六)
甲、史汀生與英外相西門于電話中商召開九國公約會議,制止日本侵略行動(翌日以所擬聲明初稿交英,西門主暫從緩)。
乙、英美法三使由京到滬,調停中日休戰。
丙、于沖漢等舉行滿洲建國談話會。
丁、滬戰沉寂,日援軍萬余人續到。
2.12(一,七)
甲、我出席國聯理事會議代表顔惠慶要求召開大會。
乙、午前中日停戰,救護戰區難民。
丙、蔣中正、汪兆銘、馮玉祥在徐州會議。
丁、上海領事團關于滬戰之第二次報告書在日內瓦發表。
戊、中法科學考察團自新疆返北平。
2.13(一,八)
甲、汪兆銘發表談話,主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乙、留滬中央委員電中央請迅定大計,徹底抵抗。
丙、日軍偷渡蘊藻濱,竟日激戰。
丁、日軍第九師團司令植田謙吉到上海。
戊、汪兆銘電勸張發奎之第四軍循江南東援淞滬(日海軍宣稱,中國如由長江運兵,將予襲擊)。
己、日蘇否認訂立密約。
2.14(一,九)
甲、英美法義四公使在上海與日使商和平運動。
乙、外交部第三次照會英美公使,抗議日軍在租界碼頭登岸。
丙、何應欽、陳銘樞電汪兆銘,南京日領事聲言如中國軍隊由長江下開,日海軍將予炮擊,張發奎部不宜開武漢,應入江西協助剿赤。
丁、第八十七師(師長王敬久)、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王賡之稅警團等編爲第五軍,由張治中任軍長。
2.15(一,一0)
甲、軍事委員會電令兩廣出兵監視江西共産軍,以便抽調兵力,增援上海。
乙、上海工部局發表聲明,對日軍行動不能負責。
丙、顔惠慶向國聯理事會聲稱,如國聯不允自動召集特別會議,渠即進行其召集之申請。
丁、日本增兵北寧路。
2.16(一,一一)
甲、國府通電全國,準備長期抵抗。
乙、第五軍開抵上海,接替第十九路軍左翼防綫。
丙、日增援陸軍到上海。
丁、美對日軍利用租界作戰,再提抗議。
戊、國聯理事會十二會員國擁護史汀生主張。
己、英美法等國向日本呼籲,要求停止對上海之大規模軍事行動。
庚、馬占山到瀋陽(明日晤司令本莊)。
辛、彭德懷之紅軍第三團圍攻江西贛州。
2.17(一,一二)
甲、僞「東北行政委員會」成立,張景惠爲委員長,臧式毅、熙洽、馬占山、湯玉麟等爲委員。
乙、蘇聯聲明否認增兵滿洲邊境。
丙、蔣中正、汪兆銘電中央黨部,請于三月一日召開第四届中央委員第二次全體會議。
丁、日本飛機飛蘇州偵察。
2.18(一,一三)
甲、上海日軍司令植田謙吉向第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提出六項要求,限于二月二十日下午五時前自現防綫向公共租界東西兩方各撤退二十公里,幷將該區域內軍事設施,永久卸除(同時日總領事以同樣要求照會上海巿長吳鐵城)。
乙、蔣中正電第五軍長張治中,始終以第十九路軍名義抗戰,服從蔣光鼐總指揮命令。
丙、中央常會决議定于三月一日在洛陽召開中央委員第二次全體大會。
丁、僞「東北行政委員會」張景惠、熙洽、馬占山、臧式毅、于沖漢、趙欣伯、湯玉麟等發表宣言。
戊、馬占山自瀋陽回海倫。
2.19(一,一四)
甲、日關東軍參謀板垣征四郎大佐迫張景惠等成立僞「滿洲國」籌備委員會,以溥儀爲元首。
乙、國聯接受顔惠慶之請求,决于三月三日召開特別會議。
丙、第十九路軍長蔡廷鍇及上海巿長吳鐵城分別駁覆日軍司令植田及總領事村井通牒,拒絕其六項要求。外交部長羅文幹亦發表宣言,聲述不能接受此無理要求。
2.20(一,一五)
甲、上海日軍以陸海空全力向吳淞江灣閘北總攻,廟行鎮戰鬥尤烈,中國第五軍力拒。
乙、蔣中正命熊式輝、朱紹良放弃贛南,調中央軍第十八軍陳誠等部赴浙江(熊、朱力爭)。
丙、汪兆銘通電說明上海事件,决以最後决心,爲長期奮鬥。
丁、特派閻錫山爲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戊、康定兵變,旅長馬驌被戕。
2.21(一,一六)
甲、外交部聲明,否認東三省一切僞組織。
乙、日機沿上海蘇州綫轟炸。
2.22(一,一七)日軍猛攻廟行鎮,爲中國第五軍拒退,幷炮擊租界日軍。
2.23(一,一八)
甲、美國務卿史汀生致書參議員波拉重申不承認主義及對華門戶開放機會均等政策,指斥日本行動。
乙、日本拒絕2.16各國呼籲,指責中國爲侵略者。
丙、英工党領袖發表宣言,勸各國與日本斷絕經濟外交關係。
丁、日機襲蘇州,我民用機師美人蕭特戰死。
戊、紅軍第十二軍羅炳輝占福建武平,敗團隊鐘紹奎。
己、溥儀與關東軍參謀板垣征四郎會于旅順,力爭滿洲應爲帝國(翌日商定以執政制爲過渡)。
2.24(一,一九)
甲、外交部爲東北進行傀儡組織,對日嚴重抗議。
乙、日軍敗吉林自衛軍李杜,占領哈爾濱。
丙、上海日軍再度進攻。
丁、公布內債改訂還本付息辦法(展長還本限期,减低息率)。
2.25(一,二0)
甲、日軍對江灣至廟行全綫猛攻,我軍陣綫未動。
乙、外交部再度照會英美法義公使,抗議日軍利用上海租界作戰。
丙、法國否認日法密約。
丁、僞「東北行政委員會」發表「滿洲國」組織大綱。
2.26(一,二一)
甲、東北漢奸張景惠等開「執政推戴會議」。
乙、英美法義四國駐日大使分別通知日本外務省,要求日軍不得在上海租界登陸。
丙、日機襲杭州中央航空學校。
丁、中國共産黨發布煽動第十九路軍及工人農人書(同時猛攻贛州)。
戊、紅軍第十二軍羅炳輝占福建上杭、武平。
2.27(一,二二)
甲、瀋陽漢奸(自治指導部)舉行「巿民大會」(明日又有所謂「全滿洲代表大會」)。
乙、日援軍六千人續到上海。
丙、外交部照會法公使,抗議日軍潜伏上海法國租界(傳日軍日來乘夜進入法租界,謀襲我軍右翼)。
丁、西康黨務特派員格桑澤仁在巴安將駐軍繳械。
戊、上海二十六家銀行組織聯合準備委員會,集資五千萬元,發行證券。
2.28(一,二三)
甲、我軍退出江灣鎮。
乙、英國海軍司令凱禮調停上海戰事,與日使重光葵,中國代表顧維鈞、郭泰祺、張群、吳鐵城會于英艦甘特號,商定停戰條件五項(日政府延宕不覆)。
丙、日使照覆外交部,對贊助所謂東北獨立運動,多所聲辯。
2.29(一,二四)
甲、東北漢奸張景惠等擁溥儀爲僞「滿洲國」臨時執政。
乙、國聯調查團到東京。
丙、國聯調停滬戰,先停戰撤兵,再召開上海圓桌會議。
丁、美國同意與上海國際會議合作。
戊、新任上海日軍司令白川義則及指揮官菱刈隆到滬。日軍猛攻八字橋。
2.?(一,?)
甲、紅軍圍攻江西贛縣,以第三軍團(彭德懷、龔楚兩軍)進攻縣城,第一軍團(朱德、林彪)截斷南北援軍。
乙、陝西共産黨之「陝甘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在正寧成立,謝子長、劉子丹任指揮。
3.1(一,二五)
甲、上海日軍猛攻,幷襲瀏河楊林口,威脅我軍側面。
乙、昆山鐵橋被炸,滬寧路阻。
丙、外交部電令駐英法美公使探詢三國對中國與日本絕交態度。
丁、中國駐日使館向日外務省抗議東三省之僞組織。
戊、中國國民黨第四届中央委員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洛陽開幕。
己、三民主義力行社、中華復興社在南京成立,賀衷寒、康澤、滕杰、鄧文儀、桂永清、酆悌、戴笠、劉健群(非黃埔生)、胡宗南、曾擴情、幹國勛、李國幹、周複、蕭贊育、鄭介民等主之(該社由蔣中正領導,黃埔軍校畢業生爲幹部,倡鐵血救國論,人稱爲藍衣社)。
庚、中共李立三自莫斯科致書政治局,承認過去錯誤。
3.2(一,二六)
甲、我第十九路軍及第五軍自上海前綫後撤,日軍占閘北真茹。
乙、上海英海軍司令以日本停戰基本條件四項轉交我軍(我未理)。
3.3(一,二七)
甲、吳淞我軍後撤。
乙、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張治中等通電報告撤兵經過。
丙、日軍進占南翔,宣告保僑目的已達,實行停戰。
丁、孫科等自上海電責蔣中正、汪兆銘,聲言不能同負誤國之咎。
戊、國聯特別大會開幕。
3.4(一,二八)
甲、國聯特別大會請中日實行停戰,幷擬訂日本撤兵辦法。
乙、日軍續向黃渡進犯。
丙、中央委員第二次全體會議正式會議開始。
3.5(一,二九)
甲、美國贊助國聯之中日停戰計劃。
乙、中央委員第二次全體會議通過(一)討伐叛逆,(二)定西安爲陪都。
丙、格桑澤仁在巴安組織西康建省委員會及省防軍。
3.6(一,三0)
甲、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以蔣中正爲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馮玉祥等爲軍事委員會委員,顧孟余爲鐵道部長。
乙、中國國民黨第四届中央執行委員第二次全體會議决議由國民政府以實力恢復東北失地,幷電慰第十九路軍及第五軍(會議閉幕)。
丙、中國接受國聯中日停戰决議案。
3.7(二,一)
甲、日機炸京滬綫,幷窺滬杭綫。
乙、日軍第十四師團到上海。
丙、國軍第十八軍長陳誠大敗圍攻贛州之紅軍第三軍團(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旋在長洛墟召開會議,檢討此次戰役)。
3.8(二,二)
甲、日軍向太倉進犯。
乙、溥儀自旅順抵長春。
3.9(二,三)
甲、僞「滿洲國」成立于長春,溥儀就僞執政職,年號「大同」(僞國務總理兼文教部總長鄭孝胥,民政部總長臧式毅,外交謝介石,軍政馬占山,財政熙洽,實業張燕卿,交通丁鑒修,司法馮涵清,參議府議長張景惠,副湯玉麟,參議張海鵬、羅振玉、袁金鎧、貴福,監察院長于沖漢,立法院長趙欣伯,國務院顧問及各部顧問爲日人駒井德三等)。
乙、日本向國聯聲明,不撤退東北之日軍。
丙、日使重光葵通知外交次長郭泰祺,願依3.4國聯决議進行談判(英使調停)。
3.10(二,四)
甲、外交部照會日使,對東北傀儡組織絕不承認,應由日本負其全責。
乙、郭泰祺答覆重光,願進行談判,但限于撤兵停戰事件,幷不附任何條件。
丙、中央常會通過鞏固國防及長期抵抗案。
丁、稅警團旅長王賡以滬戰期間有泄露軍情嫌疑,拘辦。
3.11(二,五)
甲、國聯大會通過和平解决遠東爭端之决議案,支持史汀生不承認主義,授權十九人特別委員會,監視日本撤兵及過去各决議案之實行。
乙、國民政府宣言,否認東北叛逆組織。
丙、胡漢民談話,承認各黨幷存。
3.12(二,六)
甲、顔惠慶通知國聯,接受昨日之决議案。
乙、上海社會局發表滬戰損失,達十四萬萬元。
丙、日本在上海繼續增兵。
丁、日本內閣决定「滿蒙處理方針要綱」,及「滿蒙獨立政權誘導方針」。
3.13(二,七)
甲、美國務卿史汀生函國聯,贊美大會决議案。
乙、共産黨第十六軍孔荷寵陷江西安福。
3.14(二,八)
甲、中日代表郭泰祺、重光葵會于上海英總領事館,英美法義四使參加,商停戰。
乙、國聯調查團到上海。
丙、特任蔣中正兼參謀總長。
3.15(二,九)
甲、國聯調查團李頓等訪上海巿長吳鐵城及顧維鈞。
乙、汪兆銘赴京滬鐵路前綫勞軍。
3.16(二,一0)
甲、國聯調查團在上海促進中日和議。
乙、英國前首相路易喬治抨擊英政府之遠東政策。
3.17(二,一一)國聯特別委員會會議,我代表堅持日本無條件撤兵。
3.18(二,一二)
甲、蔣中正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及參謀總長職。
乙、國府主席林森自洛陽到南京。
丙、國聯調查團調查滬案。
3.19(二,一三)
甲、中日代表在上海英國領事署,英美法義公使列席,討論停戰事宜。
乙、在上海被捕投誠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盧福坦(老山東或山東老鄉)、王雲程等發表「告中國共産黨及共産青年團全體同志書」。
3.20(二,一四)
甲、中央政治臨時會議,商對日外交。
乙、東北義勇軍攻占打通三站。
3.21(二,一五)
甲、俄同意中東鐵路使用僞「滿洲國」國旗。
乙、上海中日停戰會議商定原則三項。
丙、日軍向瀏河增調。
丁、國聯調查團視察上海戰區。
戊、第四軍張發奎部自廣西開抵衡州。
3.22(二,一六)
甲、改組湖北省政府,夏鬥寅任主席(代何成浚)。
乙、濟南捕共産黨六十餘人。
丙、紅軍第四方面軍圍攻皖西蘇家埠、青山鎮、韓擺渡之第四十六師岳盛宣部。
3.23(二,一七)日本扣留東北關稅,顔惠慶通知國聯。
3.24(二,一八)
甲、上海中日停戰正式會議在英總領事館開始(中代表爲外交部次長郭泰祺,上海警備司令戴,參謀長黃强,日代表爲公使重光,第九師團長植田,參謀長田代)。
乙、馮玉祥赴泰山。
丙、俄承認僞滿洲國對于中東路之主權。
丁、以石瑛爲南京市長。
3.25(二,一九)
甲、日軍又向太倉進犯。
乙、特任李濟琛、何應欽、朱培德爲軍事委員會各廳主任。
3.26(二,二0)
甲、上海停戰會議僵持(日本堅持在吳淞、江灣、閘北駐兵)。
乙、日本又揚言退出國聯。
3.27(二,二一)
甲、國聯調查團到南京。
乙、吉林自衛軍克農安。
3.28(二,二二)
甲、僞「滿洲國」宣布自管關稅、鹽稅。
乙、瀏河日軍續增。
丙、國聯調查團晤汪兆銘等。
丁、中央政治會議决議定期舉行民選立法、監察委員。
戊、藏兵侵青海玉樹,新編第九師長馬步芳拒之。
3.29(二,二三)
甲、中日上海停戰會議正式通過停戰。
乙、派陳濟棠爲廣州綏靖公署主任,李宗仁爲南寧綏靖公署主任。
3.30(二,二四)
甲、上海停戰會議,日對撤兵不讓步。
乙、蔣委員長晤國聯調查團。
丙、中國共産黨號召「反對帝國主義進攻蘇聯,瓜分中國」。
丁、朱德率紅軍第一軍團之第三、第四軍(林彪新任該軍團總指揮),第五軍團第十五軍進向福建,謀取漳州、厦門海口(第三軍團彭德懷部進向贛江西岸,謀重據湘粵贛邊區,控制贛江,此爲中共中央决策,毛不以爲然,主集中兵力使用)。
3.31(二,二五)
甲、外交部抗議日本奪取東北關稅。
乙、美海軍當局演說,日美戰爭必不可免。
4.1(二,二六)
甲、英使邀中日代表茶會,斡旋上海停戰會議。
乙、東京聲明日軍决駐守閘北江灣、吳淞,不能退駐一月二十八日以前之地點。
丙、外交部爲東北僞組織實行截留關稅、鹽稅,對日抗議。
丁、國聯調查團離京,赴漢口。
戊、南京西安間航空開始。
己、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成立,賀耀組任局長,戴笠任副局長兼第二處(軍事情報處)處長(由南昌行營調查統計科改組)。
4.2(二,二七)
甲、上海停戰會議日本仍堅持不規定撤兵期限。
乙、日軍又犯太倉。
4.3(二,二八)汪兆銘到上海訪孫科(時孫科對中央不合作)。
4.4(二,二九)
甲、中日停戰會議,討論日本撤兵期限問題,無結果。
乙、國聯調查團抵漢口。
丙、豫匪李長有陷陝西商南龍駒寨(9.4始退去)。
丁、領導河南鎮平自治之彭錫田(禹廷)被暗殺。
4.5(二,三0)
甲、京滬綫南翔日軍大增。
乙、東北僞組織拒顧維鈞偕調查團入境。
丙、上海巿政府通緝漢奸胡立夫等。
丁、安徽省政府改組,吳忠信爲主席。
戊、汪兆銘自京赴洛。
4.6(三,一)國府核定全國軍費,每月一千萬元。
4.7(三,二)
甲、國難會議在洛陽開幕,汪兆銘致詞,主對日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乙、上海停戰會議續開。
丙、馬占山自齊齊哈爾到黑河,準備反正。
4.8(三,三)
甲、英使藍浦生對上海日本撤兵問題提出折衷辦法三條(中日均未接受)。
乙、英美法義四國代表視察太倉青陽港我軍前綫。
4.9(三,四)國聯調查團到北平,僞滿洲國不允顧維鈞入境。
4.10(三,五)
甲、國聯調查團訪晤張學良、榮臻,詢「九一八」事變經過。
乙、京滬綫日軍襲張家涇、岳王巿。
4.11(三,六)
甲、上海停戰會議暫停。
乙、汪兆銘在國難會議演說實施憲政問題。
4.12(三,七)
甲、馬占山通電反正,宣布日本製造「滿洲國」真相。
乙、國聯調查團開正式會議,由李頓與張學良問答。
丙、國難會議閉幕,發布宣言,對外須有獨立自主之外交,對內須有充實國防之準備。
4.13(三,八)
甲、郭泰祺正式通告,停戰會議暫行延期。
乙、國聯調查團與張學良舉行第二次問答談話(明日舉行第三次問答)。
丙、國府主席林森到上海(訪孫科)。
4.14(三,九)
甲、朱德及紅軍第一軍團林彪占福建龍岩。
乙、紅軍第二十五軍鄺繼勛占湖北蘄春。
丙、「中華蘇維埃政府」宣言,要求與各武裝部隊簽訂停戰協定,共同抗日。
4.15(三,一0)
甲、日本建議國聯調查團取道大連入東北(初僞滿洲國受日人唆使,反對顧維鈞前往,李頓堅决表示不屈,日人假意調解,獻議改道)。
乙、蔣委員長在京召集會議,商對日交涉。
丙、「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對日抗戰宣言,推翻國民黨統治,組織民衆抗日義勇軍及工農紅軍,建立蘇維埃政權,將日本帝國主義者逐出中國(一作 4.26)。
4.16(三,一一)
甲、張嘉森(君勱)、張東蓀、胡汝麟(石青)、湯薌銘(住心)、徐傅霖、陳博生、羅文幹、黃炎培、梁秋水、徐勤等之國家社會黨成立于北平。
乙、國聯特別委員會商討英使所擬之折衷方案。
丙、美國務卿史汀生抵日內瓦。
丁、導淮工程開始。
戊、湖北麻城大地震。
4.17(三,一二)
甲、蔣中正、張群與黃郛、吳敬恒、李煜瀛、張人杰會于南京湯山(黃、吳等來自莫干山)。
乙、馬占山電國聯,揭發日本在東北陰謀。
丙、蘇俄撤退在東北之商務機關。
丁、蘇俄紅軍嗾使韓人(六名)謀炸鴨綠江橋,未成。
4.18(三,一三)
甲、國聯特別委員會討論滬案。
乙、黃郛、張人杰、吳敬恒、李煜瀛訪汪兆銘,商外交及對孫科、胡漢民、馮玉祥問題。
丙、西安學生舉行抗日示威。
4.19(三,一四)
甲、國聯調查團自北平赴瀋陽(李頓、顧維鈞取道大連)。
乙、國聯特別委員會通過滬案之决議案,請日軍速撤。
丙、特任何應欽爲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陳濟棠副之。
4.20(三,一五)
甲、紅軍朱德、林彪敗第四十九師張貞,攻占福建漳州,俘虜數千人及軍用品甚夥,成立福建蘇維埃政府(二十餘日後西退)。
乙、汪兆銘與美使詹森交換中日問題意見。
4.21(三,一六)
甲、國聯調查團抵瀋陽。
乙、派郭泰祺爲駐英公使。
4.22(三,一七)
甲、軍事委員會商討改進軍隊編制。
乙、郭泰祺與英使藍浦生由滬到京。
4.23(三,一八)國聯調查團拒絕接受僞滿洲國之招待。
4.24(三,一九)
甲、國聯調查團晤本莊繁,詢瀋陽事變經過。
乙、英使藍浦生與羅文幹談上海問題。
4.25(三,二0)
甲、英使藍浦生晤蔣中正、汪兆銘調停滬案。
乙、孫科招待上海記者,發表其「抗日救國」綱領,主張憲政。
丙、中央政治會議准馮玉祥辭,以黃紹竑繼任內政部長。
4.26(三,二一)
甲、西南黨政聯席會議議决,在抗日剿共事件未結束前不接受中央所委新職。
乙、陳濟棠派軍援閩,以李揚敬爲總指揮。
丙、西安學生反對戴傳賢講演。
4.27(三,二二)
甲、日使重光葵通知英使,接受其折衷方案。
乙、吉林自衛軍李杜、丁超等逼哈爾濱,東北救國軍唐聚五等克通化。
丙、郵務局長與僞組織在瀋陽訂立郵政協定。
4.28(三,二三)
甲、上海停戰會議重開(英使調停之力)。
乙、西安學生以戴傳賢拒講抗日救國,焚其汽車。
4.29(三,二四)
甲、朝鮮獨立党黨員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園投彈,傷日本陸海軍將領白川、野村、植田及公使重光、居留民會長河瑞(是日上海日僑舉行天長節慶祝會幷閱兵)。
乙、何應欽離京赴南昌。
4.30(三,二五)
甲、國聯大會通過特別委員會所擬關于中日上海停戰及日本撤兵决議案。
乙、上海日軍捕韓人安昌浩,日居留民會長河瑞傷卒。
丙、共産黨三十人在南京雨花臺槍决。
丁、西南政務委員會發行國防公債三千萬元。
5.1(三,二六)
甲、軍事委員會點驗江浙部隊,作整軍準備。
乙、何應欽到南昌,主持剿匪軍事(剿匪軍分九路,贛南爲第一路餘漢謀,贛西南爲第二路陳誠,閩南爲第三路李揚敬,閩西爲第四路蔡廷鍇,湘桂邊爲第五路白崇禧,南豐爲第六路朱紹良,贛西北爲第七路譚道源,贛東北爲第八路趙觀濤,宜黃爲第九路孫連仲,共約四十余師)。
丙、東北救國軍王德林攻敦化。
丁、宋慶齡發表宣言,要求釋放國際共産黨牛蘭夫婦。
5.2(三,二七)
甲、國聯調查團由瀋陽赴長春。
乙、內政部長黃紹竑就職。
丙、鄂豫皖剿匪軍左路第四十四師蕭之楚占領應城皂巿。
5.3(三,二八)
甲、蔣委員長談:努力治軍,東北問題,政治上决不讓步,經濟利益可商。
乙、于右任發表「放弃訓政與革命危機」,糾正孫科主張。
丙、出席中日上海停戰會議之首席代表郭泰祺于接見上海各救國團體代表時,被毆受傷。
丁、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大破攻占皖西蘇家埠、韓擺渡(國軍第五十七師梁鴻恩以下五千人被俘,是役紅軍共得長短槍一萬五千枝,機槍五十挺,炮四十三門)。
戊、陳濟棠改編粵海艦隊,發生衝突。
5.4(三,二九)
甲、國聯調查團初步報告書發表。
乙、西南政務會改組廣東省政府,由林翼中任主席,林雲陔改任廣州市長。
5.5(三,三0)
甲、中日上海停戰協定簽字,日軍撤退至一月二十八日前原地,中國軍隊暫留駐現在地位,幷由中日及英美法義組織共同委員會,監視撤兵及接管事宜。
乙、國聯調查團晤僞滿洲國「執政」溥儀及僞「國務總理」鄭孝胥、僞「外交部長」謝介石。
丙、孫科駁于右任,仍主張開放黨禁,速行憲政。
5.6(四,一)
甲、上海日軍開始自黃渡瀏河陸渡橋撤退。
乙、外交部長羅文幹發表宣言,申述上海停戰協定經過。
5.7(四,二)
甲、上海之共同委員會成立,美領事克寧漢爲委員長。
乙、陳策、張惠長反對陳濟棠改編粵海空軍。
丙、川軍劉文輝部克瞻化。
丁、法日「越南關稅協定」簽字。
5.8(四,三)
甲、日軍侵擾山海關。
乙、青島水族館成立。
丙、紅軍第四方面軍大破自蚌埠、合肥援六安、蘇家埠之王均部,俘總指揮厲世鼎以下一萬二千人。
5.9(四,四)
甲、廣州宣言反對上海停戰協定。
乙、國聯調查團抵哈爾濱。
丙、我接管瀏河、南翔、嘉定(明日接管羅店,劉行、殷汝耕等任接管委員)。
丁、韓國革命党領袖金九宣布四月二十九日虹口炸彈案由渠主持。
5.10(四,五)
甲、汪兆銘電上海商會,謂滬案未附秘密條件。
乙、居正任司法院院長(伍朝樞辭),覃振爲副院長,葉楚傖爲立法院秘書長。
丙、西北科學考察團由袁複禮率領返抵北平(工作四年)。
5.11(四,六)
甲、行政院通令提倡節約。
乙、陳濟棠委鄧龍光爲廣東艦隊司令。
丙、第四軍張發奎部開抵江西樟樹。
5.12(四,七)
甲、上海日僑反對日本撤兵回國。
乙、紅軍第四方面軍第二十五軍鄺繼勛部占安徽正陽關。
5.13(四,八)
甲、馬占山、丁超、李杜電請政府整個應敵。
乙、上海日軍一部開赴東北。
丙、剿匪軍第十五師王東原收復湖南汝城。
5.14(四,九)
甲、日外相芳澤向英美法德四使提議改上海爲自由巿(5.11南滿鐵道會社副社長松岡洋右曾到滬活動)。
乙、設立淞滬戰區善後籌備委員會,宋子文任主席。
丙、陳策令粵海艦隊集中瓊崖。
5.15(四,一0)
甲、東京海軍少壯派(血盟團)暴動,殺首相犬養毅(瀋陽事變後犬養謀和平解决。5.26由前朝鮮總督齋藤實組閣)。
乙、蔣委員長等會商應付山海關情勢。
丙、馬占山部逼近哈爾濱。
丁、紅軍鄺繼勛占安徽霍丘。
戊、共産黨之「北方紅旗」旬刊開始出版(封面題「體育旬刊」,1929年以來共産黨先後刊行「紅旗」三日刊、「紅旗日報」、「紅旗周報」)。
5.16(四,一一)
甲、上海巿政府接收上海閘北。
乙、上海停戰協定中日文本(副本)簽字。
5.17(四,一二)
甲、日本駐巴西大使有吉明奉日政府命訪汪兆銘,謀政治談判。
乙、僞「滿洲國」拒絕國聯調查團會晤馬占山。
丙、我接收寶山、大場。
丁、剿匪軍第三十八軍劉建緒部收復湖南桂東。
5.18(四,一三)共産黨占湖北通山。
5.19(四,一四)
甲、我接收上海江灣、廟行。
乙、豫鄂皖剿匪軍左路徐源泉部第四十一師張振漢及第四十八師徐繼武旅敗紅軍第二軍團賀龍于湖北刁汊湖,攻小裏潭、橫堤。
5.20(四,一五)
甲、監察院公布彈劾行政院長汪兆銘違法批准中日上海停戰協定。
乙、中國向蘇俄商複交事,無結果(俄頗冷淡)。
丙、西藏代表呈請取消班禪名號。
丁、藏兵占川邊鹽井。
5.21(四,一六)
甲、特派蔣中正爲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李濟琛爲副司令。
乙、國聯調查團自哈爾濱南返(擬赴黑龍江晤馬占山,蘇俄不允假道)。
5.22(四,一七)
甲、上海郵政員工罷工,要求鞏固郵基(裁幷郵匯局,節省浪費;停止航空公司津貼,維持郵政人事制度;以郵養郵,會計獨立。時郵務總工會由朱學范、陸京士、張克昌等領導)。
乙、胡適、丁文江、翁文灝、傅斯年等之「獨立評論」(周刊)出版(1937.7.18 停,共出一百期)。
丙、日本齋藤實組閣。
5.23(四,一八)
甲、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决議,監察院彈劾汪兆銘案應毋庸議。
乙、第十九路軍奉命自上海開赴福建。
丙、我接收上海真茹。
丁、愛因斯坦、羅曼羅蘭、孫宋慶齡等組織國際非戰會。
戊、「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向紅軍第四方面軍祝捷。
5.24(四,一九)
甲、京滬鐵路正式恢復通車。
乙、我接收上海楊行獅子林。
丙、北平、天津、杭州、蘇州、福州、安慶、鄭州郵局罷工。
5.25(四,二0)
甲、上海各界發起廢止內戰大同盟。
乙、汪兆銘、于右任請辭,中央常會均予慰留。
丙、我接收吳淞寶山。
丁、國聯調查團自瀋陽赴大連。
5.26(四,二一)
甲、上海及各地郵工復工(5.24由上海巿長吳鐵城、黨部委員潘公展、吳開先等調停,中央派陳公博到滬疏導,上海聞人虞和德、王曉籟、史量才、林康侯、張嘉璈、杜月笙之協助,决定郵政員工要求四事,政府原則上接受)。
乙、日軍司令白川義則因傷卒于上海。
丙、日本齋藤實內閣成立(7.6 以內田康哉任外務大臣)。
5.27(四,二二)
甲、馬占山退大黑河。
乙、國聯調查團在旅順晤日本之關東軍長官(即回瀋陽)。
5.28(四,二三)
甲、蘇州舉行抗日殉國追悼會,全國下半旗。
乙、廣州中央委員再電責中央簽訂上海停戰協定。
5.29(四,二四)
甲、陳濟棠接受胡漢民、伍朝樞調解,以陳策任海防司令(陳策堅持海軍不能隸屬陸軍)。
乙、中央研究院總幹事楊杏佛(銓)請釋放牛蘭夫婦。
5.30(四,二五)
甲、日機猛炸黑龍江海倫。
乙、「大公報」社論謂解决中日糾紛,應根據事實情况,不可拘泥理論。
丙、紅四方面軍第二十五軍鄺繼勛占湖北羅田(6.3退去)。
丁、豫鄂皖剿匪軍左路蕭之楚、徐源泉師連日與紅軍賀龍、段德昌、夏曦激戰于應城皂巿一帶,紅軍西退。
戊、江西剿匪軍餘漢謀、劉建緒、陳誠部連日與紅軍彭德懷激戰于化城、桂東、酃縣、崇義間。
5.31(四,二六)
甲、日本陸軍自上海撤退。
乙、日代表在共同委員會中反對我憲兵駐上海,我代表駁斥之。
丙、選鈕永建爲考試院副院長。
丁、以蔣光鼐爲福建綏靖主任。
6.1(四,二七)
甲、顔惠慶致國聯備忘錄,請注意日軍進攻北滿情形。
乙、國家社會黨張君勱、張東蓀等之「再生」月刊在北平發刊。
6.2(四,二八)
甲、上海申報、新聞報、時報工人罷工(明日復工)。
乙、紅軍第四軍徐向前攻河南光山,郜子舉師拒守。
6.3(四,二九)
甲、中央政治會議討論對俄複交問題。
乙、空軍飛機在蚌埠誤落炸彈,死傷巿民六十餘人。
6.4(五,一)
甲、軍事委員會統一各師編制,全國定爲九十六師。
乙、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宋子文辭職。
丙、總稅務司梅樂和令東北各關,拒僞國提款。
丁、日軍陷黑龍江海倫。
戊、紅四方面軍徐向前敗第二十路軍張鈁部于河南潢川。
6.5(五,二)
甲、國聯調查團自瀋陽回抵北平。
乙、交通部長陳銘樞辭職。
丙、國軍第七師李文彬旅與紅軍相持于六安附近。
6.6(五,三)
甲、中央政治會議密議對俄複交辦法。
乙、國民政府慰留宋子文、陳銘樞。
丙、中央大學教授因欠薪未發,總請假一日。
丁、劉桂堂複在山東高唐叛變西竄。
戊、經學家廖平卒于四川井研,年八十二歲(一作6.28,按廖生于1851.5.9,即咸豐元年四月初九日)。
6.7(五,四)蔣委員長離京西上,主持剿匪軍事。
6.8(五,五)
甲、汪兆銘到滬,挽留宋子文、陳銘樞。
乙、浙江大學教授因欠薪罷教。
6.9(五,六)
甲、蔣委員長到廬山(準備第四次圍剿)。
乙、北平大學各學院反對校長沈尹默,罷課。
丙、國聯調查團李頓等自北平到青島。
丁、「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頒布「裁判部暫行組織及裁判條例」。
6.10(五,七)
甲、外交部令顔惠慶赴蘇俄商兩國複交問題。
乙、北平學潮擴大(北平大學已罷課,師範大學爲校長問題與警察衝突)。
6.11(五,八)
甲、立法院通過大赦案。
乙、教育部停辦上海國立勞動大學。
丙、吉林義勇軍猛攻阿城。
丁、紅軍占湖北廣濟(6.16退走)。
6.12(五,九)
甲、林森主席自洛陽到南京。
乙、顧維鈞抵南京,報告東北調查經過。
丙、馬占山、宮長海分別與日軍激戰于海倫、哈爾濱附近,遼寧自衛軍克清源。
丁、「大公報」社論,主根據去年十月日外相幣原提出之五基本原則,接受協商,再由國聯斡旋(胡適在「獨立評論」發表「論對日外交方針」,贊成之)。
6.13(五,一0)
甲、遼西義勇軍攻占義縣。
乙、剿匪軍劉建緒部第十五師王東原攻占湘贛間之上堡。
丙、劉桂堂陷河北濮陽(6.17西竄)。
6.14(五,一一)
甲、日本衆議院通過承認僞「滿洲國」。
乙、汪兆銘、羅文幹、顧維鈞、李濟琛、李煜瀛、黃紹竑自南京飛往九江,與蔣中正在廬山會商外交、軍事、財政問題。
丙、林森主席到上海訪陳銘樞,勸複職。
丁、義勇軍(大刀會)再克吉林通化,焚日領事分署。
戊、國立編譯館成立。
6.15(五,一二)
甲、蔣中正在廬山召集豫皖鄂湘贛五省將領及民政、建設廳長會議,商剿匪軍事政治,宣布攘外必先安內。
乙、顧維鈞、羅文幹在廬山與蔣中正等商妥外交問題,飛返南京。
6.16(五,一三)
甲、陳銘樞之上海住宅發現炸彈。
乙、僞滿洲國之中央銀行成立。
6.17(五,一四)
甲、行政院及外交部爲日本議會通過承認僞「滿洲國」分別發表對外宣言,决定不惜任何犧牲堅决反對,因日本此種行爲而引起之一切糾紛,應由自製造而自承認之日本負其完全責任。
乙、行政院院長汪兆銘通電全國,謂政府于任何條件之下,不論日本如何粉飾,决不承認傀儡組織,决不停止其收復失地之努力。
丙、汪兆銘自九江飛抵上海,挽陳銘樞、宋子文(當夜即回京)。
丁、廣東陳濟棠部與陳策之海軍衝突。
戊、上海淞滬路以東區域日軍撤退,我方接管完竣。
己、紅軍第二軍團賀龍敗第五十一師範石生部于沙巿附近(範受傷)。
庚、黑龍江省義勇軍首領李成章被僞省長程志遠所殺。
6.18(五,一五)
甲、汪兆銘、羅文幹、顧維鈞、宋子文自南京飛抵北平,晤國聯調查團,表示中國政府態度。
乙、僞滿洲國財長熙洽發表關稅自主宣言,接收東北海關。
丙、僞滿洲國之協和會政黨成立。
丁、川邊藏軍東犯。
戊、國府再頒禁烟令。
己、林森主席到廬山。
6.19(五,一六)
甲、廬山會議終了,决定剿匪方略,以政治治本,軍事治標。
乙、汪兆銘、羅文幹、宋子文、顧維鈞,與國聯調查團李頓等五委員在北平晤談,曆三小時。
丙、馬占山軍自望奎襲占興隆鎮,日軍死傷二百餘人。
丁、新中國建設學會成立于上海,黃郛爲理事長。
6.20(五,一七)
甲、財政部長宋子文爲日本嗾使僞滿洲國劫奪東北關稅發表宣言,嚴予駁斥。
乙、上海各界成立「廢止內戰大同盟籌備會」。
丙、唐紹儀以調停粵戰無效,辭西南政務委員及中山縣長職。
丁、陝西渭北涇惠渠工告竣,今日行放水禮(該渠經五縣,可溉田六十萬畝)。
戊、浙江錢塘江、江蘇邵伯水漲爲灾。
6.21(五,一八)
甲、汪兆銘、羅文幹、宋子文、顧維鈞兩度與國聯調查代表李頓等會談。
乙、美英爲僞滿洲國强劫關稅,分別向日本抗議。
丙、上海共同委員會開會,巿政府促日軍速行撤退。
丁、軍政部停辦上海兵工廠。
戊、中國共産黨爲應付第四次圍剿,决定儘量擴大與鞏固紅軍。
6.22(五,一九)
甲、蔣委員長對豫鄂皖湘贛軍政長官講演,剿匪須用七分政治,三分軍事。
乙、汪兆銘、羅文幹離平返京,過濟南晤韓複矩。
丙、宋子文爲東北關稅被劫事,再發宣言,斥責日本破壞條約。
丁、日本飛機連日轟炸吉林通化。
戊、國立青島大學學生要求修改學則,罷課。
6.23(五,二0)
甲、宋子文自北平飛抵上海,以財政棘手,表示消極。
乙、孫科自上海赴廣東,調停陳濟棠、陳策之爭,唐生智等同行。
丙、廢止內戰大同盟電勸廣東二陳息爭。
丁、中共之「中央蘇區反帝總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反帝鬥爭綱領」及「反帝大同盟章程」。
6.24(五,二一)
甲、行政院會議,商討日本窺伺華北事。
乙、國軍克六安(1.30失?)。
丙、東北義勇軍攻入通化。
丁、暹羅革命,實行君主立憲。
6.25(五,二二)
甲、僞滿洲國開始接收東北海關。
乙、日本抗議我財政部免大連海關稅務司日人福本職(福本扣留稅款,昨被免職)。
丙、汪兆銘在中央政治會議報告,對日外交已窮,惟有努力自衛。
丁、孫科到香港訪胡漢民,商粵事及大局。
戊、廣東陳濟棠派飛機炸伶仃洋之中山艦。
己、共産黨之「蘇維埃中央政府」召集瑞金、會昌、雩都、寧化、石城、勝利、博生、長汀八縣貧農團代表,舉行查田運動大會(7.1閉會,一作6.17開幕,6.21閉會)。
6.26(五,二三)
甲、外交部向日本嚴重抗議僞滿洲國接收東北海關,另照會九國公約簽字國及國聯請注意。
乙、僞滿洲國强攫哈爾濱海關。
丙、紅軍徐向前連敗第二十路軍張鈁部,截斷信陽柳林平漢鐵路,占領鶏公山及湖北花園附近陸家山(時鄂豫皖邊區紅軍六個師,約五萬人,東起淠河,西至平漢鐵路,北至固始潢川,南至黃梅廣濟,面積四萬平方公里,人口三百余萬)。
丁、豫鄂皖剿匪軍第一師胡宗南部解安徽霍山圍,進占青山鎮。
戊、廣東飛機複在伶仃洋轟炸軍艦。
己、浙江、江西、湖南大水成灾。
6.27(五,二四)
甲、汪兆銘在中央紀念周講演對日長期抵抗,消滅共匪,修明政治。
乙、馬占山軍攻呼海鐵路張維屯,長春義勇軍襲擊各機關。
6.28(五,二五)
甲、國聯調查團自北平赴日本(顧維鈞被日本拒絕未隨往)。
乙、蔣委員長自廬山到漢口。
丙、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到信陽,督剿共匪(第十五路軍馬鴻逵守信陽,經三日激戰,將紅軍擊退)。
丁、豫鄂皖剿匪軍第一師胡宗南克復安徽霍山蘇家埠,殲紅軍千餘(該地設有蘇維埃政府)。
戊、紅軍第一軍團林彪自福建漳州龍岩回援贛西之第三軍團彭德懷(6.30國軍張貞師收復漳州)。
己、蔡廷鍇到廣州,調停陸海軍之爭(粵方力謀拉攏蔡氏)。
庚、行政院會議議决:(一)派段錫朋暫代中央大學校長,(二)裁撤京滬衛戍司令長官公署。
辛、義勇軍克復林甸、榆樹,進攻舒蘭,馬占山克肇東。
6.29(五,二六)
甲、中國代表王思曾晤俄國外交委員會遠東司長,商複交問題。
乙、蘇俄向大烏裏增兵,日本亦向北滿增兵六師團。
丙、蔣委員長禁剿匪各軍就地籌餉。
丁、第六師趙觀濤克浙贛間之白沙關。
戊、紅軍彭德懷部自湘贛間之南麻東走新城,謀合朱德、林彪。
己、鶏公山外國教士二人爲紅軍擄去。
庚、中央大學學生毆傷代理校長段錫朋,行政院下令解散該校,徹底整理。
辛、青島大學學生驅逐校長楊振聲。
6.30(五,二七)
甲、蔣委員長在漢口召各將領訓話指示剿匪機宜,整飭軍紀,與民合作,謂匪一日不清,一日無顔回中央。
乙、蔣委員長委派豫鄂皖剿匪軍三路總指揮,中路自兼,劉峙副;右路李濟琛兼,王均副;左路何成浚,徐源泉副;各路下設縱隊司令。
丙、中央執行委員會電粵港中央委員調解陳濟棠、陳策之爭。
丁、廣東空軍將領楊官宇等通電反對陳濟棠用兵對內。
7.1(五,二八)
甲、行政院决議:(一)任命李杜代理東北邊防軍駐吉副司令長官,丁超代理吉林省主席,馮占海爲哈綏警備司令,王德林爲寧安警備司令,(二)交通部長陳銘樞給假三月,由黃紹竑兼代交長,(三)解散青島大學。
乙、中俄複交問題在莫斯科談判。
丙、蔣委員長召集豫鄂皖省巿黨部委員談話(翌日召集三省省政府委員談話)。
丁、何應欽自江西回南京。
戊、西北霍亂蔓延。
己、蘇維埃中央政府發行「革命戰爭短期公債」六十萬元(11.1又發行一百二十萬元)。
7.2(五,二九)
甲、紅軍朱德敗越梅嶺、水口墟,進逼廣東南雄,粵軍餘漢謀部李振球師敗彭德懷、林彪、龔楚于新城、楊眉寺一帶,占領黃龍墟,彭等圍攻大庾(傳紅軍是日曾占南安)。
乙、豫南鶏公山紅軍敗退。
丙、汪兆銘、何應欽、李濟琛到上海,與宋子文等商剿匪軍費問題(每月約需一千五百萬元,宋辭意打消)。
丁、被捕之國際共産黨牛蘭夫婦以法院不准其延聘外籍律師,及移上海法院審訊,在京絕食(一作7.4)。
戊、國聯調查團到日本東京。
己、馬占山通電誓死與倭奮鬥。
庚、劉桂堂匪部自豫北入河北境。
辛、粵海軍陳策接受中央調停。
壬、閻錫山在太原成立「造産救國社」。
7.3(五,三0)
甲、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電中央,反對中俄複交。
乙、蔣委員長召見湖北耆紳,詢問匪情及清鄉意見。
丙、蔣委員長電豫鄂皖三省將領,嚴申軍紀,不准就近徵發。
丁、第二十五路梁冠英部自江北移皖,第一路陳調元部移江北。
戊、廣東空軍將領不滿陳濟棠,紛離廣州,中山艦開抵厦門。
7.4(六,一)
甲、吉林自衛軍馮占海、宮長海反攻新立屯。
乙、國際聯盟調查團再到東京。
7.5(六,二)
甲、總稅務司聲明東北海關被奪,關稅收入不敷償債。
乙、廣東空軍在瓊州海口轟炸海軍。
丙、豫鄂皖剿匪軍右路第四師徐庭瑤部攻占孟家集,進向霍丘,空軍助戰。
7.6(六,三)
甲、新任日外相內田康哉聲明决斷然承認「滿洲國」,若國際聯盟偏袒中國,日本將脫離國際聯盟。
乙、馬占山敗日軍于黑龍江呼蘭附近,吉林自衛軍李杜克富錦。
丙、粵軍李漢魂等師擊退進攻南雄之紅軍彭德懷等(傳7.4紅軍一度攻占南雄)。
丁、廣東空軍隊長丁紀徐在瓊州附近炸沉飛鷹艦,幷毀秀英炮臺。
戊、軍政部頒剿匪賞罰令。
己、行政院設立中央大學整理委員會,以蔡元培爲委員長,李四光副之,羅家倫等爲委員。
庚、盤據保定第二師範之學生被軍警强制驅逐,死傷數十人。
7.7(六,四)
甲、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要求熱河省主席湯玉麟參加僞「滿洲國」。
乙、廢止內戰同盟代表朱慶瀾等自上海赴廣州,勸陳濟棠、陳策息爭(十二日到粵)。
丙、蔣委員長召開湖北縣長會議,申明在剿匪時期,縣長應與城共存亡。
丁、宋子文召集銀行界會商廢兩改元問題。
戊、黃紹竑兼代交通部長。
己、洛桑條約簽字,取消大戰賠款及戰爭責任。
7.8(六,五)
甲、廣東陳濟棠、陳策之爭解决,海軍陸戰隊由蔡廷鍇改編。
乙、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之主力敗第三十一師張印相,占領羅田,包圍麻城。
丙、紅軍彭德懷之第三軍圍攻江西大庾不下。
丁、潼關及豫西霍亂盛行。
7.9(六,六)
甲、國聯調查團晤日本陸相荒木貞夫,荒木聲言滿洲爲完全脫離中國之獨立國,且爲日本之生命綫。
乙、汪兆銘、蔡元培約學術專家在京交換外交、內政、財政、教育問題意見(7.13結束)。
丙、黑省齊克路駐軍徐寶珍部二千反正。
丁、川康邊防軍克甘孜大金寺,藏兵退德格。
戊、紅軍朱德、彭德懷占領廣東仁化城口。
7.10(六,七)
甲、蔣中正發表談話,否認組織「法西斯蒂」團體,謂中國革命的組織,惟有一個中國國民黨(昨日大公報曾電蔣詢問有無法西斯蒂組織)。
乙、黑龍江齊克鐵路駐軍徐寶珍反正,敗日軍于巴彥,另支義勇軍克安達(尋退出)。
丙、上海北站共産黨示威,要求釋放牛蘭夫婦。
丁、紅軍第二軍團賀龍盤踞湖北京山天門一帶。
戊、南京水西門外軍械庫爆炸。
己、余漢謀部張枚新師陳章旅與紅軍朱德激戰于南雄鄧坊、楊梅(7.8起),雙方傷亡均大。陳誠部周至柔、李明師亦解大庾之圍,紅軍彭德懷、林彪退向崇義。
7.11(六,八)
甲、中央政治會議通過整理鹽稅稅率案(籌剿匪軍費)。
乙、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公布黨政委員會組織條例。
丙、紅軍朱德占領廣東南雄水口圩,敗自贛南回師之粵軍張枚新師。
丁、宋慶齡到南京營救牛蘭夫婦。
戊、教育部召集國立專科大學以上校長在京開會。
7.12(六,九)
甲、國聯調查團晤日本外相內田康哉,內田聲明日本認爲「滿洲國」政府已成立,無再與中國交涉之必要。
乙、司法行政部長羅文幹,次長鄭天錫以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要求保釋牛蘭,呈請辭職。
丙、豫鄂皖剿匪軍右路第一縱隊指揮官第四師長徐庭瑤及空軍攻占安徽霍丘,殲紅軍鄺繼勛部第二十五軍二千餘,俘虜三千餘,獲槍五千余(鄺被免職,由蔡申熙繼)。
7.13(六,一0)
甲、江西剿赤軍第十八軍陳誠部到大庾,夾擊紅軍,南雄紅軍退却。
乙、湖北麻城紅軍撤圍退走。
丙、豫鄂皖三省黨政委員會成立,蔣中正兼委員長。
丁、東北軍第九旅長何柱國就任臨榆警備司令。
7.14(六,一一)
甲、調查團再晤日本外相內田康哉,勸勿承認「滿洲國」,內田聲言滿洲永不能歸還中國。
乙、蔣中正代表張群到北平與張學良商華北對日問題。
丙、馬占山軍及民兵重創日軍于黑省克山。
丁、湖北地方政治整理會議開幕,蔣委員長演說。
戊、蔣委員長懸賞購拿共匪首要。
己、紅軍朱德等自廣東南雄折返贛南信豐(即集結興國)。
庚、鄂南紅軍第十六軍孔荷寵敗國軍第二十六師郭汝棟部,占領陽新木石港。
7.15(六,一二)
甲、國聯調查團離日本返華。
乙、外交部發言人稱,中日直接交涉爲不可能。
丙、何應欽、宋子文到漢口,與蔣委員長商剿匪軍費。
丁、紅軍第十六軍(孔荷寵)第九師李燦擾武長鐵路咸寧南之馬橋。
7.16(六,一三)
甲、僞滿洲國準備接收郵政,定八月一日起售僞國郵票。
乙、蔣光鼐就福建綏靖公署主任職,由蔡廷鍇代理。
丙、宋子文聲明决不施行紙幣政策。
丁、浙江各地連續發生搶米風潮。
7.17(六,一四)
甲、日軍進攻熱河朝陽寺。
乙、日人宣傳關東軍聯絡員石本權四郎在錦朝路南嶺附近被義勇軍擄去。
丙、上海日軍退出第四暫駐區,回復一月二十八日原駐地(惟公大、豐田兩紗廠日軍仍未撤)。
丁、上海共産黨八十余人在曹家渡戲院開會被捕。
戊、牛蘭夫婦由宋慶齡保出就醫。
己、廣東空軍轟炸贛南信豐之紅軍。
7.18(六,一五)
甲、日軍藉口石本權四郎失踪,進兵熱河,本日飛機五架到朝陽投彈三十餘枚。
乙、遼西義勇軍(救國軍)鄭桂林拆毀興城附近路軌。
丙、廣東海軍陸戰隊由蔡廷鍇運閩改編。
7.19(六,一六)
甲、中央各要人會商日軍進犯熱河事,决抵抗。
乙、熱河省主席湯玉麟派代表與日軍交涉停戰。
丙、張學良調宋哲元、龐炳勛、高桂滋部,自山西移駐河北保定以南。
丁、國聯調查團抵青島,即赴北平。
戊、行政院准段錫朋辭中央大學代理校長,以李四光繼任。
己、湖北紅軍掘斷王家店間平漢鐵路。
庚、豫鄂皖剿匪軍左路第十三師萬耀煌部搗毀湖北京山李廟之蘇維埃。
7.20(六,一七)
甲、日本內閣决定統一在滿機關,以關東軍司令官兼關東廳長官及駐滿特命全權。
乙、行政院長汪兆銘爲日軍侵犯熱河,通電全國多方準備,共謀捍衛。
丙、蔣委員長電張學良,增兵熱河。
丁、日軍退出熱河朝陽寺。
戊、遼西義勇軍鄭桂林敗日軍于延馬溝。
己、豫鄂皖剿匪軍左路萬耀煌、蕭之楚、徐源泉等師連敗紅軍賀龍、夏曦于天門一帶,斬獲數千,襄河北岸至京山應城肅清,紅軍走潜江。
庚、制訂保障言論自由法十二條。
7.21(六,一八)
甲、國府電命張學良加派大軍援熱河。
乙、僞「滿洲國」强行接收東北郵政。
丙、安徽宿縣農民反抗鴉片畝捐,聚衆暴動。
7.22(六,一九)
甲、行政院長汪兆銘以日軍進犯熱河,通電各軍事長官,共謀捍衛。
乙、行政院長汪兆銘、教育部長朱家驊發布整頓教育令,及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上海暨南大學整理辦法。
丙、行政院議决封鎖東北海關。
丁、遼寧義勇軍攻鳳凰城。
7.23(六,二0)
甲、交通部令停辦東北郵局(以僞組織要求東北郵局使用「滿洲國」年號)。
乙、日本飛機在熱河平泉、淩源、承德散發傳單,淆惑人民。
丙、遼寧義勇軍攻占一面坡。
丁、韓複矩偕石友三到北平,與張學良商華北軍政問題。
戊、財政部成立「廢兩改元研究會」。
7.24(六,二一)
甲、湖北剿匪軍左路第十軍徐源泉部(黃伯韜旅,劉培緒旅)攻占潜江(時鄂境紅軍已化整爲零)。
乙、中央軍第十八軍周至柔師克復南康。
7.25(六,二二)
甲、交通部長黃紹竑發表關于封鎖東北郵政宣言,謂責任全在日本。
乙、遼東義勇軍黃宇宙、唐聚五部占領瀋陽綫之山城鎮。
丙、侵擾安徽正陽關之紅軍被擊退。
丁、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到北平。
7.26(六,二三)
甲、日本閣議任命武藤信義爲駐滿洲國全權大使兼關東軍司令官及關東廳長官,林博太郎爲南滿鐵路總裁,有吉明爲駐華公使。
乙、行政院以蔡廷鍇升任第十九路軍總指揮。
丙、鄂南紅軍孔荷寵再敗國軍第二十六師郭汝棟部,占領陽新辛潭鎮、三溪口、陽新鎮(8.12及8.17收復)。
7.27(六,二四)
甲、僞「滿洲國」之國務院總務長日人駒井德三自長春到瀋陽晤本莊,即飛東京。
乙、日本長春領事館改爲總領事館,幷設置錦州領事館。
丙、馬占山與日軍在海倫激戰。
丁、義勇軍襲瀋陽及通遼。
戊、宋子文、黃紹竑到漢口與蔣委員長商軍費及東北海關郵政問題。
己、紅軍賀龍因第十三師萬耀煌部之壓迫,自鐘祥退往襄河西岸。
7.28(六,二五)
甲、外交部令駐日公使蔣作賓抗議日本設置駐「滿」特命全權。
乙、川康軍克復鹿柯洞。
丙、平漢鐵路列車在彰德被劫。
7.29(六,二六)
甲、馬占山繼續與日軍在海倫苦戰失利,日方宣傳馬占山陣亡。
乙、蔣中正自漢口到廬山,候晤汪兆銘等。
丙、李濟琛辭豫鄂皖剿匪副司令兼右路司令職,蚌埠行營結束。
丁、鄂中紅軍賀龍自沙洋北之舊口渡過襄河西岸,進向荊門(即爲川軍第二十一軍王陵基部擊退)。
戊、粵贛間紅軍朱德、彭德懷敗北走。
己、鄂東紅軍敗第三十一師張印相于麻城,獲槍二千餘。
庚、川康軍克德路縣,進至金沙江。
辛、北平政務委員會開全體大會,到張學良、韓複矩、徐永昌、傅作義、商震、宋哲元、張作相、于學忠、張繼、李石曾等。
壬、廣州大風雨,全巿成澤國。
7.30(六,二七)
甲、吉林榆樹駐軍全部反正,響應義勇軍。
乙、駐日公使蔣作賓抗議日本派遣駐僞滿全權大使(8.3 日本拒絕)。
丙、財政部長宋子文聲明停付庚子賠款之日本部分。
丁、立法院通過增加海關進口稅,自下月一日起實行(每年可增收二千萬元)。
戊、日人及僞滿洲國監視東北郵員,不准入關。
己、漢口剿匪總司令部懸賞勸紅軍官長來歸。
7.31(六,二八)
甲、內政部長黃紹竑到廬山謁蔣中正(汪兆銘不至)。
乙、北平政務委員會大會閉幕,宣言改善內政,鞏固國防,同心努力,共謀捍衛。
丙、義勇軍八千人進攻長春(僞滿洲國京城)。
丁、中共中央局通過失業工人運動决議。
8.1(六,二九)
甲、英美義同意將庚子賠款緩付一年。
乙、張學良向行政院請款二百萬元。
丙、粵軍餘漢謀、香翰屏及桂軍王贊斌收復江西信豐,紅軍東走安遠雩都。
丁、川軍旅長郭勛(劉湘部)與紅軍賀龍、段德昌戰于湖北沙洋。
戊、上海商務印書館複業。
己、中國共産黨舉行「八一反帝鬥爭日」及「擁護蘇聯周」。
8.2(七,一)
甲、遼南義勇軍第二軍七路李純華、項忠義、張海書、殷援民、吳實豐、王全、朱青山進攻瀋陽、遼陽、海城、南台、營口,南滿鐵路交通斷絕,瀋陽聞槍聲。
乙、遼西義勇軍鄭桂林部旅長張百秋占領連山車站及葫蘆島。
丙、中央軍陳誠,粵軍餘漢謀、香翰屏、李漢魂分由江西南康、信豐前進,夾擊紅軍。
丁、財政部令各海關實行增加進口稅(8.4起),庚子賠款之日本部分仍照付。
戊、上海戰時遺失地圖之旅長王賡判處徒刑二年六個月。
8.3(七,二)
甲、義勇軍猛攻營口、田莊台、盤山,日本飛機軍艦紛往應援。
乙、蔣委員長自廬山回漢口,限六個月內肅清鄂豫皖贛湘五省共匪。
丙、川軍王陵基、郭勛(均劉湘部)敗紅軍賀龍、段德昌于荊門沙洋(已激戰三日),紅軍走洪湖及天門、潜江。
丁、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以黃郛代李煜瀛爲故宮博物院理事長(時盛傳政府將出售古物,以易軍火)。
8.4(七,三)
甲、日本飛機五架在綏中投彈,三十餘村被炸。
乙、遼西遼南義勇軍襲田莊台、盤山、海城、遼陽,溝幫子、營口間交通斷絕,上海日本陸戰隊向營口開拔。
丙、日本陸軍省發表宣言,謂張學良暗助義勇軍,將以堅决行動對付。
丁、國聯調查團在北平會議,起草報告書。
戊、中國化學會成立于南京。
8.5(七,四)
甲、遼南義勇軍繼續襲擊海城、南台、營口,南滿鐵路火車停駛,遼西義勇軍攻梨山、打虎山,遼東義勇軍占興京,李雲青部占瀋陽附近之馬三家子。
乙、行政院通令恢復各機關經費。
丙、汪兆銘離京赴上海。
丁、鄂東剿匪軍對紅軍總攻。
戊、上海血魄除奸團青年惲蕙芳(十六歲)以炸彈警告運售日貨商店。
8.6(七,五)
甲、行政院長汪兆銘以張學良對日不抵抗,且向中央要索巨款,自請辭職;幷電勸張氏同去,以謝國人(上月汪到北平,頗受張冷遇)。
乙、遼寧民衆自衛軍第六路李春潤克復撫順。
丙、豫鄂皖剿匪軍十路陳繼承縱隊第十師李思訴攻占囉山宣化店。
丁、第四十一、第四十四等師包圍洪湖紅軍。
8.7(七,六)
甲、張學良表示决即引去。
乙、中央黨部派何應欽、居正挽留汪兆銘,蔣中正亦自漢口電挽。
丙、錦州日軍要求熱河省主席湯玉麟于四十八小時內交還石本,否則進攻熱河。
8.8(七,七)
甲、美國務卿史汀生在外交調查委員會講演,强調對于違反國聯盟約及非戰公約所造成之任何情勢,均不能承認。
乙、日本正式任命武藤信義爲駐「滿洲國」全權大使、關東軍司令官、關東長官。
丙、張學良電中央辭職,幷電汪兆銘對索款事有所解釋(張對記者談話,聲泪俱下,謂决辭職)。
丁、汪兆銘電中央執行委員會,對張學良覆電再予指責,幷請允張辭職,以爲打破軍人割據局面之發軔(汪推蔡元培爲行政院長)。
戊、義勇軍拆饒陽河附近之僞奉山鐵路。
己、遼陽滿洲紗廠華工響應義勇軍未成。
庚、安徽靈璧農民反抗烟款,聚衆爲變。
8.9(七,八)
甲、國府主席林森電留汪兆銘。
乙、行政院各部會長總辭職。
丙、張學良發表談話,有所聲辯。
丁、上海日軍武裝赴江灣操演。
8.10(七,九)
甲、西南執行部電請中央懲辦張學良。
乙、汪兆銘派唐有壬飛漢口晤蔣中正。
丙、美國務卿史汀生接見日使出淵,再度聲明反對日本之對華行動。
丁、遼西義勇軍退出連山灣。
戊、牛蘭案再度開審。
己、上海日兵闖入萬興營造廠,傷害工人。
庚、豫鄂皖剿匪軍中路衛立煌縱隊第十師李默庵、第八十三師蔣伏生攻占黃安河口鎮。
8.11(七,一0)
甲、中央常會再挽汪兆銘,蔣中正亦派周鯁生挽留。
乙、紅軍第四方面軍以國軍逼攻黃安七裏坪,自鄂東回援,國軍第三十師長彭振山解麻城圍。
8.12(七,一一)
甲、汪兆銘之代表唐有壬自漢口返上海,蔣中正决允張學良辭職。
乙、上海商會通電全國,共起制裁奸商。
丙、皖北剿匪軍克單家埠。
丁、江西紅軍孔荷寵犯武寧。
戊、鄂豫皖剿匪軍衛立煌縱隊第十師李默庵敗紅軍第四方面軍于七裏坪以南之柳林河,紅軍傷亡二千餘人,走七裏坪(第十師副師長王勁修戰歿)。
己、外交部駁斥日本關于中國共産黨之報告(上月日本密向國聯報告,謂中國共産黨猖獗,將影響世界)。
庚、美總統胡佛演說,堅决遵守非戰公約。
8.13(七,一二)
甲、蔣委員長電勸汪兆銘回京複職。另電黃郛請代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黃辭)。
乙、東北民衆抗日救國軍第一軍彭振國、第二軍(遼南)李純華等電請汪兆銘、張學良即日複職,勿令士氣沮喪。
丙、任命顧維鈞爲駐法公使。
丁、鄂豫皖剿匪軍衛立煌縱隊第十師李默庵、第八十三師蔣伏生攻占黃安,紅軍退回光山新集。
戊、皖西剿匪軍第四師、第十二師再度向紅軍進攻。
己、中國科學社年會在西安舉行。
庚、僞遼寧岫陽縣長劉敬文反正。
辛、曾任上海閘北維持會長漢奸胡立夫被捕。
壬、日俄漁業協定簽字。
8.14(七,一三)
甲、吳敬恒自漢口携蔣委員長函到上海,晤汪兆銘。
乙、豫鄂皖中路陳繼承縱隊剿匪軍第三師李玉堂攻占黃安七裏坪。
丙、江西紅軍第十軍方志敏占餘幹(8.16退走)。
丁、紅軍賀龍乘川軍圍攻洪湖,直襲沙巿。
8.15(七,一四)
甲、中央委員會談話會决定:(一)張學良辭北平綏靖公署主任職,照準,(二)北平綏靖公署裁撤,任命萬福麟、張群、韓複矩、徐永昌、宋哲元、王樹常、商震、榮臻、于學忠、湯玉麟、蔣伯誠、張作相、王樹翰、鮑文樾、龐炳勛、沉鴻烈、劉翼飛、蕭振瀛十八人爲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以萬、榮、蔣三人爲常委,(三)挽留汪兆銘及各部會長。
乙、蔣中正自漢口飛抵廬山晤林森,候汪兆銘。
丙、豫鄂皖剿匪軍中路陳繼承縱隊第二師黃杰與紅軍徐向前部激戰于黃安七裏坪附近之悟仙山一帶,傷亡團長周良以下官兵三千余人。
丁、川軍王陵基(劉湘部)擊退襲攻沙巿之紅軍賀龍。
戊、營口方面之義勇軍占領牛莊。
己、遼東民衆自衛軍總司令唐聚五通電乞援。
庚、日本通知國聯,任命武藤爲駐「滿」全權,監督日本各領事。
辛、隴海鐵路局組織之陝西考察團分兩組自西安向陝北陝南出發。
8.16(七,一五)
甲、國民政府明令准張學良辭北平綏靖公署主任職。
乙、義勇軍襲擊自長春南下之南滿鐵路總裁林滿所乘快車于鞍山,日軍三次自瀋陽開往增援。
丙、吉林義勇軍破壞吉敦路,顛覆列車。
丁、豫鄂皖剿匪軍右路王均縱隊第七師李世龍、李文彬旅擊破紅軍第二十五軍于皖西六安郭家集,斬獲二千余,國軍亦傷亡近千。
戊、第一次全國體育會議在南京開幕。
己、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發布統一稅收令。
庚、鄂中紅軍賀龍自荊門沉家集北進至保康。
8.17(七,一六)
甲、汪兆銘自上海回抵南京,即出席中常會報告辭職經過,幷主持中央政治會議議决:(一)北平綏靖公署停設,任命王樹翰、張作相、萬福麟等十八人爲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幷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分會委員長,(二)任命于學忠爲河北省政府主席,(三)任命王樹常爲平津衛戍司令,(四)任命宋哲元爲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乙、華北將領宋哲元、萬福麟、于學忠、王以哲、何柱國等五十七人電留張學良(東北將領情緒頗爲激昂)。
丙、外交部長羅文幹爲日本派武藤信義爲駐「滿」全權事,發表宣言,駁斥其巧辯,揭穿其野心。
丁、遼南義勇軍分路襲擊南滿路,全綫電報電話不通,日站長站員二人被俘。
戊、江西紅軍第三軍團彭德懷、林彪攻占樂安,國軍孫連仲部第二十七師(高樹勛)呂如河旅敗覆。
8.18(七,一七)
甲、汪兆銘、宋子文、何應欽、朱培德、吳敬恒自南京飛往廬山,晤林森、蔣中正。
乙、張學良暫不離北平,東北將領態度緩和。
丙、北平日兵黑夜越使館界演習。
丁、內政部長黃紹竑到廣州。
戊、遼東義勇軍黃宇宙部王鈞喜占領朝陽鎮。
己、遼西日軍對義勇軍取攻勢。
庚、溥儀簽訂日滿密約,滿洲國國防治安委托日本負責。
8.19(七,一八)
甲、日飛機在熱河朝陽散投傳單,鐵甲車開至破廟子,與我軍董福亭旅激戰,占領南嶺,我軍退守口北營子。
乙、遼東義勇軍黃宇宙、孫冠英部占領瀋海綫之山城鎮英額門,另支義勇軍占領通遼(即退出)。
丙、國際共産黨要人牛蘭夫婦被江寧地方法院判處無期徒刑。
丁、江西紅軍第七軍龔楚占黎川,第四軍林彪占南豐,敗孫連仲部。
戊、國府委員回教領袖馬福祥病卒于北平。
己、日法訂立互惠商約。
8.20(七,一九)
甲、蔣委員長電請張學良代理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
乙、蔣委員長令剿匪軍保護農民秋收,封剿匪區。
丙、自本月一日至本日止義勇軍阻斷滿洲鐵路列車電信及攻擊件數合計六十八件。
8.21(七,二0)
甲、僞「滿洲國」派鮑觀澄爲駐日大使。
乙、日軍進犯熱河口北營子,限我軍于三日內退出朝陽。
丙、遼東義勇軍黃宇宙、唐聚五占領瀋海綫之營盤站。
丁、汪兆銘、宋子文、朱培德等自廬山回京,何應欽赴南昌,蔣中正回漢口。
戊、江西紅軍第三軍團彭德懷,第五軍團董振國再敗國軍孫連仲部第二十七師高樹勛,占領宜黃,北進龍骨渡,迫撫州(8.24南退)。
己、江西剿匪軍前敵總指揮陳誠收復興國。
庚、第一次全國體育會議閉幕。
8.22(七,二一)
甲、中央委員談話會,决定以宋子文暫代行政院長,汪兆銘仍負行政院長名義。
乙、中央電令湯玉麟抗敵守土。
丙、義勇軍截斷錦朝鐵路,顛覆日軍列車,幷襲擊朝陽寺日軍。
丁、近二十日來上海天津愛國青年組織鋤奸團,懲處購賣日貨奸商,屢投槍彈于奸商商店。
戊、西康事變解决,格桑澤仁離西康赴成都。
己、中國工程師學會第二届年會在天津舉行,中國數理學會第三届年會在北平舉行。
8.23(七,二二)
甲、外交部令蔣作賓抗議日軍侵熱河(是日汪兆銘電蔣,如日本稍變方針,願與談判)。
乙、遼寧義勇軍襲鐵嶺,圍攻日警察所。
丙、行政院會議議决:(一)任羅家倫爲中央大學校長(9.5 視事),准整理委員辭職,(二)任馮興賢代理第三十三師長。
丁、蔣委員長槍决剿匪不力臨陣退縮之第二師、第十師團營長。
戊、中國物理學會在北平成立。
8.24(七,二三)
甲、前任日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回國,僞滿洲國執政溥儀以下在長春舉行送別關東軍幹部大會,制定「建國功勞紀念章」,溥儀幷簽感謝狀,贈送本莊。
乙、安奉鐵路列車被義勇軍顛覆。
丙、日機四架在熱河開魯投彈。
丁、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中美公斷條約。
戊、豫鄂皖剿匪軍第三十四師張萬信攻占鄂中洪湖北岸峰口。
8.25(七,二四)
甲、日本外務大臣內田康哉在議院演說,决承認「滿洲國」,「
九一八」事件爲日本之自衛行動,幷不違反非戰公約,承認「滿洲國」亦不違反九國公約,日本决不令中國政權行使于滿洲。幷稱即使日本成爲焦土,亦將承認滿洲國。
乙、第十軍徐源泉部克復洪湖峰口,第五十四師郝夢齡克羅田。
丙、代理閩綏靖公署主任蔡廷鍇到上海。
丁、宋慶齡、蔡元培等請特赦牛蘭夫婦。
8.26(七,二五)
甲、日本新任駐滿全權兼關東軍司令武藤信義及新任關東軍參謀長小磯國昭到瀋陽。
乙、英美輿論抨擊日外相內田昨日演說。
丙、海軍部在日本訂造之「寧海」艦自日本抵上海。
8.27(七,二六)
甲、廢止內戰大同盟在上海舉行代表大會,由吳鼎昌主席,正式宣告成立(8.29 閉幕)。
乙、日代辦矢野到南京,抗議除奸團事。
丙、日內閣决定對華鼓吹分治,使各省反蔣親日。
丁、國際反帝國主義戰爭大會在荷蘭開幕。
8.28(七,二七)
甲、日艦隊集中上海,騎兵闖入閘北。
乙、義勇軍攻占榆樹。
丙、蔣委員長派何成浚、譚道源、劉建緒(約十一個師)分三路進剿鄂南紅軍第十六軍孔荷寵。
丁、全國拒毒大會在上海開會。
8.29(七,二八)
甲、外交部長羅文幹駁斥日外相內田演說。
乙、東北義勇軍猛襲瀋陽,焚日飛機場。
丙、故宮博物院長易培基被控盜取古物。
丁、鄂南剿匪軍總攻。
戊、日本駐俄大使廣田弘毅與李維諾夫商談讓售北滿中東鐵路。
8.30(七,二九)
甲、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視事。
乙、豫鄂皖剿匪軍右路徐庭瑤縱隊攻占葉家集,進逼金家寨。
8.31(七,三0)
甲、上海盛傳日軍二次進犯,日陸戰隊司令杉阪抗議中國報紙之排日宣傳。
乙、江西剿匪軍前敵總指揮陳誠部第十四師周至柔攻占宜黃,敗紅軍彭德懷部。
丙、蔣委員長頒發被匪各縣田賦减免辦法。
8.新疆亂事擴大,馬仲英部複由甘肅西來(命堯樂博士聯合回疆,和加尼牙孜進向南疆,馬赫英進向東北,馬德祥、馬金祿擾迪化)。
9.1(八,一)
甲、中央常會决議中央委員第三次全體會議延期舉行。
乙、廣州中央委員電請中央迅定對日大計,實行抵抗。
丙、義勇軍再攻瀋陽,圍迫撫順。
丁、外交部長羅文幹到漢口,謁蔣委員長(9.4返京)。
戊、鄂中剿匪軍徐源泉克復洪湖各隘,紅軍退瞿家灣。
己、國際反帝國主義戰爭大會宣言,反對列强瓜分中國。
庚、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成立。
9.2(八,二)
甲、蔣委員長電令鄂豫皖行政長官,痛革官吏積習,深入鄉間,與民更始。
乙、考察各國實業專使孔祥熙自上海赴英。
丙、日軍在上海活動,形勢緊張。
9.3(八,三)
甲、英美法義駐日大使訪日外相,詢問承認僞「滿洲國」事。
乙、前山東軍閥張宗昌在濟南車站被鄭繼成暗殺(鄭之叔父金聲于民國十六年十月十六日在魯被俘,爲張所殺)。
丙、江西剿匪軍陳誠部第二十三師李雲杰、第二十四師許克祥收復南豐,紅軍退廣昌。
9.4(八,四)
甲、國聯調查團報告書簽字,李頓等離北平回國。
乙、汪兆銘自南京到上海,入醫院。
丙、馬占山部及義勇軍攻占安達縣城。
9.5(八,五)
甲、李頓及駐法公使顧維鈞離上海赴歐。
乙、張群在太原與晋軍將領商華北軍政。
丙、紅軍占福建清流。
丁、豫鄂皖剿匪軍右路王均縱隊(第七師李文彬旅)及梁冠英縱隊(鄭廷珍旅)攻占安徽六安獨山鎮(10.22?)。
9.6(八,六)
甲、日本閣議,决承認「滿洲國」。
乙、蘇俄外長李維諾夫同意將中東鐵路售與日本。
丙、德國要求軍備平等。
9.7(八,七)
甲、新任駐華日使有吉明到南京,晤羅文幹外長。
乙、吉林義勇軍王德林進迫長春。
丙、豫鄂皖剿匪軍右路(皖西)王均、徐庭瑤、梁冠英等縱隊開始向金家寨進攻。
丁、江西剿匪軍第十四師周至柔收復樂安。
9.8(八,八)
甲、行政院通令紀念「九一八」。
乙、何應欽電粵閩軍圍剿贛南赤匪。
9.9(八,九)
甲、日本閣議正式决定承認「滿洲國」。
乙、豫鄂皖剿匪軍中路縱隊第三師李玉堂,第八十師李思訴及陳繼承、衛立煌縱隊(第八十三師蔣伏生)攻占黃安光山間之新集(豫鄂皖蘇維埃政府所在地),俘虜五千餘,獲槍四千餘,毀馬克斯及列寧號飛機,紅軍留徐海東爲鄂豫邊區總指揮,張國燾、徐向前等東走商城、金家寨。
丙、豫鄂皖剿匪軍右路王均縱隊(第七師王均、第十二師曾萬鐘)及空軍攻占皖西麻埠。
9.10(八,一0)
甲、駐日公使蔣作賓晤日陸相荒木、外相內田,對承認僞滿事,促加注意。
乙、林主席到上海,挽留汪兆銘。
9.11(八,一一)
甲、吉林義勇軍馮占海部攻吉林省城(永吉)。
乙、鄂南剿匪軍西路劉建緒部第六十二師陶廣敗紅軍孔荷寵,占領江西萬載小源(翌日再敗之于大橋)。
9.12(八,一二)蔣委員長在漢口紀念周報告,三省剿匪計劃第一期完成。
9.13(八,一三)
甲、豫鄂皖剿匪軍右路梁冠英縱隊攻占皖西流坡,中路軍陳繼承縱隊攻占豫南餘家集。
乙、日本樞密院通過日「滿」議定書。
丙、日軍在南京上岸示威。
9.14(八,一四)
甲、豫鄂皖剿匪軍中路張鈁縱隊攻占河南商城(紅軍改名爲赤城),上官雲相縱隊攻占安徽英山,即會同陳繼承、衛立煌縱隊進攻金家寨。
乙、義勇軍再迫瀋陽。
9.15(八,一五)
甲、日本正式承認僞「滿洲國」,日駐滿大使武藤信義與僞總理鄭孝胥在長春訂立「日滿議定書」,僞國承認日本之一切權益,日本可于滿洲境內駐屯軍隊。
乙、駐防天水之馬青苑師(楊虎城部)受共黨煽惑叛變。
9.16(八,一六)
甲、外交部爲日本承認僞滿,照會九國公約簽字國,聲明日本破壞該約幷通知國聯,請作有效處置。
乙、外交部爲日本承認僞國,嚴重對日抗議。
丙、日本與僞「滿洲國」簽訂軍事協定。
丁、日軍屠殺撫順平頂山、千金堡、栗子溝等村居民二千七百餘人。
戊、山東省府主席韓複矩赴濰縣布置軍事,謀解决駐防膠東之第二十一師師長劉珍年(劉控有膠東二十二縣)。
己、汪兆銘到莫干山。
庚、鄂西鶴峰五峰紅軍王炳南自沙巿下游北渡長江,進至白露湖一帶。
9.17(八,一七)
甲、吉林自衛軍總司令李杜發表宣言,誓死抗敵。
乙、山東韓複矩與劉珍年兩軍戰于昌邑平度。
9.18(八,一八)
甲、全國沉痛紀念九一八周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告國人書。
乙、豫鄂皖剿匪軍中路衛立煌縱隊第十師李默庵攻占商城、金家寨間之湯家匯。
丙、紅軍第四方面軍張國燾、徐向前、蔡申熙約一萬七千人自金家寨西南走英山,進向平漢綫以西(中共鄂豫皖省委書記沉澤民不肯遠離,後戰死)。
9.19(八,一九)
甲、顔惠慶代表函請國聯制止日本承認僞「滿洲國」。
乙、參謀本部召集川滇陝甘青代表,會商西防(9.28閉會)。
丙、義勇軍克突泉縣。
9.20(八,二0)
甲、豫鄂皖剿匪軍中路衛立煌縱隊第十師劉戡旅攻占金家寨,獲大批鹽糧。
乙、江西紅軍第三軍團師長郭炳生投誠(郭爲彭德懷部精銳)。
丙、行政院嚴令韓複矩、劉珍年停止軍事行動。
丁、「中華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關于擴大紅軍訓令」。
9.21(八,二一)
甲、蔣委員長代表蔣伯誠到山東晤韓複(韓軍進抵掖縣)。
乙、中政會准汪兆銘續假二星期。
丙、義勇軍攻鄭家屯。
丁、江西紅軍占福建浦城(9.23折回贛東)。
戊、鄂南剿匪軍東路譚道源部第五十師岳森敗紅軍孔荷寵,占領江西修水、渣津、馬坳。
9.22(八,二二)
甲、蔣委員長自漢口到廬山。
乙、軍政部長何應欽、參謀總長朱培德會商消弭魯戰辦法。廢止內戰大同盟代表張伯苓亦赴魯止戰。
丙、僞「滿洲國」外長謝介石對列强聲明,限六個月內承認「滿洲國」。
丁、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到達日內瓦。
9.23(八,二三)
甲、財政部長宋子文發表封鎖東北海關宣言,幷公布移地徵稅辦法。
乙、中央執行委員會電覆粵、港、滬中央委員,解釋對日方針,幷促入京。
丙、韓複矩通電停止膠東軍事行動。
丁、蘇俄外長加拉罕對日大使廣田弘毅表示,承認滿洲國領事駐莫斯科。
9.24(八,二四)
甲、國聯理事會徇日本要求,延期討論調查團報告書。
乙、義勇軍攻琿春。
丙、日蘇煤油協定簽字。
丁、公布預算法。
9.25(八,二五)
甲、蔣委員長召集在贛將領會議剿匪問題。
乙、蔣委員長電蘇、浙、皖、鄂、湘、豫、贛、閩八省,嚴禁再種鴉片。
丙、上海救國團體聯合會理事熊希齡電政府,抗議封鎖言論。
丁、孫科自粵抵滬(時盛傳孫將任行政院長)。
戊、前貴州總指揮毛光翔到遵義,謀倒王家烈。
己、內外蒙古自行訂定通商辦法。
庚、豫、鄂、皖剿匪軍左路張振漢師俘紅軍鄂西省主席馬武等于洪澤湖。
9.26(八,二六)
甲、四川善後督辦劉湘、省主席劉文輝交惡,形勢緊張(劉文輝年來收買各軍,擴大部隊及防區,近又誘煽劉湘部師長燕文彬、範紹增叛變,范向劉湘告密,劉湘因聯駐潼川之田頌堯共同抗劉文輝)。
乙、山東韓複矩、劉珍年之戰又起。
丙、上海公安局破獲共産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丁、國聯理事會年會開幕。
9.27(八,二七)
甲、遼西義勇軍克錦西。
乙、皖西剿匪軍王均部擊破蓮花山之紅軍。
丙、福建綏靖主任蔣光鼐扣留違法殃民之省防軍旅長陳國輝。
丁、新任義大利公使齊亞諾呈遞國書。
9.28(八,二八)
甲、中東路護路軍旅長蘇炳文反正,占領滿洲里。
乙、遼寧義勇軍克通遼。
丙、顔惠慶要求國聯召集特別委員會。
丁、新任日使有吉明呈遞國書。
戊、中政會决議設立匪區善後委員會。
9.29(八,二九)
甲、蘇炳文在滿洲里就任救國軍總司令,誓師東征。
乙、中央政治會議决議制止川戰辦法,蔣委員長亦電劉文輝、劉湘等勸阻。
9.30(九,一)
甲、行政院决議制止四川內戰,派何應欽負責處理。
乙、蔣委員長通電爲收復匪區灾民乞賑。
丙、熱河抗日軍組織軍事委員會。
丁、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寄達外交部。
10.1(九,二)
甲、林主席由上海赴閩(時陳銘樞等在閩有异圖,林主席往疏通)。
乙、何應欽、朱培德電勸劉湘、劉文輝息爭。
丙、川戰爆發,第二十八軍十二師羅澤洲與四川主席劉文輝兩軍在武勝接觸(助羅者爲劉湘、田頌堯、楊森、李家鈺)。
丁、蘇炳文軍迫近黑龍江省城,馬占山部克綏濱。
戊、美國務卿史汀生演說,重申對華門戶開放政策。
己、上海錢業聯合準備庫成立。
10.2(九,三)
甲、國聯調查團報告書發表。
乙、蔣委員長電川將領制止內戰。
丙、何應欽再電韓複矩、劉珍年制止戰事。
丁、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張國燾經安徽英山、湖北羅田團坡西走。
10.3(九,四)
甲、外交部長羅文幹發表對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宣言。
乙、日本武裝移民四百余出發赴東三省。
丙、何應欽召集四川各軍代表商消弭爭端辦法。
10.4(九,五)
甲、日內閣反對國聯調查團報告。
乙、行政院討論國聯調查團報告書。
丙、上海商會向財政部陳述廢兩改元意見。
丁、鄂南剿匪軍譚道源、郭汝棟敗紅軍第十六軍孔荷寵,克陽新、龍港、堰下。
10.5(九,六)
甲、蔣委員長自廬山赴漢口。
乙、汪兆銘自浙到滬,入醫院。
10.6(九,七)
甲、國聯中國代表團發表宣言,對調查團報告書表示遺憾。
乙、內蒙古自治運動開始。
丙、韓複矩電何應欽,陳述劉珍年罪狀。
丁、川軍師長李家鈺、羅澤洲進攻順慶,爲劉文輝軍所敗(順慶原爲羅之防地,二年前爲劉所奪)。
戊、全國民食會議在京開幕。
己、紅軍徐向前、張國燾經湖北黃安河口鎮北進,剿匪軍第八十八師李思訴部失利。
10.7(九,八)
甲、馮玉祥離泰山北上,主以武力收復失地。
乙、吉林自衛軍李杜敗日僞軍于依蘭附近。
丙、粵軍餘漢謀占江西崇義大王洞,敗共産軍彭德懷。
丁、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公布「剿匪區內各省農村土地處理條例」。
10.8(九,九)
甲、蔣委員長否認日本報紙所載「藍衣社」消息。
乙、日本外、海、陸三省會議,决貫澈既定方針,不采姑息手段。
丙、康藏協定簽字。
丁、第一師胡宗南部到湖北黃安河口鎮,追擊徐向前、張國燾。
10.9(九,一0)
甲、北平舉行「金剛法會」,由班禪祈禱和平(傳華北方面有政治活動)。
乙、馮玉祥到張家口,通電指摘國聯調查團報告書謬談。
丙、日本向法國正式提議締盟,被拒。
丁、第二師黃杰部敗紅軍徐向前、張國燾部于湖北小河。
10.10(九,一一)
甲、四川劉文輝之第二十四軍圍攻成都近郊鄧錫侯、田頌堯之第二十八軍第二十九軍。
乙、華北運動會在開封開幕(10.13 閉幕)。
丙、雙十國慶僅舉行儀式,未慶祝。
10.11(九,一二)
甲、行政院决議制止川戰,令川省將領各回原防。
乙、林主席到福州(先到鼓浪嶼,晤陳銘樞)。
丙、廣州執行部及政務委員會通電指駁國聯調查團報告書。
10.12(九,一三)
甲、川軍將領唐式遵等九十四人通電提出「治川綱要」十六條,主召開遂寧會議(對劉文輝)。
乙、山東韓複矩、劉珍年兩軍連日激戰于掖縣萊陽。
丙、豫鄂皖三省剿匪總部公布剿匪區內屯田條例。
丁、江西剿匪軍第五師周渾元攻占橫峰。
10.13(九,一四)
甲、山東韓複矩、劉珍年停戰。
乙、四川劉文輝敗田頌堯、鄧錫侯部于成都近郊。
丙、劉湘部將領唐式遵、潘文華、王纘緒電京責難劉文輝。
丁、外交部公布中英文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全文。
戊、紅四軍徐向前、張國燾部自湖北廣水越平漢鐵路西向應山隨縣,蔡申熙戰歿(一作10.15,對鄂豫皖邊區圍剿結束)。
10.14(九,一五)
甲、外交部長羅文幹飛漢口晤蔣委員長,徵詢對國聯調查團報告書意見。
乙、四川將領劉湘等發表宣言,主弭戰救國。
10.?(九,?)紅軍第七軍龔楚敗國軍毛炳文、李雲杰、許克祥于江西南城東北之李西趙,第四軍林彪敗國軍于撫州滸灣。
10.15(九,一六)
甲、失勢之中國共産黨領袖陳獨秀、彭述之等十餘人(所謂托洛斯基取消派)在上海被捕。
乙、天津銀行業錢業同業公會合組公庫成立。
丙、鄂中紅軍王炳南與賀龍會于鐘祥(尋北走)。
10.16(九,一七)
甲、熊希齡等建議移黨費助義勇軍。
乙、羅文幹自漢口回南京。
丙、派顧維鈞爲駐國際聯盟理事會代表。
丁、江西剿匪軍克尋鄔縣。
10.17(九,一八)
甲、顔惠慶、顧維鈞、郭泰祺電請政府制止內戰。
乙、山東日照共産黨暴動。
丙、福建第十九路軍第六十師沉光漢收復龍岩,紅軍第十二軍羅炳輝部北退古田。
10.18(九,一九)
甲、派顔惠慶、顧維鈞、郭泰祺爲出席國聯特別大會代表。
乙、行政院電令韓複矩、劉珍年遵照中央所定解决辦法。
丙、劉湘大軍集中榮昌,以唐式遵、潘文華、王纘緒爲各路總指揮。羅澤洲等占順慶,劉文輝失利。
丁、黃郛與日大佐鈴木貞一會于上海,主以東北爲中國主權下之永久中立自治區(10.19黃電告蔣中正,黃與鈴木于10.15開始晤談,至10.21止,無結果)。
戊、江西紅軍第一軍團林彪、第三軍團彭德懷自廣昌占領黎川,進向福建邵武。
10.19(九,二0)
甲、外交委員會對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决定四項原則。
乙、何應欽電韓複矩、劉珍年兩軍撤退原防,指定掖縣、萊陽等五縣爲劉防地。
丙、國府褒恤在湖北剿匪死難之岳維峻。
丁、刺死張宗昌之鄭繼成被處徒刑七年。
戊、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張國燾等經湖北應山隨縣進至棗陽以南新集一帶。
10.20(九,二一)
甲、救國軍濮炳珊部克復黑龍江克山。
乙、四川劉文輝軍自順慶退遂寧。
丙、陳獨秀、彭述之由滬解京。
10.21(九,二二)
甲、韓複矩不滿中央劃定劉珍年部防地辦法,電辭山東省府主席。
乙、四川各將領電京,請免劉文輝職,公推劉湘爲川康綏靖總司令,田頌堯爲副司令,幷推鄧錫侯、田頌堯、楊森、劉湘爲四路總指揮。
丙、劉文輝、田頌堯兩軍在成都巷戰。
丁、北平舉行時輪金剛法會(凡四日)。
10.22(九,二三)
甲、汪兆銘自上海赴歐洲(10.20曾發表告別書)。
乙、日首相齋藤談話,以現狀下之中國爲對手而行直接交涉爲不可能。
丙、福建紅軍陷泰寧。
丁、行政院通過行政訴訟法案。
戊、廣東飛機試驗無綫電,失事焚毀。
10.23(九,二四)
甲、林主席由閩回滬。
乙、蔡元培、柳亞子、楊杏佛、林語堂等電京營救陳獨秀。
丙、中央慰留韓複矩,幷令停止向劉珍年進攻。
丁、吉鴻昌在湖北黃安尹家集謀變,煽動所部第三十師北上,擬投馮玉祥。
戊、蔣委員長再電四川將領立即息爭,聽候中央處理。
己、紅軍第四方面軍張國燾、徐向前敗國軍第十五軍劉茂恩部于湖北棗陽土橋鋪。
庚、江西剿匪軍第八師毛秉文、第二十四師許克祥攻占黎川,紅軍第三軍團參謀長舒適降。
10.24(九,二五)
甲、川戰劇烈,劉湘部猛攻劉文輝軍于江津永川。
乙、紅軍第四方面軍張國燾、徐向前突破土橋鋪西北走鄧縣。
丙、遼東義勇軍唐聚五、李春潤與日軍連日劇戰于通化桓仁,日軍占通化。
丁、江西紅軍第一軍團林彪部占領福建邵武。
戊、救國軍包圍齊克鐵路平安鎮。
己、正式接收正太鐵路。
10.25(九,二六)
甲、蔣委員長電張學良全權處理山東問題。
乙、田頌堯又與劉文輝軍在成都巷戰。
丙、江西中央剿匪軍(李韞珩師)克餘幹。
10.26(九,二七)
甲、鄧錫侯部入成都,應付劉文輝、田頌堯之爭。
乙、陳獨秀、彭述之移解江寧地方法院。
丙、中央政治會議决議,調朱家驊爲交通部長,以翁文灝爲教育部長(翁未就)。
10.27(九,二八)
甲、中央常務委員會决議,定十二月十五日召開第四届中央執行委員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
乙、馬占山、蘇炳文會攻黑龍江省垣。
丙、紅軍張國燾、徐向前自河南鄧縣進向內鄉淅川,湖北綏靖主任何成浚到樊城。
10.28(九,二九)
甲、川北將領李家鈺、羅澤洲推楊森爲總指揮,進抵遂寧,向簡陽之劉文輝部進攻。
乙、日皇批准對于李頓報告書之意見書(由駐義大使吉田茂携赴日內瓦)。
10.29(一0,一)
甲、蔣委員長自漢口到長沙。
乙、張鈁、蔣伯誠相繼到濟南,協商膠東韓、劉之爭。
丙、江西剿匪軍第五師周渾元攻占贛東葛源(紅軍方志敏之根據地)。
10.30(一0,二)
甲、英使向外部聲明,否認康藏糾紛有英國背景。
乙、遼西義勇軍攻錦州,吉林自衛軍占富錦。
丙、戴傳賢等擬具解决川事方案。
丁、廢止內戰大同盟北平分會成立,胡適主席。
10.31(一0,三)
甲、馮玉祥電羅文幹,辟聯合閻錫山、韓複矩等擁段祺瑞之謠傳。
乙、宋慶齡向中央建議設立特別委員會,專理政治犯案件。
丙、川局有新醞釀,劉文輝與鄧錫侯、田頌堯有商洽。
丁、國府授蔣光鼐、蔡廷鍇、張治中以青天白日章。
11.1(一0,四)
甲、軍事委員會國防設計委員會成立。
乙、吉林救國軍王德林克寧安。
丙、何應欽電蔣伯誠、張鈁,重行規定解决魯事辦法五項。
丁、回教代表以北新書局印行之「小猪八戒」一書侮辱回教徒,在京請願懲辦編輯人,封閉該書局。
11.2(一0,五)
甲、七省公路會議在漢口舉行。
乙、東北救國軍黃永平克泰安鎮。
丙、紅軍第二方面軍賀龍進擾河南淅川內鄉(?)。
丁、紅軍第一軍團林彪、第五軍團董振堂自閩北折回江西,本日占南城硝石。
11.3(一0,六)
甲、馮玉祥自張家口通電陳述時局意見,列舉實現真正統一,勵行民主政治,打破自私自利等五事(對蔣委員長表示不滿)。
乙、韓複矩電軍政部,遵令撤兵(烟臺由沉鴻烈部東北海軍接防)。
丙、劉文輝通電表示和平,提出治川三方案。
丁、外交部催法國履行「中法越南條約」(南圻僑商請求)。
11.4(一0,七)
甲、日代表松岡洋右在莫斯科訪蘇聯外長李維諾夫,李提議訂互不侵犯條約。
乙、劉文輝劃七縣與鄧錫侯,四縣與田頌堯,三縣與楊森、李家鈺、羅澤洲,謀妥協。
11.5(一0,八)
甲、漢口七省公路會議,擬定修築十一幹綫。
乙、松岡洋右晤蘇俄副外長加拉罕。
11.6(一0,九)
甲、內政部令各省取締高利貸。
乙、宋子文發表談話,糾正日本惡意宣傳。
丙、林主席由南京赴洛陽。
11.7(一0,一0)
甲、松岡洋右與俄記者談話,表示親俄意見。
乙、外交部爲日軍屠殺撫順居民(9.16)嚴重抗議。
丙、劉湘部猛攻瀘州內江,幷派飛機轟炸,黔軍助劉湘攻占納溪。
丁、蔣委員長自長沙回漢口。
11.8(一0,一一)
甲、宋子文自京到漢口,晤蔣委員長。
乙、沉鴻烈部海軍接防烟臺、龍口,韓複矩軍自膠東撤防。
丙、行政院决議招商局收歸國營。
丁、行政院通令查禁侮辱任何宗教之刊物。
戊、川藏停戰協定成立。
己、追剿軍第一師胡宗南部與紅軍徐向前等激戰于鄖西漫川關,不利。
11.9(一0,一二)
甲、內政部規定禁止畜奴養婢辦法。
乙、翁文灝不就教育部長,由朱家驊兼攝。
丙、戴傳賢、張群謁蔣委員長,商川事。
丁、羅斯福當選爲美國總統。
戊、蘇俄外次加拉罕向日本代辦天羽提議訂立俄日「滿」互不侵犯條約。
11.10(一0,一三)張學良自北平到漢口,謁蔣委員長。
11.11(一0,一四)
甲、漢口剿匪總司令部規定改良湖北地方政治辦法十二條。
乙、吉林自衛軍李杜、丁超克佳木斯。
丙、黑龍江救國軍蘇炳文大捷,日軍敗退富拉爾車站(時日方力謀與蘇和)。
11.12(一0,一五)
甲、蔣委員長電令豫鄂皖三省剿匪將領于本月內肅清殘匪。
乙、宋子文自漢口回抵上海。
丙、中央廣播電臺開幕。
11.13(一0,一六)
甲、東北救國軍總司令蘇炳文宣布拒絕日本和平談判。
乙、四川劉湘與劉文輝戰于富順。
丙、招商局發現借款黑幕,前總經理李國杰被扣(李與交通部次長陳孚木以招商局財産抵押,借款三千萬,得傭金一百五十萬,官商各半)。
11.14(一0,一七)
甲、外交部令出席國聯會議代表,拒絕李頓報告書中之顧問會議一項。
乙、馬占山自訥河到札蘭屯,與蘇炳文部會合。
丙、韓複矩報告所部撤防完畢。
丁、蔣委員長飛抵襄陽老河口視察剿匪軍事。
11.15(一0,一八)
甲、軍政部長何應欽令膠東劉珍年部開往浙江。
乙、交通部次長陳孚木以與招商局案有關,去職。
11.16(一0,一九)
甲、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一)借購美麥,設立民食委員會,(二)嚴辦前招商局總經理李國杰。
乙、紅軍徐向前、張國燾經陝西商縣進向藍田。
丙、劉文輝與鄧錫侯、田頌堯續在成都近郊激戰。
丁、貴州王家烈、毛光翔兩部發生衝突。
11.17(一0,二0)
甲、中央常會决議:十二月一日國民政府正式遷回南京,以洛陽爲行都,西安爲陪都。
乙、蔣委員長自漢口飛襄陽。
丙、四川楊森、羅澤洲、李家鈺占資中。
丁、劉珍年部自萊陽退集烟臺,準備南開。
戊、紅軍賀龍、王炳南等自湖北棗陽,經河南桐柏、唐河、泌陽進至方城(意在牽制追擊徐向前之國軍)。
己、江西紅軍林彪、董振堂攻占資溪。
11.18(一0,二一)
甲、日本向國際提出對李頓報告意見書。
乙、紅軍徐向前、張國燾自陝西藍田沿秦嶺西走子午嶺。
丙、張學良自漢口返北平。
丁、上海華商電車工人罷工,與警察衝突。
11.19(一0,二二)
甲、劉湘派飛機轟炸瀘州之劉文輝軍。
乙、僞「滿洲國」與日本銀行訂立三千萬元建國公債合同。
丙、江西紅軍第一軍團林彪、第五軍團董振堂攻占金溪(11.23 退去)。
11.20(一0,二三)
甲、日外相內田訓令出席國聯理事會代表松岡:(一)不允取消「滿洲國」,(二)反對設立國際委員會。
乙、成都近郊之劉文輝、田頌堯等繼續激戰。
丙、甘肅教潮擴大,省府主席邵力子等辭職。
11.21(一0,二四)
甲、國聯理事會開會,討論李頓報告,中日代表顧維鈞、松岡洋右爭辯。
乙、僞「滿洲國」派往日內瓦之漢奸丁士源被國聯拒絕,不許旁聽。
丙、日本發表對李頓報告書意見書節略。
丁、蔣委員長自襄樊回漢口。
戊、劉湘部攻占瀘州。
11.22(一0,二五)
甲、我出席國聯理事會議代表團提出備忘錄。
乙、馬占山、蘇炳文通電,北滿大戰在即,望國內各方勿再坐視。
丙、成都戰事停止,鄧錫侯通電請立即停止軍事行動,訂期會商川事。
丁、西南政務委員會及北平各團體反對美麥借款。
戊、湘鄂贛邊區剿匪軍東路譚道源部第七十七師羅霖敗紅軍孔荷寵于江西修水黃沙港。
己、紅軍徐向前、張國燾經陝西厔西南趨佛坪、西鄉、城固。
庚、紅軍賀龍、王炳南爲國軍馬鴻逵部敗于河南方城,西走南召。
辛、紅軍林彪襲擊撫州,進攻金溪之孫連仲部撤回固守(第二十三師李雲杰亦失利,退守南城)。
11.23(一0,二六)
甲、國聯理事會日代表松岡洋右發言。
乙、國府重申民國十七年整理川政令(即十七年十一月八日之治川綱要十條)。
丙、第二十一師劉珍年部自烟臺南開浙閩邊境。
11.24(一0,二七)
甲、顧維鈞在國聯理事會駁斥日代表松岡洋右。
乙、救國軍王德林電告與日軍激戰于一面坡。
丙、貴州將領猶國才、蔣丕緒等通電擁毛光翔行使第十八路總指揮職權,自遵義進兵貴陽。
11.25(一0,二八)
甲、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向各國公使否認中日直接交涉。
乙、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張國燾自陝西西鄉進向川北,剿匪軍胡宗南、劉茂恩、蕭之楚等師追擊(胡師旋調隴東)。
丙、黔軍蔣丕緒入貴陽,貴州省府主席王家烈出走。
丁、劉湘軍進抵叙州。
11.26(一0,二九)
甲、教育部通令中學不設「黨義」科(改爲公民)。
乙、劉湘下令停止進攻(劉文輝部集中嘉定、仁壽,川中其他將領均響應鄧錫侯11.22電)。
丙、東北日軍迫令伐除鐵路兩旁森林。
丁、紅軍賀龍等爲河南南召鎮平民團所敗,師長段德昌死之,賀等走嵩縣盧氏(尋入陝西,十二月底又折回鄂境)。
戊、江西紅軍第十軍方志敏占貴溪(11.28被擊退)。
11.27(一0,三0)
甲、李濟琛、黃紹竑電邀留粵中央委員出席三中全會。
乙、蚌埠附近小刀會謀劫火車未成。
丙、太原發生學潮。
11.28(一一,一)
甲、國聯理事會一致通過李頓報告書交大會討論(理事會閉幕)。
乙、日政府訓令松岡洋右,勿退出國聯。
丙、鐵道部長顧孟余到漢口,籌商完成粵漢路事。
丁、水灾救濟委員會在南京舉行江淮漢運堤工落成典禮。
11.29(一一,二)
甲、行政院會議議决:以蔣光鼐爲福建省政府主席,蔡廷鍇爲福建綏靖主任。
乙、張群電勸四川將領引咎停戰,主設川政整理委員會。
丙、日軍開始進攻東北救國軍蘇炳文部。
丁、法俄訂立互不侵犯條約。
戊、剿匪軍第五十六師劉和鼎收復福建邵武,紅軍第十二軍羅炳輝退光澤。
11.30(一一,三)
甲、國民政府發布遷回南京令。
乙、中央政治會議决議以王用實、陳大齊爲考選委員會正副委員長。
丙、田頌堯否認與鄧錫侯聯名發表合作電。
丁、濟南發生學潮。
戊、徐州破獲製造毒品(海洛英)機關。
11.馬仲英爲新疆省軍及歸化軍所敗,退回肅州。
12.1(一一,四)
甲、國民政府正式自洛陽遷回南京,林主席本日抵京。
乙、十九國特別委員會决議本月六日召開國聯大會特別會議。
丙、黑龍江日軍猛攻蘇炳文部,占領札蘭屯,進犯海拉爾。
丁、日本駐僞「滿洲國」大使館成立。
12.2(一一,五)
甲、蔣委員長電令豫鄂皖三省主席,政令必一,責任必專。
乙、蔣委員長電日內瓦顔惠慶等,否認主張中日直接交涉。
丙、國聯調查團美國隨員楊華德發表解决中日問題方案。
丁、太原、濟南學潮惡化,行政院令嚴厲處置。
12.3(一一,六)
甲、何應欽電令剿匪將領優待投降之匪軍。
乙、救國軍蘇炳文部自海拉爾退滿洲里。
丙、被捕投誠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徐錫根發「告中共同志宣言」。
丁、江西剿匪軍陳誠部第十四師周至柔收復金溪。
12.4(一一,七)
甲、日軍占領興安站,進攻海拉爾,救國軍蘇炳文、張殿九、謝珂等通電撤兵,馬占山同行(日盛傳馬已戰歿)。
乙、劉湘部分路進向成都,與劉文輝軍戰于仁壽。
12.5(一一,八)
甲、日軍占領海拉爾,蘇炳文等退入俄境,被解除武裝。
乙、招商局整理債務委員會成立。
12.6(一一,九)
甲、國聯大會開幕,顔惠慶演說,要求日本撤兵,解散所謂「滿洲國」。
乙、日軍占滿洲里。
12.7(一一,一0)
甲、國聯大會各小國代表擁護李頓報告書,捷克、愛爾蘭、西班牙、瑞典四國提出决議草案,謂日軍行動幷非自衛,主邀美俄參加協議調解,英代表西門袒日。
乙、李頓在英演說中日問題,謂國聯已到最後關頭。
丙、外交部抗議日軍屠殺撫順人民案(即平頂山案)。
丁、上海地方法院通緝前交通部次長兼招商局監督陳孚木。
12.8(一一,一一)
甲、郭泰祺在國聯大會演說,拒絕與日直接交涉。
乙、日本駐俄代辦天羽要求引渡蘇炳文等(被拒)。
丙、日本鐵甲車向山海關發炮。
丁、江西紅軍占黎川(?)。
戊、宜昌發現水力電廠之水流量。
12.9(一一,一二)
甲、國聯大會通過主席團起草之决議案,將李頓報告書及各項有關意見一幷移交十九國委員會擬具建議,大會閉會。
乙、蘇俄允蘇炳文等過境赴歐洲。
丙、李濟琛離滬回粵,電京辭職。
丁、成都附近劉文輝與田頌堯激戰再起。
戊、福建剿匪軍劉和鼎收復光澤。
12.10(一一,一三)
甲、山海關日軍挑釁事件解决,駐軍道歉賠償,日鐵甲車後撤。
乙、第二次全國內政會議開幕。
丙、蔣委員長乘軍艦自漢口回南京(12.12 抵達)。
丁、劉湘、劉文輝兩部主力激戰于仁壽井研(劉湘取攻勢)。
戊、第廿一師劉珍年自烟臺到溫州。
12.11(一一,一四)
甲、莫斯科發表拒絕日本要求引渡蘇炳文經過。
乙、田頌堯電告,劉文輝部已退出成都。
丙、孫科等在滬會商三中全會提案。
丁、西南五省外交特派員朱兆莘在粵暴卒。
12.12(一一,一五)
甲、中蘇邦交恢復(由中國出席國聯首席代表顔惠慶與蘇俄外長李維諾夫在日內瓦換文,幷各發表宣言)。
乙、廣州中央委員鄒魯、鄧澤如、李宗仁等電三中全會,盼防止獨裁,協同剿共,實行抗日。
丙、廢止內戰大同盟電請討伐劉湘。
12.13(一一,一六)
甲、外交部長羅文幹發表中、蘇複交宣言,幷公布中蘇換文。
乙、蘇俄外長李維諾夫宴顔惠慶、顧維鈞、郭泰祺三代表。
丙、日本外務大臣內田康哉向俄大使面致說帖,拒絕訂立互不侵犯協定。
丁、新疆堯樂博士、馬士明、鐵木耳占鄯善,屠漢人三百余戶(
旋爲金樹仁部旅長熊發有奪回,複屠回民)。
12.14(一一,一七)
甲、國聯五國起草委員會完成中日問題决議草案。
乙、孫科自滬到京,準備出席三中全會。
丙、首都各界舉行歡迎蔣委員長大會,蔣演說以禮義廉耻相勉。
丁、班禪到南京。
戊、蔣委員長派陳繼承爲豫南清剿區指揮官(轄五個師),衛立煌爲鄂東清剿區指揮官(轄七個師)(時豫皖邊區紅軍複熾,衆約三萬,編爲第九、第二十五、第二十七軍)。
12.15(一一,一八)
甲、中國國民黨第四届中央委員第三次全體會議開幕,推蔣中正、于右任、孫科、顧孟余、丁惟汾、戴傳賢、居正爲主席團。
乙、十九國委員會通過中日問題决議草案,即送交中日兩國。
丙、中蘇外長互賀兩國複交。
丁、內政會議開幕。
12.16(一一,一九)
甲、三中全會决議組織特種外交委員會。
乙、四川劉湘、劉文輝兩軍連日劇戰。
丙、顔惠慶、李維諾夫會談中蘇複交後諸問題。
丁、中華蘇維埃政府財政部統一會計制度。
12.17(一一,二0)
甲、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魯迅等發起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乙、中國代表發表宣言,不滿十九國委員會之决議草案。
丙、國府明令各機關,停止慶賀新年。
12.18(一一,二一)
甲、張國燾、徐向前率紅軍第四方面軍自陝南越大巴山進至四川通江兩河口(徐、張原擬西入甘新,打通國際路綫,以國軍阻截追擊,所部一再損折,改道入川)。
乙、陳立夫等之蘇俄研究社在南京成立。
12.19(一一,二二)
甲、三中全會第二次大會决議:(一)明年召集國民參政會,(
二)團結國族,以固國基。
乙、江西剿匪軍克黎川,紅軍蕭勁光敗走。
丙、在上海虹口公園投彈之韓人尹奉吉在日本槍斃。
12.20(一一,二三)
甲、三中全會第三次大會决議,集中國力,挽救危亡(孫科等之提案:1履行保障民權之政綱,2各地以不設政務委員會爲原則,3確定興革,明立賞罰,4積極進行地方自治工作,5民國二十四年三月開國民大會,議决憲法,6從速起草憲法草案)。
乙、蔣委員長訓令豫鄂皖邊區剿匪將領,嚴治匪區壯丁頑梗者。
丙、十九國委員會通過中日問題和解草案,暫時休會,使談判繼續進行。
丁、日本飛機擾綏中朝陽。
戊、軍事委員會組織檢閱委員會。
12.21(一一,二四)
甲、三中全會通過教育改革案(大學教育側重實科及本國教育)。
乙、蔣委員長與戴傳賢、宋子文、張群商四川問題。
丙、粵軍餘漢謀收復江西安遠。
12.22(一一,二五)
甲、三中全會閉幕。
乙、行政院令猶國才代理貴州省政府主席。
丙、太原各校以學潮擴大,均提前放寒假。
12.23(一一,二六)
甲、蔣委員長召集首都軍警長官訓話。
乙、劉文輝軍失利,自成都退向嘉定、眉山、夾江。
丙、福建前省防軍旅長陳國輝槍斃。
12.24(一一,二七)
甲、日本軍部就三中全會之對日態度發表荒謬聲明,謂對危及極東和平之國民黨之存在及其外交政策,宜施以清算。
乙、日飛機連日在朝陽投彈。
丙、班禪在京就任西陲宣化使。
丁、韓複矩到北平,晤張學良(12.30 回魯)。
戊、蔣委員長到上海。
12.25(一一,二八)
甲、紅軍第四方面軍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張琴秋越大巴山進入四川(占領四川通江)(全軍四個師,王宏坤、倪志亮、何畏、王樹楚任師長,李先念等任政治委員,約一萬五千人)(一說12.12)。
乙、日軍部召開全國師團長會議,商對華計劃。
丙、建設西北專門委員會成立。
丁、蒙古劇烈地震。
12.26(一一,二九)
甲、顧維鈞代表向國聯秘書處致備忘錄提出修正案。
乙、四川劉文輝戰敗,向劉湘請和。
丙、章嘉活佛在京就任蒙旗宣化使。
12.27(一一,三0)
甲、行政院會議决議,以顔惠慶爲駐蘇俄大使。
乙、日軍集中熱河邊境,湯玉麟告急,北平政務委員會决議死守。
丙、蔣委員長自上海抵奉化原籍。
丁、招商局舞弊案宣判,前總經理李國杰處徒刑三年。
12.28(一二,一)
甲、中央政治會議决議設西京巿。
乙、何成浚自武漢抵西安,督剿川陝間之共産軍(徐向前)。
丙、最高法院宣布不承認廣州之西南最高法院分院所判决案件。
丁、東京俄使再向日本提議訂立互不侵犯條約。
12.29(一二,二)
甲、中央常會决議起草國民參政會法規。
乙、外交部向國聯報告熱邊日軍行動。
丙、川軍將領劉湘、田頌堯等會議于內江。
丁、紅軍徐向前攻四川萬源,爲剿匪軍劉茂恩部所敗。賀龍擾川鄂交界。
戊、新疆馬世明攻占吐魯番。
12.30(一二,三)
甲、日軍部要求蘇俄承認僞「滿洲國」。
乙、顧維鈞代表發表長文,駁斥松岡洋右言論。
丙、行政院通令蘇浙等十省,厲行烟禁。
丁、宋慶齡、蔡元培代表「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招待上海中外記者。
戊、江西剿匪軍總司令部命第一縱隊羅卓英(轄三個師)集中宜黃一帶,第二縱隊吳奇偉(轄四個師)集中撫州以南,第三縱隊趙觀濤(轄四個師)集中金溪附近,一周後開始進攻(均受中路軍總指揮陳誠節制)。
12.31(一二,四)
甲、中美公斷條約公布。
乙、四川內江會議,决設善後委員會,令劉文輝部退往西康。
丙、中國青年黨內訌,中央委員王捷俠被停職。
丁、12.陝甘工農游擊隊在陝西宜君馬攔改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劉志丹任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