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人物】我們是一群弟兄:《田開銓赴美接艦日記》導讀

【人物】我們是一群弟兄:《田開銓赴美接艦日記》導讀

張 力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我們是一群弟兄」是一首自 1950年代起,在中華民國海軍傳唱的軍歌,這首歌旋律輕快活潑,歌詞描述海軍弟兄來自各地,齊聚一堂,既有「同舟共濟,萬里破長風」的豪情壯志,更有「也談戀愛,也吐私衷」的浪漫情懷。直到今日,退休的海軍袍澤在聚會時,總會齊唱這首年輕時代的歌。

而在 1945年 1月下旬,也就是對日抗戰進行到第八年年初,大約有 60名海軍軍官,1,000名海軍士官兵啟程赴美,在邁阿密海軍訓練中心(U. S. Naval Training Center, Miami)接受接艦訓練,準備投入中國東南海域的戰場,和美軍併肩作戰。他們之中的 333人是原來海軍各系統之練營或訓練班出身,其他則是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投效海軍。這批青年之中,具有大學、專科學校肄業或畢業學歷者有 237人,具有初中、高中、職校肄業或畢業者有 249人,小學畢業或肄業者有 137人。本書作者田開銓,湖南大庸人,為重慶九龍坡交通大學航海科的新鮮人,他經過一夜苦思,決定從軍,而在「派美接艦參戰海軍學兵總隊」之中,他是第七中隊學兵第九班班長。

赴美接艦參戰計畫造就了一批能夠掌握新知的海軍弟兄。最初,獲得錄取的學兵先到重慶下游 15里唐家沱的江順輪集合,每日在江邊實施軍事基本動作訓練。後期則由學兵中的高年級大學生擔任分隊長及班長,使用英文口令,操練美式軍事動作,由美國海軍槍砲上士費士曼(CGM Fishman)擔任教官。1945年 1月 21日,出國官兵整隊赴復興關軍事委員會幹訓團恭聆國民政府蔣中正主席訓話。之後由潘佑強任總領隊,許世鈞、魏濟民任副總領隊,於1945年 1月 24、25日分批乘車離開重慶,至雙流縣新津機場待命。2月 3日起分乘專機越過駝峰,在印度汀江機場降落,經加爾各答輾轉抵達孟買候船。一週之後,登上美國運輸艦曼恩將軍號(General W. A. Mann, AP-112),取道印度洋、南太平洋赴美。航程中,學兵就已開始學習,被安排到砲位,或學習如何放救生艇等。4月初抵達美國西岸的洛杉磯附近的長灘港(Long Beach)後,換乘專列火車橫貫美洲大陸,到達邁阿密。

自 4月 23日起,學兵開始接受體能訓練、陸操、游泳、基本英語等課程。接下來的基本訓練有救生、槍砲、船運、救火、損害管制、飛機識別、艦船識別等。最後是專科訓練,包括槍砲、雷達、聲納、電工、無線電、帆纜、航海、船工、信號、電機、輪機、醫藥、文書、補給、廚工等。美籍教官利用電氣化設備授課,令學兵大開眼界,且課程著重實際操作,亦使學兵印象深刻。不過少數課程美方亦有所保留,如上雷達課時,學兵身上不能帶筆和紙張,出了教室不准提雷達二字,也沒有課後作業,可見美國對新技術的管制甚嚴。

受訓時間原定一年,因為日本投降,戰爭結束,遂縮短受訓時間。1945年 8月 28日中國駐美武官劉田甫少將代表政府簽字,接收護航驅逐艦太康、太平,掃雷艦永寧、永定、永順、永勝,驅潛艦永興、永泰等八艦。9月 6日起,分別派定各艦的水手和輪機兵,並於當日起登艦擔任維修保養工作,及從事艦上在職訓練;所有士官留岸繼續接受專科訓練。到了 11月 26日專科訓練完成,全體士官派艦、授階、按階任職,田開銓是派定學射擊指揮,且被派到太康艦上。之後繼續進行海上組合訓練,先由少數美國教官從旁指導,中國官兵操縱新式戰艦,漸至能獨立操縱為止。

1946年 1月 2日,八艦赴古巴關達那摩(Guantanamo)美國海軍基地,進行海上軍艦訓練及編隊訓練。 4月 1日訓練結束,由海軍上校林遵率領八艦,離開關達那摩港返國,途中於哈瓦那、巴拿馬、墨西哥等地停留,招待華僑登艦參觀。其後之航行曾納入美軍任務編組,美海軍派一中校為指揮官,以運油補給艦媽咪號(USS Maumee, ADG-122)為旗艦,指揮艦隊航行及戰術操演準備事宜。艦隊離開日本水域後,媽咪號駛往青島,不久由中國海軍接收,改名峨嵋艦。八艦則於 7月 19日抵達上海,7月 21日駛抵南京下關停泊,海軍官兵完成接艦任務。

曾經「甘苦同,生死同」的接艦弟兄,返國後因中日戰爭已結束,於是各奔前程。知識青年投效海軍者,想到該重返校園,繼續學業。但此時美國為了協助中國建立海軍,除將前述八艦由撥借改為贈與,又依國會通過的《 512法案》,將 271艘各型艦艇撥讓中國。不過艦艇雖然大量增加,中國能夠操作新式軍艦的官兵仍屬有限,軍官為職業軍人,有其服務年限,海軍希望受過訓練的接艦士官兵能夠繼續留在海軍,因此派員遊說,甚至海軍總司令陳誠也曾親自召見,進行個別談話。而更具體的做法是拔擢一些優秀的士官,使之成為初級軍官。繼而在 1947年起於青島新成立的新制海軍軍官學校中,開設軍官訓練隊(簡稱軍官),考取該隊的學員修習一年左右的課程,比照海軍軍官學校正期生發給畢業證書。田開銓為軍官隊第二隊學員,於 1948年 6月 14日畢業,該隊統一改稱海校三十七年六月班航海。

戰時赴英國和美國接艦參戰所留下的紀錄,多是從軍官的觀點,田開銓日記可貴之處,是呈現了廣大士官兵的經驗。若依宋炯所述,田開銓捲入海軍白色恐怖之中,以致喪命,令人惋惜。不過同往接艦的知識青年,部分有著不錯的發展。如汪希苓報考時年僅 18歲,學歷為南開中學一年級,自美返國後進入軍官隊,其後歷任各級軍艦艦長、駐外武官、蔣中正總統海軍侍從武官,於國防部情報局局長任內發生「江南案」而被判刑。和汪希苓軍官隊同隊的袁昌炎,西南聯大外文系肄業,曾升任海軍中將參謀長、高雄港務局局長。湖北黃陂人王業鈞原在國立十二中高三肄業,和遠房兄弟王業菩、王業寶一起投入海軍。王業鈞本人後來亦為軍官隊出身,第二艦隊司令林遵於 1949年 4月 23日決定投共時,王業鈞奔走各艦聯繫,促成部分艦艇成功突圍,為海軍保存了實力。來臺後赴美接艦,任湘江艦長,參與「八二三」作戰。不過王業鈞後來赴美學習氣象,先後拿到兩個碩士學位,繼而在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取得氣象學博士學位。他不免感慨自己中學未畢業,卻能取得名校最高學位。除此之外,他還奉黎玉璽之令,於 1959年建立了海軍專科學院氣象系,又在 1960年代表我國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國際海洋會議,其一生相當精彩。而金陵大學自動車工程系畢業的梁天价,在海軍之中有完整的資歷,更值得注意的是 1950年代初他在浙江海域多次參與作戰,更在 1954年 5月擔任雅龍艦長時,於鯁門島海戰中深入敵港,奮力救回美方及我方情報人員,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1949年以後留在大陸的前赴美借艦參戰學兵中,最為知名的可能是演員黃宗江,他就讀燕京大學三年級,戰前就曾與舞台演出,和妹妹黃宗英在戰時都是廣為人知的明星。他隨八艦返國後,並未留在海軍,而是投入舞台電影演出。後來加入解放軍,文革時期不能避免地受到迫害,但文革結束後依然活躍。另有劉行恕,後改名劉山,是劉田甫之子,就讀交通大學航海科,後來成為中共重要的外交人物,曾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駐比利時大使兼駐歐盟大使、國務院外事辦副主任、外交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等職。

接艦學兵後來的發展,此處僅能列舉少數,如能更廣泛地探究下去,將是一個有意義的課題。借艦參戰以及後來的八艦返國,是大時代中的一段值得注意的歷史。當我們閱讀這段歷史的相關檔案時,田開銓親身經歷的留下的日記,會讓我們有著更深一層的感動。

(本文摘自: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所出版的《田開銓赴美接艦日記》一書)